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7)
2023(7376)
2022(6374)
2021(5930)
2020(5117)
2019(11802)
2018(11535)
2017(22432)
2016(11830)
2015(13154)
2014(12701)
2013(12281)
2012(10856)
2011(9402)
2010(8815)
2009(7709)
2008(7010)
2007(5564)
2006(4231)
2005(3187)
作者
(31864)
(26661)
(26473)
(25112)
(16699)
(12912)
(12237)
(10764)
(10173)
(9126)
(9019)
(9007)
(8377)
(8140)
(8113)
(7989)
(7969)
(7944)
(7672)
(7549)
(6431)
(6408)
(6269)
(6107)
(6028)
(5891)
(5698)
(5667)
(5389)
(5368)
学科
(46580)
经济(46532)
管理(33367)
(31808)
方法(28412)
(26741)
企业(26741)
数学(25943)
数学方法(25518)
(12435)
(10898)
中国(9633)
业经(8801)
(8764)
(8578)
财务(8542)
财务管理(8522)
企业财务(8123)
(7634)
贸易(7632)
技术(7596)
(7468)
农业(7284)
地方(6869)
环境(6797)
理论(6707)
(6589)
(6130)
(5963)
(5345)
机构
大学(156120)
学院(155427)
管理(65020)
(62515)
经济(61443)
理学(58081)
理学院(57506)
管理学(56267)
管理学院(55983)
研究(45861)
中国(33758)
(30538)
科学(29927)
(27249)
(27182)
业大(26524)
中心(23274)
财经(23233)
农业(21943)
(21441)
(21436)
(20481)
研究所(20036)
经济学(19842)
经济学院(18187)
(17824)
北京(17815)
财经大学(17811)
师范(17566)
经济管理(17507)
基金
项目(120653)
科学(96359)
基金(90801)
研究(83160)
(80487)
国家(79907)
科学基金(70053)
社会(54342)
社会科(51774)
社会科学(51761)
基金项目(48200)
自然(47761)
(46807)
自然科(46796)
自然科学(46786)
自然科学基金(45933)
(40100)
教育(39047)
资助(37456)
编号(31817)
重点(27151)
(26961)
(25867)
(24877)
科研(24426)
创新(24298)
计划(23641)
国家社会(23509)
教育部(23218)
成果(23215)
期刊
(53492)
经济(53492)
研究(36300)
学报(27637)
科学(23760)
中国(23158)
(23113)
管理(22765)
(21563)
大学(21071)
学学(20230)
农业(16172)
技术(15394)
教育(11025)
财经(10747)
统计(10045)
(9511)
金融(9511)
(9178)
经济研究(9049)
业经(8932)
(8839)
(8713)
(8152)
决策(8117)
技术经济(7907)
业大(7649)
理论(7532)
科技(7378)
问题(7352)
共检索到200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东梅   龚正君   范美坤   朱靖宜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开发了金纳米离子液体状薄膜(MeLLFs)SERS基底,探讨了加入顺序、促进剂浓度、加热温度和卤素离子修饰对SERS基底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纳米离子液膜SERS基底组装的关键是界面上的纳米颗粒和油相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金纳米离子(Au NPs)与油相(己烷)先混合再加入促进剂(四丁基硝酸铵)的顺序制得的SERS基底活性最好;促进剂浓度为10 mmol/L时所得到的的SERS信号最强;在不影响SERS信号的情况下,将加热温度从室温提升至80 ℃,可将制备时间从12 h缩短至40 min;加入20 mmol/L KBr修饰有利于提升SERS信号。在以上优化条件下,建立了菲(Phe)、芘(Pyr)和蒽(Ant)三种多环芳烃定量检测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祁晓晓  李学兵  周绪正  张继瑜  张振兴  吴培星  
为实现流感病毒的简便快速检测,建立一种基于糖基化纳米粒子探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检测方法。采用配体交换法,将合成的唾液酸寡糖链修饰到量子点和金纳米粒子表面,制备出了糖基化量子点和糖基化金纳米粒子,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2种纳米材料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光学特性,可分别作为能量供体和受体探针用于FRET检测体系;建立了一种基于FRET的唾液酸结合蛋白检测体系,麦胚凝集素(WGA),最低可检测浓度为4 nmol/L,证明该体系可快速(5 min)且灵敏地检测这种唾液酸结合蛋白。由于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可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唾液酸寡糖,本研究为进一步研发基于FRET的简单、快速的流感病毒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熊福全  
木质素是一种由苯丙烷单元组成的芳香烃聚合物,是继纤维素之后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自然资源。然而,由于木质素的复杂结构导致其没有被广泛应用。将可再生的木质素资源开发为微纳米材料,是实现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的一种新途径。此外,木质素的化学修饰能结合木质素和修饰基团的优势,使其用途更为广泛。因此,利用木质素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特性,制备微纳米木质素并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和应用探讨,能为木质素利用开拓新途径,对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木质素的微纳米化开发为目标,选用酶解木质素为原料,成功制备了实心木质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明乾  刘荣刚  崔国馨  宋玉昆  
纳米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食品相关纳米粒子(food-relatednanoparticles,FNP)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这些FNP在食品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除了人工合成的用于食品添加剂的FNP,食品加工过程生成的内源性FNP的发现,使研究FNP在体内的安全性变得很重要。研究发现,FNP在体液运输过程中会吸附蛋白质,在表面形成蛋白冠。蛋白冠影响 FNP的理化性质以及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一系列生物反应。本文综述了 FNP蛋白冠的基本情况,阐述了蛋白冠对 FNP性质、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以及蛋白冠对 FNP细胞内化、细胞毒性和免疫反应的影响。了解蛋白冠的影响对于评估FNP的生物效应,提供关于蛋白质和FNP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信息有重要意义。最后,对今后食品相关纳米蛋白冠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这篇综述将有助于评价食品中纳米颗粒形成的蛋白冠的安全性,并为了解和控制食品相关纳米毒性提供基础信息。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锋  邓颖杰  刘潇丹  王桂燕  
根据科研成果,设计了以荧光碳纳米粒子取代过氧草酸酯类化学发光体系中有毒发光染料的创新实验项目。实验内容新颖,操作简便,涉及荧光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化学发光液的配制等操作,以及X射线衍射、红外、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表征技术和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使用,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实践表明,该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房川琳  李俊玲  齐悦  李静  邹清  
在液相合成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的常规方案的基础上,用微波反应仪代替常规的加热仪器,从反应温度与时间上对反应过程进行调控,将产物的制备周期从常规反应的20min缩短至微波反应的12s。与常规反应所得产品相比,微波反应所得产品不仅粒径减小,团聚度也明显降低。通过微波合成仪在该项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让学生学习新的技能,还能激发学生探索新方法,新技术的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刚柱  未金花  吕迅  程水红  梁静南  李学兵  
为了构建简单高效的病原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首先制备了双金属磁性纳米粒子Au-Fe3O4,然后在Au组份的表面修饰了可特异性结合凝集素及病原微生物的的乳糖基(Lac),获得了糖基化磁性纳米粒子Lac-Au-Fe3O4,并进一步研究了Lac-Au-Fe3O4与蓖麻凝集素(RCA120)之间的反应及其对RCA120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Au-Fe3O4纳米粒子尺寸均一(8+14nm),呈哑铃状,Au和Fe3O4组份分别位于哑铃的两端;2)Lac-Au-Fe3O4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磁学性质,在30min之内可特异性地与RCA120充分结合;3)在外加磁场作用下,Lac-Au-Fe3O4对水溶液...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章先  王继璇  谢珲  时玉菲  李肖梁  
该文将科研项目成果与医学专业实验教学相结合,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设计了“纳米颗粒在金葡菌A型肠毒素检测中应用”的综合实验项目。基于酶联免疫原理,通过制备纳米磁珠-抗体复合物和纳米金-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双标记抗体,提高检测灵敏度。纳米磁珠-抗体可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实现目标物质的快速富集和分离,纳米金-辣根过氧化物酶形成的多聚HRP可提升催化效果。单克隆抗体分别标记后与待测的金葡菌A型肠毒素混合反应,形成夹心复合物,通过底物四甲基联苯胺(TMB)的显色进行定量分析。与常规夹心ELISA比,该方法方便快捷、灵敏度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酶标记和免疫检测技术的掌握,激发其科研兴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冬妮  刘敏  程书波  许世远  侯立军  高磊  
通过收集长江口滨岸13个典型采样点上覆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分析了悬浮颗粒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水平,探讨了PAHs的来源,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显示,EPA14种优控PAHs的总量在600~12 308 ng/g之间,平均值为5 373 ng/g,其组成主要以3环和4环PAH为主。受附近陆源输入的影响,顾路采样点的PAHs含量最高,此外,临近城市排污、滨岸工业开发区及河道排污口的采样点PAHs含量也较高,如石洞口、金山、白茆、浏河口等。结合PAHs不同环数的相对丰度与同分异构体荧蒽/芘、芘/苯并[a]蒽比值,初步推断出人类油污染及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是悬浮颗粒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蒋闰兰  肖佰财  禹娜  陈立侨  
多环芳烃(PAHs)是广泛存在于水体环境中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而备受关注。本文简述了PAHs的定义、分类、来源及其污染现状,并综述了PAHs在水生生物体内蓄积、代谢规律及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在急性毒性层面综述了PAHs对不同水生动物的毒性程度及急性致死效应;在亚急性及慢性毒性层面分别从分子水平、生理生化酶水平、细胞组织水平,综述了:PAHs暴露对水生生物的分子毒性,导致DNA单链断裂、PAHs-DNA加合物的形成;PAHs暴露对水生生物抗氧化酶系统(SOD、CAT、GPx、GSH/GSSG)、外源性有机污染物代谢酶(EROD、GST)活力的影响;PAHs暴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世霞  朱淮武  张笑一  关小满  
将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对贵阳红枫湖水样中16种美国环境保护署优控的多环芳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枫湖水中16种多环芳烃总量为0.1671~0.3364μg/L,与国内其它水系相比,湖中存在多环芳烃轻度污染。7种(萘、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和苯并(ghi)苝)多环芳烃的总量未超出中国城市供水行业对多环芳烃规定的限值,但作为饮用水源,红枫湖水中的苯并(a)芘含量已超出我国标准GB3838-2002中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的苯并(a)芘限值,并且苯并(a)蒽、艹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的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凡  田大伦  闫文德  王光军  郑威  梁小翠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3种多环芳烃污染水平(重度L3:371.79 mg.kg-1)、(中度L2:186.35 mg.kg-1)、(轻度L1:77.79 mg.kg-1)下对1年生南方绿化树种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和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绿化树种均能在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中生长;经6个月和12个月的胁迫处理后,马褂木的茎高和地径在L1、L2污染水平下均比对照高,且马褂木地径生长变化率与多环芳烃L2污染水平呈显著差异关系,而广玉兰只有高生长在L2污染水平下比对照高;马褂木地径增长量与广玉兰相比,12个月后分别在L1和L2水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伟亚  刘敏  杨毅  陆敏  侯立军  于英鹏  汪青  
以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中16种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仅考虑人为排放源,根据11种主要排放源排放数据和相应排放因子估算上海市PAHs年排放量。结果表明:2012年上海市16种PAHs的排放量约为447.8t,7种致癌性PAHs排放量为60.06t,排放密度为70.6kg/km2。从排放源看,炼焦用煤和民用燃煤是PAHs排放的主要来源,两者占总排放量的56.0%,天然气、炼油排放量次之。从排放谱看,萘(NAP)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30.8%,其次为菲(PHE),致癌性PAHs占排放总量的13.4%。另外,PAHs排放以低环(2~3环)为主,占排放总量的7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彤  蒲虹辰  叶林瑶  莫艳阳  杨红  
[目的]本文旨在构建磁性纳米探针并将其应用于莠去津残留的荧光检测。[方法]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磁性纳米材料;合成莠去津适配体及荧光素标记DNA单链形成的非完全互补DNA双链,并将其修饰于磁性材料之上,构建特异性检测莠去津残留的功能化荧光磁性探针;利用紫外、透射电镜等技术对探针进行表征分析;利用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目标物莠去津与探针负载的适配体特异性结合后,释放荧光素标记DNA单链、解除材料对荧光淬灭从而恢复荧光的机制;运用荧光光谱技术,构建基于荧光信号强度变化的莠去津残留灵敏定量方法。[结果]本研究开发的荧光检测莠去津残留方法在0.01~20μg·m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可达0.998,检测限为8.17μg·L~(-1),相比于其他农药,探针对莠去津具有较高的特异选择性及抗离子干扰能力。在稻田水添加浓度范围中,莠去津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5.48%~102.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7%~3.14%;稻田土中莠去津的加标回收率为94.79%~100.66%,RSD为3.40%~4.7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磁性纳米探针的莠去津残留荧光定量方法简单、高效,其灵敏度和准确度均符合环境中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昆丽  林本夫  席振军  杨冬霞  卞志标  宋帅  蒋智勇  蔡汝健  李春玲  
为了建立一种高效、灵敏的猪链球菌(SS)检测方法,针对SS的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与引物浓度,经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以及临床样品检测,建立了SS的纳米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从SS的基因组序列中扩增得到687 bp的特异性序列,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无交叉反应,且能同时识别1、2、7和9型4个目前流行的SS主要血清型,满足临床上多血清型SS感染检测的需要;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SS的最低检测下限为10 cfu/mL,与普通PCR方法相比,灵敏度提高了100倍;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检测效果稳定,重复性较好。用该方法和普通PCR对临床上收集的44份疑似SS感染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2.7%(32/44),54.5%(24/44),表明该纳米PCR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综上,本研究建立的SS纳米PCR检测方法,能够准确、高效检测SS,为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