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30)
- 2023(21002)
- 2022(17869)
- 2021(16818)
- 2020(14046)
- 2019(32290)
- 2018(31633)
- 2017(61156)
- 2016(32971)
- 2015(36951)
- 2014(36755)
- 2013(36169)
- 2012(33388)
- 2011(30111)
- 2010(30204)
- 2009(28240)
- 2008(27261)
- 2007(23792)
- 2006(20967)
- 2005(18932)
- 学科
- 济(130351)
- 经济(130177)
- 管理(97918)
- 业(92996)
- 企(77257)
- 企业(77257)
- 方法(59884)
- 数学(52731)
- 数学方法(52075)
- 中国(40582)
- 财(38958)
- 农(35783)
- 融(31475)
- 金融(31471)
- 制(31190)
- 银(30647)
- 银行(30604)
- 行(29377)
- 业经(29304)
- 贸(26585)
- 贸易(26566)
- 易(25919)
- 学(25884)
- 地方(25458)
- 务(24441)
- 财务(24354)
- 财务管理(24305)
- 农业(23637)
- 企业财务(23153)
- 理论(21336)
- 机构
- 大学(464110)
- 学院(461643)
- 济(194237)
- 经济(190204)
- 管理(180744)
- 研究(157351)
- 理学(155867)
- 理学院(154186)
- 管理学(151542)
- 管理学院(150696)
- 中国(125807)
- 京(98056)
- 财(93559)
- 科学(92403)
- 所(77750)
- 财经(74123)
- 中心(73114)
- 农(71624)
- 研究所(70375)
- 经(67570)
- 江(67128)
- 业大(65144)
- 北京(62350)
- 经济学(60425)
- 范(59118)
- 师范(58578)
- 院(57141)
- 农业(55826)
- 财经大学(55372)
- 经济学院(54520)
- 基金
- 项目(310303)
- 科学(245590)
- 研究(228470)
- 基金(227831)
- 家(197616)
- 国家(196000)
- 科学基金(169181)
- 社会(146294)
- 社会科(138879)
- 社会科学(138847)
- 基金项目(119121)
- 省(118141)
- 自然(108752)
- 自然科(106238)
- 自然科学(106211)
- 教育(105287)
- 自然科学基金(104324)
- 划(99941)
- 资助(95068)
- 编号(92155)
- 成果(75841)
- 部(70022)
- 重点(69179)
- 发(65396)
- 创(64176)
- 课题(63654)
- 国家社会(61030)
- 教育部(60719)
- 创新(59983)
- 科研(59254)
- 期刊
- 济(207898)
- 经济(207898)
- 研究(141690)
- 中国(90801)
- 财(72414)
- 学报(69638)
- 管理(66766)
- 农(64904)
- 科学(64882)
- 融(57171)
- 金融(57171)
- 大学(54287)
- 学学(51185)
- 教育(49038)
- 农业(43887)
- 技术(39088)
- 财经(37038)
- 经济研究(34463)
- 业经(32230)
- 经(31749)
- 问题(26679)
- 贸(23637)
- 业(22625)
- 理论(22251)
- 技术经济(21415)
- 统计(21084)
- 版(20966)
- 国际(20871)
- 图书(20637)
- 科技(20263)
共检索到692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小丽 杨晓光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SVAR研究,多数选取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衡量政策冲击的指标变量,但理论研究表明,用流动性指标衡量货币政策冲击更适宜。事实上,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也一直强调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的控制。因此,金融机构流动性应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部分。以此为起点,笔者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SVAR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丰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负面影响,为了改善经济不断下行的局面,中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国内有许多学者沿用西方的理论和计量方法直接对中国的数据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结论。然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在传导渠道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有显著不同,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由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传导环境的特殊性,当前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中国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现象不明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先明 孙镟 熊鹏 张谊诰
本文基于新颖的和交叉性统计数据,通过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是低效的。(2)货币政策在整体上却有效。这从侧面可以证明:相比较于其他几个货币传导机制,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的阻塞效用更强,即其对货币政策总体绩效的贡献度相对最小。(3)利率传导机制还存在时滞效应。本文认为,解决目前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低效性的主要方法还是要通过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推进。
关键词:
利率 有效性检验 时滞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刁节文 章虎
本文利用1998年-2010年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有效性研究。在运用Joh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因果检验确定存在长期稳定和因果关系后,采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认为:贷款总量和利率对货币供给量M1的影响是显著的;货币供给量M1对产出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而对物价的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同时,在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变参数模型研究中得出政策传导机制流畅与否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快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正新 舒芳
文章基于最新统计数据,运用较新的研究方法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对中国货币政策实际基准利率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中国利率中介前向传导具有一定的刚性,但弱具后向传导作用。(2)投资和消费对利率的弹性低,对收入的长期反应大,但短期内主要受自身前3季的影响。(3)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低且存在3-5个季度时滞效应。由此表明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现行利率传导机制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国峰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导师尚福林教授研究生孙国峰本论文致力于探讨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传导过程和内在机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体系,完善货币政策基本理论,也为中国现实情况的研究提供一个完整的理论基础。第一章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导论。首先区分了两个层次的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分析和说明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之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如何诱发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发生变化的一整套机制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如何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影响经济的手段和渠道。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调控政策,货币当局必须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在实体经济中的传导途径。近年来为治理通货紧缩,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甚至出现了政策效应递减。①对此,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维 张欣 孔艳丽 景国昌 张捷 贾伟 勾京成 梁叔翔 宋新红 庄岁林 李玲 董翠玲 孙长
中国近几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及传导作用似乎不太明显,其原因就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特别是一些环节受阻。因此,减少货币政策传导环节,尤其是减少货币政策执行中误导环节,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货币政策传导畅通工程,不仅是基层央行面临的任务,更是中国央行总、分行不得不关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中介目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梦瑶
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常常发现一些"异常现象",被经济学家们总结为"流动性之谜""价格之谜""汇率之谜"和"远期贴现偏向之谜"。本文采用Kim and Roubini(2000)的非递归当期约束的结构型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利用2000年1月至2017年11月的月度数据,建立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模型,分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利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作为时间间隔点,本文进一步区分了总样本和2008年9月至2017年11月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子样本,对比分析了两个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政策有效性的变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冲击 有效性 SVAR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贾丽平
流动性波动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使经济运行风险增大。本文基于流动性波动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采用VAR模型实证检验分析了无流动性波动、有流动性波动两种情况下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贷款总量、投资、GDP、CPI的冲击和影响。结果发现,在流动性波动下,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贷款总量、投资的冲击效果较好,对GDP、CPI冲击效果欠佳,且冲击程度和方向不稳定,很难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反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流动性波动减弱了两种政策变量的时效性,增大了政策变量冲击和影响效果的波动性,政策风险显著,影响到金融稳定。同时,受货币政策时滞延长的影响,两个政策变量的政策效果、时效性不同。价格型政策变量的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曹勇
在开放经济的“三元冲突”中,中国选择了固定汇率,较严格的资本管制和较大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即用少量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换取有限度的资本流动。但在这种组合下,随着我国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货币政策独立性也将进一步丧失。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至关重要,除非有能力继续维持更严格的资本管制,我国必须逐步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货币政策 人民币汇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曾智 姚舜达
近年来,流动性管理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本文使用我国113家商业银行1998~2014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这两个流动性监管指标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存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激发银行的风险承担,并且流动性监管的加强也会增强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效率。从银行微观特征看,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率的影响在中等规模的银行中更加显著。
关键词:
风险承担渠道 货币政策 流动性监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曾智 姚舜达
近年来,流动性管理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本文使用我国113家商业银行19982014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这两个流动性监管指标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存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激发银行的风险承担,并且流动性监管的加强也会增强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效率。从银行微观特征看,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率的影响在中等规模的银行中更加显著。
关键词:
风险承担渠道 货币政策 流动性监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程均丽 李雪
微观主体的通胀异质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稳健性与执行效果的关键因素,是近年来学术领域对预期理论深入研究的新成果,本文首先采用KL距离等方法分别测算出中国各机构之间、机构与央行之间的预期异质程度,并在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异质预期因素,构建一个更符合中国现实情况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利率反应模型,深入研究不同微观主体的异质预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银行间拆借利率走势所反映的货币政策对机构间的异质预期反应过度,而对机构与央行间的异质预期反应不足;另一方面通胀预期异质性是通胀持续上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本文认为中央银行应给予异质预期足够的重视,以防其通过延长通胀持续性...
关键词:
异质预期 理性预期 货币政策 KL距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鑫雨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是否可以有效地影响诸如产出之类的真实经济变量。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对检验货币政策有效性意义重大,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VAR模型,依次从货币、信贷两个渠道视角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消费者物价指数而言,货币渠道的传导效应优于信贷渠道;对于国内生产总值而言,前期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优于货币渠道,后期则相反。总之,在研究区间内,货币渠道对信贷渠道影响很大。信贷渠道起主导作用,其有效性与稳定性较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总体显弱,货币渠道有很大潜力。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有效性 VAR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