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51)
2023(17538)
2022(15283)
2021(14404)
2020(12155)
2019(28623)
2018(28217)
2017(54351)
2016(29466)
2015(33512)
2014(33696)
2013(33371)
2012(30783)
2011(27900)
2010(27567)
2009(25575)
2008(25118)
2007(21820)
2006(18700)
2005(16352)
作者
(86087)
(71987)
(71171)
(68195)
(45599)
(34506)
(32533)
(28279)
(27227)
(25405)
(24339)
(24290)
(22624)
(22584)
(22329)
(22105)
(21807)
(21270)
(20575)
(20540)
(17791)
(17511)
(17387)
(16228)
(16056)
(15940)
(15771)
(15753)
(14397)
(14235)
学科
(124159)
经济(124029)
管理(82585)
(78191)
(63674)
企业(63674)
方法(59174)
数学(52375)
数学方法(51735)
中国(33737)
(32369)
(30262)
(27631)
业经(25066)
地方(24064)
(23339)
贸易(23331)
(22674)
农业(21505)
(20758)
(19198)
财务(19115)
财务管理(19073)
环境(18969)
(18685)
理论(18665)
企业财务(18052)
技术(17476)
(17210)
银行(17153)
机构
大学(426292)
学院(423379)
(172589)
经济(168933)
管理(167184)
理学(145601)
理学院(143936)
研究(143901)
管理学(141238)
管理学院(140492)
中国(106789)
(91109)
科学(90726)
(75475)
(72495)
(70990)
研究所(66665)
中心(65360)
业大(65295)
财经(61888)
(59651)
北京(57563)
(56415)
农业(56165)
(55764)
师范(55235)
经济学(52714)
(52377)
(48407)
经济学院(47708)
基金
项目(293572)
科学(230515)
基金(214391)
研究(210288)
(187757)
国家(186300)
科学基金(159593)
社会(132611)
社会科(125695)
社会科学(125659)
基金项目(114004)
(112972)
自然(105457)
自然科(103033)
自然科学(103003)
自然科学基金(101121)
教育(96344)
(96007)
资助(89121)
编号(84857)
成果(67973)
重点(65781)
(64987)
(62072)
(60072)
课题(58174)
科研(56693)
创新(56246)
教育部(55313)
大学(54840)
期刊
(180259)
经济(180259)
研究(120219)
中国(75842)
学报(69191)
科学(63655)
(63440)
管理(57498)
(56937)
大学(51661)
学学(48706)
农业(44176)
教育(41210)
技术(36166)
(31564)
金融(31564)
经济研究(29672)
财经(29524)
业经(28970)
(25262)
问题(25235)
(23344)
图书(21540)
技术经济(20660)
资源(20330)
(20024)
统计(19968)
科技(19544)
理论(19520)
(19284)
共检索到602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书畅  叶艳妹  肖武  
研究目的:测度并探索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促进城市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研究方法:"一步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2009—2016年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提升,但仍处于中低水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在空间上由东向西递减,效率越低的区域其内部不均衡性越明显;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集聚态势显著,集聚程度趋于加强;高效率均质区域集中于东部地区,并出现向中西部延伸的趋势,低—高关联类型主要分布在东、中部交界地区,高—低关联类型在空间上表现为沿交通干线的带状分布,低效率均质区域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研究结论:应注重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的技术效率,通过投入要素优化和技术能力提升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的报酬递增,同时要制定区域差别化的效率提升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流涛  赵庆良  陈聪  
研究目的:揭示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探寻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优化路径。研究方法:DEA模型,分组比较法。研究结果:测度了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将之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了效率变化的源泉。研究结论:(1)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在空间分布上,各城市效率值大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对应关系。(2)纯技术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及制约能力强于规模效率。(3)大部分城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不同等级和不同区域的城市所处的规模报酬阶段存在明显的差异。(4)城市土地利用中要素投入冗余现象严重,可以通过合理配置投入要素方式优化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辉  
基于Bootstrap-DEA方法,测算2010年全国622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土地效率均值仅为0.371,整体偏低,内涵挖潜空间较大;土地利用效率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规模递减效应,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利用效率越低;"土地招商"和"卖地财政"对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废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垄断,充分发挥土地市场功能,盘活存量土地,是破除城市化面临的土地约束的现实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新长,潘琼,赵元  
时空结构分异分析是以GIS叠置分析为辅助手段。目前描述空间结构分异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较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方位上的差异。由于按方位划分的空间单元并不具有均等的土地面积,因而其变化速度就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可比性。文章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改进,创建性的引入了年均变化强度指数这一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来描述土地利用的时空结构分异特征,它实质就是用各空间单元的土地面积对其年均变化速度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各种土地类型的变化速度具有可比性,得出各不同用地类型的时空结构分异情况,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达到全面把握土地变化规律的目的。该研究方法有助于从总体上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的趋势与特点,对发达地区未来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富刚  郝晋珉  姜广辉  丁忠义  李新波  李涛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异规律特征,用来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秩相关系数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1996-2002年中国大多数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得到提高,包括福建省、河北省等,而以辽宁省、四川省为代表的10个地区则出现下降趋势,其中以安徽省下降最为显著;(2)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存在明显的递减趋势,其中上海市、北京市最高,甘肃省最低;(3)人口变化是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最独特、最具活力的驱动力,政策、经济和技术因素是重要的外部驱动力。研究结论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其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可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宏志  李仁东  毋河海  
土地利用现状DTM与DEM进行叠置分析,可以得到不同高程下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依据上述数据对武汉市江夏区的土地利用垂直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的垂直结构对比分析及垂直分异规律的定量研究。对不同高程带下的土地利用构成分析可见,土地利用结构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各种土地类型的绝对数量在区域低海拔段占有绝对优势。而随着高程的增加,土地利用类型明显减少,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变差。同时,利用刘纪远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对土地利用垂直分异规律进行定量研究,发现在40m之上和之下土地利用程度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40m以上土地利用程度随着高程的增加明显下降,高程的自然对数每增加1,土地利用程度扩展综...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苏建恺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需求量增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我国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十年为分析周期,采用我国2004-2013年十年间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递增状态,且沿海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普遍高于内陆的城市,经济集聚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劳动力人口密度、政府支出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与土地利用效率并不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城市教育水平是通过影响其它因素,间接地对土地利用造成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付磊  李德山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评价标准。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的Hybird-Meta-Frontier窗口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共同前沿下,全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平均水平较低,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递减的趋势;随时间推移,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曲折上升,东北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波动较大;在群组前沿下,四大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随时间变化表现各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层级差异缩小,东北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依然波动较大。据此认为,在城市化建设中,应加强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力度,转变"土地财政"的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巧娴  梅昀  陈银蓉  韩啸  
运用湖北省16个城市2000、2005、2010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经济产出和环境产出,采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测算并分析各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规律,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1湖北省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各城市的效率值大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提升的趋势;2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分异格局由2000年以武汉市为最高值向周边城市递减的单一中心格局,逐步演变为2012年的鄂东南和鄂西部的双中心格局;3武汉周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偏低,且具有较大的减碳提效空间;4湖北省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冗余、二三产业产值不足、净碳排放量过高,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提升;5省会城市、城市圈城市、鄂西圈城市的理想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良悦  师博  刘东  
本文将资本存量、劳动力就业人数、土地存量作为投入变量,将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化人口作为产出变量,利用地级以上247个城市2001年、2003年和2005年的数据,使用数据包络分析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计量结果表明,只有6%~12%的城市处于产出效率前沿,而88%~94%的城市处于非前沿面的无效率生产点上;2001年和2003年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均值集中在50%~70%之间,2005年60%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于50%。显然,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粗放特征,不利于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耕地保护。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戴永安  
从人口、经济和社会角度研究中国城市化效率,考察其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并对中国城市化的全要素生产率做了动态分析和区域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化效率缓慢增长,城市间效率差异显著,但效率差距是逐渐缩小的。城市的初始状态、区位、空间集聚水平、产业结构效益与基础设施水平对各城市化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口因素和政府的作用却限制了城市化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是推进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规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则对各城市化分别表现出不同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和伟康  苏向辉  马瑛  王保力  
[目的]以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维度为支点,从多角度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个年份作为研究时点,运用改进熵值法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及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其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空间显化;通过Geo DA分析软件对其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表现出明显的三级阶梯差异特征。(2)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沂  贺灿飞  黄志基  王伟凯  
本文基于2004~2008年的全国土地变更数据以及城市统计面板数据,选取距省会城市、邻近大城市、港口城市以及邻近省域省会城市的距离以及城市地理因素,研究了地理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重点探讨距离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目前我国大城市溢出效应还未完全发挥,距大城市越近土地利用效率反而越低;距省会城市越近,有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距邻近省域省会城市距离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距港口城市越近,较低的交通成本有利于获取国外市场,土地利用效率较高。因此,在经济转型时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城市间沟通,缩短与省会城市、港口城市的距离,将更加有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丹丹  杨晓梅  苏奋振  杜云艳  孙晓宇  薛振山  
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字地形分析方法,以地处海陆交接部位、具有优越地理区位和自然环境优势的大亚湾海岸带为研究区,利用我国1980年-1986年海岸带调查数据和2004年的908遥感调查数据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分异规律,及其与地貌因子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大亚湾近岸陆域和潮间带滩涂的开发利用变化受到高程、坡度和地貌成因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程和坡度对海湾近岸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农业用地,而地貌成因对其影响相对较小;②大亚湾近岸0~30m高程范围内,各种海湾开发利用类型变化最为显著;③大亚湾近岸农用地变化受坡度、高程影响较大,相关系数达到了0.8438和0.6857;...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永乐  舒帮荣  吴群  
利用GIS空间分析、泰尔指数分解和面板数据模型方法系统研究了1999—2011年中国31个省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地区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三大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各区域增长趋势极为相似,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1999—2011年三大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差距逐渐减小,呈现出持续收敛的态势。组内差距成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距变动的主导因素,组间差距的贡献度从52.37%下降到26.19%;③可流动要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有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不可流动要素(土地)的现行利用方式不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④从全国来看,耕地稀缺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但区域间存在差异。因此,在继续执行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同时,应该开始关注区域内部不同省份间的差距,向纵深方向推进;需要建立更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改变现行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升城市内部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可以通过外部约束(如耕地保护)来倒逼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