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8)
2023(13150)
2022(11137)
2021(10312)
2020(8864)
2019(20387)
2018(20086)
2017(38955)
2016(20661)
2015(23439)
2014(23462)
2013(23269)
2012(21312)
2011(19110)
2010(19125)
2009(18263)
2008(17134)
2007(15467)
2006(12956)
2005(11383)
作者
(59264)
(49555)
(49131)
(47211)
(31021)
(23668)
(22626)
(19423)
(18797)
(17551)
(16796)
(16563)
(15672)
(15421)
(15289)
(15237)
(14914)
(14597)
(14203)
(14103)
(12083)
(12078)
(12057)
(11289)
(11246)
(11156)
(10843)
(10783)
(9971)
(9818)
学科
(88969)
经济(88891)
管理(60579)
(59972)
(49803)
企业(49803)
方法(43306)
数学(38334)
数学方法(37879)
(27075)
金融(27072)
中国(26566)
(25379)
银行(25348)
(24407)
(24014)
(23703)
地方(20483)
业经(20231)
(18299)
(17176)
(16178)
农业(16175)
贸易(16166)
(16105)
财务(16047)
财务管理(16011)
环境(15917)
(15733)
企业财务(15250)
机构
学院(294945)
大学(292004)
(124255)
经济(121753)
管理(116881)
理学(101420)
理学院(100392)
管理学(98640)
管理学院(98113)
研究(93910)
中国(77048)
(60093)
科学(57582)
(55639)
(48610)
中心(47216)
(46195)
财经(45245)
业大(44354)
(43105)
研究所(42293)
(40975)
经济学(38904)
农业(38224)
北京(37209)
(35745)
经济学院(35475)
师范(35329)
(35202)
(33990)
基金
项目(202732)
科学(160166)
基金(147816)
研究(146564)
(128249)
国家(127206)
科学基金(110216)
社会(93819)
社会科(89282)
社会科学(89259)
(80755)
基金项目(78810)
自然(71597)
自然科(69884)
自然科学(69865)
自然科学基金(68608)
(67084)
教育(66764)
资助(60616)
编号(58852)
重点(45873)
成果(45749)
(44652)
(44435)
(42962)
创新(40148)
课题(39967)
科研(39243)
国家社会(38950)
教育部(38240)
期刊
(129114)
经济(129114)
研究(78722)
中国(51988)
学报(44618)
(44189)
(43214)
管理(41172)
科学(41145)
(37942)
金融(37942)
大学(34111)
学学(32579)
农业(28724)
技术(27063)
教育(23584)
财经(22270)
业经(22200)
经济研究(20271)
(19201)
问题(17445)
(15507)
统计(15347)
技术经济(15242)
理论(14468)
(14187)
(13861)
商业(13687)
资源(13501)
科技(13223)
共检索到422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葛敏  许长新  
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对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的生态承载力由经济金融资源承载力、产业生态环境承载力和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生态弹性力这三者的合力表征。其内涵包括时空内涵、技术内涵和社会经济内涵三个方面;其演化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动态稳定性等特征。它可以衡量一定时空条件下,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维持其系统和谐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金融产业生态系统资源与环境子系统承载一定质量和规模的金融产业和谐发展的能力。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必须考虑系统的生态承载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敏  许长新  
借鉴生态系统的有关理论,提出了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概念,界定了其时空、技术和社会经济内涵,分析了其演化的客观性、整体性和动态稳定性特征。重点分析了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的控制因素:经济金融资源承载力、产业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系统生态弹性力。认为金融产业生态系统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考虑系统的生态承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子  傅泽强  沈鹏  高宝  谢园园  
水生态承载力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其概念和内涵目前仍处于争论和探索之中。在回顾水生态承载力内涵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阐明具有"量、质、序"递进关系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及其综合表征因子,然后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原理,构建由水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的流域复合水生态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为目标,基于复合水生态系统模型,提出水生态承载力概念,并解析其内涵。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具有极限性、可调性、动态性、相对稳定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多种特征,在人类自身发展和主观调控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沿"S"型不断增大的演化轨迹。通过提高经济效率和优化社会配置来降低经济社会压力,或者通过扩充...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一平  朱庆华  
工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承载是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相关评价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尝试性界定并分析了工业园区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结合具体案例将生态承载力的分析方法应用到工业园区范畴,并根据实际分析过程与结果,对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工业园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提出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狄乾斌  张洁  吴佳璐  
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传统承载力研究中评价标准相对单一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概念,探讨其内涵和基本特征,建立计量模型,提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确定方法。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构建了适合该区域的基于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评价标准,对2000—2010年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水平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呈波浪式上升,其健康等级从不健康升到亚健康。其中资源承载力长期处于亚健康;生态弹性力从不健康到亚健康,2010年达到健康;人类活动潜力则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最近两年有所好转。今后应加强海洋生态承载力各指标的优化,提高生态承载力水平和健康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牟雪洁  王夏晖  饶胜  张箫  朱振肖  
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是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消费必须在生态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因此,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消费研究与生态承载力评价密不可分。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探索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费的生态承载力概念、评价指标和方法,并以延庆区为案例区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延庆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承载状况差异较大,其中,除植物油外的食物供给服务、水资源供给服务、释氧服务、COD和SO_2净化服务均处于盈余状态;氨氮净化、NO_x净化、烟粉尘净化服务和碳固定服务均处于超载状态。(2)在不考虑食物供给服务指标的情况下,仅4个乡镇未超载,其余乡镇均为超载状态,且严重超载的乡镇多位于人口密集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平原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智  闵庆文  刘某承  白艳莹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是较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更为复杂和综合的概念。论文在分析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人口和经济(承载力)"为研究主线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Ecosystem-Servicesbas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ESECC)的定义,即某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所能支撑的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并构建ESECC评估模型:将所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纳入评估模型,把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看作"黑箱",针对每种生态系统服务分别评估其承载力,并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祺  蒙吉军  齐杨  彭福利  毛熙彦  
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目标是寻求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最佳平衡。选择地处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基于1998,2008年土地覆被数据,从格局上分析生态系统变化过程;并基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从压力子系统和承载力子系统2个方面,从功能上揭示研究区生态承载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和荒漠是研究区主导的生态系统类型,近10年来生态系统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表现在高、中覆盖度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均有增加,低覆盖度草地和荒漠面积减少,景观异质性增加,景观结构趋于稳定,生态效应显著提升;2 1998年以来,生态承载负荷度不断下降,生态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工业煤炭消费量和GDP是主要的压力因子,而耕地则...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海民  何爱霞  汪兆国  单昕  
依据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生物免疫系统的相似性,利用安徽省统计资料数据,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物免疫模型研究了2005—2014年安徽省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压力的变化趋势,并判断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状态。结果表明:1)安徽省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水平呈前期下降后期增长的趋势;城市生态系统自然承载力指数变化大致与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趋势相似;2005—2014年,安徽省城市生态获得性承载力指数持续上升。2)安徽省资源消耗指数、环境污染指数和城市生态系统压力指数均呈缓慢增长趋势,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玉峰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对山东省长岛县2003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生态系统是不安全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最后,分析了其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东  封志明  杨艳昭  
以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ECCI),以分县为基本单元,系统评价了我国县域尺度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结果表明:①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以生态赤字区为主,生态盈余区和生态平衡区为辅。不足1/5的人口分布在约2/3表现为生态平衡或盈余的国土面积上,而4/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不足1/3表现为生态赤字的国土面积上;②中国分县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呈较明显的不平衡性,大体由东南到西北呈现从严重超载到富富有余的分布态势。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已严重失衡,且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迁入较为集中的沿海城市地区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空间生态不平衡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贵明  匡耀求  
资源与生态问题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转型期,主体功能区与资源承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石,产业生态经济是解决资源稀缺问题以及经济与环境冲突的根本途径。将传统的线性生产方式转变为网络型可循环产业组织,传统的产业集聚转变为产业生态化集聚战略,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贵明  
传统产业结构注重产业构成比例和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联系,注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却忽视了生态要素的制约,忽视产业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而难以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产业生态学理论,探讨以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的生态化结构调整,提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要注意与环境的适应性和产业多样化,并加强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过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解决产业与环境冲突,对于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吕光明  何强  
作为一种与可持续发展相吻合的先进理念,生态承载力理论在发挥其实践指导作用时需要综合测度方法的支撑。目前该类方法可分为四个子类,即基于能量和物质转移的综合测度方法,面向复合层次结构指标的综合测度方法,指标体系测度方法和系统性建模测度方法。本文在论述这些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系统讨论它们在测度生态承载力状况方面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娜  王伯铎  崔晨  张秋菊  
榆林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的富集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市的生态系统(包括资源、环境)能否承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压力,以榆林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论证,得出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固废排放等的问题最为突出,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