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22)
- 2023(12674)
- 2022(10761)
- 2021(9878)
- 2020(8613)
- 2019(19729)
- 2018(19375)
- 2017(37181)
- 2016(19952)
- 2015(22696)
- 2014(22661)
- 2013(22465)
- 2012(20923)
- 2011(19008)
- 2010(18810)
- 2009(17406)
- 2008(16857)
- 2007(14945)
- 2006(12868)
- 2005(11379)
- 学科
- 济(103511)
- 经济(103426)
- 管理(56148)
- 业(52418)
- 方法(44251)
- 企(41950)
- 企业(41950)
- 数学(39837)
- 数学方法(39377)
- 农(22905)
- 地方(21974)
- 中国(21691)
- 财(21398)
- 学(20800)
- 业经(19032)
- 农业(15491)
- 贸(15364)
- 贸易(15358)
- 易(14855)
- 制(14659)
- 地方经济(14023)
- 环境(13979)
- 和(13486)
- 务(13216)
- 财务(13173)
- 财务管理(13137)
- 企业财务(12421)
- 理论(12225)
- 融(12117)
- 金融(12114)
- 机构
- 学院(293533)
- 大学(293327)
- 济(130200)
- 经济(127776)
- 管理(112183)
- 研究(102168)
- 理学(97251)
- 理学院(96139)
- 管理学(94373)
- 管理学院(93824)
- 中国(75819)
- 科学(64135)
- 京(60978)
- 财(55616)
- 所(52598)
- 农(52448)
- 研究所(48243)
- 中心(46887)
- 业大(46107)
- 财经(44913)
- 江(43371)
- 农业(41507)
- 经济学(41281)
- 经(40735)
- 北京(37866)
- 经济学院(37036)
- 院(36582)
- 范(36372)
- 师范(35922)
- 州(33890)
- 基金
- 项目(200124)
- 科学(157141)
- 基金(146548)
- 研究(140599)
- 家(129761)
- 国家(128763)
- 科学基金(109793)
- 社会(90118)
- 社会科(85512)
- 社会科学(85490)
- 省(77884)
- 基金项目(77282)
- 自然(72632)
- 自然科(70934)
- 自然科学(70913)
- 自然科学基金(69657)
- 划(66039)
- 教育(64249)
- 资助(60796)
- 编号(55119)
- 重点(45809)
- 部(44200)
- 发(43961)
- 成果(43153)
- 创(41225)
- 科研(39288)
- 创新(38763)
- 国家社会(38046)
- 计划(37826)
- 课题(37775)
共检索到426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秦琪 魏一博 梁庆伟 马磊超 徐大伟 沈贝贝 侯路路 辛晓平
[目的] 人工饲草的种植规模和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及时准确地获取人工饲草种植面积,分析人工饲草生产的长期变化趋势,为饲草产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方法]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为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和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依据玉米、苜蓿、燕麦3种饲草作物的生长特性和物候差异,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3种饲草作物2000—2020年的种植面积进行了逐年提取。在此基础上,结合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3种人工饲草的种植面积、产量、价格在2015—2020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0—2020年3种饲草作物的种植面积均显著增加,增加的区域位于研究区西部、南部的退化草地和沙地,以及河谷等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在3种人工饲草中,苜蓿种植发展最为迅速,在2010年后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快速增长;燕麦的种植起步较晚并且种植面积最小;青贮玉米的产量虽然在稳步增加,但是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占全旗玉米总种植面积的比例并没有增加。[结论] 阿鲁科尔沁旗人工饲草的种植在2010年开始快速发展,在2015年形成规模化种植,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人工饲草的种植能够改良退化草地和沙地,但是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苜蓿和燕麦的产量增长是因为种植面积的扩大,青贮玉米产量的增长是因为单产的增长。人工饲草的种植虽然快速增加,但是饲草缺口仍然不能得到满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晴晴 梁庆伟 杨秀芳 娜日苏 潘翔磊 王昇
【目的】筛选适宜内蒙阿鲁科尔沁旗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方法】对12份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生育期、草产量、茎叶比、营养特性等进行测定和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2份供试燕麦品种均能在阿鲁科尔沁旗地区完成整个生育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生育期为83~94 d,其中枪手的生育期最短(83 d),爱沃的生育期最长(94 d)。贝勒二代和牧王的株高均达到100 cm以上。枪手、贝勒二代和牧王的干草产量较高,分别为9.99,8.69和8.59 t/hm~2。贝勒二代的茎叶比最低(1.12),适口性最好;美达的茎叶比最高(3.19)。爱沃和贝勒二代的粗蛋白含量(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12.20%和11.90%;太阳神、贝勒二代和领袖的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领袖和贝勒二代的相对饲喂价值较高。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综合评价排在前2位的燕麦品种为贝勒二代和牧王,其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838 2和0.799 1。【结论】燕麦品种贝勒二代和牧王综合表现最好,适宜在阿鲁科尔沁旗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燕麦品种 灰色关联分析 生产性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建 张凤荣 晨光 徐艳
本文在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对1990-2010年科尔沁左翼后旗沙地面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沙地面积与人类活动因素、自然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年来沙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人类活动因素与沙地面积变化存在负相关性,说明耕地和牲畜数量的增加并未对沙地面积变化造成很大的影响;秋冬季节的最大风速起沙风天数、夏季的最小相对湿度总和、夏秋季节的平均相对湿度总和是沙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分析,认为科尔沁左翼后旗在治理和利用沙地过程中,固沙植被的选择应当以耐干旱且耗水量较少的草本或沙柳等灌木植被为主;维持现有的禁止放牧、牲畜圈养、禁止砍伐等政策措施以对人类活动进行约束。本研究结果对进一...
关键词:
沙地面积 影响因素 科尔沁左翼后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亚荣 张增祥 周全斌 谭文彬
运用GIS和RS技术 ,以LANDSATTM为数据源 ,监测我国草地资源近 5a来的变化 ,并对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我国草地面积总量增加约 1 3 2× 1 0 4hm2 ,其中高覆盖度与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多 ,但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我国西部的草地面积减少 ,山西 ,内蒙古 ,吉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内蒙古 ,新疆的各类草地变化显著。草地的变化有明显的东西部差异 ,西部的各类草地变化程度比东部剧烈。草地的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主要向耕地 ,城镇转化 ,同时草地存在严重的退化 ,随覆盖度的降低而增加 ,以西部地区为重。
关键词:
RS GIS 草地 动态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嘉琦 徐艳 陈伟强
为了解科尔沁沙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人类活动程度情况,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选取1992、2001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网格尺度下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土地利用程度、作物生育期降水量等方面来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呈现出"西草东耕、中部交错"的基本格局,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沙地有所增加,草地、水域、盐碱地减少。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9%29%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中部,此地区受人类浩动干扰影响较大。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重由41.7%增加到45%,土地利用变化剧烈,草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洪仁 杨晓洁 吴雅娜 刘琳 沈月
为了给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84-2013年30年气象数据,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蒙特斯公式法,研究了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需水规律和灌溉定额。结果表明,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第1茬、第2茬、第3茬、第4茬、生长季、非生长季和全年需水量分别为221、187、169、179、755、70和825mm,需水强度分别为4.3、4.7、4.1、2.5、3.7、0.4和2.3 mm·d(-1),灌溉需水量分别为194、118、66、131、508、56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金峰 王乃昂 陈红宝 董春雨 张华安
长期以来,各种因素导致学者们对巴丹吉林沙漠确切范围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争议,关于其面积大小属于中国第三大沙漠还是第二大沙漠存在颇多分歧。根据巴丹吉林沙漠相关领域研究新成果和2009年野外考察取得的相关数据资料,从地理学角度研究了确定巴丹吉林沙漠范围与界线的原则与涉及的问题,结合RS、GIS和GPS技术方法重新对巴丹吉林沙漠范围与界线位置进行了精确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雅布赖盐湖与雅布赖山之西北,宗乃山、省道S218公路之西,黑河正义峡出山口、弱水东岸至古日乃湖之东,横跨5个经度,东西长约442 km;合黎山、北大山、黑山头之北,拐子湖、古居延泽之南,纵贯3个纬度,南北宽约354 km。地域范围位于39°04′15″N~42°12′23″N,99°23′18″E~104°34′02″E,面积为5.2162万km2,应系我国仅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第二大沙漠。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范围 面积 遥感 沙漠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民 赵士洞
利用2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对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发现:1985~2000年该地区耕地增加15.34%,林地增加2.48%,草地减少6.28%,水域减少7.72%,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1.99%,未利用地减少4.04%;其中草地向耕地转化的面积最大,为4932.00km2,占全区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的63.85%,转化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向科尔沁沙地边沿及其外围扩展的态势。经相关分析及文献调研得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研究地区耕地增加、进而导致系列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此外,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宏观政策也是影响区域土地利用变的重要人文驱动力。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土地利用变化 人文驱动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华 罗朝沁 林辉 严恩萍 罗喜华 罗孝云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作为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描述参数之一,能体现植被光合、蒸腾和呼吸作用的能力。借助GPS和LaI-2200冠层分析仪在攸县黄丰桥林场开展LaI测量。利用enVI软件对Geo eye-1数据进行了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正射校正。通过研究LaI与Geo eye-1影像波段及其衍生指数的相关性,筛选出2组估算LaI的指数因子(6个指数因子和10个指数因子)。应用k-nn进行叶面积指数反演,同时将反演结果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2组指数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反演LaI中,6个指数因子的模型决定系数r2为0.386,10个指数因子的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海 殷杰 陈晶 陈晓玲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库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研究,对保障调水有重要意义。针对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变化较快、短期波动明显,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稳定调水有较大影响的问题,采用2000年3月~2015年10月逐月遥感影像,基于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提取水体,研究了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近16 a来月际平均水域面积均超过400 km2,2~7月份为枯水期,8月份~翌年1月份为丰水期。按季节来看,夏季至秋季水库水域面积呈增大趋势,冬季至次年春季水库水域面积呈减小趋势,同时水库水域在秋季波动最为剧烈,冬季较为平缓。自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受大坝...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平 徐斌 章力建
【目的】县域(县级区域)是中国同时具备地域、空间和行政独立性的最基本区域单元,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运用基于生物物理量计算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1982~2003年的发展进行时间序列动态分析。【结果】计算结果显示,阿鲁科尔沁旗人均生态足迹以6.01%的年均增速从1982年的1.19gha增长到2003年的4.05gha,从1982年人均0.58gha的生态盈余,转变为200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1.47gha;全旗生物生产性面积供需不对称,存在结构性错位;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衡量的资源利用效益一直处于低水平。【结论】研究表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丹丹 刘佳 周清波 黄青
农作物种植面积监测是遥感估产的基础工作之一,监测结果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随着多光谱和多空间分辨率数据集的日益普遍,多尺度遥感数据源的综合应用是进行大范围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的必然趋势,因此尺度变化对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精度影响的研究势在必行。该研究采用高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油菜种植面积提取,对其提取结果进行基于简单多数原则的尺度转化,得到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提取结果,通过与地面实测样方数据构建误差矩阵进行精度分析,分析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对作物种植面积遥感信息提取精度的影响。运用多种精度评价指标,从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监测方法、不同遥感监测时相等角度系统分析...
关键词:
尺度变化 油菜面积 遥感监测 精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凤艳 雷泽勇 周景荣 吴德东 于红军
科尔沁沙地草牧场防护林效益分析周凤艳雷泽勇周景荣吴德东于红军(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阜新123000)关键词科尔沁沙地,草牧场防护林,效果系数本文于1996年12月30日收到。本文完成后,承蒙本所邢兆凯高级工程师,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周学安教授提出修...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草牧场防护林,效果系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雪 颜长珍 吴炳方 高阳
东南地区自然条件适宜水稻生产,是我国主要稻谷生产区。在近年全国粮食生产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本区的稻谷生产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本研究基于水稻遥感估产技术,在对2000年以来稻谷产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结合统计数据建立了自1949年以来全区分省稻谷总产量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东南地区稻谷总产量变化特征和近年稻谷生产短缺警情,并对2005-2010年各年不同稻谷生产短缺警情的警限值作了估算。
关键词:
东南地区 稻谷生产 总产量 遥感监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路云阁,许月卿,蔡运龙
根据贵州省平坝县克酬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89、1995、2000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信息获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该流域土地利用以农田和灌草用地为主,1973-2000年林地和灌草地减少,农田、水域、村镇、交通用地增加,林地转化为灌草、灌草转化为农田及农田转化为村镇居民点和公路用地是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有密切关系。1973-2000年农田、林地和灌草分布的海拔高程和坡度均呈增加趋势,这和上述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规律相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