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
- 2023(1397)
- 2022(1066)
- 2021(920)
- 2020(671)
- 2019(1538)
- 2018(1550)
- 2017(2956)
- 2016(1527)
- 2015(1613)
- 2014(1578)
- 2013(1367)
- 2012(1164)
- 2011(970)
- 2010(899)
- 2009(802)
- 2008(757)
- 2007(588)
- 2006(488)
- 2005(396)
- 学科
- 济(7077)
- 经济(7073)
- 业(3128)
- 管理(3124)
- 地方(2708)
- 中国(2652)
- 方法(2390)
- 数学(2158)
- 数学方法(2127)
- 农(2058)
- 企(2046)
- 企业(2046)
- 业经(1787)
- 人口(1539)
- 农业(1521)
- 发(1344)
- 城市(1331)
- 地方经济(1272)
- 产业(1224)
- 城市经济(1155)
- 学(1115)
- 环境(1115)
- 发展(1091)
- 展(1091)
- 信息(1044)
- 总论(909)
- 信息产业(907)
- 财(889)
- 方城(887)
- 划(782)
- 机构
- 学院(19767)
- 大学(19607)
- 济(8356)
- 经济(8185)
- 管理(7547)
- 研究(6897)
- 理学(6726)
- 理学院(6615)
- 管理学(6489)
- 管理学院(6452)
- 中国(4489)
- 科学(4281)
- 京(4022)
- 江(3341)
- 财(3204)
- 中心(3192)
- 所(3103)
- 范(3076)
- 师范(3053)
- 研究所(2899)
- 业大(2880)
- 财经(2813)
- 经济学(2793)
- 农(2785)
- 院(2769)
- 经(2601)
- 师范大学(2588)
- 经济学院(2568)
- 州(2315)
- 研究院(2228)
共检索到25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谭敏 刘凯 柳林 朱远辉 王大山
人口空间化是实现人口统计数据与其他环境资源空间数据融合分析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夜间灯光数据、道路网数据、水域分布数据、建成区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地形坡度数据作为影响珠江三角洲人口分布的变量因子,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珠江三角洲2010年人口数据进行了30 m格网空间化,并将模拟结果与三个公开数据集作精度对比,最后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变量因子重要性分析珠江三角洲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文模拟整体精度达到82.32%,均优于World Pop数据集以及中国公里网格人口数据集,接近GPW数据集,而且在人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忠权 王章郡 刘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会展业已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之一。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会展企业空间格局变动进行研究,有利于优化会展业功能,有利于提高会展业竞争力。以珠三角会展企业名录为数据基础,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GIS空间密度指标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珠三角会展企业空间格局变动。研究发现:①珠三角会展企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高度的地理集聚特征和动态性,空间的集聚程度并没有因为空间范围的扩展而降低,而是在扩散中集聚——在向新区扩散的同时,老区的集聚在不断加强;②空间格局的变动呈现出由"单中心格局"到"双中心格局"再到"多中心格局"的演变特征;③影响珠三角会展企业空间...
关键词:
会展企业 空间格局 珠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来盛 冯邦彦
行政区划调整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管窥和衡量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珠三角行政区划调整为主线,从历史视角回顾了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若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单中心城市到城镇密集区,从城市密集区到城市群,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区(或都市连绵区)。空间演化主要特征包括":外引内联型"要素配置模式,自下而上的"内部膨胀型"空间演化模式,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区域治理演化模式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城市区域应逐步从强调城市竞争的"行政区经济"向提倡合作的大都市区治理转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钱运春
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协议在短期上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因为香港经济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是其经济联系的脱节。但是,这个协议有助于加强珠港之间的经济联系。推进香港与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缓解经济脱节问题。如果在珠港之间能有个进一步的一体化具体制度安排,将会促进区域内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重组,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香港经济有望出现重大转机。中央政府对此的支持力度、香港的态度、如何处理二线关以及区域利益的协调等问题是珠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学强 李郇
改革开放30年见证了珠江三角洲瞩目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成就。农村城镇化是珠三角在当时全国展现的一种全新城镇化现象,其中,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是农村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对外开放是农村城镇化的加速器,而国家执行的有关政策,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关键的激励因素。在这30年之间,珠三角城镇化的空间模式从"小集聚,大分散"向"大集聚,小分散"的格局演变,城镇空间演变的动力也由原有的外商直接投资向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转变。展望珠三角的未来,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是珠江三角洲的必然趋势,同时珠港合作格局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广州和香港两大城市为核心的环珠江口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必将以全新姿态崛起于世界地理版图之上。
关键词:
城镇化 外资 城市区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 李橙
本文以推动经济发展的经济要素作为研究视角,分析空间上要素差异化配置的形成机制、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以及要素配置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联机理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经济要素在区域中的配置结构对经济的影响。珠江三角洲经济要素的空间结构有非常强的特殊性,了解珠江三角洲经济要素的空间结构,有利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经济要素 空间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光明
在对国内外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着眼于宏观和中等空间尺度,从代表性旅游资源、旅游网络、旅游发展轴、旅游中心地体系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同时提出四个方面的优化思路,包括:培育类型多样的旅游发展轴线、构建八大特色旅游文化板块、加快边缘区域的旅游发展、促进区域旅游流空间流动的相对均衡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晁恒 马学广 李贵才
多中心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和判断是制定适宜区域空间政策、推动其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密集区,其空间结构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以珠三角县级行政单位为基本空间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珠三角地区2000,2005,2010年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进行研究。珠三角地区经历了从"核心—边缘"特征明显的单中心模式到"多中心"结构特征显著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模式总体上符合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理论。但在城市区域的空间尺度,钱皮恩的"离心模式、组合模式和融合模式"对其空间结构演变具有更好的解释力。现阶段,珠三角地区基本实现了经济中心和人口中心的空间...
关键词:
多中心空间结构 特征及演变 珠江三角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珽 符文颖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引人注目。利用RS与GIS技术方法,并结合经济、政治、规划等因素,对比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六大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和珠海城市形态的时空演化。研究发现,1979-2008年间,各主要城市在各自的地理条件和制度实践的基础上,演变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广州、深圳和珠海是自上而下的发展管治模式,其城市用地随着产业发展和优化而扩张并调整,但不同的城市发展政策造成了各异的空间形态;佛山、东莞和中山是自下而上的发展管治模式,空间形态总体上较为分散破碎,并在不同地理区位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联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玉瑶 张虹鸥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①为研究对象,在改进"大都市均匀度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集聚与扩散的量化指标,定量化测度了近10多年来该地区空间集聚的程度与动态趋向,进而分析了该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的表象与特征。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目前正处于以集聚为主导的阶段,空间集聚表现出明显的轴线性、空间指向性(中心指向、道路指向、海洋指向)以及非完全集聚的特征。且珠三角城市群在以集聚为主导的空间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趋向于均质化。具体表象为以中小城市增长为主的城市规模分布动态趋向以及大中城市的郊区化倾向。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集聚 扩散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郇 杜志威 李先锋
城镇收缩现象早在20世纪中期已于欧美国家出现,珠江三角洲作为"增长的奇迹"地区也同样面临城镇人口的局部收缩,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城镇的收缩现象加剧。本文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从镇街单元和区县单元来考察珠三角地区城镇收缩的空间分布;并以东莞茶山为案例,从劳动力供给和产业需求的角度构建了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城镇收缩分析框架;考察了珠三角地区城镇收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珠三角核心区以局部城镇收缩为主,收缩相对集中的城镇分布在外圈层,并形成三大城镇收缩集聚区域;(2)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外来人口总量减少是珠三角城镇收缩的典型特征;(3)产业结构需求变化与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先扬 陈忠暖
从经济发展层面上讲,城市群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技术一体的网络化经济空间。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空间拓展目标要实现经济一体化,迈向国际化和现代化,应围绕核心城市的产业经济基础及条件展开,其战略可选择组团式空间内拓战略、跨跃式横向联合战略和集中式整体外射战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禹贡 蓝力民 胡丽芳
影响城市标志性形象空间配置的因子包括生态背景值、地域特色性、形象元素组合性、节点及节点等级性、区位指向性等。珠江三角洲地区标志性形象空间配置存在较多问题,如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现代标志性建筑较多而缺少岭南地域特色,可营销的标志性少等。鉴于该区域标志性形象空间配置现状,在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深挖岭南地域特色,系统开发标志性题材,配置多级、多层次的标志性形象,有计划建设标志性景观形象识别系统等对策,认为在标志性形象管理上应规划先行,实施政府主导的整合营销战略,把标志性形象作为一个城市的公共产品来经营管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窦浩洋 张晶晶 赵昕奕
进入21世纪,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研究该地区的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21世纪初自动气象站点运行趋于稳定,数据质量好,为城市气候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2000—2003年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自动气象站温度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统计热岛和冷岛出现的频率,总结空间分布规律,并对照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热岛区域与地表覆被的对应关系。计算每月热岛强度值,通过热岛的月际变化曲线,总结热岛的年变化规律以及昼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热岛呈现"六区两带"的空间分布格局;全年中夏季白天的热岛强度最大,并且夏季的热岛强度出现昼强夜弱的现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励 郑宏宣 何启环
本报告主要考察珠江三角洲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总结其基本经验,探讨在赶超“四小龙”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中,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