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5)
- 2023(12716)
- 2022(10768)
- 2021(10259)
- 2020(8668)
- 2019(19671)
- 2018(19388)
- 2017(39026)
- 2016(20307)
- 2015(22858)
- 2014(22561)
- 2013(22115)
- 2012(20413)
- 2011(18061)
- 2010(18483)
- 2009(17417)
- 2008(15846)
- 2007(13884)
- 2006(12380)
- 2005(10985)
- 学科
- 济(78944)
- 经济(78860)
- 管理(61623)
- 业(60902)
- 企(49521)
- 企业(49521)
- 方法(37575)
- 数学(34207)
- 数学方法(33791)
- 融(29427)
- 金融(29426)
- 中国(29160)
- 银(29122)
- 银行(29117)
- 行(28129)
- 财(26134)
- 农(23431)
- 制(22084)
- 业经(17685)
- 贸(17150)
- 贸易(17133)
- 易(16808)
- 务(16746)
- 财务(16694)
- 财务管理(16652)
- 地方(16078)
- 企业财务(15907)
- 农业(15313)
- 策(13324)
- 体(13323)
- 机构
- 学院(277441)
- 大学(274398)
- 济(122810)
- 经济(120281)
- 管理(112999)
- 理学(96806)
- 理学院(95952)
- 管理学(94629)
- 管理学院(94092)
- 研究(85461)
- 中国(76845)
- 财(62381)
- 京(55348)
- 财经(49099)
- 科学(45211)
- 经(44618)
- 中心(44198)
- 江(40593)
- 所(39574)
- 经济学(38595)
- 财经大学(36742)
- 农(36634)
- 研究所(35251)
- 经济学院(35056)
- 北京(34810)
- 业大(34685)
- 州(32993)
- 范(32674)
- 师范(32410)
- 院(31367)
- 基金
- 项目(180555)
- 科学(144471)
- 研究(138353)
- 基金(132914)
- 家(112323)
- 国家(111366)
- 科学基金(98112)
- 社会(89725)
- 社会科(85412)
- 社会科学(85394)
- 基金项目(69815)
- 省(69482)
- 教育(64390)
- 自然(60983)
- 自然科(59625)
- 自然科学(59611)
- 自然科学基金(58553)
- 划(58127)
- 编号(57142)
- 资助(55045)
- 成果(46224)
- 部(41906)
- 重点(39951)
- 发(39100)
- 课题(38546)
- 创(38361)
- 国家社会(37284)
- 教育部(37155)
- 人文(36568)
- 制(35838)
- 期刊
- 济(128619)
- 经济(128619)
- 研究(85536)
- 中国(50611)
- 融(48527)
- 金融(48527)
- 财(47654)
- 管理(41856)
- 农(32514)
- 学报(31852)
- 科学(31836)
- 大学(26808)
- 教育(26440)
- 学学(25387)
- 技术(25339)
- 财经(24269)
- 业经(21435)
- 经济研究(21277)
- 农业(21266)
- 经(20694)
- 问题(17385)
- 理论(15987)
- 贸(15521)
- 实践(14519)
- 践(14519)
- 国际(13800)
- 技术经济(13293)
- 统计(13165)
- 商业(12831)
- 现代(12583)
共检索到418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久彪 马广珺
国外知名评级机构在美欧债务危机中的不良表现,我国评级行业社会公信力不足的事实,使得制定规范的信用评级监管政策成为摆在我国监管机构和学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根据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现状,本文从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行为监管两个方面,探讨了对评级机构的业务条件、身份条件、市场退出机制、内部治理、信息披露、利益冲突防范、评级结果公布等进行规范的政策设计,将对我国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康雷宇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信用评级机构也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然而信用评级作为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乃至经济的发展。充分借鉴国际社会对本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体系总结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我国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制度建设,积极发挥信用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风险揭示作用,提升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回顾了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历程,分析金融危机对信用评级的冲击及问题,以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方向及最新动态,最后研究了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趋势以及对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信用评级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颖
2007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导致次级按揭贷款支持型结构化产品出现了频繁的再定价情况,直接影响资产抵押证券(ABS)和抵押债务工具(CDO)的市场信心和交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强 张宝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金融危机使得评级机构面临着"声誉危机",这也显示出声誉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声誉溢价模型考察了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并结合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缺失动因,提出了重塑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提高评级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声誉机制 评级质量 声誉溢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路妍
本文阐述了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提出中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借鉴美、英、欧盟金融监管改革的新经验,在新形势下积极进行政策调整,重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框架,完善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加强跨境金融机构监管,增强政府处理金融危机的能力,积极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与合作,以保证中国的金融安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合作 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努特·韦林克 方晓
金融监管部门应在国内和国际两个领域、危机和繁荣等多个阶段,持续开展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合作以及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协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云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信用评级业监管的滞后与不足,在此次危机中需要重新审视信用评级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信用评级监管的调整,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促进信用评级业重新发挥其金融风险防范的功能。我国是信用评级发展的新兴国家,信用评级业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国外信用评级监管存在的问题给我国以极大的警示,我国应吸取此次教训,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保障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信用评级业 问题 监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梁艳芬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声势大,范围广,影响深,遍全球,最终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直接导致2009全球经济下跌0.6%;国际贸易萎缩23%,国际直接投资下降37%全球失业人数增加3000多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姚建明
1997年7月初,泰国宣布放弃泰铢与美元的盯住汇率制度,拉开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序幕。此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货币相继大幅度贬值、资产价格全面下跌、经济增长明显放慢。这次危机不仅造成亚洲经济增长严重受挫,也迫使许多欧美国家调底了经济增长速度。这场危机来势...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磊
后危机时代,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改革措施,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通过剖析信用评级监管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以后危机视角下信用评级业国际监管改革为鉴,重新审视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现状,提出适合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监管政策及建议。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信用评级 行业监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王元
一、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与创新健全的金融体系是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迄今为止的金融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和以资本市场为主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罗维海
自泰国于今年5月爆发货币危机以来,这场危机已蔓延至马来西亚、菲律宾等新兴市场,而演化为一场东南亚地区的局部性金融危机。5~6月国际游资主要围攻泰国铢,7月以来则围攻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自7月初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实行浮动汇率以来,短短一个月泰铢对美元贬值38%,马来西亚林吉特和菲律宾比索各贬值15%。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三颗树 马丁·沃尔夫
"就大宗商品、货币、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波动性、以及历次金融危机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来看,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这些年的局面前所未有。"——罗伯特·艾力伯"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邱华炳
泰国金融危机的教训邱华炳(一)在经济、金融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株连现象的出现是必然的,务必加强防范。由于东南亚国家间经济上的相互联系,泰国经济不景气株连到其他国家,今年以来该地区经济增长势头不如往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是外汇市场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菲律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强 张宝
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不但没有起到"社会监管者"的作用,还推波助澜使金融市场更加动荡,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问题。回顾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历史变迁,指出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建议,这对加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促进评级行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