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6)
- 2023(13730)
- 2022(11286)
- 2021(10490)
- 2020(8799)
- 2019(20390)
- 2018(19825)
- 2017(38662)
- 2016(20154)
- 2015(22746)
- 2014(22340)
- 2013(21810)
- 2012(19545)
- 2011(17437)
- 2010(17447)
- 2009(16154)
- 2008(14367)
- 2007(12162)
- 2006(10510)
- 2005(9101)
- 学科
- 济(83033)
- 经济(82947)
- 管理(58575)
- 业(56584)
- 企(48096)
- 企业(48096)
- 方法(41890)
- 数学(37619)
- 数学方法(36957)
- 中国(28604)
- 融(27490)
- 金融(27488)
- 银(26017)
- 银行(25989)
- 行(25094)
- 财(20482)
- 农(20457)
- 业经(18974)
- 地方(18390)
- 制(17525)
- 理论(15393)
- 学(14244)
- 务(14237)
- 贸(14193)
- 财务(14177)
- 贸易(14177)
- 财务管理(14146)
- 农业(14048)
- 易(13810)
- 企业财务(13456)
- 机构
- 学院(276552)
- 大学(275842)
- 管理(113568)
- 济(113266)
- 经济(110881)
- 理学(99496)
- 理学院(98463)
- 管理学(96544)
- 管理学院(96034)
- 研究(84078)
- 中国(70095)
- 京(56068)
- 科学(50509)
- 财(50468)
- 中心(42474)
- 财经(41738)
- 农(40543)
- 业大(39882)
- 江(39225)
- 所(38872)
- 经(38257)
- 研究所(35758)
- 经济学(35659)
- 范(34586)
- 师范(34188)
- 北京(33805)
- 经济学院(32403)
- 州(31935)
- 农业(31807)
- 财经大学(31736)
- 基金
- 项目(197526)
- 科学(158693)
- 基金(147194)
- 研究(142387)
- 家(127388)
- 国家(126424)
- 科学基金(111996)
- 社会(93298)
- 社会科(88865)
- 社会科学(88842)
- 基金项目(78275)
- 省(76872)
- 自然(73541)
- 自然科(72035)
- 自然科学(72024)
- 自然科学基金(70745)
- 教育(67115)
- 划(64490)
- 资助(59884)
- 编号(56856)
- 重点(44163)
- 部(43656)
- 成果(43640)
- 创(42416)
- 发(41700)
- 创新(39615)
- 国家社会(39449)
- 教育部(38457)
- 科研(38207)
- 课题(38196)
- 期刊
- 济(111132)
- 经济(111132)
- 研究(74919)
- 中国(50264)
- 管理(41301)
- 学报(38884)
- 财(38715)
- 科学(37877)
- 融(37213)
- 金融(37213)
- 农(35137)
- 大学(30966)
- 学学(29415)
- 教育(26683)
- 技术(26308)
- 农业(23109)
- 财经(20166)
- 业经(18586)
- 经济研究(18319)
- 经(17390)
- 问题(15878)
- 统计(14667)
- 策(13907)
- 技术经济(13551)
- 理论(13169)
- 现代(12388)
- 商业(12383)
- 业(12334)
- 科技(12222)
- 决策(12172)
共检索到390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章屹祯 汪涛 张晗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基于金融细分行业的城市网络研究逐渐成为金融地理学的研究热点。论文以1990—2017年长三角15524家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连锁网络模型、模块度及QAP(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关系回归模型,探究长三角城市网络的组织模式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银行业视角下,城市网络呈现以上海为核心向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辐射的扇形格局;保险业视角下,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为次核心的多中心网络格局较为凸显;证券业视角下,城市网络联系形态相对稳定。(2)不同金融行业下,城市网络均具有明显的“小世界”与无标度网络特性,地理邻近、择优链接是影响网络“派系”划分的重要因素。(3)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核心城市具备较强的网络辐射与集聚能力,在整体网络连接中扮演“守门人角色”;但由于证券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扩张速度较慢,导致其网络辐射与集聚能力远低于银行与保险网络。(4)人均GDP差值与银行网络呈倒U型关系;同一行政区划和地理邻近的城市能减小空间摩擦,促进要素流动;产业结构与金融环境相似的城市有助于解除锁定,从而加快其融入外部网络。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组织模式 金融业 长三角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唐建荣 李晨瑞 倪攀
基于创新网络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2007—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演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创新网络处于动态演化中,逐渐形成"核心-次核心-边缘"的稳定态势;网络整体联系愈加紧密,但子群间的关联强度存在显著差异;产业结构、高校人数、科技支出、地理邻近性是城市创新网络的重要驱动因素。最后,从资源整合、横向协同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城市创新网络良性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江瑶 高长春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的半参数回归模型,对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五大细分行业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参数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优于一般线性回归模型;企业规模、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开放程度以及城市运输与高技术产业集聚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其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受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本的影响最大,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受市场需求和开放程度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受城市运输的推动最显著,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受五项指标的影响程度均未十分突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江瑶 高长春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的半参数回归模型,对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五大细分行业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参数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优于一般线性回归模型;企业规模、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开放程度以及城市运输与高技术产业集聚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其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受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本的影响最大,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受市场需求和开放程度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受城市运输的推动最显著,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受五项指标的影响程度均未十分突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永春 钱昕怡 严翔 邹晨
绿色技术转移是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收集2012—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绿色专利转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长三角绿色技术转移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演化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绿色技术转移空间关联网络日益稠密,呈现出多线程网络结构,网络结构愈发稳定,等级森严度降低,但两极分化特征明显;(2)长三角绿色技术转移空间异质性显著,网络形成双向溢出、经纪人、净溢入、净溢出四类板块,呈现出多中心、多层次阶梯式发展格局;(3)城市经济、金融水平、地理区位、环境规制四方面的联系对长三角绿色技术转移空间关联性有显著促进作用,政府科研教育支持力度、产业结构还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从把握整体关联网络结构、拓展绿色技术转移渠道、明晰城市网络角色地位、实施差异化政策调控、促进城际要素流动共享、赋能绿色技术扩散应用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丽佳 刘程军 黄蕊
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007年~2016年的数据,分别利用城市功能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指数对城市群层级分工进行测度和分析,然后通过构建双对数回归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城市功能分工角度看,以上海市为代表,包括南京市、杭州市等在内的7个城市以生产性服务功能为主,但是城市群内部超半数的城市以生产制造功能为主;从产业分工角度看,各地区产业专业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城市功能分工和产业分工分析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层级分工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其中政府干预和创新水平无论对城市功能分工还是产业分工都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城市群 层级分工 驱动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小刚 邵天杰 赵景波 曹军骥 宋永永
运用克里金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冷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等定量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015~2017年O_3浓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15~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O_3浓度呈上升趋势,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平均浓度由149μg/m~3上升到166μg/m~3,平均超标率由9.3%上升到12.1%,以O_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超标总天数的比例由32.3%上升到46.4%。(2)受气温和降水量年际波动的影响,各年份O_3月均浓度变化曲线形状不同。但O_3超标都主要发生在4~9月,超标天数分别占2015、2016、2017年的88.3%、98.2%和97.0%。(3)由于安徽O_3浓度快速上升,长三角城市群O_3浓度空间分布格局由东高西低演变为北高南低,且同质化增强、异质性减弱。(4)随着O_3浓度的上升,O_3浓度热点区由环太湖地区向南京都市圈扩展,冷点区在安徽有明显收缩。(5)地理探测表明,长三角城市群O_3浓度空间分异主要受经济规模、城市化和排放源等社会经济因素驱动,且均呈正向影响。自然因素中的降水量和风速呈负向影响,分别对O_3有显著的清除和扩散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一航 李想 王晟昱
城市群地方政府的合作行为直接关系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构建出地方政府选择性合作的影响因素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相关区域合作新闻和社会经济数据对影响因素进行QAP和ERGM实证分析,总结长三角与京津冀城市群府际嵌套合作网络形成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权力干预在京津冀城市群地方政府合作的整个过程中均起到主导作用。但是在长三角城市群,权力干预只在合作意愿阶段起主导作用,而地方政府自身利益的相关因素对合作执行的影响更为重要,存在这样的差异可以归因于城市群的战略定位和区域城市间权力关系的异质性。本文认为,由于大多数城市地方政府间合作都表现出国家主导与地方利益驱动并存的特点,地方政府需要在区域合作的不同阶段对自上而下的压力与自利因素展开博弈,权衡出最适合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合作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霍伟 栾峰 张引 何丹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关于创新空间格局演化的研究对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高新技术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数量数据,探讨聚集与网络共同影响下1990-2020年间长三角创新空间格局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创新空间聚集度与网络联系度不断提升且格局均向外演化,但聚集格局“平稳渐进”向外扩张,网络格局“突进跳跃”向外扩散;聚集与网络复合作用下形成九类创新空间,具有不同的数量变化过程,呈现出梯度空间分布特征;综合考虑分类与演化,识别出“协同驱动型、聚集驱动型、网络驱动型、维持型”四种创新空间发展驱动模式。创新空间聚集与网络共同影响长三角空间格局演化进程,需充分认识到两者共同作用对大都市核心区的重要意义;同时注意到大都市圈之间及边缘地带、靠近大都市区乃至其核心等区位中,创新空间聚集与网络各自发挥的独特作用;大都市圈外少量创新空间,聚集或网络也在发挥相应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郴宜 万勇
基于长三角地区2003—2020年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空间相关性检验、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度该地区产城融合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产城融合进程由产业发展主导、城镇功能及人口集聚支撑,总体不断抬升并呈现出东高西低渐进演变的特点;区域内产城融合发展不平衡,各城市步调差异较大,但单个城市产城融合度不断提升;经标准差椭圆分析,产城融合度重心先由常州市西移至南京市,再向东移,最后向西北移动;研究期内,长三角产城融合度空间分布趋于集中,并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制造业发展、信息化程度、人均GDP、医疗服务及教育资源水平为产城融合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胥 龙燕妮 毛中根
基于消费城市内涵及特征分析,分两步构建消费城市中心度指数:先构造消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再应用基于引力模型的社会网络方法对城市消费中心度进行测算。鉴于长三角地区在培育建设消费城市方面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消费增长极是带动区域消费城市发展的关键。上海作为消费增长极,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消费城市发展效果明显。(2)其辐射强度存在空间分异且表现出衰减效应。随着区域内消费城市快速发展,低消费中心度城市更加依靠自身力量内生发展。(3)受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共同影响,长三角消费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集聚性,表现为空间正相关。(4)第三产业、城镇化、互联网和金融市场发展均能显著提升城市消费中心度,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在提高本地消费中心度的同时对周边城市产生虹吸效应。(5)消费城市的驱动因素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点。
关键词:
消费城市 消费集聚 虹吸效应 溢出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灿 曾刚 宓泽锋 鲜果
网络范式的兴起赋予城市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知识流动和创新联系的关注。基于网络视角,以中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 GIS等分析工具,从本地和跨界多维空间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测度城市创新网络地位,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进而对城市创新模式进行划分。研究表明:(1)研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优先链接主体;(2)长三角城市群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灿 曾刚 宓泽锋 鲜果
网络范式的兴起赋予城市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知识流动和创新联系的关注。基于网络视角,以中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 GIS等分析工具,从本地和跨界多维空间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测度城市创新网络地位,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进而对城市创新模式进行划分。研究表明:(1)研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优先链接主体;(2)长三角城市群重视外部知识获取,跨界网络成为重要的创新合作途径,地理距离对创新合作空间载体选择的制约减弱;(3)创新网络位置影响知识获取和城市创新,网络视角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四类创新模式,密集的"本地—跨界"创新网络有助于城市创新。研究结论对长三角城市群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