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98)
2023(15812)
2022(13561)
2021(12887)
2020(10830)
2019(25118)
2018(24815)
2017(49048)
2016(25747)
2015(29156)
2014(29041)
2013(28649)
2012(26176)
2011(23374)
2010(23429)
2009(21777)
2008(20394)
2007(17681)
2006(15639)
2005(13676)
作者
(72058)
(59290)
(59010)
(56183)
(37678)
(28446)
(27206)
(23288)
(22694)
(21033)
(20302)
(19780)
(18597)
(18551)
(18523)
(17999)
(17643)
(17537)
(17037)
(17007)
(14652)
(14431)
(14256)
(13554)
(13433)
(13315)
(13097)
(13074)
(11889)
(11561)
学科
(99174)
经济(99064)
管理(73848)
(71586)
(59321)
企业(59321)
方法(48841)
数学(43260)
数学方法(42724)
(34597)
银行(34450)
中国(32876)
(32833)
(31301)
金融(31299)
(27793)
(26721)
(26623)
业经(22531)
地方(20375)
(19137)
贸易(19119)
(18914)
(18664)
(18337)
财务(18265)
财务管理(18224)
农业(17890)
企业财务(17300)
理论(16995)
机构
大学(359481)
学院(358185)
(145767)
管理(145465)
经济(142581)
理学(126061)
理学院(124787)
管理学(122705)
管理学院(122057)
研究(112990)
中国(96142)
(75058)
(69811)
科学(66930)
财经(56710)
中心(54772)
(54226)
(53127)
(51568)
业大(50765)
(50283)
研究所(49335)
北京(47324)
经济学(45006)
(44932)
师范(44532)
财经大学(42664)
(42251)
农业(41708)
(41186)
基金
项目(245098)
科学(193193)
研究(181663)
基金(178733)
(153752)
国家(152480)
科学基金(132341)
社会(114707)
社会科(108870)
社会科学(108842)
基金项目(95269)
(94885)
自然(85458)
教育(83771)
自然科(83461)
自然科学(83439)
自然科学基金(81910)
(79604)
编号(75050)
资助(73875)
成果(59926)
(54814)
重点(54188)
(51837)
(51200)
课题(50250)
创新(47744)
教育部(47705)
科研(47082)
国家社会(47010)
期刊
(150760)
经济(150760)
研究(108134)
中国(63172)
(54229)
金融(54229)
(51961)
管理(51808)
学报(51739)
科学(48262)
(47362)
大学(40349)
学学(38134)
教育(36186)
农业(31238)
技术(30870)
财经(27522)
业经(25429)
经济研究(24620)
(23407)
问题(20059)
理论(19818)
实践(18253)
(18253)
图书(16965)
技术经济(16752)
商业(16498)
现代(16120)
科技(16095)
(15453)
共检索到522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冯怡恬  
一、引言和相关研究述评近年来,金融腐败大案一再爆发,其规模不断扩大,频率逐渐提高,涉案金额也日益加大。金融腐败的蔓延速度俨然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样高速增长。在金融腐败大案中,牵涉的银行业案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银行业在金融业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占用的资源较大,因此更易成为腐败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没有测定金融腐败程度的标准数量工具以及指标组合,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也并不多见。谢平、陆磊(2003)的研究提出了中国金融腐败指数(FCI)的概念,在权衡主观指数和客观定量的基础上编制了2003年中国金融腐败指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安启雷  
我们应当保持高度的警醒,不断改进和健全金融法制,防止金融腐败发展成给国家、社会和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的祸患。近年来,我国金融业腐败案件频发,有关部门连续将金融行业列为腐败多发、高发的重点行业,各级公、检、法等部门也把金融腐败案件列为查处的重点。目前,我国金融腐败的类型主要有滥用权利、利用职务便利、泄露重大信息谋取私利,进行灰色商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南旭光  孟卫东  
从世界范围内看,高腐败发生率是不争的事实。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腐败长期存在而不消亡?将政治经济腐败问题延伸到官僚体制的各层次之间,提出下级官员为获得有利可图的职位而需向上级官员付出入门费。通过对入门费的不同筹集模式的比较分析,研究金融制度与腐败收益率及其在不同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割,来探讨金融制度和腐败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论证功能良好的金融制度的存在以及审查监督的有效性改变了公共部门的租金分配,可以降低腐败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启雷  陈辰  
金融系统的腐败问题,不仅使国家资金蒙受巨大损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受到损害,而且还会诱发经济和金融风险,社会危害尤其严重。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金融腐败问题。在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条件下,深入分析金融领域腐败产生的机理特点,对研究防治金融腐败的对策极具现实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焰  丁云骏  李容德  
本文对我国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进行了概述,立足法律制度、行业战略和内部管理三个方面,对我国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困境进行了简要剖析,并就此提出了加强我国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元  
文章在简要回顾近年来金融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大案要案基础上,利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金融腐败产生的制度根源进行了阐释,认为只有从制度上进行合理的设计,实行有效的机制改革,才能对金融腐败进行有效治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权  
政府是商业银行监管的重要力量。本文讨论了监管权力与监管效率的关系,通过模型和数据的分析,指出监管部门的权力必须得到约束,并应进一步完善监管部门的行政架构和激励制度。另外,加强市场监管和促进信息披露对于完善监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凝  安启雷  
金融系统发生的腐败问题,不仅使国家资金蒙受巨大损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受到损害,而且还会诱发经济和金融风险,社会危害尤其严重。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金融腐败问题。在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条件下,深入分析金融领域腐败产生的机理特点,对研究防治金融腐败的对策极具现实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权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为了揭示世界银行业整体运营效率的情况及区域间银行业运营效率的差异性,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对世界主要银行的运营效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世界银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呈现低水平,但美国银行业的运营效率仍处于最高水平,其次为中国、日本和欧盟等国的银行业,因而中国银行业急需改变原有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以提高其整体运营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南旭光  
金融腐败与金融监管有着重要联系,而且在金融监管及惩处的执法过程中会存在着监管腐败问题。文章在金融监管执法活动中构建了一个具有腐败倾向特征的监管执法者对金融机构或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监督执法的模型,指出一个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可以通过实施适当的激励政策以防范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合谋腐败的发生,同时证明了如果允许金融活动参与者在违法行为发生后可以实施具有恰当的惩罚激励措施的自我报告制度,政府就能够通过降低官僚作风、保持较少的监督执法官员、降低监管寻租以增加社会福利,并通过自我报告制度消除金融腐败而进一步为社会谋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南旭光  罗慧英  
金融反腐败的机制设计应该从金融监管政策入手,因为在金融监管及执法过程中存在着监管腐败问题。在金融监管执法活动中,构建具有腐败倾向特征的监管执法者对金融机构或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监督执法的这样一个模型:在实施具有恰当的惩罚激励措施的自认制度时,一个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可以防范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合谋腐败的发生,可以通过降低官僚作风、保持较少的监督执法官员、降低监管寻租以增加社会福利,为弱化或消除金融腐败带来良好的治理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旭鑫  何超  宋顺锋  
金融包容性是指提高低成本的金融服务的广泛可得性。金融服务普及的深度和广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腐败会影响金融包容性,将贫困弱势群体排除在外,客观上形成金融排斥,加重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降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量。本文选取1995—2016年1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经过实证研究发现:腐败会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包容性,但会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并且腐败会通过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增加贷款规模以及提高企业融资难度传导到金融包容性。此外,本文还进行了内生性检验,并按时间、经济发展速度、人口规模和地区划分进行异质性分析。本研究填补了腐败对金融包容性影响机制研究的空白,从而丰富了腐败对金融市场影响的研究,也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补充。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岳军  施华康  
政府在当今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由于其掌握着巨大的行政资源和强有力的配置资源的能力,相应产生了政府官员寻租的现象。本文从成本收益,风险偏好以及寻租信号内部化角度进行分析,并应用腐败与寻租的基本模型,从预防和监管角度出发,得出腐败治理的相应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健  姬明  钟恩庚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存在一系列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日益显现。银行业作为社会融资枢纽,与国民经济密切联系,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其经营面临众多风险。使用CCA方法对当前银行业的整体风险水平进行定量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情况较为稳定。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有着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在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以及监管标准日益严格的情况下,我国银行业应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朗平  赵丽  
文章利用1991~2006年我国部分省市的面板数据对腐败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最终的实证结果表明,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都会增加腐败的潜在成本,减少腐败的发生,财政支出的增加同样可导致腐败的减少。而政府所雇佣的人员越多,腐败越多。另外,腐败具有惯性,即过去的腐败情况会直接影响该地区未来的腐败情况。因此,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优化政府规模是抑制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