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1)
- 2023(9602)
- 2022(8074)
- 2021(7525)
- 2020(6361)
- 2019(14346)
- 2018(14042)
- 2017(26785)
- 2016(14284)
- 2015(15610)
- 2014(15260)
- 2013(14736)
- 2012(13407)
- 2011(11693)
- 2010(11261)
- 2009(9662)
- 2008(8858)
- 2007(7450)
- 2006(5931)
- 2005(4794)
- 学科
- 济(58030)
- 经济(57987)
- 管理(38556)
- 业(34659)
- 方法(28243)
- 企(27474)
- 企业(27474)
- 数学(25974)
- 数学方法(25626)
- 地方(15350)
- 农(15142)
- 财(13856)
- 中国(13325)
- 业经(11607)
- 学(11431)
- 制(10713)
- 农业(10575)
- 环境(9846)
- 银(9618)
- 银行(9580)
- 融(9483)
- 金融(9480)
- 贸(9241)
- 贸易(9238)
- 行(9155)
- 易(8935)
- 地方经济(8813)
- 务(8617)
- 财务(8583)
- 财务管理(8554)
- 机构
- 学院(187418)
- 大学(186047)
- 济(75404)
- 管理(74988)
- 经济(73961)
- 理学(65948)
- 理学院(65146)
- 管理学(63903)
- 管理学院(63552)
- 研究(61867)
- 中国(47287)
- 科学(40758)
- 京(38081)
- 农(33599)
- 财(32780)
- 业大(30983)
- 中心(30454)
- 所(30301)
- 研究所(28252)
- 财经(27142)
- 江(26710)
- 农业(26558)
- 经(25078)
- 范(24015)
- 院(23762)
- 师范(23752)
- 经济学(23571)
- 北京(22762)
- 经济学院(21526)
- 州(20794)
- 基金
- 项目(144999)
- 科学(115391)
- 基金(107325)
- 研究(101156)
- 家(96169)
- 国家(95472)
- 科学基金(82303)
- 社会(65431)
- 社会科(62206)
- 社会科学(62193)
- 基金项目(57973)
- 省(56418)
- 自然(55517)
- 自然科(54230)
- 自然科学(54212)
- 自然科学基金(53198)
- 划(48571)
- 教育(46237)
- 资助(42463)
- 编号(39059)
- 重点(33643)
- 部(31894)
- 发(31740)
- 创(30560)
- 创新(28791)
- 科研(28768)
- 成果(28490)
- 国家社会(28149)
- 计划(28067)
- 教育部(26951)
共检索到255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宗南 蒋怡 王昕 任国业 李章成
[目的]文章以云南省陆良县为研究区,通过2013年4月到2017年3月6景Landsat-8 OLI影像提取该地区规模化设施种植区域空间分布信息,分析该县设施种植区域的空间特征和面积时序变化,为设施农业发展调控和优化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使用OLI全色波段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融合,得到15m分辨率的融合图像;使用融合图像7、5、3波段组合的RGB假彩色图像进行目视解译,提取设施种植区域信息。[结果]获取该县2013—2017年共6期设施种植区域空间信息。[结论]遥感监测显示:(1)该地区设施大棚包括种植蔬菜瓜果的光温棚和种植三七的遮阳棚;光温棚主要分布于湖积平原区,遮阳棚主要分布于北部、西部及南部环盆地的山坡地区;(2)陆良县设施种植区域总面积保持增加趋势,但不同类型大棚的变化趋势不同;光温棚面积自2013年4月到2017年3月持续增加;遮阳棚面积则出现大幅增长和大幅减少的现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翀
柬埔寨可耕地资源丰富,温度适宜,水稻生产极具潜力。及时监测水稻种植时空格局对于区域水稻生产管理、灾害风险评估和粮食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水稻遥感监测研究大多只提供年际尺度的水稻空间分布,缺乏年内尺度水稻种植与收获信息。本文首先利用一年内所有可获取的MODIS影像,构建基于像元的MODIS NDVI年时间序列曲线;然后,选取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标准差逐像元计算时序统计参数特征,采用FastDTW算法计算像元时序曲线与水稻参考时序曲线的相似性特征,将时序统计特征与时序曲线相似度特征相结合,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通过机器学习进行监督分类,提取水稻熟制信息;最后,结合时序曲线提取水稻物候特征,生成水稻收获时间信息,并对水稻耕作类型进行识别。研究表明:(1)柬埔寨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洞里萨湖周围的低地平原和南部的湄公河下游。尽管柬埔寨全年热量条件适宜,但水资源获取限制对柬埔寨水稻种植时空格局具有显著影响。(2)水稻熟制以单季稻为主,约占全年水稻种植面积的80%,且分布区域稳定;双季稻面积约占20%,年际种植空间分布变化较大。雨季稻是柬埔寨水稻的主要种植类型,种植面积约占全年水稻面积的70%左右,年际变化不大;旱季稻和前雨季稻面积约占30%,年际空间分布差异显著。(3)对2011年和2016年水稻种植模式分析可知,灌溉条件和洪水对柬埔寨水稻种植时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柬埔寨年内水稻种植时空格局的高精度监测,识别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因地制宜和有弹性的水稻种植制度、保障柬埔寨粮食安全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海峰 周伯燕 陈燕芬 邬明权 牛铮
为探究县域尺度上基于高分一号卫星(GF-1)PMS影像进行冬小麦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及精准性,以河南省滑县为研究区,遴选2015年2月上旬GF-1 PMS影像6景,对影像进行辐射定标、FLAASH大气校正、NNDiffuse融合、几何精校正、地图投影转换等预处理后,在外业调查和样本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冬小麦决策树分类模型,模型第1层决策方案中NDVI>0.311的像元为冬小麦,得到冬小麦的粗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第2层决策分类,以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的分类精度,分类方案为第1波段地表反射率<0.146、第2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良健,包浩生,彭补拙
本文以广西苍梧县沙头、石桥两镇为例 ,利用航空遥感调查方法结合GIS技术 ,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运用马尔柯夫原理 ,建立齐次马尔柯夫链模型中的转移概率矩阵 ,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丹丹 刘佳 周清波 黄青
农作物种植面积监测是遥感估产的基础工作之一,监测结果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随着多光谱和多空间分辨率数据集的日益普遍,多尺度遥感数据源的综合应用是进行大范围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的必然趋势,因此尺度变化对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精度影响的研究势在必行。该研究采用高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油菜种植面积提取,对其提取结果进行基于简单多数原则的尺度转化,得到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提取结果,通过与地面实测样方数据构建误差矩阵进行精度分析,分析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对作物种植面积遥感信息提取精度的影响。运用多种精度评价指标,从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监测方法、不同遥感监测时相等角度系统分析...
关键词:
尺度变化 油菜面积 遥感监测 精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陶建斌 王昀 张馨月 姜启樾 吴文斌
【目的】种植模式是作物种植的前后茬顺序的概括,反映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率。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物候特征,构建江汉平原地区的耕地物候信息图谱和种植模式谱,并实现该地区主要种植模式的提取。【方法】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支持下,根据农作物种植的先验知识和不同种植模式所表现的物候差异,将植被指数变化过程和耕地利用方式的空间差异进行图谱合一的表达,组成包含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耕地物候信息图谱;以江汉平原地区的主要种植模式为例,将关键物候期植被指数的状态进行排列组合,建立植被指数状态到种植模式的信息重映射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作物特有的物候知识进行物候特征挖掘,进行江汉平原地区种植模式谱的构建;进而利用朴素贝叶斯网络融合关键物候期影像和物候知识实现江汉平原种植模式的提取。采用基于知识概率编码的方法,对关键物候期的植被指数状态进行定量表达。【结果】构建了江汉平原地区的种植模式谱,发现江汉平原地区的种植模式谱由8种种植模式构成:春单季、夏单季、春夏双季、夏秋双季、双季稻、经济作物、鱼塘、苗木或撂荒。提出的种植模式谱及基于朴素贝叶斯网络的种植模式提取方法能够准确地提取出所有种植模式,并具有良好的精度和适用性。江汉平原地区在研究时段内呈现显著的夏秋双季扩张,以及春夏双季和夏单季减少的趋势。【结论】种植模式谱全面反映了江汉平原地区种植模式的总体特征,提升了耕地利用方式监测的准确度,丰富了耕地资源利用方式的内涵。本文方法得到的种植模式分布图可以作为作物制图的基础底图数据,也是种植强度制图的重要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明 陆洲 徐飞飞 梁爽 褚煜琴 郭晗
[目的]作物分布是研究作物种植结构的基础,利用遥感进行大范围作物布局的监测识别,对推进农业种植结构研究、分析农业模式和制定农业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适应作物生产的需求,解决大范围作物种植分布遥感监测方法复杂的问题,亟待构建一种快速实用的作物提取方法,实现作物种植信息的快速高效获取。[方法]以江苏省水稻、小麦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作物关键生育期内的多时相中分辨率遥感影像,针对作物生长特点进行影像的特征转换,以行政区县为基础的作业单元进行区域划分及阈值设定,构建多时相阈值决策提取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少量样本投射的阈值快速确定的方法,实现大范围作物分布的快速识别。[结果]该方法能够快速分单元确定模型的阈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夏浩铭 李爱农 赵伟 边金虎 雷光斌
植被物候是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最佳指示器,研究其时空变化对深入理解陆面水热过程、碳循环过程及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1-2010年MODIS MOD09A1产品,通过引入MOD09A1的时间控制层DOY(Day of Year)提高EVI的时间精度;采用最大变化速率法和阈值法相结合提取秦岭森林物候期。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条件变化,由低海拔至高海拔,东南向西北,生长季始期(Start of Growth Season,SOG)逐渐推迟,集中在第81~120 d(即从3月下旬-4月末);生长季末期(End of Growth Season,EOG)逐渐提前,集中在第270~311 d(10月初-11月上旬);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th Season,LOG)逐渐缩短,集中在150~230 d。秦岭森林物候期与海拔关系密切,海拔每升高100 m,SOG推迟2 d,EOG提前1.9 d,LOG缩短3.9 d。2001-2010年,森林SOG提前、EOG延后和LOG延长主要分布于秦岭中高海拔区;SOG延后、EOG提前和LOG缩短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 m以下部分区域。高海拔区物候的年际变化要比低海拔区复杂,2000 m以上区域SOG提前、EOG提前、LOG缩短。上述研究结果量化了不同海拔梯度森林的物候差异,揭示了近10年秦岭森林物候的时空格局,可为秦岭地区生态环境评价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本昀 喻铮铮 刘良云 张震宇 孙婷婷
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是区域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市1979年7月14日和2005年7月25日的LandsatMSS和TM影像,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这2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北京山区1979—2005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由1979年的70.05%下降为2005年的66.14%;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3672.90km2;植被覆盖度在80%~100%的退化面积最大,为617.45km2。
关键词:
植被覆盖 NDVI 植被退化 北京山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旭 张斌 刘刚才
针对元谋干热河谷植被变化问题,选择多种遥感数据提取NDVI,基于DEM生成地形因子,应用GIS叠加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a来,元谋干热河谷植被变化经历先剧烈退化后缓慢恢复过程;而且恢复期内,中山区、中高山区、平坡和无坡向恢复效果显著且持续稳定,平坝区、缓坡、斜坡、半阴坡和阴坡强烈的恢复过程伴随有强烈的退化过程,低山丘陵区、中低山区、陡坡、险坡、阳坡和半阳坡均又出现退化趋势,中高山区、险坡和阴坡对植被破坏与恢复重建响应最迅速;植被恢复的空间差异和可持续性差异显著。
关键词:
元谋干热河谷 植被变化 NDVI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耀欢 王浩 肖伟华 秦大庸
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监测较常规监测具有巨大优势,能快速、大尺度、低成本的监测水质参数在时空上的变化状况。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内陆水体环境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其次,介绍了常用水质参数的遥感监测研究现状,包括叶绿素a(Chl-a)、悬浮物(SS)、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以及总磷(TN)、总氮(TP)等其他水质参数,并将其划分为经验模型和生物光学模型两种监测方法;再次,对常用的遥感数据源进行了介绍和优缺点的评述;最后,讨论了内陆水体环境遥感监测误差来源,并对今后内陆水体环境遥感监测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体环境 水质参数 遥感监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洪峰 韩蕾 许月卿 李艳华 赵菲菲
为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实现耕地质量数量质量的并重管理,促进耕地质量的有效保护,需对耕地质量进行及时的监测与评价。本文系统研究了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和耕地监测样点数据的耕地等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方法体系,并以云南省陆良县为例,进行了县域耕地等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陆良县耕地等级有所提升,其中自然质量等由原分等10等提升为9等,利用等与经济等均由原分等9等提升为7等;2陆良县耕地等级结构变化显著,自然质量等由原分等9~11等提升为8~10等,利用等由原分等6~11等提升为4~9等,经济等由原分等6~11等提升为3~9等,高等级耕地所占比重有所上升;3陆良耕地等级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甜甜 刘荣高 葛全胜
乍得湖位于中非撒哈拉沙漠边界,是非洲重要的淡水湖,湖面大小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近40年,由于干旱等自然灾害和大规模灌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乍得湖面积急剧减少,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多种光学遥感数据提取1973-2012年乍得湖面积,分析其变化趋势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73-2012年间乍得湖面积总体上在变小,1973-1975年间乍得湖面积急剧减少了约71%,1975-2012年面积在2000~5000 km2范围内波动。为验证变化趋势的可靠性,本文利用MODIS影像与同期Landsat和AVHRR影像的提取结果进行比较,来检验多源数据的可比性;通过MODIS影像监测乍得湖面积的月变化,来检验所选数据时相对乍得湖面积变化分析的可能影响。根据气象资料分析,乍得湖面积与降水量变化存在一致性,沙里盆地降水量变化是乍得湖面积变化的重要原因;其次,大量修建水库是导致面积减少的另一重要原因;最后,将乍得湖分为南北两部分的天然拦截坝通过阻碍水流增加蒸发,也加剧了乍得湖面积的减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乐乐 汪云甲 陈国良 乔浩然
遥感技术以其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及时等特点为城市变化趋势分析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途径。选取郑州市1988年TM、2001年ETM+和2007年CBERS遥感数据,经过一系列数据预处理后,采用决策树分类算法,进行基于知识遥感分类及专题图的制作。对分类结果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动态变化率、转移矩阵等指标进行变化分析,分析结果揭示了不同时期城市扩张与植被、水体和农村居民点的变化关系,对于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研究数据表明,20年来郑州市城市用地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植被减少25%,水体减少3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巧 陈永富
利用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运用三波段法、NDVI像元二分法、综合法估算研究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检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估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性均较高(均达到了0.84以上),其中NDVI像元二分法和综合法的相对误差不大,精度能达到92%以上。经系统性检验,NDVI像元二分法和综合法的拟合精度较高,模型的整体性较好,可用于QuickBird数据估算植被覆盖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