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8)
2023(16605)
2022(14423)
2021(13608)
2020(11388)
2019(26114)
2018(25925)
2017(49532)
2016(26933)
2015(30295)
2014(30162)
2013(29052)
2012(26738)
2011(23676)
2010(23359)
2009(21070)
2008(19966)
2007(16983)
2006(14332)
2005(12062)
作者
(75111)
(62738)
(61951)
(59169)
(39665)
(30038)
(28473)
(24721)
(23928)
(22010)
(21425)
(20870)
(19823)
(19523)
(19432)
(19064)
(18901)
(18608)
(17860)
(17763)
(15484)
(15191)
(15132)
(14297)
(14028)
(13874)
(13700)
(13689)
(12581)
(12489)
学科
(100347)
经济(100225)
管理(75103)
(67726)
(55861)
企业(55861)
方法(46561)
数学(40587)
数学方法(40005)
(28145)
中国(26217)
(25325)
(23348)
业经(22339)
地方(21634)
农业(18714)
(18200)
理论(18074)
(17328)
贸易(17321)
(16755)
环境(16319)
(16141)
技术(16068)
(15994)
财务(15911)
财务管理(15874)
企业财务(14921)
(14528)
银行(14478)
机构
学院(363829)
大学(363617)
管理(142685)
(137073)
经济(133940)
理学(124459)
理学院(123020)
管理学(120608)
研究(120085)
管理学院(119963)
中国(87422)
(78643)
科学(77468)
(62089)
(61995)
(59455)
业大(58218)
中心(55285)
研究所(54773)
(51972)
财经(50282)
(49574)
北京(49130)
师范(49038)
农业(48923)
(45861)
(44722)
(42069)
技术(40696)
经济学(40395)
基金
项目(261632)
科学(204481)
研究(190308)
基金(187786)
(164452)
国家(163079)
科学基金(139862)
社会(117590)
社会科(111115)
社会科学(111089)
(103283)
基金项目(100489)
自然(92522)
自然科(90308)
自然科学(90280)
自然科学基金(88591)
教育(88333)
(87184)
编号(78767)
资助(76481)
成果(62831)
重点(58447)
(56805)
(55525)
(54295)
课题(54180)
创新(50634)
科研(50263)
大学(48707)
教育部(48502)
期刊
(145018)
经济(145018)
研究(101868)
中国(67442)
学报(62373)
(56238)
科学(55069)
管理(50364)
(47222)
大学(47022)
教育(44412)
学学(44133)
农业(39061)
技术(32522)
(26529)
金融(26529)
业经(25619)
经济研究(23224)
财经(23224)
图书(19946)
(19841)
(19694)
问题(19213)
(18365)
科技(18182)
理论(16612)
资源(16598)
业大(16573)
技术经济(15824)
现代(15485)
共检索到515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程  李菁  杨波  
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类型丰富、分布广泛,蕴含了大量重要历史信息。但是,长期以来相关研究匮乏,许多抗战景观遗产没有得到恰当保护,无法向公众提供系统的历史信息。文章基于集体记忆视角研究了战争景观遗产认知的流变及价值实现途径;系统梳理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现状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对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从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名录与保护体系构建、空间单元划定与记忆要素修复、遗产空间结构构建、公众体验及青少年教育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即集体记忆构建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程  李菁  杨波  
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类型丰富、分布广泛,蕴含了大量重要历史信息。但是,长期以来相关研究匮乏,许多抗战景观遗产没有得到恰当保护,无法向公众提供系统的历史信息。文章基于集体记忆视角研究了战争景观遗产认知的流变及价值实现途径;系统梳理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现状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对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从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名录与保护体系构建、空间单元划定与记忆要素修复、遗产空间结构构建、公众体验及青少年教育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即集体记忆构建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佟玉权  韩福文  邓光玉  
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中关于景观的学术思想,为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针对我国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问题,分析了在景观视角下进行文化遗产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对文化遗产景观的整体性、系统性,遗产地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复合性,景观价值的多样性和景观空间、时间及其文化属性的统一性等特征的探索,阐述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与利用的合理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若辰  代莹  李宁汀  宋峰  
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其意义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具有公共性。然而,遗产也是一种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的稀缺性社会经济资源,遗产经济对遗产公共性的侵蚀严重威胁着遗产价值的认知与传承。我国已成为了遗产大国,有效地保护和管理遗产地是我国遗产事业的重要工作,而如何维护遗产的公共性正日益成为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首先从遗产事业发展历程的角度对遗产公共性的来源、内涵和表征进行了梳理分析;然后,对遗产经济侵蚀遗产公共性问题产生的背景进行了讨论;最后,以西湖文化景观为例,对遗产经济与公共性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并初步提出了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若辰  代莹  李宁汀  宋峰  
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其意义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具有公共性。然而,遗产也是一种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的稀缺性社会经济资源,遗产经济对遗产公共性的侵蚀严重威胁着遗产价值的认知与传承。我国已成为了遗产大国,有效地保护和管理遗产地是我国遗产事业的重要工作,而如何维护遗产的公共性正日益成为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首先从遗产事业发展历程的角度对遗产公共性的来源、内涵和表征进行了梳理分析;然后,对遗产经济侵蚀遗产公共性问题产生的背景进行了讨论;最后,以西湖文化景观为例,对遗产经济与公共性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并初步提出了维护遗产公共性的策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飞跃  张冬  刘明兴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锻造出强大的执政能力,那么抗日战争是否通过提高新中国的国家能力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和发展呢?我们发现抗日战争能够对新中国的国家能力、经济转型和发展产生系统性影响: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中共县委多的地区,在1967—1986年间政府中本地干部的比例高,政府的规模小,政府支出偏向于公共品,非国有经济的比重高。本文构建理论模型阐释作用机制,认为抗战经历赋予了基层政府与组织较强的治理能力,新中国的国家治理因而兼具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种国家治理格局有助于地方基层政府与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得经济政策更加符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加一致,为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倩  葛幼松  张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得到多方面的广泛重视,但在城市景观与规划层面的探讨则较少。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为研究对象,在对非物质文化元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景观与非物质文化融合的交叉点.通过对中华织锦园景观规划的尝试,试图探索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再生的模式.最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保护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探索,并就其景观保护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才发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茶诗为标志的茶文化堪称中国的一绝 ,以茶词曲赋为标志的茶文化堪称中国的国粹 ,以茶画为标志的茶文化堪称中国的瑰宝。本文认为 ,对中国茶文化遗产必须加大对优质名茶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 ,加强对优质名茶的商业秘密保护 ,加大对假冒伪劣行为的惩处力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永茂  李和平  
价值认知是保护行动的基础。城市历史景观作为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最新共识,为遗产认知提供了更加综合全面的视角。基于此,通过对城市历史景观概念内涵的解析,从层积认知、整体认知、多元认知三大认知焦点出发,兼顾历史与当代、本体与背景、专家与公众,探索新时期下更加客观、全面、多元的遗产价值认知框架,以期能对我国遗产价值认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佟玉权  韩福文  
借助地理科学及景观生态学等景观研究思想,针对我国现阶段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中的问题,探索了创新工业遗产研究视角的必要性。分析了工业遗产景观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工业遗产景观的整体性特征,并通过对工业遗产景观要素构成特点、景观结构的统一性、景观时空格局及其文化过程的完整性、景观价值的多样性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基本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佟玉权  韩福文  许东  
景观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是由工业区域(带)景观遗产、工业城市景观遗产、城市工业区景观遗产和工业建筑(群)景观遗产所构成的多层级结构系统。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区域范围内有着各层级的工业景观遗产类型,有不少工业景观遗产整体价值突出,保存较好。通过设立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区,制定各层级工业景观遗产的科学评估体系,将那些真正具有整体意义的工业景观遗产分别列入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及文物保护单位或优秀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保护序列,以实现工业遗产的完整性保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鹏宇  冯文勇  张慧  王选娃  
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对携程旅行网上游客发表的有关五台山景区的176篇游记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五台山旅游形象有8大积极感知因素,分别为佛教圣地、静心拜佛、建筑精湛、艺术精美、清凉胜地、许愿还愿、朝台揽胜、典故传说,此外还有景色优美、佛缘之地、民风淳朴、红色旅游之地;游客对五台山旅游形象的消极感知因素可分为6个核心类属,分别为旅游体验、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旅游安全、旅游供给。因此应从旅游体验、旅游服务、旅游设施等方面提升五台山的旅游形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佟玉权  
工业建筑(设施)遗产保护和工业景观遗产保护是两种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相互联系、递进发展的不同理念及路径,它们在时空尺度选择、核心内容、价值取向及其参与学科或理论指导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特点。保护工业遗产重在坚持以人为本,以工业文化精神为核心,通过优化工业景观遗产保护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和社会结构,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从历史到现代、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从宏观到微观等多层面的整合与协调,促进工业文明的传承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照君  顾江  
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是延续城市记忆的文化空间。从文化空间生产的视角审视文化遗产的空间开发、设计和改造过程,探寻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开发模式,有助于缓解文化遗产管理和文化遗产开发之间的矛盾。该文以南京民国文化遗产为例,从文化空间生产的角度将其划分为基于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间生产、基于休闲娱乐的文化空间生产和基于创意设计的文化空间生产,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动态耦合开发模式、双边市场推动模式和J型成长开发模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广杰  韩锐  尹博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在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和多技术协调的设计原则的前提下,针对遗产电厂集水区域的渗、滞、蓄、净、用、排六个水处理措施,提出系统性的电厂海绵性生态景观设施选择方法,以促进绿色建筑技术在工业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