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4)
2023(12885)
2022(10847)
2021(10033)
2020(8726)
2019(20065)
2018(19640)
2017(38383)
2016(20088)
2015(22761)
2014(22597)
2013(22257)
2012(20278)
2011(18022)
2010(18069)
2009(17178)
2008(15879)
2007(13838)
2006(11408)
2005(10003)
作者
(55309)
(46339)
(46012)
(43995)
(29149)
(22202)
(21324)
(18137)
(17527)
(16327)
(15694)
(15446)
(14580)
(14221)
(14210)
(14104)
(14079)
(13601)
(13360)
(13171)
(11188)
(11171)
(11086)
(10627)
(10525)
(10399)
(10171)
(10068)
(9223)
(9183)
学科
(81760)
经济(81675)
管理(60313)
(59679)
(50456)
企业(50456)
方法(42419)
数学(37766)
数学方法(37321)
(27298)
金融(27295)
(25311)
银行(25288)
中国(25115)
(24890)
(24342)
(21513)
业经(18103)
(17660)
财务(17610)
财务管理(17575)
(17563)
企业财务(16775)
地方(16465)
(15676)
贸易(15666)
(15275)
(14969)
农业(14675)
理论(13713)
机构
学院(281881)
大学(280860)
(117787)
经济(115469)
管理(114154)
理学(99742)
理学院(98785)
管理学(97139)
管理学院(96625)
研究(85205)
中国(71119)
(56175)
(54490)
科学(50511)
财经(44684)
中心(43853)
(43566)
(40748)
业大(40741)
(40635)
(40052)
经济学(37236)
研究所(37229)
(34409)
农业(34379)
北京(34252)
师范(34045)
经济学院(33936)
财经大学(33527)
(32585)
基金
项目(194118)
科学(154388)
基金(143441)
研究(141822)
(123533)
国家(122515)
科学基金(107245)
社会(91768)
社会科(87165)
社会科学(87140)
基金项目(76626)
(75948)
自然(69632)
自然科(68098)
自然科学(68080)
自然科学基金(66891)
教育(66158)
(63419)
资助(58237)
编号(57765)
成果(45503)
(43783)
重点(43382)
(41351)
(41154)
创新(38562)
教育部(38329)
国家社会(38238)
课题(38211)
科研(38087)
期刊
(117336)
经济(117336)
研究(75444)
中国(47196)
(44284)
学报(40505)
管理(39057)
(38082)
(38010)
金融(38010)
科学(37669)
大学(31569)
学学(30076)
农业(25087)
技术(24782)
教育(24526)
财经(22138)
业经(20131)
经济研究(19417)
(18906)
问题(15701)
理论(14200)
统计(13910)
技术经济(13839)
财会(13568)
商业(13396)
(13291)
实践(12983)
(12983)
(12976)
共检索到396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志卫  
本文认为,公允价值成为美国金融危机根源之争是由于其尚存在缺陷所致。但这些缺陷的存在并不是公允价值本身的问题,而是公允价值和行为金融(非理性投资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非理性投资行为和套利限制的存在,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内在价值;非理性投资行为造成了市场的异常波动,从而导致了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应改进公允价值计量和确认方式,及加强投资者教育。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守海  孙文刚  李云  
本文基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公允价值与金融稳定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加速器和资产市场混响效应的基础上引入会计加速器,使风险承担更具顺周期效应,这对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在坚持公允价值会计的原则下,从金融市场稳定的角度,建立了一个理想信息框架。通过该框架,市场参与者,不仅能从微观层面上获得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的估计、风险轮廓的估计和计量的不确定性等信息,而且还能从宏观层面上获得风险的相关性、风险传染的可能性及其系统风险等方面的信息。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潘念萍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一方面暴露了决策者的决策错误,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公允价值自身的缺陷。公允价值本质上仅是一种公允价格,价格不是价值,价格波动频繁,尤其对于金融产品而言更是如此。所以,优化市场环境、构建以规则为导向的公允价值统一框架、建立完整和系统的公允价值估价程序、扩展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引入风险披露、加强特定行业对公允价值应用的监管才是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理性选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隋海燕  
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不断暴露出其存在的问题,引发了公众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争论。本文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金融危机后改善公允价值问题的措施,指出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是发展的趋势,只有对公允价值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才能充分发挥应有优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建兵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曾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受到质疑。本文在介绍公允价值产生背景以及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缺点,并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丽  吴金龙  余利雄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席卷全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对此,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力图避免本国经济的严重衰退。在缓解危机的同时,人们不得不思考危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其中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受到了空前关注,目前对公允价值的争议主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涂娟  李慧蓉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成为经济和金融界关注的焦点。按照公允价值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虽然可能成为市场泡沫的催生剂,但其仍然是相对合理的资产计价模式。但是金融危机也促使我们思考在确定公允价值方面的具体作法,使之更加完善,应该建立适用于特殊市场环境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完善现有公司业绩的评价体系,实现金融资产减值与市场环境的协调一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园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公允价值准则的质疑,并迅速演变为一场"公允价值存废"的论争。文章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本身的局限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公允价值准则是否是造成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文章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经济内核具有科学性,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趋势。但面对金融危机中非公允的市场报价,有必要建立起适应非活跃、非理性市场的公允价值会计操作框架。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汤湘希  赵彦峰  
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出现在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报告书第4号以来,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研究的热点。金融工具由于其虚拟化及与生俱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决定了公允价值是其最相关的计量属性,然而,由于公允价值存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诚军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甚,其消极影响迅速从金融、经济领域向政治、社会各方面扩散,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从早期的不关注和旁观,转化到关注再到切身体会危机之严重。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各界对危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兰凤云  张军  
金融危机和公允价值的关系主要有"元凶说"、"帮凶说"、"替罪羊说"。金融危机微观层面的根本原因是美国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高管层激励机制异化,管理层薪酬高且没有与风险挂钩。这导致金融机构积极从事高风险业务,并采用高杠杆持有,故意模糊证券化过程,欺骗消费者,造成房地产泡沫,泡沫破灭酿成金融危机。金融业高管层为逃避责任,利用其话语权,将公允价值指为"元凶",公允价值成为替罪羊。本文认为预防金融危机应标本兼治,治本之策是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优化激励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万兰芳  
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引人注目的。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展阶段,加之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人们将焦点直指公允价值能否满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上。在公允价值计量实施过程中,要正视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问题,让公允价值尽可能接近理想假设条件下的公允程度。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雷东辉  
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成为争议的话题。解决好这一争议关系到金融机构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更好实施。公允价值能为利益相关人决策提供更有用的信息,但它也有可靠性弱、不确定性大的缺点,尤其在投资者恐慌状态下,公允价值需要大量的判断和假设。因此应重点对非理性市场下公允价值的运用进行完善,加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同时应明确金融机构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部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周明春  刘西红  
世界金融危机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备受关注,损失惨重的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加剧金融危机,要求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因此,本文对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进行深入思考,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决策有用观和金融创新的需要,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但一定程度上缺乏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但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历史成本适用的环境不断发生改变,缺乏相关性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从经济发展的特定环境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应该仍然以历史成本作为基本的会计信息,结合补充公允价值的信息,多种计量属性并存将是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凤英  刘凯旋  
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有密切关系,但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的"原凶",充其量只是"帮凶"。正确认识公允价值,充分发挥公允价值会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对应对和解决当前的金融危机有现实意义。我国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做法,而应结合具体实际,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