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38)
- 2023(19073)
- 2022(16290)
- 2021(15214)
- 2020(12623)
- 2019(29158)
- 2018(28659)
- 2017(54856)
- 2016(29408)
- 2015(32972)
- 2014(32532)
- 2013(32101)
- 2012(29792)
- 2011(26997)
- 2010(26929)
- 2009(24730)
- 2008(23366)
- 2007(20204)
- 2006(17795)
- 2005(15910)
- 学科
- 济(123224)
- 经济(123098)
- 管理(80577)
- 业(78247)
- 企(63259)
- 企业(63259)
- 方法(52239)
- 数学(45694)
- 数学方法(45141)
- 中国(40192)
- 农(33071)
- 财(29639)
- 地方(29319)
- 融(29252)
- 金融(29249)
- 银(28300)
- 银行(28258)
- 业经(27785)
- 行(27298)
- 学(24695)
- 制(23926)
- 贸(23715)
- 贸易(23694)
- 易(23044)
- 农业(22528)
- 理论(19202)
- 环境(18998)
- 和(18729)
- 务(18722)
- 财务(18641)
- 机构
- 大学(408293)
- 学院(406335)
- 济(170087)
- 经济(166607)
- 管理(158948)
- 研究(141871)
- 理学(137051)
- 理学院(135534)
- 管理学(133194)
- 管理学院(132485)
- 中国(112416)
- 京(88004)
- 科学(85150)
- 财(76567)
- 所(70200)
- 中心(65515)
- 农(64327)
- 研究所(63997)
- 财经(61305)
- 业大(58390)
- 江(58179)
- 北京(56427)
- 经(55988)
- 范(54474)
- 师范(53950)
- 经济学(52124)
- 院(51709)
- 农业(50085)
- 州(47832)
- 经济学院(46979)
- 基金
- 项目(277440)
- 科学(219094)
- 研究(204603)
- 基金(202240)
- 家(175953)
- 国家(174489)
- 科学基金(150157)
- 社会(130211)
- 社会科(123504)
- 社会科学(123474)
- 基金项目(106624)
- 省(106271)
- 自然(96330)
- 自然科(94147)
- 自然科学(94124)
- 教育(93678)
- 自然科学基金(92422)
- 划(90028)
- 资助(83565)
- 编号(83144)
- 成果(67168)
- 重点(62242)
- 发(62100)
- 部(61694)
- 创(57651)
- 课题(57309)
- 国家社会(54168)
- 创新(53834)
- 教育部(53313)
- 科研(52785)
- 期刊
- 济(184504)
- 经济(184504)
- 研究(123896)
- 中国(80967)
- 学报(62133)
- 管理(59051)
- 农(58772)
- 科学(58437)
- 财(56793)
- 大学(48055)
- 融(47729)
- 金融(47729)
- 教育(46037)
- 学学(44773)
- 农业(40724)
- 技术(35731)
- 经济研究(30563)
- 业经(29929)
- 财经(29891)
- 经(25705)
- 问题(23809)
- 图书(22633)
- 业(21429)
- 理论(19631)
- 贸(19393)
- 技术经济(19321)
- 科技(18738)
- 世界(18348)
- 现代(17828)
- 版(17771)
共检索到611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洪梅 王文博 姚遂
站在金融功能观的金融发展框架下,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发展中金融功能提升推动下的一种产物,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进行金融功能完善与创新的一种尝试。中国现存的五大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实现金融基础功能和核心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能部分完成金融的扩展和衍生功能,但不具备经济调节功能。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明显地衍生一些新的金融功能,因此目前还没有明显地推动中国的金融发展,大数据金融作为联接金融各层次功能的一种模式,最有可能促成互联网金融功能演进,从而推动中国未来的金融发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功能观 互联网金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洪梅
本文基于金融功能观视角分析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功能。中国互联网金融实现的金融功能有:便捷地履行金融的基础功能;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很好地完成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散的扩展功能;具备信息提供、激励、引导消费、带来社会效益等衍生功能。但其不具备经济调节功能,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没有极致发挥。以实现金融功能为目标,文章最后提出了引导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功能观 互联网金融 P2P
[期刊] 征信
[作者]
白钦先 李士涛
新形势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从参与主体、业务模式、运行机制和市场规模四个维度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缺失、监管主体缺位以及风险复杂多样且影响深远等突出问题,建议构建理论体系和政策框架、完善监管体系和加快推进征信业发展,并提出以互联网金融发展推动金融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的构想。
[期刊] 征信
[作者]
邹艺 陶士贵
以金融功能观为理论视角,从支付手段、资源配置、数据信息、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互动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带动传统金融理念上的更新和提升;另一方面,传统金融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者可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而不是相互替代、非此即彼的关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董昀 李鑫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金融领域备受瞩目的重要现象,国内学术界讨论互联网金融的文献数量也急速膨胀,但目前尚缺少对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各类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综述类论文。本文力图在这方面进行初步尝试,对国内外文献中的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评述对基于互联网的各种金融创新进行分析的主要文献,并讨论已有文献对互联网金融的产业与政策效应的分析。本文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以及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含义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货币 创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课题组 季家友
本文在简要介绍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传统金融中介和互联网金融在相关功能上进行比较认为:在理论上,从传统金融中介具有的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信息成本、风险管理、价值增值等功能来看,互联网金融并不能形成对金融中介的有效替代;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互联网金融不能实现金融中介在投资多样化(分散化)、分工经济效应、应对投资人突然流动性需求等方面的功能;在节约信息成本方面,互联网金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并不能独立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风险管理方面,金融中介具有管理风险的功能,而互联网金融则不具有管理风险的功能。从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相关功能的发挥需要依...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中介 监管 新常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洪梅 谢朝阳
金融功能分为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扩展功能、衍生功能四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不管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商业银行,都没有实现所有功能最优,二者在各金融功能发挥上各有比较优势,互联网金融在实现金融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商业银行则在经济调节的扩展功能方面优势突出。监管当局在确定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原则时,必须首先明确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功能优势,以强调功能监管为标准,引导二者的竞争与合作,从而促进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最终促进金融发展。
关键词:
金融功能观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文博
文章总结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和现状,并就此讨论了互联网金融征信的价值所在以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现状和问题。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信息共享机制不足、征信标准不统一、立法滞后、监管主体不明确、缺乏信息安全建设与风险防控措施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征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文博
文章总结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和现状,并就此讨论了互联网金融征信的价值所在以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现状和问题。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信息共享机制不足、征信标准不统一、立法滞后、监管主体不明确、缺乏信息安全建设与风险防控措施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征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鹏 尤阳
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看似非常接近的两个概念,既有相近的内涵,也包含着诸多不同之处,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其开展的业务性质均属于金融业务,根基在于实体经济,经营动力相同,均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这一新兴技术媒介,均须政府监管且监管模式具有一致性。但是两者的依托主体不同、在金融市场发挥的功能不同、创新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同时两者监管侧重有所不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平台具有实现业务融合化趋势、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趋势、竞争全面化、金融业务链扁平化趋势以及导致金融市场风险系统化趋势。应加强相关监管制度的构建,形成系统有效的监...
关键词:
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 比较分析 趋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吕凯波 王晓荣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关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影响的广泛争议,是颠覆还是补充?从微观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影响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互联网金融加速了金融互联网化进程,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和利润空间受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从宏观层面来看,互联网金融发展加速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但也加大了货币政策实施和金融监管难度。因此,"补充论"比"颠覆论"更具说服力,互联网金融发展能够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但无法产生颠覆性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 颠覆 补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吕凯波 王晓荣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关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影响的广泛争议,是颠覆还是补充?从微观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影响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互联网金融加速了金融互联网化进程,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和利润空间受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从宏观层面来看,互联网金融发展加速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但也加大了货币政策实施和金融监管难度。因此,"补充论"比"颠覆论"更具说服力,互联网金融发展能够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但无法产生颠覆性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 颠覆 补充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昭霞 高雅
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在最早出现互联网金融的美国却没有引发类似中国的热潮。对比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当前金融抑制的体制环境、互联网金融产品缺乏创新、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征信体系尚未建立、监管仍存在空白等。而互联网金融若要走上常态化的发展道路,则需秉持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探索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钦锋 周立斌
互联网金融信息通过社会各大媒体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小企业、农村地区以及一些社会底层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使用接触到金融,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新型的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的相互配合,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本文从互联网金融视角出发,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从普惠金融概念和特点的了解入手,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引出互联网技术在促进普惠金融应对自身问题的路径分析,最后提出关于普惠金融互联网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普惠金融 发展研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永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2015年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意味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迎来了非常难得的大好时机,进一步激发了互联网公司以及社会资本利用互联网发展金融业务,以及传统金融机构推动金融互联网化的热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