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57)
- 2023(19069)
- 2022(15853)
- 2021(14730)
- 2020(12214)
- 2019(27786)
- 2018(27730)
- 2017(53054)
- 2016(28837)
- 2015(32475)
- 2014(32343)
- 2013(31706)
- 2012(28832)
- 2011(25744)
- 2010(25564)
- 2009(23272)
- 2008(22383)
- 2007(19528)
- 2006(17355)
- 2005(14845)
- 学科
- 济(119685)
- 经济(119566)
- 业(81821)
- 管理(78872)
- 企(59457)
- 企业(59457)
- 农(52335)
- 方法(50764)
- 数学(44488)
- 数学方法(43899)
- 农业(34844)
- 中国(31253)
- 业经(30619)
- 地方(29642)
- 财(27779)
- 学(24644)
- 制(20644)
- 贸(19364)
- 贸易(19355)
- 易(18729)
- 环境(18289)
- 理论(18271)
- 技术(17962)
- 发(17445)
- 和(17282)
- 务(17233)
- 财务(17150)
- 财务管理(17112)
- 企业财务(16178)
- 银(16086)
- 机构
- 学院(400900)
- 大学(398537)
- 管理(159990)
- 济(157451)
- 经济(153996)
- 理学(139350)
- 理学院(137799)
- 管理学(135230)
- 管理学院(134492)
- 研究(131467)
- 中国(98511)
- 京(83706)
- 科学(83496)
- 农(78381)
- 财(68642)
- 所(64772)
- 业大(64666)
- 中心(62207)
- 江(61402)
- 农业(60073)
- 研究所(59372)
- 财经(55589)
- 范(54778)
- 师范(54268)
- 北京(51290)
- 经(50755)
- 州(48187)
- 院(47820)
- 经济学(46259)
- 师范大学(43670)
- 基金
- 项目(283708)
- 科学(223785)
- 研究(208555)
- 基金(205404)
- 家(178411)
- 国家(176897)
- 科学基金(153063)
- 社会(131773)
- 社会科(124476)
- 社会科学(124443)
- 省(112942)
- 基金项目(109714)
- 自然(99287)
- 自然科(96938)
- 自然科学(96915)
- 自然科学基金(95125)
- 教育(95046)
- 划(93170)
- 编号(86866)
- 资助(82814)
- 成果(68879)
- 重点(63301)
- 部(61855)
- 发(61500)
- 创(58484)
- 课题(58463)
- 创新(54646)
- 科研(54140)
- 国家社会(54032)
- 教育部(52684)
- 期刊
- 济(172377)
- 经济(172377)
- 研究(110743)
- 农(77708)
- 中国(76603)
- 学报(64819)
- 科学(59093)
- 管理(54022)
- 农业(53046)
- 财(51141)
- 大学(49719)
- 学学(46688)
- 教育(43666)
- 技术(35478)
- 业经(34265)
- 融(33964)
- 金融(33964)
- 财经(25486)
- 业(25315)
- 经济研究(25007)
- 问题(24218)
- 图书(23791)
- 经(21723)
- 版(21035)
- 资源(20132)
- 科技(19537)
- 理论(18864)
- 技术经济(18609)
- 现代(17730)
- 实践(17459)
共检索到578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星星 周建农 彭爱东
将锡尔系数应用于农村信息化区域差异与协调度定量评价,建立农村信息化协调度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并以江苏省为例,分析江苏省不同区域间农村信息化的差异及协调度。具体结论有:苏南、苏中、苏北区间的信息化发展协调程度明显低于各区域内部信息化发展协调程度;信息化发展协调程度低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江苏省总体的农村信息化协调程度较低。
关键词:
农村信息化 锡尔系数 区域差异 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敏 刘俊浩
文章根据新疆建设生产兵团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兵团团场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以兵团农二师的十三个团场为例,测算出各团场的信息化发展指数,并采用锡尔系数(Theil熵)分析得出2009~2013年农二师四大垦区内各团场与垦区间测评指标和区域总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研究表明兵团团场信息化建设进度较为缓慢,垦区和团场间均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化差异,且垦区间的差异大于垦区内部差异,但总体差距处于在逐渐减小趋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包宗顺 徐志明 高珊 周春芳
本文在大量农村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和政府部门农村土地流转统计资料,对江苏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和现存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巨大梯度差异,导致地区间在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流转速度、流转方式、流转土地集聚程度和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等方面也都存在明显差异;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劳动力文化素质、人均纯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农业生产结构均对农村土地流转有显著影响,其中,前四项因素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均为正向。总体而言,上述因素对农村土地流出率的影响程度均大大高于对农村土地流入率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江苏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晓斌 易理强 王慎敏 周寅康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差异研究成为学术界和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领域。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以单一经济指标或复合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因子,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差异背后的自然、社会、经济驱动机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不单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应是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基于这一理解,从可持续协调发展入手,建立了区域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表征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支持3个方面的27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区域综合发展的测算方法,提出了综合发展指数和发展协调指数。在案例分析中运用所设计的测度方法对江苏省内县级行政单位的综合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关键词:
区域发展差异 综合评价 空间结构 江苏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青 黄贤金 濮励杰 李宪文 周峰 吴伟坤
文章以江苏省原锡山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985年~2000年快速城镇化时期的城市化发展、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指结构变化)的态势。对研究区域城市化发展主导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机理分析,认为城镇化发展主要带来人口、经济的非农化及农业集约化的发展,这些影响都在土地利用上得到落实,并通过土地利用主体的行为实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变量,同时尝试性的将各类用地变化率绝对值之和定义为衡量土地利用变化强度的标准,并构建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通过机理分析和模型分析,得出研究区域1985年~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何冬梅 王增文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比分析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江苏省地级市尺度的养老产业、区域经济及二者耦合协调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江苏省养老产业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稳中趋升,二者均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且随时间推移极化态势有所加剧。(2)江苏省养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总体不高,总体上呈现显著的"中心—外围"差异,且多数城市以养老产业发展水平滞后(受损)型为主。基于此,提出了推动江苏省养老产业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养老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艳 丁正山 葛军莲 吴耀宇 王毅
在构建乡村旅游信息化和区域旅游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AHP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耦合评价模型,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信息化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对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级市乡村旅游信息化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全省乡村旅游信息化与区域旅游经济之间相互依存、融合发展,两者之间有良性正耦合关系,全省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沿沪宁铁路沿线的城市群耦合协调度等级最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露 李平星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破解“三农”问题的系统部署,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振兴状况进行评价,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也是当前研究热点,可为发达地区乡村振兴评价和针对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丰富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理论上可为衡量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实践中可为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现进一步的突破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基于“指标体系——空间格局——空间分类”的研究主线,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领域建立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发展水平和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开展乡村振兴的格局解析与分区研究。[结果] 江苏省乡村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表现为 “苏南最高、苏中居中、苏北最低”的空间格局;江苏省乡村振兴协调度存在明显差异,呈现“中部最高、南部居中、北部最低”的分布特征;综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度,将研究区乡村发展分为重点突破型、全面推进型、协调发展型、优化提升型。[结论]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现有研究成果探索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并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相应的振兴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陶应虎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在对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推进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体制的创新,为缩小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做出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
农村居民收入 区域差异 成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陶应虎
使用统计数据,对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的走势作出判断,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江苏省13个市农村居民区域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动趋势在数学意义上并没有表现出威廉姆森倒U型曲线特征,说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并不必然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而无条件下降;研究表明非农就业、公路密度的增加可以使农村居民区域收入差异变大,农业支出、教育支出、资本密集度的增加使农村居民区域收入差异变小。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区域收入 走势 影响因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茆意宏 彭爱东 黄水清
从分类建设农村信息化的角度,对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民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总结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民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特征的共同性和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基于江苏省农民信息行为的共同特征改进江苏农村信息服务;基于江苏省农民信息行为的区域差异面向各地区农民开展分类服务;努力做好区域协调建设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褚保金 莫媛
本文基于农村区域金融发展的内涵,初步构建了四个方面15个指标的农村区域金融发展指标评价体系,采取因子分析方法测算出1994—2009年江苏省39个县(市)在银行规模总量、银行组织结构、资金配置效率、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和金融可获性等五个层面的因子得分,具体评析了江苏省农村区域金融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并提出了完善农村区域金融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立梅 刘冬辉
文章考虑农村信息消费发展,采用泰尔指数模型对1988-2013年江苏省农村信息消费区域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考察并对其进行空间分解,以确定江苏省信息消费区域差异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区域差异在样本考察期间内呈下降趋势,下降的原因在于区域间信息消费差异的下降。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差异受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的影响,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远大于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据此,提出解决江苏农村信息消费区域差异的关键在于消除区域间信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保乾 陈盼
运用协同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苏省城镇化与住房市场协同度进行研究。首先将2006—2015年江苏省的城镇化和住房市场数据进行灰色系统序参数化处理,然后将其代入城镇化与住房市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发现:在江苏省层面,住房市场发展水平高于城镇化水平,十年间两系统由"中度失调"转变为"高度协调";另一方面,苏南、苏中、苏北城镇化与住房市场的发展水平间协调度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基于此,提出促进城镇化与住房市场协同发展的对策,使两者最大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保乾 陈盼
运用协同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苏省城镇化与住房市场协同度进行研究。首先将2006—2015年江苏省的城镇化和住房市场数据进行灰色系统序参数化处理,然后将其代入城镇化与住房市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发现:在江苏省层面,住房市场发展水平高于城镇化水平,十年间两系统由"中度失调"转变为"高度协调";另一方面,苏南、苏中、苏北城镇化与住房市场的发展水平间协调度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基于此,提出促进城镇化与住房市场协同发展的对策,使两者最大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