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27)
2023(16637)
2022(13655)
2021(12491)
2020(10822)
2019(24982)
2018(24645)
2017(48004)
2016(25551)
2015(28499)
2014(28113)
2013(27981)
2012(25557)
2011(22809)
2010(22965)
2009(21836)
2008(21065)
2007(18837)
2006(16154)
2005(14712)
作者
(72692)
(60707)
(60323)
(57431)
(38467)
(29090)
(27681)
(23737)
(23050)
(21473)
(20492)
(20455)
(19150)
(18971)
(18878)
(18602)
(18178)
(18059)
(17594)
(17421)
(14874)
(14852)
(14840)
(13996)
(13728)
(13488)
(13442)
(13313)
(12064)
(12017)
学科
(113299)
经济(113182)
(96896)
(86887)
企业(86887)
管理(84681)
方法(52275)
数学(43204)
数学方法(42729)
(34579)
业经(33491)
(32878)
中国(32854)
(27904)
金融(27901)
(26240)
银行(26208)
(25475)
财务(25422)
财务管理(25383)
(25262)
(24301)
企业财务(24122)
农业(23415)
地方(23157)
技术(20057)
理论(19674)
(19601)
贸易(19587)
(19006)
机构
学院(365388)
大学(360315)
(154591)
经济(151462)
管理(147832)
理学(127197)
理学院(125903)
管理学(123916)
管理学院(123241)
研究(114942)
中国(94989)
(76544)
(72094)
科学(69138)
(60351)
财经(57934)
(56690)
中心(56296)
(54726)
业大(52953)
(52600)
研究所(51366)
北京(47676)
经济学(47676)
农业(47477)
(43844)
经济学院(43368)
(43241)
财经大学(42946)
师范(42783)
基金
项目(243640)
科学(194598)
基金(179970)
研究(176349)
(155489)
国家(154175)
科学基金(135487)
社会(114380)
社会科(108710)
社会科学(108680)
基金项目(96057)
(95638)
自然(88635)
自然科(86682)
自然科学(86662)
自然科学基金(85149)
教育(80210)
(79645)
资助(73187)
编号(70530)
成果(54823)
重点(54679)
(53696)
(53286)
(52723)
创新(49248)
国家社会(47556)
课题(47552)
科研(47329)
(46951)
期刊
(166950)
经济(166950)
研究(102827)
中国(64927)
(59481)
管理(56696)
(54414)
学报(51629)
科学(50304)
(43373)
金融(43373)
大学(39924)
学学(38146)
农业(36282)
技术(33887)
财经(28989)
业经(28896)
教育(28250)
经济研究(26214)
(24974)
问题(23718)
(21789)
技术经济(20442)
现代(18257)
统计(18047)
财会(17948)
商业(17620)
(17221)
理论(17047)
(16535)
共检索到535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温锋华  张阿曼  李桂君  
城市之间基于各种"流"的联系正在促使我国区域城市网络的形成,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掌握城市正常运转资金流的金融业,在城市网络结构的形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选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数据,从企业组织角度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的网络结构特征,依据京津冀区域金融企业分支机构数量等数据,构建企业网络服务值、企业网络连接通量、连锁链接数等多个指标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网络结构的网络性、中心性和功能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京津冀城市群已初步形成网络化格局,城市间通过企业流的作用建立了不同程度的网络联系且层次分明;其次,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差异化明显,北京的金融服务能力和中心性远高于其他城市,在空间格局上,天津作为区域双中心之一,其对外辐射能力明显不足,城市群多中心发展趋势仍然有待加强;再次,区域功能极化明显,区域金融产业集中于北京、天津、石家庄,其他中小城市的金融产业功能有待培育。最后,从金融产业层面提出构建世界级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群,促进京津冀城市网络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温锋华  张阿曼  李桂君  
城市之间基于各种"流"的联系正在促使我国区域城市网络的形成,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掌握城市正常运转资金流的金融业,在城市网络结构的形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选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数据,从企业组织角度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的网络结构特征,依据京津冀区域金融企业分支机构数量等数据,构建企业网络服务值、企业网络连接通量、连锁链接数等多个指标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网络结构的网络性、中心性和功能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京津冀城市群已初步形成网络化格局,城市间通过企业流的作用建立了不同程度的网络联系且层次分明;其次,区域中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伟肖  孙桂平  马秀杰  靳立霞  
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网络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综合经济实力和交通联系2个方面分析了经济网络的节点与线路,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经济网络的结构,以剖析其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网络处于起步阶段,中部联系紧密区的经济网络最为紧密,南部联系稳定区的经济网络初具雏形,北部联系薄弱区的经济网络尚未形成。基于经济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经济网络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玉凤  马文秀  
本文以经济关联性为研究重点,使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城市之间的关联强度,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京津冀城市群的网络联系和空间网络结构,从而探析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动态及空间演化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桂平  韩东  贾梦琴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200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化趋势。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网络结构不断发展完善,节点数量明显增多,核心节点由"双核并进"演化为"四核争辉",但也存在节点等级结构不合理、次核心节点和地方节点对核心节点的支撑力不足等问题。②从人口流动网络演化过程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网络由双核心集聚阶段发展为多中心网络化阶段,但区域差异明显。③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对人口流动网络演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社会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桃杏  吴殿廷  马继刚  赵莉琴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将城市空间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于区域铁路交通网络研究,对了解区域中各重要节点交通特征、加强区域间合作和优化区域铁路交通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以目前京津冀区域铁路交通城市节点间铁路距离里程为依据,借助空间句法模型指标评价京津冀区域铁路网络规划的合理性;以区域内城际间列车联结次数为依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评价城市节点间社会联系的密切度。结论包括:①空间句法指标值中,京津冀都市圈铁路网连接度平均水平为3,控制值均值为1.06,平均深度值高于50的城市节点占85%,说明铁路交通轴线具备较强控制力和联动性。其中北京、天津、廊坊、保定等城市节点平均深度值相对较小,便捷程度相对较好;②社会网络分析均表明京津冀区域铁路网络结构呈现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核心,以唐山、秦皇岛为次核心,其他城市节点为第三梯队的格局。京津冀铁路出行网络总体联系密度为0.673,说明京津冀区域各节点铁路出行线路联系比较密切;③京津冀区域铁路网整体规划现状和连接格局、联系水平等与各城市经济发展基本保持相关性和一致性。在城市铁路网络规划与加强联系的过程中,应考虑各城市产业特征,进一步统筹产业发展与铁路网络布局的关系,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庆华  程兰芳  张凤琴  
通过对传统引力模型的改进,计算得出京津冀地区房价空间关联矩阵。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法(SNA),考察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间房价的互动关系呈网络结构形态;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在房价联动网络中具有引领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水平相似的城市更容易产生相同的购房需求,从而会增强房价波动的扩散效应;城市经济开放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常住人口数量差异越大,其对城市间房价联动的影响越强,城市间地理距离越近,房价联动现象越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春苗  母爱英  翟文  
城市群协同创新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但不同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之间的比较研究却鲜受关注。基于跨城市合著论文、跨城市联合申请发明专利、省际间技术交易数据,对比分析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和空间特征,研究表明:三大城市群的知识创新合作网络与专利技术合作网络的整体特征相统一,粤港澳大湾区各项指标位居首位,但二者在子群划分和空间布局上有所差异;北京、上海是重要的技术输出地,广东得益于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条件,成为北京、上海技术输出的重要吸纳地。为进一步提升三大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应重点解决好城市间协同创新不平衡问题,充分发挥核心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软硬配套环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作志  张驰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物流网络化是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以京津冀13个中心城市组成物流引力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物流网络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空间层次结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庆博  李子彪  
对近3年京津冀区域技术交易流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京津冀13个城市间的技术转移网络,并分析其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的联系整体性逐渐加强,区域技术转移的凝聚力也逐渐增强,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印证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并发现天津在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中的中介、传递作用不足,且处于降低趋势。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构建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治理机制的相关建议,供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作志  张驰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物流网络化是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以京津冀13个中心城市组成物流引力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物流网络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空间层次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佳丽  畅梦帆  
强化区域经济联系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基于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和产业互补水平建立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24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并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在城市协调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产业互补水平较高,有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联系显著加强,但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差异增大;城市经济联系网络整体中心性明显,山西省大多数城市处于网络边缘位置,北京市和天津市在网络内影响力最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石家庄市和太原市等中心城市的带动与辐射作用,最后从合作发展、产业对接、交通建设等方面提出提升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联系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楠   魏冉  
基于2018—2021年京津冀13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引力模型构建京津冀创新网络,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京津冀创新网络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因素。京津冀创新网络整体的关联度和稳定性有所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内部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就网络中城市个体而言,北京和天津对河北省城市产生创新的“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廊坊和唐山也具有一定创新吸引能力,为次中心城市;河北省其他城市则表现为创新溢出或孤立状态。京津冀创新网络凝聚子群经历分化,形成主受益板块“首都圈”和“直辖市圈”、净溢出板块“环首都—直辖市圈”以及处于孤立板块的“边缘圈”。空间邻近性、城市聚集资源能力差异、文化服务及资源差异以及交通便捷差异对京津冀创新网络产生正向影响,城市教育资源差异对京津冀创新网络产生负向影响,创新产出成果差异对京津冀创新网络的影响逐渐降低。未来应提高网络关联度和稳定性、提升次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鼓励加强板块内外合作以及完善城市间创新资源配置,优化京津冀创新网络,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辉  申玉铭  孟丹  薛晋  
伴随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城市间"时间距离"缩短,引起城市区位和城市关系网络发生变化。研究将GIS网络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结合起来,利用O-D矩阵和引力场模型,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在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4种不同交通模式下,可达性的差异性及都市圈城市经济相互作用的外向和内向集中程度等。结果发现:①交通可达性对都市圈内层极化作用高于外层作用,交通按照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顺序大大提高城市间可达性。②交通可达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提高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和城市间联系度,另一方面拉大城市间差异程度,且北京、天津以辐射功能为主,其它城市以集聚为主。③可达性在1h以内,城市对外影响力较明显,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廊坊(0.25h),在1h以上,城市经济影响力变化较弱,在2h以上影响渐渐消失。④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4种交通模式中,天津交通区位优越于北京,但在可达性和经济影响力综合作用下,北京外向集中程度(Out Degree)地位明显优越于天津,而内向集中程度(In Degree)天津高于北京。⑤可达性拓展了都市圈内层的空间范围,并引起空间结构由"多中心"结构向连续的"带状"结构演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悦  马静  李雪燕  
城市网络化是城市群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创新网络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并结合Ucinet、Arc GIS软件,分析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时空演化,探究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演化驱动机制。结果发现:①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密度日益提高,城市间创新联系显著加强;②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从早期单核心演变成中期以北京为核心、天津和石家庄为重要支点的“1+2”空间模式,再到中后期的“多中心、多层次”创新格局;③QAP非参数实证分析表明,地理邻近、制度邻近正向促进创新合作,而知识邻近对创新合作具有负向作用,经济邻近与认知邻近仅在早期对创新合作有显著正向驱动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