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05)
- 2023(17517)
- 2022(14982)
- 2021(14088)
- 2020(11595)
- 2019(26793)
- 2018(26275)
- 2017(51366)
- 2016(27451)
- 2015(30933)
- 2014(30678)
- 2013(29882)
- 2012(27098)
- 2011(24143)
- 2010(23957)
- 2009(22152)
- 2008(21551)
- 2007(18921)
- 2006(16449)
- 2005(14544)
- 学科
- 济(103865)
- 经济(103721)
- 管理(82513)
- 业(78383)
- 企(65239)
- 企业(65239)
- 方法(49477)
- 数学(43168)
- 数学方法(42596)
- 财(30520)
- 制(29584)
- 中国(29151)
- 农(27821)
- 银(26152)
- 银行(26005)
- 业经(24577)
- 行(24501)
- 融(20355)
- 金融(20350)
- 地方(20134)
- 学(20116)
- 务(19674)
- 财务(19595)
- 财务管理(19546)
- 贸(19056)
- 贸易(19041)
- 企业财务(18535)
- 易(18388)
- 农业(18368)
- 理论(18081)
- 机构
- 大学(378647)
- 学院(377537)
- 管理(152704)
- 济(150122)
- 经济(146806)
- 理学(131781)
- 理学院(130402)
- 管理学(128116)
- 管理学院(127412)
- 研究(119595)
- 中国(98640)
- 京(79070)
- 财(74302)
- 科学(71884)
- 财经(58964)
- 农(57486)
- 所(57394)
- 中心(57016)
- 江(55252)
- 业大(54242)
- 经(53615)
- 研究所(52073)
- 北京(49458)
- 范(47570)
- 师范(47134)
- 经济学(45873)
- 州(45172)
- 农业(44768)
- 财经大学(44277)
- 院(43976)
- 基金
- 项目(261011)
- 科学(206455)
- 研究(192996)
- 基金(190666)
- 家(164367)
- 国家(163021)
- 科学基金(141892)
- 社会(122563)
- 社会科(116176)
- 社会科学(116148)
- 省(101469)
- 基金项目(101114)
- 自然(91806)
- 自然科(89664)
- 自然科学(89644)
- 教育(89102)
- 自然科学基金(88000)
- 划(85169)
- 编号(79089)
- 资助(77946)
- 成果(63470)
- 部(57888)
- 重点(57823)
- 创(54680)
- 发(54528)
- 课题(53745)
- 制(51100)
- 创新(51018)
- 教育部(50389)
- 国家社会(50319)
- 期刊
- 济(159874)
- 经济(159874)
- 研究(114796)
- 中国(72150)
- 财(57751)
- 学报(56077)
- 管理(55669)
- 科学(52054)
- 农(52014)
- 融(48506)
- 金融(48506)
- 大学(43991)
- 学学(41576)
- 教育(40320)
- 农业(34257)
- 技术(33076)
- 财经(28900)
- 业经(26533)
- 经济研究(24990)
- 经(24480)
- 问题(20585)
- 理论(19785)
- 实践(18225)
- 践(18225)
- 科技(17462)
- 技术经济(17330)
- 版(17293)
- 图书(17229)
- 业(16871)
- 现代(16665)
共检索到556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从贷款企业的财务运营能力预警评价、经营管理能力预警评价、技术创新能力预警评价三个层面系统设计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在确定各因素预警临界值基础上,进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警示设置,并构造警度评价函数,以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警度判断及处置功能,从而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预警功能,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
银保协作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预警 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基于银保协作路径分析了信用评估的功能与特征,对贷款企业实施信用评估,就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过程。对此,设计了贷款企业信用评估系统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层次系统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信用评估系统的评判模型,有效解决了信用平稳状态下贷款企业的信用评估问题,实现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目标。该研究成果将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海峰
银保协作路径有利于缓解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整体金融风险。基于银保协作视角,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为切入点,提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的实现机制,该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建立贷款企业的信用再担保机制、建立可选择性风险转移(A.R.T.)保险机制、建立贷款企业的信用反担保机制三部分内容。该研究成果将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海峰
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机制,是提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控效能的重要基础。文章分析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的内生机理,研究发现,推行银保协作模式可以有效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银保协作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的实现机制。文章认为,政府财税介入缓解了信贷配给缺口,加大了信贷资金的市场化出清程度,提升了信贷市场效用水平,是实现信用风险外部补偿目标的重要路径;此外,建立商业银行风险拨备机制,有助于实现信用风险的内部补偿目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顾海峰
银保协作信贷模式有助于缓解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本文从信贷配给与风险分担的理论逻辑剖析了银保协作的内生机理,从系统视阈构建了银保协作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传导模型,揭示了银保协作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传导机理,并设计了银保协作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机制的科学架构。本文认为,银保体系所具有的信用风险内部化特征,促使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沿着微分动力系统的演变轨迹进行传导,而系统的均衡点就是信用风险在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最优配置点。该结论将为我国银行业构建科学高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江训艳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没有能力或没有意愿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风险。传统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考虑到了风险环境的变化,不仅包括传统定义上的贷款违约风险也包括借款人违约可能性发生变化而给银行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本文在研究目前较为流行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之后,提出BP神经网络预警系统来预警信用风险。
关键词:
信用风险 预警系统 BP神经网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在分析风险自留的内生逻辑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风险自留实现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银保信贷系统通过对贷款企业个体风险与事先设定的平均代偿风险的匹配性甄别,实现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分级补偿功能。针对银行超预期信用风险,先行实施银行风险拨备机制对银行平均代偿风险进行补偿,然后实施超额风险自留机制对超过平均代偿风险的银行超额风险部分再次进行补偿,超额风险自留补偿基金将由银行与担保机构依据各自的风险均衡配置阈值占比共同筹集,以此来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级补偿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银保信贷系统风险自留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顾海峰
文章基于银保信贷系统视角,分析了银保协作与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生逻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银保协作下担保投资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担保投资引发银保信贷系统经营模式由单一债权模式向债权与股权共存模式的转变,促使银保信贷系统收益模式呈现杠杆化、股权化、混业化、匹配化的功能特征。此外,在担保投资机制下,金融机构异质性决定着风险资产收益密度的均匀分布性,随着风险资产规模的增大,银保信贷系统高风险放贷及股权运作的博弈动机将减弱,引发风险资产边际收益减少,贷款边界曲线呈现下凸特征及上移态势,从而改进了银保信贷系统代偿效率,进而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散功能。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银保协作下银保信贷系统担保投资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跨市场风险资产配置机制、杠杆率与转股率组合优化机制、组合收益与风险对冲匹配机制、企业认股权甄别及回购机制、贷款债权保值信用增进机制。该研究成果将为中国金融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担保投资机制,实现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分散目标,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顾海峰
文章基于银保信贷系统视角,分析了银保协作与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生逻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银保协作下担保投资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担保投资引发银保信贷系统经营模式由单一债权模式向债权与股权共存模式的转变,促使银保信贷系统收益模式呈现杠杆化、股权化、混业化、匹配化的功能特征。此外,在担保投资机制下,金融机构异质性决定着风险资产收益密度的均匀分布性,随着风险资产规模的增大,银保信贷系统高风险放贷及股权运作的博弈动机将减弱,引发风险资产边际收益减少,贷款边界曲线呈现下凸特征及上移态势,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在分析银保协作与可选择性风险转移(Alternativ Risk Transfer,即ART)保险的内在逻辑基础上,进一步分析ART保险实现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的内在机理,并以此为依据设计银保信贷系统的ART保险机制。结果表明,ART保险可以有效分担银保信贷系统的信用风险,降低银保信贷系统的风险运营成本,提升银保信贷系统的运营效率,并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目标。可见,推行银保协作型信贷模式,对于治理信贷配给,从而提升信贷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顾海峰
银保协作信贷模式有利于缓解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金融市场资金配置效率。本文基于银保协作模式,分析了金融市场的逆向选择,揭示了逆向选择与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形成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逆向选择治理视角设计了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的控制策略。研究发现,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是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建立足额的资产抵押或质押机制,可以有效抑制逆向选择,实现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的控制目标。
关键词:
银保协作 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 逆向选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爱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预警指标的确定商业银行的信用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工作.需要将商业银行全部信用业务集中起来.进行整体的管理.具有多重性、综合性、系统性特征。在日常的经常臂理中,商业银行是围绕着“三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的。鉴于上述的理念,我们把商业银行信用管理可分为资产信用管理、流动性信用管理、资本信用管理和表外信用管理四个系统。资产信用管理侧重于贷款风险的管理.我们设立四个指标:不良贷款率、次级贷款率、可疑贷款率和损失贷款率。流动性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借入资金等负债行为.用于满足商业锻行发展和流动性需求,预防和控制流动性风险。设立的指标如:存贷款比率、资产流动性比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倩
选择深沪两市4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基础财务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法和逻辑回归法进行筛选,构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为商业银行识别出有问题的企业,从而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
关键词:
财务风险预警 逻辑回归模型 稳健性检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燕
从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理论根源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进行研究,并从内部生成机制和外部生成机制两个方面,全面地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生成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