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1)
2023(13373)
2022(11730)
2021(11117)
2020(9312)
2019(21406)
2018(21310)
2017(41408)
2016(22263)
2015(24856)
2014(24639)
2013(24064)
2012(21817)
2011(19376)
2010(18936)
2009(17029)
2008(16192)
2007(13312)
2006(11367)
2005(9395)
作者
(60938)
(50706)
(50038)
(47798)
(32212)
(24254)
(22923)
(20009)
(19275)
(17725)
(17361)
(16796)
(15825)
(15684)
(15684)
(15216)
(15171)
(15099)
(14445)
(14277)
(12373)
(12128)
(12097)
(11567)
(11245)
(11157)
(11026)
(10998)
(10039)
(9979)
学科
(84425)
经济(84336)
管理(65477)
(60495)
(50923)
企业(50923)
方法(43420)
数学(38133)
数学方法(37586)
(21814)
(21790)
中国(20874)
业经(18794)
(17867)
地方(16472)
理论(14769)
农业(14718)
(14713)
贸易(14706)
(14629)
财务(14559)
财务管理(14527)
(14274)
技术(14044)
(13826)
企业财务(13763)
环境(13718)
(13626)
(12511)
(11412)
机构
大学(302789)
学院(301241)
管理(125965)
(117397)
经济(114815)
理学(110794)
理学院(109607)
管理学(107545)
管理学院(107004)
研究(94753)
中国(68839)
(63342)
科学(59582)
(51344)
业大(46051)
(45459)
(45061)
中心(43961)
财经(42636)
研究所(41530)
(41393)
(39435)
北京(39138)
师范(39074)
(39041)
(35744)
农业(35583)
经济学(34698)
(33788)
经济管理(32366)
基金
项目(219912)
科学(173711)
基金(160684)
研究(160401)
(139509)
国家(138406)
科学基金(120548)
社会(100909)
社会科(95690)
社会科学(95666)
基金项目(86188)
(85494)
自然(79725)
自然科(77878)
自然科学(77858)
自然科学基金(76403)
教育(74010)
(72222)
资助(65788)
编号(65627)
成果(50976)
重点(48619)
(48468)
(45966)
(45934)
课题(43871)
创新(42767)
科研(42324)
教育部(41890)
大学(41478)
期刊
(118022)
经济(118022)
研究(83722)
中国(50838)
学报(46541)
管理(45007)
科学(43424)
(39859)
(38899)
大学(36084)
学学(33906)
教育(32920)
农业(28414)
技术(27592)
(20747)
金融(20747)
业经(20155)
财经(19630)
经济研究(18542)
(16677)
图书(16145)
问题(15572)
科技(15216)
理论(14755)
(14626)
技术经济(14333)
(13921)
实践(13754)
(13754)
资源(13675)
共检索到414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湛  曾坚  
首先明确了填海造城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具有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则导致多种潜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对填海城区的固有属性和其灾害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防灾安全角度出发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填海城区防灾规划体系,强调建立基于避灾、减灾、防灾和救灾综合目标的全程化防灾规划途径。旨在为今后的填海造城的防灾工作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洪昌富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本文指出了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原则、定位及编制方法、以及与城市规划体系整合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框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志良  高相铎  
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是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但无论公共安全管理,还是公共安全规划编制中,都面临着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整合度不高这一根本问题。从综合防灾的理念出发,横向上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的防护设施、救助设施和重建设施体系的时间序列,纵向上构建避难空间、防救灾通道、隔离系统、指挥系统等城市公共安全空间体系。期望通过公共安全基础设施体系的建构,推动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编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思成  运迎霞  李道勇  
基于京津冀地区1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雨洪安全风险QDF评价体系并优化风险测度函数,从雨洪管理的角度对防灾规划措施进行响应性研究。结果显示:既定重现期下的测度函数优化能够提高雨洪风险的评估效率;海绵城市建设并非持续性投资,雨洪基建管理应在投资水平、预期损失和总成本间寻找最优效益点;内涝情境下的降雨强度值与5种土地类别承灾体的损害值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江河堤防失稳情境下的防灾规划需依据风险评估值划定Ⅲ级雨洪防护圈;雨洪管理项目清单应依据不同气候场景下的灾害影响范围进行弹性调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昕宇  曾坚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将成为我国城市未来面临的最主要极端气候灾害之一。文章总结了英国、加拿大、美国等欧美国家应对高温热浪灾害的规划研究、实践经验,提出从两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高温热浪防灾规划体系:首先,以整合统筹的视角制定长远、常态化规划策略,提升城市整体御灾性能;其次,制定多主体参与的高温应急规划。最后着重对高温灾害高风险区的研究,使两个维度的防灾策略能有的放矢、优化配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昕宇  曾坚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将成为我国城市未来面临的最主要极端气候灾害之一。文章总结了英国、加拿大、美国等欧美国家应对高温热浪灾害的规划研究、实践经验,提出从两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高温热浪防灾规划体系:首先,以整合统筹的视角制定长远、常态化规划策略,提升城市整体御灾性能;其次,制定多主体参与的高温应急规划。最后着重对高温灾害高风险区的研究,使两个维度的防灾策略能有的放矢、优化配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卢勇  
韩国新万金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填海造陆工程,计划在全罗北道的三江河口筑坝围海造陆,新造陆地4万公顷,打造一个集高新农业区、高科技开发、产业区、生态旅游开发于一体的"东北亚经济中心"。而黄河由于独特的水文和地质因素,数百年来一直在黄海和渤海沿岸造陆不断,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补偿,如果我们能参照韩国新万金开发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只需十余年,我们就可以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新万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军  王天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行防灾规划体系已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城市灾害的形成分析入手,提出防灾规划的基本体系及架构,以期对建立新的城市防灾规划体系有所帮助。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世臻  李祥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行防灾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文章试图结合曾参与完成的略阳县城综合防灾规划,进行城市综合防灾的探讨:在加强防灾工程设施规划的基础上,改变以往防灾规划中各灾种分工负责的局面,综合考虑各致灾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变传统的单纯抵御灾害为防灾、抗灾、避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力求使灾害发生时的各种损失降到最小,保障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松林  李英爱  
长春市综合防灾规划技术路线是长春市综合防灾规划的专题研究之一。本文从规划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入手,对综合防灾规划的步骤、内容、方法进行详尽的探讨,并在组织方式上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里参考了王江波的《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方法研究》(规划师2007.1)、翟宝辉等编著的《城市综合防灾》及周锡元教授的《城市进程中的安全与减灾》(提纲2004.12)中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在结合长春市常见灾种的情势下,从内容、方法、研究思路上有所创新。在最后结论与建议中指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目前全国许多城市正在做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方面的研究,这是一个好的兆头,城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怡然  刘阳  李柳意  梁淑榆  郑曦  
【目的】城市边缘的浅山区是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生境的交接缓冲区,也是人居环境面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风险脆弱性较高的区域。相比通过工程方法降低浅山区中自然灾害威胁,防灾林选址规划作为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可以恢复健康的生态系统,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并有效降低灾害风险,提高人居环境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与适应力。【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人居环境安全视角下的泥石流防灾林造林选址评价体系,并评估规划的防灾林对降低人居环境中泥石流风险的有效性。基于多准则决策法(AHP),将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的泥石流敏感性预测结果作为泥石流风险因子,识别具有降低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的泥石流流域内适宜造林位置作为环境因子,同时结合造林可行性因子,叠加3类因子分析出高风险且高适宜的造林区域。通过对比造林前后泥石流敏感性与人居点危险性评价造林的减灾效益,指导北京市浅山区泥石流防灾林造林选址。【结果】研究选取了118.50 km2的造林区域,主要分布在密云水库周边地区、怀柔区、昌平区以及房山区,呈现以零散斑块形态分布在人居点上游的特征。造林后泥石流易发区面积减少了117.45 km2,位于泥石流易发区的人居点个数减少了51个。【结论】本研究构建了提升人居环境泥石流抵抗力的防灾林造林选址评价体系,通过基于自然系统的方法降低山区自然灾害风险,提升浅山区人居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系统健康与人居环境安全,并为北京市百万亩造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京梅  钟舜彬  
围填海造地土地产品合理定价,是约束和调整围填海规模,减少和防止围填海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实现海洋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保证。基于资源的边际机会成本理论,从价格管理的视角分析围填海造地价格构成,认为围填海土地价格应包括边际开采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海域使用金)和边际生态成本,并以胶州湾西海岸某围填海工程为例,得出该地区围填海土地价格为424.5万元/hm2~722万元/hm2,远低于该地区实际土地拍卖价格。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围填海造地定价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吕宾  
与征地拆迁、补偿相比,填海造地"麻烦"少、补偿成本低、地方政府使用自由度大。因此,被认为是一项最便宜、最快捷、最自由的"三最"工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海洋开发领域的日益拓展,海域、海岸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和密度进一步加大,海洋开发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佳培  张俊飚  
填海造地是人类为缓解人地矛盾,向海洋寻求生产、生存空间的重要举措,世界上很多国家如荷兰、日本、韩国等都曾实施过填海造地工程。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填海造地活动,经过四轮填海造地热潮,到2015年我国填海造地面积达到1.45万平方千米。填海造地,作为沿海地区增加土地供应的有效手段具有其合理性,但在利用和保护之间,关键是科学合理开发的“度”。因为填海造地毕竟打破了海洋生态的原始面貌,在为城市提供大量新增土地的同时也引发了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佳培  张俊飚  
填海造地是人类为缓解人地矛盾,向海洋寻求生产、生存空间的重要举措,世界上很多国家如荷兰、日本、韩国等都曾实施过填海造地工程。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填海造地活动,经过四轮填海造地热潮,到2015年我国填海造地面积达到1.45万平方千米。填海造地,作为沿海地区增加土地供应的有效手段具有其合理性,但在利用和保护之间,关键是科学合理开发的“度”。因为填海造地毕竟打破了海洋生态的原始面貌,在为城市提供大量新增土地的同时也引发了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