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9)
- 2023(11038)
- 2022(9342)
- 2021(8657)
- 2020(7187)
- 2019(16731)
- 2018(16348)
- 2017(31656)
- 2016(16658)
- 2015(18538)
- 2014(17927)
- 2013(17197)
- 2012(15320)
- 2011(13444)
- 2010(13212)
- 2009(11709)
- 2008(10715)
- 2007(8893)
- 2006(7325)
- 2005(5808)
- 学科
- 济(67565)
- 经济(67506)
- 管理(47046)
- 业(44069)
- 方法(36173)
- 企(36099)
- 企业(36099)
- 数学(33005)
- 数学方法(32391)
- 农(17170)
- 中国(15675)
- 财(14963)
- 业经(13820)
- 地方(13620)
- 学(12771)
- 环境(12669)
- 农业(11749)
- 贸(11023)
- 贸易(11017)
- 理论(10714)
- 易(10616)
- 技术(10439)
- 和(9926)
- 划(9824)
- 务(9608)
- 财务(9552)
- 财务管理(9533)
- 企业财务(9007)
- 制(8660)
- 融(7984)
- 机构
- 学院(224284)
- 大学(221777)
- 管理(92706)
- 济(90568)
- 经济(88959)
- 理学(82151)
- 理学院(81259)
- 管理学(79433)
- 管理学院(79045)
- 研究(68353)
- 中国(49849)
- 京(47758)
- 科学(43942)
- 财(37536)
- 业大(35981)
- 农(34031)
- 中心(32694)
- 所(31955)
- 财经(31613)
- 江(29993)
- 研究所(29786)
- 北京(29571)
- 经(29062)
- 范(28580)
- 师范(28281)
- 经济学(27765)
- 农业(26430)
- 院(26386)
- 经济管理(25403)
- 经济学院(25315)
- 基金
- 项目(168916)
- 科学(135727)
- 基金(125539)
- 研究(119222)
- 家(110233)
- 国家(109421)
- 科学基金(96624)
- 社会(77282)
- 社会科(73592)
- 社会科学(73574)
- 基金项目(67242)
- 省(65984)
- 自然(65292)
- 自然科(63910)
- 自然科学(63900)
- 自然科学基金(62715)
- 划(55952)
- 教育(55610)
- 资助(50815)
- 编号(46842)
- 重点(38006)
- 部(36323)
- 创(36103)
- 发(35837)
- 成果(33790)
- 创新(33752)
- 科研(33153)
- 国家社会(32469)
- 课题(31636)
- 教育部(31562)
共检索到296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侠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如何优化区域市场规划,促进居民绿色消费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2011年和2021年京津冀地区“绿色消费”空间的兴趣点(POI)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京津冀地区“绿色消费”空间分布,并利用核密度等研究其时空演变方向。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随机森林方法在识别京津冀地区“绿色消费”空间分布上的精度和拟合度更高,在空间计量分析中引入机器学习方法,能够促进相关计量分析理论发展;京津冀“绿色消费”空间分布格局与城市群功能密切关联,除承德和张家口部分地区承担“绿色消费”主体空间外,其他区域分布相对均匀,以各个核心城市为主体呈现面状分布;从时空演变角度来看,随着“非首都功能缓解”战略的推进,北京“绿色消费”空间的自相关系数及兴趣点大幅上升,京津冀地区整体绿色消费场景持续增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军委 刘志华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三个维度构建京津冀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2—2018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其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构建产业结构空间权重矩阵对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论如下:(1)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但城市间差异显著,北京的增幅最大,邯郸的增幅最小;(2)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集中分布在低—低聚集区;(3)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效应最高,城镇化是抑制本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科技进步可以有效促进其他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不利于其他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改善。
关键词:
京津冀 绿色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军委 刘志华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三个维度构建京津冀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2—2018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其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构建产业结构空间权重矩阵对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论如下:(1)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但城市间差异显著,北京的增幅最大,邯郸的增幅最小;(2)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集中分布在低—低聚集区;(3)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效应最高,城镇化是抑制本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科技进步可以有效促进其他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不利于其他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改善。
关键词:
京津冀 绿色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然
绿色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对于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选取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镇化和能源消耗显著抑制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然
绿色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对于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选取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镇化和能源消耗显著抑制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艳 王小臣
本文以京津冀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构建京津冀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物流联系网络的密度、网络中心性和凝聚子群,从而对其联系强度、方向及空间布局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物流发展水平两极差异大,物流空间联系分布不均衡;区域内缺乏合理的城市梯度层级,联系网络中缺少桥梁城市,保定、唐山、沧州三市有跃升为桥梁城市的潜力;保定市及冀中南城市的子群划分情况与其十三五规划中的发展空间布局仍有差距。
关键词:
京津冀 引力模型 物流空间联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秀云 李俊杰 康丽滢
通过比较分析国外成熟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实践,结合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和菲利普·科特勒的4P营销理论,本文构建了旨在科学评价森林康养基地的"八要素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京津冀地区地级市以上地理单元建设森林康养基地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承德和北京为京津冀地区森林康养基地最佳场所,其中,承德资源环境和地理气候
关键词:
京津冀 基地建设 要素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关晓光 刘柳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定量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强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严重,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城市间的联系以京津为中心,向外依次减弱,外围城市间的相互吸引力明显不足,城市间的联系度普遍偏低。认为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城市合理分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区域交通一体化体系,成立政府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空间联系 引力模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保林 户艳领 李依弯
提高绿色创新效率是解决城市群发展中各种问题、推进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2006—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进而运用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关联,并进一步构建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空间杜宾模型展开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城市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差距有所缩小,但整体上仍不均衡;京津冀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呈现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程度对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对外开放程度、城市人口、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健 崔春莹
文章结合京津冀整体和下辖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利用VAR模型具体分析京津冀产业结构对天然气消费量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天然气消费规模存在正向因果。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天然气消费量受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而天津天然气消费量受产业结构合理化战略影响更显著。这一结论启示政府应根据京津冀不同地区情况强化政府的政策引领作用,促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以实现区域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健 崔春莹
文章结合京津冀整体和下辖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利用VAR模型具体分析京津冀产业结构对天然气消费量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天然气消费规模存在正向因果。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天然气消费量受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而天津天然气消费量受产业结构合理化战略影响更显著。这一结论启示政府应根据京津冀不同地区情况强化政府的政策引领作用,促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以实现区域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士伟 杨飞 黄敏
[目的]基于1980—2015分5年1期的京津冀地区各县市播种总面积,以及14类农产品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研究京津冀地区各农产品的集聚程度、集聚结构稳定性以及集聚的空间分布与转移,为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政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选址提供数据支持与参考。[方法]综合运用区位商、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以及重心分析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集聚和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稻谷、大豆、薯类、棉花、果园、水产和禽蛋的集聚度在不断地增强;小麦、玉米、油料、肉类和林业的集聚度保持相对稳定;蔬菜和牛奶的集聚度在不断地降低。(2) SQ与Q> 1两者总体呈反向变化,即Q> 1的值减小,农作物SQ值增加,集聚程度增强; Q> 1的值增加,农作物SQ值减小,集聚程度降低。(3)不同行业农产品的集聚度高低为:水产业>林业>畜牧业>经济作物(含蔬菜和果园)>粮食作物,且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集聚度在不断的增强。(4)各农产品的生产结构稳定性大小排列:玉米>水产>小麦>蔬菜>果园>稻谷>牛奶>大豆>肉类>薯类>油料>林产品>棉花>禽蛋。[结论]京津冀地区农产品集聚度总体在提高,少数农产品的集聚度在降低;各农产品生产重心总体朝着京津冀外围转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田娟 韩曾丽 赵蕾霞
基于京津冀产业协同视角,设计融合三地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四位一体”的绿色全渠道模式,构建多目标混合整数线性(MMILP)模型和测算成本的目标函数,优化京津冀制造产业资源配置,提升全渠道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成本的关系。根据绿色全渠道的运行机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提升政府对绿色全渠道供应网络的整体治理,二是强化政府对绿色全渠道供应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三是加强政府对绿色全渠道供应网络主体关系的协调。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协同 绿色渠道模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田娟 韩曾丽 赵蕾霞
基于京津冀产业协同视角,设计融合三地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四位一体”的绿色全渠道模式,构建多目标混合整数线性(MMILP)模型和测算成本的目标函数,优化京津冀制造产业资源配置,提升全渠道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成本的关系。根据绿色全渠道的运行机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提升政府对绿色全渠道供应网络的整体治理,二是强化政府对绿色全渠道供应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三是加强政府对绿色全渠道供应网络主体关系的协调。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协同 绿色渠道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