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91)
2023(14788)
2022(12729)
2021(11963)
2020(10005)
2019(23063)
2018(22658)
2017(44232)
2016(23457)
2015(26385)
2014(26098)
2013(25652)
2012(23185)
2011(20721)
2010(20679)
2009(19087)
2008(17194)
2007(14419)
2006(12345)
2005(10401)
作者
(64724)
(53622)
(53179)
(50723)
(33870)
(25811)
(24353)
(21159)
(20574)
(18824)
(18371)
(17891)
(16847)
(16687)
(16641)
(16121)
(15904)
(15814)
(15258)
(15255)
(13035)
(12984)
(12875)
(12229)
(12067)
(11859)
(11743)
(11676)
(10753)
(10541)
学科
(90349)
经济(90255)
管理(68559)
(65068)
(54852)
企业(54852)
方法(44630)
数学(39292)
数学方法(38765)
中国(27886)
(27266)
金融(27264)
(25401)
银行(25367)
(24839)
(24421)
(24364)
业经(20823)
地方(19871)
(19009)
(18049)
环境(17111)
(17043)
财务(16972)
财务管理(16939)
农业(16658)
企业财务(16148)
理论(16088)
(15878)
贸易(15866)
机构
学院(320404)
大学(320297)
管理(131310)
(127327)
经济(124612)
理学(115027)
理学院(113838)
管理学(111758)
管理学院(111198)
研究(101636)
中国(80862)
(66439)
科学(62785)
(57490)
中心(49017)
(48600)
(48599)
业大(48038)
财经(47438)
研究所(44795)
(43974)
(43311)
北京(41360)
(41067)
师范(40685)
经济学(38700)
农业(37924)
(37578)
(36814)
财经大学(35842)
基金
项目(230002)
科学(181524)
研究(168355)
基金(167909)
(145389)
国家(144204)
科学基金(125424)
社会(106358)
社会科(100926)
社会科学(100900)
基金项目(90023)
(89848)
自然(82134)
自然科(80204)
自然科学(80185)
自然科学基金(78706)
教育(77148)
(75164)
编号(68861)
资助(68829)
成果(53735)
重点(51154)
(50476)
(48747)
(48165)
课题(46107)
创新(44891)
科研(44241)
国家社会(43686)
教育部(43678)
期刊
(129575)
经济(129575)
研究(89810)
中国(54425)
学报(49176)
管理(46013)
科学(45360)
(43287)
(43052)
(38504)
金融(38504)
大学(38201)
学学(36197)
教育(32358)
农业(29854)
技术(27817)
财经(22410)
业经(21920)
经济研究(20510)
(19067)
问题(16707)
理论(16495)
图书(15500)
科技(15384)
实践(15306)
(15306)
技术经济(14691)
(14546)
(14414)
资源(14385)
共检索到449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施同兵  
始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金融生态严重失衡的必然结果,金融生态主体行为的失范和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导致金融生态失衡的主导因素。危机的暴发又进一步加剧了金融生态失衡,促使危机纵深发展和向全球扩展。只有从金融生态的视觉深入分析和研究这场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才能真正找到摆脱危机,实现金融生态平衡,促进金融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路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书江  
建立研究全球经济的数学模式 ,分析这个数学模式 ,可以找到宏观经济学的两个规律 ,社会积累的必然性规律和价值转移规律。应用这两个规律能够很容易地从理论上找到形成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以及遏制、消除危机的方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海珍  史芳芳  
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跨境热钱流动波动剧烈,考虑到这一时期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中国跨境热钱流动原因可能会有动态变化,不同时期的主要驱动因素可能会不同。本文首先基于间接法估计了中国2007年以来跨境热钱流动规模,并进行了初步的描述统计分析,进而运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MS)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进行结合的动态非线性模型,对中国跨境热钱流动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跨境热钱流动可以分为"高风险"与"低风险"两个区制,分别对应全球风险较高、国内经济下行运行与全球风险较低、国内经济运行平稳两种状态。在"高风险"区制,中国跨境热钱流动主要受外部因素——全球风险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伟东,陈金贤,翁莉萍  
作者阐述了当前金融危机预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误区,认为正是这些误区导致当前金融危机预警效果的低效和不完整性。基于研究基础上,本文认为新一代的预警模型必须引入非线性研究范式、非经济的预警指标和全方位的预警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雄  
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旧有风险进一步暴露,新的风险进一步产生,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必然趋势,中国经济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在增大。对金融危机的种类进行梳理,对金融危机的形成和传染机制进行分析,使之对金融危机的进一步研究起到有益帮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韩克勇  李红亮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每在历史上前进一步都包含着对其自身进行否定的另一面,它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经济、金融危机的反复出现,这既表明了它自身的局限性与历史性,也昭示着向超越它的更新的生产方式转变的必然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世渊  
当前关于金融危机实质的研究有多种角度和多种研究方向,本文从科技进步视角对金融危机的实质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昌忠泽  
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金融危机过后,都会有一个痛定思痛、检讨和变革的过程。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其成因和教训的研究立即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学术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争论,代表性观点主要有金融脆弱性说(Wolf,2008)、金融创新过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江瑞平  
在80年代后半期以地价、股价急剧上涨为标志的经济泡沫化进程中,日本金融业就曾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并由此埋下了危机的祸根。到90年代,由于经济泡沫迅速破灭,这些危机因素不断显现并日趋恶化,以致酿成一场空前严重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给日本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造成严重混乱,也暴露日本金融体制存在的种种严重问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杨知澎  
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对当前全球金融体系及金融监管模式在理论、政策和实践上提出了根本性挑战,同时亦促使全球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重构国际金融秩序和金融监管框架,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值此金融危机发生十周年之际,面对中美贸易酣战、民粹主义盛行的多事之秋,回顾和反思金融危机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对于当前中国及全球金融和经济形势具有重要现实应对价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振龙  吴靖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丹屏  徐长生  
本文通过研究金融危机的传染渠道,使人们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国际性,从而在面临危机时,我们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减轻或隔离危机的传递,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堪  
本文采用非参数-MLE估计方法估计了四个时变Copula函数模型,研究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前后中国与美国、英国金融市场之间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存在性问题,通过估计的时变相关系数和变点检测发现,在金融危机时期,中美、中英金融市场之间相关结构没有显著的变化,因此得出结论在金融危机时期中美、中英金融市场间不存在明显的危机传染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世坤  蒋清海  刘都生  
2006年春,美国次贷危机初现端倪,随后愈演愈烈,逐渐演变为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危机的影响如此深远,令人始料未及。本刊在新年卷首,特推出由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撰写的三篇系列研究报告,以飨读者。这三篇报告全面分析了金融危机的成因、发展、影响和警示,对于完善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和创新、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新初  
金融机构回收贷款本金货币的同时,还要回收贷款利息货币,因借贷者不能创造货币,由此导致贷款悖论。该文通过构建模型阐明贷款悖论是爆发金融危机的内在机理。同时提出利用利息平衡机制,解决利息货币来源,可破解贷款悖论,消除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