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29)
- 2023(16100)
- 2022(13803)
- 2021(13014)
- 2020(10843)
- 2019(25209)
- 2018(24655)
- 2017(48435)
- 2016(25610)
- 2015(28724)
- 2014(28547)
- 2013(27971)
- 2012(25490)
- 2011(22737)
- 2010(22571)
- 2009(21129)
- 2008(19793)
- 2007(17137)
- 2006(14927)
- 2005(13150)
- 学科
- 济(98827)
- 经济(98713)
- 业(73143)
- 管理(73025)
- 企(61122)
- 企业(61122)
- 方法(49837)
- 数学(43321)
- 数学方法(42772)
- 银(34983)
- 银行(34836)
- 行(33200)
- 中国(31929)
- 融(31901)
- 金融(31899)
- 财(27959)
- 制(26364)
- 农(24730)
- 业经(22654)
- 学(20498)
- 地方(20364)
- 务(19125)
- 理论(19053)
- 财务(19053)
- 财务管理(19015)
- 企业财务(18137)
- 贸(17617)
- 贸易(17602)
- 易(17070)
- 农业(16888)
- 机构
- 大学(354603)
- 学院(351666)
- 管理(143293)
- 济(141194)
- 经济(138093)
- 理学(124242)
- 理学院(122943)
- 管理学(120704)
- 管理学院(120083)
- 研究(110934)
- 中国(96359)
- 京(73740)
- 财(68215)
- 科学(67015)
- 财经(55376)
- 中心(54097)
- 农(53725)
- 所(53326)
- 业大(50684)
- 经(50476)
- 江(49756)
- 研究所(48868)
- 北京(46155)
- 范(43989)
- 经济学(43929)
- 师范(43570)
- 农业(42167)
- 财经大学(41884)
- 州(41856)
- 院(40372)
- 基金
- 项目(244522)
- 科学(192849)
- 基金(179237)
- 研究(178705)
- 家(154693)
- 国家(153412)
- 科学基金(133543)
- 社会(113415)
- 社会科(107567)
- 社会科学(107539)
- 基金项目(95351)
- 省(94469)
- 自然(87287)
- 自然科(85280)
- 自然科学(85259)
- 自然科学基金(83716)
- 教育(82220)
- 划(79152)
- 资助(74287)
- 编号(72635)
- 成果(57579)
- 重点(54200)
- 部(54105)
- 创(51194)
- 发(50872)
- 课题(48924)
- 创新(47695)
- 科研(47217)
- 教育部(47124)
- 国家社会(46572)
- 期刊
- 济(144237)
- 经济(144237)
- 研究(106606)
- 中国(63121)
- 融(56440)
- 金融(56440)
- 学报(53301)
- 财(51957)
- 管理(50388)
- 科学(49342)
- 农(47413)
- 大学(41401)
- 学学(39275)
- 教育(34764)
- 农业(30743)
- 技术(29784)
- 财经(27318)
- 经济研究(23188)
- 经(23165)
- 业经(22922)
- 理论(19141)
- 问题(18400)
- 实践(17685)
- 践(17685)
- 技术经济(16302)
- 图书(16108)
- 科技(15844)
- 版(15501)
- 现代(15377)
- 业(15144)
共检索到513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国庆
金融自由化将推动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趋势。本文基于金融共生理论角度分析目前我国银行与保险的关系,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来阐述制约我国银保共生的因素,并提出了要强化银保共生单元,完善银保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改善银保共生环境,促进银行与保险和谐共生发展。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董彦岭 赵丽华 张继华
市场定位是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永恒主题,现阶段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客户定位"缺"位和区域定位"错"位的战略缺陷以及发展困境,主要在于城市商业银行与政府、企业、居民、银行同业间金融共生关系的不和谐性。依据金融共生理论,城市商业银行的正确定位依托于和谐有序的金融共生界面,实现其内涵可持续发展,提高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就需要综合考虑并合理平衡金融共生体内各要素的利益,从制度层面引导其正确定位于中小企业和本土社区。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市场定位 金融共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颂平 朱斌 卢丹丹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间存在共生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风险相互转移使得各方存在比较优势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双方"金融共生利益体"的路径选择,以协同防范金融风险,实现互利共双赢。
关键词:
金融共生 风险防范 银保共生利益体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黄苏萍 马姗子
推广和普及普惠金融势在必行,而此过程中需要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共同发力。论文提出可通过构建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关系来应对商业银行的品牌老化问题,实现商业银行品牌激活与重塑,转变商业银行受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现状,促使二者朝着和睦共生方向健康发展,推动我国金融体系转型升级。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共生关系 品牌激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艳
碳金融共生网络是参与碳交易活动的银行、企业及各中介服务机构,以提升经济效益和自身发展为目的,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实现整体综合效益最大化而形成的关系合集。在共生网络中,企业与"关键种"银行的联系最为紧密,银行信贷业务的调整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融资活动。因此,银行针对企业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服务于碳金融的低碳信贷体系可以有效地促使企业融入碳金融的过程。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拓展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构建以银行为"关键种"的碳金融共生网络,以有效促使企业融入碳金融的参与过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楠
长久以来,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普遍存在并难以解决。互联网金融是在我国"金融抑制"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从诞生之始就是为了满足经济中大量小微企业和个体的金融需求,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现有正规金融服务的互补。因此,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具有天然的共生性。文章基于金融共生理论的视角,对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关系进行研究。在引入金融共生理论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我国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金融现状,进而深入分析了二者共生关系形成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归纳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金融在共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佳
对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非利息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减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或增加盈利的波动。这一分歧出现的原因在于实证分析中对非利息收入的界定、研究方法、考核标准、数据来源的不同。针对现阶段我国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的关联性趋势以及非利息收入自身的波动性及周期性特点,我国商业银行应从明晰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的界限、调整非利息收入的结构以及加强外部金融监管三个方面加以应对。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非利息收入 经营风险 文献综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迪云 李阳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虽然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主流,但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展现了差异性优势,倒逼商业银行改革。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撑。两者同属系统内的共生单元,根据质参量兼容原理呈现共生关系特征。为了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发展,一是尽快完善风险监管机制;二是提高商业银行信息化和平台化水平,利用金融产品设计优势,以产品创新带动金融市场发展;三是加强互联网金融在专业领域的实力,做好对商业银行市场职能的补充。在"大资管"的趋势下,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将立足共生关系,共同致力于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雄
本文从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出发,通过实证模型分析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冒险行为、破产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政府直接持股作为一种次优手段,抑制了银行资产配置过程中的冒险行为,风险偏好更趋于保守;第2-10股东或持股超过5%的股东持股对银行的冒险行为和破产风险关系不显著,中小股东对大股东没有起到制衡作用;外资股东的存在对银行的冒险行为不存在稳定性影响;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增大了银行的冒险行为,促使银行在作投资决策时会比较大胆激进;银行总资产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鉴于此,本文提出:一是健全和完善银行内部治理机制;二是注意政府持股可能产生的"软约束问题",规范政府行为,...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股权结构 冒险行为 破产风险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钱志芳
为了验证物流金融服务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产生的积极影响,借助共生理论,分别对物流金融服务参与供应链系统运作前后的不同情况建立了共生系统能量的数学模型,采用量化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两种条件下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能量的变化。通过对两种模型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物流金融服务能够实现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发展,可使共生系统的能量增加,促进了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共赢。
关键词:
共生理论 第三方物流 物流金融服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玉 王吉恒 张理达
改革开放多年,民间资金投资难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始终桎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事实已经证明,民间资本宜疏不宜堵。只有让民间资本在合理监管中规范运行,实现与中小企业共生,才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唯一合理路径。文章运用共生理论剖析了民间金融的存在效应,探讨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障碍,提出遵循共生规律推进民间金融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民间金融 共生理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苏跃辉 郑小霞
从共生理论的视角研究了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的价值。本文在对物流金融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金融供应链共生系统模型并对其中的各种关系进行了定量化描述,重点研究了物流金融服务缺失条件下供应链共生系统各共生单元的状态以及存在物流金融服务时供应链共生系统各共生单元的状态,通过对批发零售商最优采购数量的分析和对比明确了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对供应链共生系统的价值。
关键词:
共生理论 供应链 物流金融 服务价值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毕文胜 石琴
中小企业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对于我国经济体制而言,它不仅具有发展意义,更具有改革意义。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到2006年底在全国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4000万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GDP、50%的税收、75%的就业,实践证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相对于中小企业的经济贡献度,金融机构对其的金融支持存在明显不足。如何消除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歧视行为,缓解其融资难困境,对于我国经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焕强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村金融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应用生态学共生理论对农村金融体系作了系统分析,建立了农村金融体系共生的Logistic模型,并从强化共生单元、完善共生模式及加强共生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村金融和谐共生体系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和谐共生 新农村 农村金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娜 张骏
本文通过构建金融科技约束下的银行存贷款收益模型,创新性地将银行风险承担区分为主动风险承担和被动风险承担,从理论层面剖析了金融科技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进一步地,基于2009—2022年114家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金融科技应用对主动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以及银行信贷供给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应用将刺激银行主动承担更多风险,提高商业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水平;银行信贷规模扩张、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均会强化金融科技与银行主动风险承担之间的正向关系,即加剧银行金融科技的“风险承担效应”,且该影响作用在中小银行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结论能够拓展目前学术界对于银行金融科技经济后果的认识,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以及监管部门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