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26)
2023(15352)
2022(12751)
2021(11620)
2020(10016)
2019(22236)
2018(21454)
2017(41677)
2016(22073)
2015(24009)
2014(23667)
2013(22986)
2012(20664)
2011(18287)
2010(17965)
2009(16756)
2008(15191)
2007(12918)
2006(10735)
2005(9163)
作者
(62677)
(52350)
(51862)
(49184)
(32976)
(25375)
(23701)
(20549)
(19986)
(18247)
(17685)
(17638)
(16501)
(16308)
(16071)
(16029)
(15712)
(15611)
(15069)
(14910)
(12838)
(12796)
(12400)
(11901)
(11863)
(11560)
(11437)
(11189)
(10420)
(10336)
学科
(82945)
经济(82858)
(65387)
管理(62871)
(52721)
企业(52721)
方法(44085)
数学(39952)
数学方法(39467)
(28174)
金融(28173)
中国(27390)
(27062)
银行(27010)
(25932)
(25682)
(21417)
(19164)
业经(18415)
(18155)
财务(18106)
财务管理(18076)
企业财务(17340)
(16594)
(16498)
贸易(16489)
(16136)
地方(15824)
农业(14762)
技术(14119)
机构
大学(299201)
学院(298963)
(122972)
经济(120680)
管理(118710)
理学(104135)
理学院(103086)
管理学(101160)
管理学院(100642)
研究(94541)
中国(80473)
(59974)
科学(59740)
(57773)
(55124)
业大(49454)
中心(48088)
财经(47649)
(46147)
农业(44032)
(43680)
研究所(42840)
(41584)
经济学(39386)
财经大学(36342)
北京(36189)
经济学院(36091)
(34368)
(33743)
(33689)
基金
项目(218305)
科学(172766)
基金(163102)
研究(149522)
(145105)
国家(143968)
科学基金(124422)
社会(98585)
社会科(93875)
社会科学(93850)
基金项目(86881)
(84849)
自然(83847)
自然科(82077)
自然科学(82052)
自然科学基金(80620)
(72052)
教育(68942)
资助(66638)
编号(56573)
重点(49500)
(47924)
(46681)
(45456)
创新(43775)
科研(43625)
成果(42638)
国家社会(42368)
计划(42218)
教育部(41227)
期刊
(114447)
经济(114447)
研究(79495)
学报(53797)
中国(51002)
(47595)
科学(46818)
(44591)
(43563)
金融(43563)
管理(40718)
大学(40677)
学学(39321)
农业(31452)
技术(24358)
财经(23142)
教育(20617)
经济研究(20000)
(19733)
业经(18583)
(16664)
统计(15324)
(15267)
问题(15208)
理论(15055)
(14603)
业大(14431)
科技(14225)
技术经济(13886)
实践(13786)
共检索到417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宗义  刘砚伊  
基于CRITIC赋权法构建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以此衡量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中国金融压力指数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2007—2010年是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最大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产生负影响,抑制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上升;银行信贷余额、信贷膨胀率等其它变量对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产生显著正影响,促使中国金融压力指数的上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宗义  刘砚伊  
基于CRITIC赋权法构建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以此衡量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中国金融压力指数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2007—2010年是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最大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产生负影响,抑制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上升;银行信贷余额、信贷膨胀率等其它变量对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产生显著正影响,促使中国金融压力指数的上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宗义  刘砚伊  
基于CRITIC赋权法构建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以此衡量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中国金融压力指数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2007—2010年是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最大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产生负影响,抑制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上升;银行信贷余额、信贷膨胀率等其它变量对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产生显著正影响,促使中国金融压力指数的上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赖娟  吕江林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金融系统性风险测度方法—金融压力指数法,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构建了能实时显示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状态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该压力指数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在2008年4~12月处在金融系统性风险较大时期,且2008年10月是2002年以来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达到最大的时期。该结果能较好的拟合2002~2009年中国金融的现实状况。因此,该指数将为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监测提供有用的工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屈剑峰  
国际经验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危及一国的金融稳定,而且对宏观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我国目前处于转轨经济阶段,系统性金融风险呈现上升趋势。为了有效识别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文章立足于当前金融体系特点,构建了7个市场维度的系统性风险指数模型,并用分段映射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和拓展。分析结果表明,该综合指数较为准确、有效地衔接微观和宏观风险,不仅可对整体风险进行分析,而且可对局部风险进行研究;综合指数在纳入指数修正机制后更加稳健,可更好地适应中国金融市场的动态运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涤龙  陈双莲  
维持金融体系稳定、预防金融危机对于一国的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准确地测度系统性金融风险则是基本前提。本文基于CRITIC赋权法构建金融压力指数(FSI),并从银行、房地产、股票市场和外部金融市场综合测度我国面临的金融压力。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在2008年末达到了金融压力指数的较大值,处于需要关注的金融压力时期,说明当时我国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较为严重;从2012年开始,系统性金融风险又达到较高水平,并且抖动较为严重,2012年2月和2013年2月的金融风险指数分别达到0.6747和0.6910,说明系统性金融风险仍然较为严峻,要谨防风险的意外冲击。整体来看,该方法的测度结果较好地吻合了我国的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春红  杨扬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反映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程度及金融体系压力状况的金融压力指数(FSI),通过FSI与GDP增长率的IRF脉冲响应函数图验证了来自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冲击在滞后5个季度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数据显示压力指数曾经历过两次巨大的波动并于2008年1月达到峰值100点,虽然指数近年来走势平缓,但现阶段又出现略微上升的态势。从各部门对金融压力贡献度看,银行、股票和外汇市场主导了大部分的压力变化,但债券、基金和保险市场的重要性也在最近几年开始凸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金明  
本文采用指标法,选取银行业β系数与风险利差、无风险收益期限利差、股票市场波动性和汇率波动性等指标,构建金融压力指数,逐季测算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有三个阶段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较大;选取四大类25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按重要性依次为经济脆弱性、宏观经济热度、经济运行稳健性、证券市场发育状况、证券市场投机程度、经济增长动力和实际经济增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小黄  孙伟  王丹  陈洁莹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全球风险治理中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采用综合指数法测度我国国民经济五部门及综合系统性风险,并运用拐点理论的分析方法揭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演进路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在系统性风险由正常状态到逆向运动的演进路径上,有3个关键拐点:一是系统性风险逆向运动点(A点),此时系统性风险从分散转变为集聚;二是系统性风险集聚点(B点),系统性风险开始在某些经济部门集聚;三是系统性风险演进成为极端情形,即系统性危机爆发点(C点)。2005-2018年间,我国系统性风险于2008年超过B点、达到最高值,其后呈现波动性下降态势,从2015年起增长趋势显现,预计2018年将再次超过A点。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国民经济五部门的风险特征,为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控制金融部门不良贷款率,保障银行存款稳定性;二是继续推进实体经济部门去杠杆,促进实体经济稳步、协调发展;三是关注居民部门隐性负债,在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时优化消费结构;四是推进地方政府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举债框架,有效发挥财政资金补短板的作用;五是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保持适度的贸易顺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瑾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主要国际组织和经济体进行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宏观审慎管理的根本目标。本文在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设计构建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指标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指数,并对上海市的情况开展实证研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文君  闻岳春  王泳  
通过构建金融压力指标体系与金融压力指数,本文实证分析了上海A股市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实证结果表明,上海A股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相对处于稳定的状态,并没有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影响上海A股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主要原因是来国内政策调控。为了降低上海A股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市场化机制,提高市场监管透明度,削弱政府干预,强化市场的自主调控能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研妮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开放度的不断增加,国内外的冲击加大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压力。本文依据相关文献以及中国现实,建立了一套测定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指数值。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探讨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指数应用于货币政策制定的作用机制,为货币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红权  杜晓薇  
后金融危机时代,系统性风险的治理和宏观审慎监管成为近年来国际金融变革的重心,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以及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纷纷出台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和措施。本文从金融市场失灵、行为金融学理论、复杂网络理论3个角度剖析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机理,并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动态进行系统梳理,最后立足于国内现实环境分析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提出了具体的金融监管改革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毛泽盛  王元  
本文基于1991-2013年年度数据,通过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对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进行测度,并运用Beveridge-Nelson数据处理技术对信贷规模进行分解,提取周期成分和随机趋势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与信贷周期成分呈反向变动关系,而与随机趋势成分呈同向变动关系;(2)信贷波动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信贷随机成分的波动,信贷扩张会显著提升金融系统性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一涵  
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由于系统性风险来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也更加复杂。本文根据系统性风险的含义和来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强化系统内控监管。系统性风险主要是由内部风险积聚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危机的发生正是高信贷和杠杆操作不断累积的结果。因此,防范系统性风险,首先应该加强对系统内部的控制,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完善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