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42)
- 2023(18731)
- 2022(15868)
- 2021(15083)
- 2020(12609)
- 2019(29488)
- 2018(28651)
- 2017(55449)
- 2016(29588)
- 2015(33459)
- 2014(33063)
- 2013(32744)
- 2012(29928)
- 2011(26814)
- 2010(26673)
- 2009(25050)
- 2008(24051)
- 2007(21152)
- 2006(18657)
- 2005(16841)
- 学科
- 济(117349)
- 经济(117223)
- 管理(91118)
- 业(85061)
- 企(72080)
- 企业(72080)
- 方法(56968)
- 数学(49985)
- 数学方法(49437)
- 中国(36993)
- 银(36170)
- 银行(36023)
- 财(34746)
- 行(34347)
- 融(33500)
- 金融(33498)
- 制(30277)
- 农(30066)
- 业经(26126)
- 贸(23468)
- 贸易(23445)
- 务(23347)
- 财务(23261)
- 财务管理(23209)
- 易(22837)
- 地方(22619)
- 企业财务(22133)
- 学(21766)
- 农业(20104)
- 理论(19481)
- 机构
- 大学(410895)
- 学院(406713)
- 济(172660)
- 经济(169031)
- 管理(166204)
- 理学(141895)
- 理学院(140446)
- 管理学(138259)
- 管理学院(137503)
- 研究(134103)
- 中国(117164)
- 京(87417)
- 财(82622)
- 科学(77535)
- 财经(65788)
- 中心(65266)
- 所(65111)
- 农(61152)
- 经(60086)
- 江(59095)
- 研究所(58945)
- 业大(55848)
- 北京(55766)
- 经济学(53800)
- 范(50314)
- 师范(49875)
- 财经大学(49504)
- 州(48886)
- 经济学院(48637)
- 院(48606)
- 基金
- 项目(273033)
- 科学(216044)
- 研究(201583)
- 基金(201500)
- 家(173884)
- 国家(172497)
- 科学基金(149828)
- 社会(129244)
- 社会科(122783)
- 社会科学(122746)
- 基金项目(105879)
- 省(102677)
- 自然(96317)
- 自然科(94141)
- 自然科学(94120)
- 自然科学基金(92459)
- 教育(92400)
- 划(86896)
- 资助(84319)
- 编号(81356)
- 成果(65530)
- 部(61751)
- 重点(60415)
- 发(57151)
- 创(56771)
- 课题(55022)
- 国家社会(54128)
- 教育部(53919)
- 创新(53054)
- 大学(52274)
- 期刊
- 济(183027)
- 经济(183027)
- 研究(125960)
- 中国(79719)
- 财(65133)
- 融(63320)
- 金融(63320)
- 管理(62843)
- 学报(58119)
- 科学(55687)
- 农(53889)
- 大学(45758)
- 学学(42929)
- 教育(40040)
- 农业(35435)
- 技术(35109)
- 财经(33181)
- 经济研究(29720)
- 经(28355)
- 业经(27594)
- 问题(23187)
- 理论(21943)
- 业(20589)
- 贸(20328)
- 实践(19786)
- 践(19786)
- 技术经济(19778)
- 图书(19753)
- 国际(18929)
- 统计(18480)
共检索到620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志锋 胡玉明 纳超洪
本文以1998~2007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基于银行借款融资动机而进行的现金流量管理行为。本文分别运用分布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将银行借款融资动机与其他动机区分出来,得到了上市公司为获取银行借款而将微负经营现金流量调控为微正经营现金流量的证据。在改变分布检验的区间宽度、控制回归分析的内生性和自选择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结论仍然成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志锋 胡玉明 纳超洪
以1998~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基于银行借款融资动机而进行的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首先,将银行借款融资动机与其他动机的盈余管理区分开来,运用分布检验,得到样本公司基于银行借款融资动机的盈余管理证据。然后,运用Probit多元回归模型进行补充验证,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银行借款而进行盈余管理。在进行替换变量、控制内生性等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
关键词:
银行借款 融资 盈余管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志伟
理论上,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会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但本文发现非标意见对企业新增银行借款和债务期限结构没有显著负面影响,不支持理论预期。我们认为,在中国,银行是一个并非完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独立市场主体,他们会为了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向企业提供贷款;另外,企业有政府的隐性支持,银行不需要太关注企业的偿债风险。因此,虽然非标意见传递出会计信息质量低或未来经营风险高等问题,但它对银行借款的影响相当有限。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盛行、非标意见比例过高的现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善平 任栋莹
文章以国际"四大"和国内"十大"作为高声誉审计师的代表,以2009—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聘请高声誉的审计师是否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银行借款融资能力。研究表明,聘请高声誉的审计师进行审计的上市公司,其银行借款融资能力显著较高。进一步区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与较低地区的企业之后,发现高声誉审计师对国有企业和处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企业的银行借款融资能力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傅蕴英 赵晶
本文以2007-2012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在不同金融市场化水平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其银行借款融资的影响。研究表明: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有助于上市公司获得银行借款,并且信息披露质量对非国有上市公司借款融资的影响更为明显;在进一步考察中发现,信息披露质量对借款融资的影响程度有赖于金融市场化水平,金融市场化水平越高,信息披露质量对获得银行借款的影响也就越显著,这表明随着金融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决策时加强了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考察。
关键词:
金融市场化 信息披露质量 银行借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牛枫
以2009年至2012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193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媒体关注和媒体监督两个维度考察了媒体报道对公司IPO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关注与公司IPO融资效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媒体关注越多,公司IPO融资效率越低;媒体监督则与IPO融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媒体监督可以有效提高公司IPO融资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投机氛围浓厚的典型弱有效市场背景下,媒体通过负面报道发挥的监督作用有助于公司IPO融资效率的提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涛 简建辉
本文以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1998—2004年具有扩张行为的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总结我国具有扩张行为的上市公司在获取资金方面存在的一些规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具有扩张行为的上市公司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考虑债权融资。这有利于给上市公司带来财务杠杆效用、给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有意识地运用负债来经营,其融资行为是理性的。同时,我国具有扩张行为的上市公司在融资结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内部融资所占比例较低和债权融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慧清 陈新国
信息披露质量如何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是值得探索的一个研究领域。通过对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债务成本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债务成本随着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而降低。考虑产权性质后发现,非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而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披露质量 债务融资成本 信用等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展斌 杨兴全 李庆德
选取2004—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过度投资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市场化进程和产权性质进一步检验了银行借款对企业过度投资及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企业过度投资金额越大,盈余质量越差,且自由现金流能够增强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总借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均能削弱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且长期借款对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负相关性的削弱效果源于银行的监督治理。相对于总借款和长期借款而言,短期借款对自由现金流负面效应的削弱效果更显著。市场化进程的发展能够增强债权治理效果,且市场化进程对债权治理效果的改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关键词:
银行借款 过度投资 盈余质量 自由现金流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赵刚 梁上坤 王玉涛
会计稳健性在银行借款契约中居于重要地位。借款人采用高水平的稳健性可以帮助银行降低风险,相应地,银行会提供一定的优惠作为回报。使用手工收集的2000-200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单笔银行贷款为研究数据,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越强,企业获得的每笔贷款金额越大,贷款期限越长,贷款的利率越低。另外,我们发现在法制环境越好,优惠政策越多,政府干预越少的地区,上述关系更为显著。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银行借款契约 制度环境差异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冯展斌 杨兴全 李庆德
选取 2004—2011年 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过度投资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市场化进程和产权性质进一步检验了银行借款对企业过度投资及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企业过度投资金额越大,盈余质量越差,且自由现金流能够增强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总借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均能削弱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且长期借款对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负相关性的削弱效果源于银行的监督治理。相对于总借款和长期借款而言,短期借款对自由现金流负面效应的削弱效果更显著。市场化进程的发展能够增强债权治理效果,且市场化进程对债权治理效果的改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关键词:
银行借款;过度投资;盈余质量;自由现金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卿
使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是经理获取私利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2003-2007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了公司治理环境能否约束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以及控制人性质能否影响公司治理环境的这种约束作用。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尤其是正的自由现金流时,将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好的公司治理环境有利于抑制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但这种抑制作用仅仅在民营上市公司才较为明显。我们的研究一方面为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也表明,研究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要高度重视公司所处的治理环境;另一方面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尹林辉
依据公司终极控制人的差异将国有公司和非国有公司进一步划分为中央企业、地方企业、事业单位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采用2004~2013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民营企业作为参照基准,实证检验终极所有权性质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比民营企业和地方企业,中央企业具有显著更低的股权融资成本;(2)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股权融资成本没有系统性差异;(3)事业单位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没有系统性差异;(4)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具有显著更低的股权融资成本;(5)在五类企业中,中央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显著更低,地方企业、事业单位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显著更高。
关键词:
终极所有权 股权融资成本 公司治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颖洁 杜兴强
文章手工搜集了2004-2008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具有的银企关系和政治联系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银企关系、政治联系对民营上市公司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企关系、政治联系均与民营上市公司的银行借款显著正相关。进一步,文章发现银企关系与政治联系均与民营上市公司的长期借款显著正相关,但仅有银企关系显著增加了民营上市公司的短期借款。
关键词:
银企关系 政治联系 银行借款率 制度环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雷强
通过对银行监督力度和借款人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贷款规模和银行声誉与借款人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贷款规模越大、银行声誉越高,借款人盈余管理的程度就越小,说明我国银行对借款人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另外,银行存款与贷款抵押、再融资和贷款类型等贷款特征对银行监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面起不到制约作用。
关键词:
银行监督 盈余管理 贷款规模 银行声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投资效率对银行借款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现金流量与应计利润在企业债券市场中的有用性——来自沪市的经验证据
银行借款信息的有用性与股票投资回报——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银行借款成本——来自20102015年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的经验证据
老赖越多,贷款越难?——来自地区诚信水平与上市公司银行借款的证据
审计市场结构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投资行为——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