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63)
- 2023(15243)
- 2022(12943)
- 2021(11642)
- 2020(9804)
- 2019(22621)
- 2018(22014)
- 2017(42613)
- 2016(22033)
- 2015(24759)
- 2014(24332)
- 2013(23892)
- 2012(21602)
- 2011(19449)
- 2010(19619)
- 2009(18361)
- 2008(16511)
- 2007(14149)
- 2006(12446)
- 2005(11037)
- 学科
- 济(110218)
- 经济(110126)
- 管理(63932)
- 业(62083)
- 企(50575)
- 企业(50575)
- 方法(46433)
- 数学(41846)
- 数学方法(41156)
- 中国(29972)
- 融(27245)
- 金融(27243)
- 地方(25972)
- 银(25176)
- 银行(25167)
- 行(24300)
- 财(23627)
- 农(22880)
- 业经(22434)
- 制(20060)
- 学(17829)
- 贸(17230)
- 贸易(17212)
- 易(16695)
- 理论(16039)
- 农业(15770)
- 务(15165)
- 财务(15103)
- 财务管理(15071)
- 地方经济(14781)
- 机构
- 学院(308721)
- 大学(307188)
- 济(138982)
- 经济(136261)
- 管理(123632)
- 理学(107387)
- 理学院(106328)
- 管理学(104272)
- 管理学院(103690)
- 研究(99305)
- 中国(80232)
- 京(61956)
- 财(61024)
- 科学(57136)
- 财经(49549)
- 中心(48450)
- 所(47240)
- 经(45118)
- 经济学(44683)
- 江(44559)
- 研究所(42947)
- 农(42780)
- 业大(41376)
- 经济学院(40157)
- 北京(38219)
- 范(37366)
- 财经大学(37141)
- 师范(36980)
- 院(36098)
- 州(35883)
- 基金
- 项目(212753)
- 科学(170225)
- 基金(157487)
- 研究(155416)
- 家(136162)
- 国家(135103)
- 科学基金(118827)
- 社会(102922)
- 社会科(97933)
- 社会科学(97908)
- 省(83147)
- 基金项目(82656)
- 自然(75830)
- 自然科(74269)
- 自然科学(74257)
- 自然科学基金(72931)
- 教育(71796)
- 划(68746)
- 资助(64933)
- 编号(61857)
- 成果(48239)
- 重点(47974)
- 部(46992)
- 发(46469)
- 创(45315)
- 国家社会(43797)
- 创新(42374)
- 课题(41839)
- 教育部(41564)
- 人文(40755)
- 期刊
- 济(148383)
- 经济(148383)
- 研究(89139)
- 中国(57188)
- 管理(47267)
- 财(46740)
- 学报(41735)
- 科学(40003)
- 融(38964)
- 金融(38964)
- 农(37366)
- 大学(33277)
- 学学(31549)
- 技术(30550)
- 教育(27058)
- 经济研究(26049)
- 财经(24984)
- 农业(24868)
- 业经(22251)
- 经(21681)
- 问题(18440)
- 统计(18377)
- 技术经济(17102)
- 策(16781)
- 图书(15675)
- 决策(15019)
- 理论(14662)
- 商业(14595)
- 贸(14189)
- 业(13336)
共检索到455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芳
文章以长江三角洲为考察样本,在构建金融服务聚合经济网络效应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2000—2015年的国民统计数据,对样本区域的金融服务聚合经济网络效应进行了模拟试算,并据此对其未来十年的经济数据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其经济网络效应的推助器,另外,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也是区域经济网络效应得以发挥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金融服务聚合 经济网络效应 内生增长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芳
文章以长江三角洲为考察样本,在构建金融服务聚合经济网络效应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2000—2015年的国民统计数据,对样本区域的金融服务聚合经济网络效应进行了模拟试算,并据此对其未来十年的经济数据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其经济网络效应的推助器,另外,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也是区域经济网络效应得以发挥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金融服务聚合 经济网络效应 内生增长模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芳 李紧想 王锋
本文在测度1995—2016年长三角金融集聚和绿色经济发展(GGDP)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城镇化对GGDP的长期动态影响,探讨了城镇化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金融集聚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且这种正向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步增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负向产出,即城镇化进程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的发展;金融集聚能够通过投融资活动对城镇化提供正向支持,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2)城镇化是金融集聚促进GGDP的重要中介路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4.8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金亮 鲁嘉颐 戈大专 孙东琪
流空间成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重要内容,而如何识别城市群流空间结构特征,揭示其对城市群实体空间的影响,是当前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重点及难点问题。采用1992、2001、2010、2019年企业异地投资数据,构建长三角地区城市联系网络,借助复杂网络分析、K-means聚类等分析方法,探究区域经济网络整体特征演变,分析网络空间组织结构演化规律。结果显示:(1)1992~2019年长三角地区城市联系强度大幅提升,城市节点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离散和不均衡程度在不断缩小。城市经济网络“小世界”特性逐渐显著,无标度特性在逐渐弱化。(2)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网络从早期的“V型”结构转向核心城市相互连接的多边形网络结构;网络联系从核心城市间相互联系向外拓展至核心城市与其周边相邻城市之间的联系,空间邻近性网络联系特征开始显现;网络体系中参与城市从核心城市逐步扩展至全域,南京、杭州、合肥等核心城市形成相对独立的对外辐射网络体系。(3)长三角地区城市等级体系已经形成金字塔结构,以上海市为核心城市地位最为突出;杭州、南京影响力次之;宁波、合肥、绍兴、苏州、无锡、嘉兴等城市再次之。(4)长三角城市经济网络的发展演化从初始发育阶段、等级化阶段逐步走向网络化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旺军
社会经济网络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俱乐部,将区域空间内企业的知识传递、创新活动、企业采购和销售等外部问题内部化,其存在减少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组织之外的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科斯制度的形式。这一理论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蔚 许文璐 陈越
在改进的引力模型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4—2015年海峡西岸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网络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峡西岸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各个城市的联系不断加强,但海峡西岸城市群大部分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重要性偏弱;跨区域城市群中缺乏城市规模辐射及城市功能互补两方面均较突出的城市,但核心城市基于规模辐射发挥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增强城市功能互补是加强跨区域城市群经济网络联系程度的关键所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康明
文章对2010—2019年长三角27个城市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测度,并分析各区域间的时间演变和空间特征,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测度影响长三角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的因素。结果发现:从协调值空间分布来看,高值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形成以上海为高值中心并向周边扩散的态势,低值城市主要分布于西部城市且数量有所减少;从影响因素来看,金融从业人员、GDP增长率、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创新创业指数对两系统的协调发展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加大“高—高”聚集区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经济双循环步伐,加速形成“高—低”聚集区和“低—低”聚集区的国内大循环,是长三角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未来着力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章屹祯 汪涛 张晗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基于金融细分行业的城市网络研究逐渐成为金融地理学的研究热点。论文以1990—2017年长三角15524家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连锁网络模型、模块度及QAP(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关系回归模型,探究长三角城市网络的组织模式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银行业视角下,城市网络呈现以上海为核心向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辐射的扇形格局;保险业视角下,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为次核心的多中心网络格局较为凸显;证券业视角下,城市网络联系形态相对稳定。(2)不同金融行业下,城市网络均具有明显的“小世界”与无标度网络特性,地理邻近、择优链接是影响网络“派系”划分的重要因素。(3)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核心城市具备较强的网络辐射与集聚能力,在整体网络连接中扮演“守门人角色”;但由于证券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扩张速度较慢,导致其网络辐射与集聚能力远低于银行与保险网络。(4)人均GDP差值与银行网络呈倒U型关系;同一行政区划和地理邻近的城市能减小空间摩擦,促进要素流动;产业结构与金融环境相似的城市有助于解除锁定,从而加快其融入外部网络。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组织模式 金融业 长三角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晔倩 林理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单位的经济、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使服务贸易的重要性更显得突出,这点尤其体现于中国最大的两个经济发展区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之中。然而当今学界对于这两大经济区域之间是合作还是竞争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理论层面上,本文将引力模型运用于服务贸易领域,研究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服务贸易领域内的边界效应问题;实证层面上,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1997年到2003年间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考察这7年间两大经济区域在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永刚 吴治忠
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同城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各城市间的相互影响持续深化,城市间分工合作布局发生了明显调整,各城市要素资源集散与影响能力有所变化。以服务业增加值为主要参数,借助引力模型,运用相关网络关系分析软件及指标研究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复杂关系,可以比较清楚地发现整个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结构变动趋势:各城市服务业体系更趋完备,相互间直接联系有所增强,而不再像之前那样要通过几个主要城市进行联系。未来各城市要进一步增强对所在城市网络生产与消费的撮合功能,提高对所在城市网络资源的调配与控制能力,提升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会经历一个从所在网络中心城市承接某些功能后促进自我发展的阶段。这里有两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若愚 张莹
本文考察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创新扩散的影响。在分析金融集聚促进创新扩散具有融资支持、信息传递、风险分散三大机制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将三大机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6-2018年间长三角地区地级市层面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创新扩散的促进机制与成效差异。结果表明:第一,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金融集聚主要通过信息传递机制促进区域创新扩散。第二,从金融各子行业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保险业集聚有利于创新扩散,且作用机制全面、成效显著;证券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显著,甚至抑制了长三角大部分城市的创新;银行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扩散呈现积极影响,但主要是通过风险分散机制发挥作用的。第三,从空间效应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创新腹地金融集聚的本地发展效应要弱于创新极地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扩散更多通过跨地市的空间转移完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刘骅
随着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范式逐步向需求、市场、产业和竞争为导向转变,科技金融已不仅仅被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工具,而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本文在对科技金融概念与特性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投入—产出"两个维度三个方面构建科技金融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利用引力熵模型,通过对"科技金融区域发展指数"和"经济距离"内涵的界定,建立一个基于空间区域视角下的"科技金融引力"模型;同时,运用该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代表性城市的科技金融"引力值"进行测度,为该区域科技金融非均衡发展现象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也为我国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耿 王虎
文章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网络路径模型"。在此分析框架内,采用网络路径分析方法,从"森林"而不是"树木"的角度研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关系,对我国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部机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研究结论表明,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目前的关系是需求遵从为主,供给主导为辅。
关键词:
长三角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互动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石艳 王铮
碳排放量、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增长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长三角地区(研究该区域为上海、浙江、江苏,简称长三角,下同)碳减排措施的实施是否会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量、能源结构和碳排放量间存在何种联系,这些均是在长三角碳减排政策制定中亟待考虑的问题。利用1990~2010年,长三角的能源经济样本数据,使用ARDL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Granger)定量的研究了上述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分别为回归变量时,均存在其它解释变量和每个回归变量间的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长期关系中,存在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的负向弹性影响。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能源消费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忠远 任启平
选取2008年泛长三角所属22个城市的相关数据,运用Zipf指数、Pareto指数和Dg1指数对长三角的城镇化等级结构、相互作用、空间相关性、空间差异、交通网络密度和网络连通性进行测度,以揭示目前泛长三角空间格局、形成演化过程、影响因素、发展状况及趋势,为宏观政策的调整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泛长三角 修正分形模型 地理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