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83)
2023(18996)
2022(16215)
2021(15146)
2020(12561)
2019(29010)
2018(28513)
2017(54587)
2016(29250)
2015(32819)
2014(32374)
2013(31897)
2012(29626)
2011(26792)
2010(26739)
2009(24563)
2008(23192)
2007(20041)
2006(17624)
2005(15747)
作者
(81986)
(68135)
(67395)
(64088)
(43380)
(32547)
(30873)
(26724)
(26045)
(24132)
(23125)
(23100)
(21488)
(21360)
(21273)
(20847)
(20123)
(19752)
(19431)
(19418)
(16893)
(16602)
(16328)
(15538)
(15265)
(15170)
(14934)
(14736)
(13630)
(13414)
学科
(122571)
经济(122448)
管理(80318)
(77937)
(63011)
企业(63011)
方法(51933)
数学(45466)
数学方法(44914)
中国(40025)
(32951)
(29497)
(29204)
金融(29202)
地方(29183)
(28264)
银行(28223)
业经(27703)
(27263)
(24234)
(23860)
(23620)
贸易(23599)
(22951)
农业(22436)
理论(19034)
环境(18949)
(18644)
财务(18563)
财务管理(18524)
机构
大学(405534)
学院(404031)
(169220)
经济(165761)
管理(158087)
研究(141137)
理学(136355)
理学院(134845)
管理学(132518)
管理学院(131815)
中国(111783)
(87413)
科学(84678)
(76159)
(69804)
中心(65149)
(64022)
研究所(63650)
财经(60981)
业大(58126)
(57730)
北京(56016)
(55690)
(54004)
师范(53483)
经济学(51824)
(51470)
农业(49850)
(47424)
经济学院(46712)
基金
项目(276213)
科学(218153)
研究(203585)
基金(201323)
(175180)
国家(173721)
科学基金(149517)
社会(129579)
社会科(122896)
社会科学(122866)
基金项目(106145)
(105890)
自然(95982)
自然科(93804)
自然科学(93782)
教育(93276)
自然科学基金(92084)
(89682)
资助(83202)
编号(82641)
成果(66622)
重点(62020)
(61888)
(61404)
(57443)
课题(57054)
国家社会(53877)
创新(53638)
教育部(53053)
科研(52546)
期刊
(183581)
经济(183581)
研究(123437)
中国(80561)
学报(61368)
管理(58857)
(58590)
科学(58217)
(56529)
(47602)
金融(47602)
大学(47523)
教育(45923)
学学(44596)
农业(40597)
技术(35613)
经济研究(30438)
业经(29852)
财经(29783)
(25604)
问题(23697)
(21356)
图书(20636)
理论(19430)
(19296)
技术经济(19229)
科技(18679)
世界(18270)
现代(17752)
(17667)
共检索到606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洪梅  
本文基于金融功能观视角分析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功能。中国互联网金融实现的金融功能有:便捷地履行金融的基础功能;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很好地完成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散的扩展功能;具备信息提供、激励、引导消费、带来社会效益等衍生功能。但其不具备经济调节功能,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没有极致发挥。以实现金融功能为目标,文章最后提出了引导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洪梅  王文博  姚遂  
站在金融功能观的金融发展框架下,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发展中金融功能提升推动下的一种产物,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进行金融功能完善与创新的一种尝试。中国现存的五大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实现金融基础功能和核心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能部分完成金融的扩展和衍生功能,但不具备经济调节功能。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明显地衍生一些新的金融功能,因此目前还没有明显地推动中国的金融发展,大数据金融作为联接金融各层次功能的一种模式,最有可能促成互联网金融功能演进,从而推动中国未来的金融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白钦先  李士涛  
新形势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从参与主体、业务模式、运行机制和市场规模四个维度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缺失、监管主体缺位以及风险复杂多样且影响深远等突出问题,建议构建理论体系和政策框架、完善监管体系和加快推进征信业发展,并提出以互联网金融发展推动金融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的构想。
[期刊] 征信  [作者] 邹艺  陶士贵  
以金融功能观为理论视角,从支付手段、资源配置、数据信息、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互动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带动传统金融理念上的更新和提升;另一方面,传统金融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者可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而不是相互替代、非此即彼的关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课题组  季家友  
本文在简要介绍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传统金融中介和互联网金融在相关功能上进行比较认为:在理论上,从传统金融中介具有的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信息成本、风险管理、价值增值等功能来看,互联网金融并不能形成对金融中介的有效替代;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互联网金融不能实现金融中介在投资多样化(分散化)、分工经济效应、应对投资人突然流动性需求等方面的功能;在节约信息成本方面,互联网金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并不能独立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风险管理方面,金融中介具有管理风险的功能,而互联网金融则不具有管理风险的功能。从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相关功能的发挥需要依...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洪梅  谢朝阳  
金融功能分为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扩展功能、衍生功能四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不管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商业银行,都没有实现所有功能最优,二者在各金融功能发挥上各有比较优势,互联网金融在实现金融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商业银行则在经济调节的扩展功能方面优势突出。监管当局在确定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原则时,必须首先明确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功能优势,以强调功能监管为标准,引导二者的竞争与合作,从而促进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最终促进金融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文博  
文章总结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和现状,并就此讨论了互联网金融征信的价值所在以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现状和问题。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信息共享机制不足、征信标准不统一、立法滞后、监管主体不明确、缺乏信息安全建设与风险防控措施等一系列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文博  
文章总结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和现状,并就此讨论了互联网金融征信的价值所在以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现状和问题。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信息共享机制不足、征信标准不统一、立法滞后、监管主体不明确、缺乏信息安全建设与风险防控措施等一系列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鹏  尤阳  
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看似非常接近的两个概念,既有相近的内涵,也包含着诸多不同之处,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其开展的业务性质均属于金融业务,根基在于实体经济,经营动力相同,均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这一新兴技术媒介,均须政府监管且监管模式具有一致性。但是两者的依托主体不同、在金融市场发挥的功能不同、创新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同时两者监管侧重有所不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平台具有实现业务融合化趋势、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趋势、竞争全面化、金融业务链扁平化趋势以及导致金融市场风险系统化趋势。应加强相关监管制度的构建,形成系统有效的监...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昭霞  高雅  
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在最早出现互联网金融的美国却没有引发类似中国的热潮。对比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当前金融抑制的体制环境、互联网金融产品缺乏创新、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征信体系尚未建立、监管仍存在空白等。而互联网金融若要走上常态化的发展道路,则需秉持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探索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芊  尹福禄  
信息技术以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不断拓宽诸多产业的边界和商业模式,我国正进入以信息技术提升生产力的时代。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价值流通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本文基于信息技术的角度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特征及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就信息技术与金融变革历程展开分析,认为信息技术发展是引起金融变革的关键因素,但也增加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后就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露曦  
文章结合生态位理论的基本原理,全面联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从系统化战略发展的视角,分析了生态位理论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在契合性,明确了提升互联网金融生态位的运行模式,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策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达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美国各界在不同时期对此进行的大量研究和探讨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本文认为,基于网络经济学的视角,对中美互联网金融进行比较应当考量网络规模因素。互联网金融只是可能导致中国金融脱媒加速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的众多因素之一,不能一概而论。尽管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将对传统的金融机构产生冲击,但其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金融业态与竞争格局的可能性很小。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金融风险问题,对垄断与不正当竞争的界定与监管、新兴网络金融领域的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监管中立与监管协调等众多理论与现实问题亟待国内学术界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钦锋  周立斌  
互联网金融信息通过社会各大媒体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小企业、农村地区以及一些社会底层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使用接触到金融,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新型的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的相互配合,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本文从互联网金融视角出发,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从普惠金融概念和特点的了解入手,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引出互联网技术在促进普惠金融应对自身问题的路径分析,最后提出关于普惠金融互联网化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永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2015年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意味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迎来了非常难得的大好时机,进一步激发了互联网公司以及社会资本利用互联网发展金融业务,以及传统金融机构推动金融互联网化的热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