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38)
- 2023(12327)
- 2022(10396)
- 2021(9689)
- 2020(8018)
- 2019(18446)
- 2018(17976)
- 2017(34202)
- 2016(17662)
- 2015(20038)
- 2014(19524)
- 2013(19367)
- 2012(17772)
- 2011(16200)
- 2010(15739)
- 2009(14448)
- 2008(13535)
- 2007(11482)
- 2006(10099)
- 2005(8972)
- 学科
- 济(99224)
- 经济(99146)
- 管理(51466)
- 业(47950)
- 方法(40016)
- 企(39437)
- 企业(39437)
- 数学(36107)
- 数学方法(35725)
- 中国(24513)
- 地方(20813)
- 农(20237)
- 业经(18204)
- 财(18111)
- 贸(17168)
- 贸易(17158)
- 易(16641)
- 学(14771)
- 制(13989)
- 地方经济(13966)
- 农业(13578)
- 环境(13234)
- 和(12302)
- 融(12017)
- 金融(12016)
- 银(11903)
- 银行(11899)
- 行(11494)
- 策(11425)
- 划(11306)
- 机构
- 大学(256799)
- 学院(255512)
- 济(126364)
- 经济(124476)
- 管理(102448)
- 理学(89203)
- 研究(88894)
- 理学院(88282)
- 管理学(87069)
- 管理学院(86547)
- 中国(67998)
- 财(52442)
- 京(52286)
- 科学(47791)
- 财经(43177)
- 所(41716)
- 经济学(41114)
- 中心(39714)
- 经(39551)
- 研究所(37967)
- 经济学院(36836)
- 江(34571)
- 北京(32839)
- 农(32659)
- 财经大学(32327)
- 院(32125)
- 业大(31612)
- 范(31365)
- 师范(31125)
- 商学(28334)
- 基金
- 项目(173204)
- 科学(140121)
- 基金(131579)
- 研究(128381)
- 家(113356)
- 国家(112538)
- 科学基金(98579)
- 社会(87867)
- 社会科(83697)
- 社会科学(83679)
- 基金项目(68538)
- 省(63186)
- 自然(61096)
- 自然科(59773)
- 自然科学(59759)
- 自然科学基金(58736)
- 教育(58615)
- 资助(53960)
- 划(53795)
- 编号(49168)
- 部(40513)
- 重点(38674)
- 国家社会(38495)
- 成果(38391)
- 发(38374)
- 创(36265)
- 教育部(36044)
- 人文(34946)
- 创新(34054)
- 中国(33551)
- 期刊
- 济(136274)
- 经济(136274)
- 研究(78686)
- 中国(44026)
- 管理(40409)
- 财(39388)
- 科学(33850)
- 学报(31437)
- 农(28935)
- 大学(25866)
- 学学(24570)
- 技术(23919)
- 经济研究(23742)
- 财经(22563)
- 融(22179)
- 金融(22179)
- 农业(20181)
- 教育(19671)
- 经(19596)
- 业经(18999)
- 问题(17947)
- 贸(16476)
- 世界(15199)
- 技术经济(14844)
- 国际(14708)
- 统计(13971)
- 策(12204)
- 业(11516)
- 现代(11375)
- 经济问题(11177)
共检索到376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红玲
中国历史上曾有合纵连横之说。研究认为,按照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转换的改革路径,在东、中、西纵向同质性非均衡区域基础上合纵连横,构成横向区划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集聚性趋同俱乐部区域,通过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形成公平竞争的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以实现基本现代化和共同发展富裕的战略目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鹏举
“两个大局”构想是邓小平把不同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提升到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观察的科学设想 ,它们前后衔接 ,统一于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目标 ,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加速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红玲
认为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顶层设计寓有深刻哲理,其实施始终离不开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如果说财政承包制及分税制促成了第一个大局战略前两步翻两番的预期,那么转向第二个大局战略则需完善分税制改革,即要合纵连横实行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横向区域与区域财政横向均衡制度,并改按国际惯例实行真实常住人口即"标准人"公式化分配。并认为这样重塑区域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体,将省级为主的东、中、西纵向非均衡区域无序竞争,整合引导到横向趋同俱乐部区域公平有序竞争上来,即可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完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才国伟 舒元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为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布局指明了方向。本文建立了一个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跨国公司组成的博弈模型,试着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两个大局"的科学性。模型指出,在地方政府为经济增长而竞争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为了最大化整个国家的经济福利,应该选择外资的外部收益较高地区作为政策优惠对象,而政策倾斜力度需要大到足以使得政策优惠地区不提供任何税收补贴即可赢得外资竞争。相比"东部优先"战略而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还需要中央政府提供更大的政策倾斜方能见效。
关键词:
两个大局 博弈模型 中央政府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鞍钢 周绍杰 鲁钰锋 地力夏提·吾布力
以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密度—距离—分割"描述经济地理的框架,结合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分析中国建国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的四个版本:计划经济体制下基于地区均衡发展战略的1.0版本(1949—1978年);旨在效率优先的东部优先发展战略的2.0版本(1979—1998年);旨在缩小地区差距的平衡发展战略的3.0版本(1999—2014年);区域协调发展的4.0版本(2014年以后)。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1.0版本到3.0版本的转换逻辑和阶段性特征,从地区差距的角度评价了区域发展战略对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的影响。2014年以后,党中央先后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支撑带",形成中国区域发展战略4.0版本,是中国未来长期的区域发展战略。它不仅有利于在已取得的缩小地区差距的成就基础上,推动区域经济板块的协调发展,也将通过"一带一路"战略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创新国际发展模式,构建面向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邦君
邓小平对外经济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战略思想,对实行外经贸两个根本转变,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邓小平对外经济战略的提出及其思考 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在设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时,总是从大局着眼,从战略高度上提出和解决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毅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在这个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里确立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奇凡
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实现"九五"计划与二○一○年远景目标的关键。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有助于我们自觉有效地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与两个根本性转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要解放生产力,就必须使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褚葆一 徐明棋
一、邓小平国际经济战略的起点邓小平国际经济战略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体指导中国如何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因此,探寻邓小平国际经济战略的起点,可与他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样,追溯到他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打破思想僵化的原则上,这是邓小平国际经济战略的理论支点。正是遵循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一贯原则,邓小平同志才能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上的胆略,批判“两个凡是”,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纠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华道增
论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观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导弹学院副教授、大校华道增邓小平同志作为我们党第二代集体领导的核心,在领导和筹划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当代最伟大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韩振峰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科学地把握时代新特点,洞察世界发展新趋势,准确地预测到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到来,作出了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的科学论断,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战略意义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易培强
邓小平消费经济思想论略易培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包含极其丰富与深刻的内容,有待我们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就经济方面来说,较少为人们注意的消费经济思想,就值得好好发掘与研究.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简略的探讨.一、搞社会主义就要致力于提高人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绍熙
邓小平思想是当代中国最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宏伟目标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为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指明了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安同良 杨晨
通过观察互联网快速发展时期中国企业"集聚逆转"的事实,本文使用融入房地产部门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基于互联网对企业的"引力机制"与放大房价分散力的"放大机制",推演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重塑机制"。实证方面,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互联网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微观机制,运用工具变量法验证互联网重塑经济地理格局的宏观效应。研究发现: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地区竞争优势的源泉,对企业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快速上涨的房价大幅提高了拥挤成本,成为分散企业的力量。中国的"基础设施奇迹"填平了"接入鸿沟",在充分发挥网络外部性的同时,助推企业由高房价地区流入低房价地区。互联网放大了以房价为表征的拥挤成本的分散力,正在重塑着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本文提出以互联网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