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91)
- 2023(16907)
- 2022(14528)
- 2021(13696)
- 2020(11420)
- 2019(26290)
- 2018(25779)
- 2017(50648)
- 2016(27146)
- 2015(30456)
- 2014(30336)
- 2013(29645)
- 2012(27206)
- 2011(24275)
- 2010(24306)
- 2009(22507)
- 2008(21005)
- 2007(18154)
- 2006(15862)
- 2005(13763)
- 学科
- 济(105440)
- 经济(105327)
- 管理(79446)
- 业(76099)
- 企(64226)
- 企业(64226)
- 方法(51922)
- 数学(45985)
- 数学方法(45260)
- 中国(31680)
- 财(29971)
- 融(28648)
- 金融(28646)
- 农(28309)
- 银(27341)
- 银行(27308)
- 行(26256)
- 业经(23770)
- 地方(22120)
- 制(21499)
- 贸(20560)
- 贸易(20546)
- 学(20532)
- 易(20046)
- 务(19914)
- 财务(19831)
- 财务管理(19790)
- 理论(19025)
- 农业(18933)
- 企业财务(18833)
- 机构
- 学院(373626)
- 大学(372385)
- 济(151254)
- 管理(151008)
- 经济(147978)
- 理学(131336)
- 理学院(129983)
- 管理学(127437)
- 管理学院(126776)
- 研究(120666)
- 中国(96709)
- 京(77202)
- 科学(72668)
- 财(70983)
- 所(58607)
- 中心(57657)
- 财经(57105)
- 农(56540)
- 业大(54040)
- 研究所(53392)
- 江(53079)
- 经(51998)
- 北京(48453)
- 范(47388)
- 师范(46969)
- 经济学(45671)
- 院(44204)
- 农业(44094)
- 州(43965)
- 财经大学(42727)
- 基金
- 项目(258441)
- 科学(204078)
- 研究(190369)
- 基金(188333)
- 家(162701)
- 国家(161343)
- 科学基金(140192)
- 社会(119395)
- 社会科(113373)
- 社会科学(113344)
- 省(100722)
- 基金项目(99200)
- 自然(91727)
- 自然科(89634)
- 自然科学(89612)
- 教育(88379)
- 自然科学基金(87968)
- 划(84476)
- 资助(79010)
- 编号(78329)
- 成果(62826)
- 重点(57442)
- 部(57234)
- 发(54643)
- 创(53994)
- 课题(53346)
- 创新(50276)
- 教育部(49647)
- 科研(49553)
- 大学(48924)
- 期刊
- 济(157009)
- 经济(157009)
- 研究(109497)
- 中国(66974)
- 学报(54974)
- 管理(54593)
- 财(53808)
- 科学(50912)
- 农(50433)
- 融(47528)
- 金融(47528)
- 大学(42767)
- 学学(40488)
- 教育(39970)
- 农业(34369)
- 技术(33716)
- 财经(27301)
- 业经(25833)
- 经济研究(25800)
- 经(23244)
- 问题(20116)
- 理论(19023)
- 技术经济(18005)
- 统计(17718)
- 图书(17644)
- 实践(17505)
- 践(17505)
- 科技(17003)
- 业(16953)
- 现代(16379)
共检索到541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金全 毕振豫
随着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之间联系的不断深化,中央银行理应在防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构建我国金融稳定指数,并将其加入线性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在调整名义利率时的确对金融稳定状况有所关注,相比于传统泰勒规则,纳入金融稳定指数的泰勒规则中通胀系数与产出缺口系数均有显著改善,其能够更好地拟合中央银行的实际政策操作。随后,为了进一步考察货币当局对名义利率调整的动态变化特征,文章通过TVP-SV-VAR模型对拓展的时变参数泰勒规则进行了再估计。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周期和金融形势的更迭,中央银行也会不断动态调整其政策目标。其中,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不存在明显的惰性区域,控制通胀始终是中央银行工作的重心。其次,中央银行存在规避经济收缩的偏好,在经济下行时期其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向产出缺口倾斜。最后,为了抑制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承担,货币当局在本次金融危机之后显著增强了对于金融稳定的关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闫先东 朱迪星
金融危机后,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等金融稳定目标的观点逐步成为理论的共识,但实践中的政策指标选择问题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选择四种不同的方式合成了用于衡量2005年8月至2016年2月我国宏观金融稳定状态的金融压力指数,并对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效率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该指数对样本期内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变化有很好的解释力,如果能合理考虑不同区制变化下压力指数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关系,它也是一个比较高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指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国祥 郭建娜
未考虑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会忽视物价稳定下金融过度繁荣累积的潜在风险。文章在通货膨胀和产出两个目标变量的基础上,将金融稳定以指数的形式加入货币政策目标中,对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金融稳定和产出在货币政策中可以平稳地传导,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中的传导不平稳。(2)央行在高通胀时会增加对金融稳定目标的关注,高通胀时产出缺口的扩大对利率的影响比低通胀时要大,利率需对通货紧缩做出更大的反应。(3)如果参照未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则调控力度会被低
关键词:
金融稳定指数 货币政策 泰勒规则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国祥 郭建娜
未考虑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会忽视物价稳定下金融过度繁荣累积的潜在风险。文章在通货膨胀和产出两个目标变量的基础上,将金融稳定以指数的形式加入货币政策目标中,对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金融稳定和产出在货币政策中可以平稳地传导,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中的传导不平稳。(2)央行在高通胀时会增加对金融稳定目标的关注,高通胀时产出缺口的扩大对利率的影响比低通胀时要大,利率需对通货紧缩做出更大的反应。(3)如果参照未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则调控力度会被低估。(4)我国在货币政策调控中显著关注了金融稳定目标,逐渐趋于按照含有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进行操作,因此将金融稳定目标加入货币政策规则中的研究内容和结论是有效的。
关键词:
金融稳定指数 货币政策 泰勒规则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佳 朱建武
文章构造了一个四期二叉树模型,对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仅以维护货币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无法同时实现金融稳定。基于此,文章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修正,将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纳入统一的货币政策框架予以考察,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VAR检验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增长率和房地产价格指数都是我国货币政策应当关注的金融稳定指标。货币政策应根据金融稳定指标进行逆周期调控,调控重点是金融稳定指标预期,而非稳定指标本身。
关键词:
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 目标函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世美
货币政策目标应当根据经济环境和条件约束不同而调整。经济虚拟化给经济发展带来全新挑战,金融稳定日益成为新时期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最终体现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机构能否保持支付体系的顺利运行,使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从资产价格各阶段演变历程来看,既要考虑到货币政策当期的刺激作用,也要考虑到其滞后影响,从而相应地做出前瞻性反应,这样才能真正减少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从而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世美
文章从金融机构破产风险的角度,把银行系统作为金融稳定问题的中心,研究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相互作用问题。以基差风险为切入点,从理论上论证了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存在均衡解,但是过高的基差风险权重系数可能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并且综合了滞后变量和利率期货前瞻性变量,对泰勒规则进行了扩展,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并做出评价。这为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和制定货币政策拓宽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
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规则 基差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兰
传统意义上央行负有物价稳定的职责。在纸币制度下,货币的价值是可变的。经济的稳定依赖于币值稳定。本文从基于物价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和发展,得出金融体系的不断扩容使得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得更为复杂,兼顾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仍需要不断探索。
关键词:
物价稳定 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兰
传统意义上央行负有物价稳定的职责。在纸币制度下,货币的价值是可变的,经济的稳定依赖于币值稳定。本文从基于物价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和发展,得出金融体系的不断扩容使得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得更为复杂,兼顾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仍需要不断探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庞晓波 胥日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稳定成为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金融基础指标中拟合出我国金融稳定性指数,通过TVP-VAR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和与金融稳定之间的时变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之间存在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提高金融稳定性;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显著优于价格型政策,政策当局在调控过程中仍以数量型政策为主;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调控效应更加表现为一种长期效应,货币当局应着眼于维持金融体系长期的稳定性,采取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保持货币政策的延续性,从而为公众树立良好预期。
关键词:
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 TVP-VAR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同时实现物价稳定、产出稳定和金融稳定三个目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创 谢敬轩
金融稳定事关经济与金融发展全局,维护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双重稳定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通过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动态评估,为数量型货币政策立场提供了一个评价基准,并基于此对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与非对称性特征进行再评价。结果表明:首先,现代金融环境下,国民收入、金融资产以及支付手段创新因素对货币需求存在正向影响,机会成本与货币替代因素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货币需求;其次,货币缺口可以用来合理划分数量型货币政策立场,以货币需求为基准、货币缺口为指示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整体有效,并且可以兼顾对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双重调控;最后,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效应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特征,其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产出效应,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和金融稳定效应则更为显著。这些研究结论或可为切实提高数量型货币政策在通胀预期管理、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并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的效应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磊
普尔规则作为分析宏观经济稳定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间内在联系的新范式,在货币经济学研究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在对普尔规则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依据我国1996年至2006年的季度经济数据,应用该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当前时期依然有效的结论。
关键词:
普尔规则 宏观经济稳定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光 李力 郝大鹏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零利率下限约束的DSGE模型,系统探讨了存在零利率下限时外生不利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名义利率触及零利率下限时,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会显著增加,外生不利冲击对产出、通胀、信贷等经济变量的影响也会明显放大。(2)当存在零利率下限时,传统泰勒规则已无法有效稳定经济,最优的货币政策规则不仅应盯住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还应对资产价格和信贷给予重点关注并做出适度反应。(3)货币政策更适于保持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的稳定,但难以有效减缓房价和信贷的波动。只有将逆周期监管的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搭配,才能保证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全面稳定。为了应对不利冲击,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并将其与货币政策有效搭配以保持宏观经济的全面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