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80)
2023(16795)
2022(14174)
2021(13133)
2020(10814)
2019(25014)
2018(24815)
2017(47933)
2016(26097)
2015(29149)
2014(28998)
2013(28106)
2012(25367)
2011(22362)
2010(21906)
2009(19620)
2008(18698)
2007(15880)
2006(13662)
2005(11512)
作者
(71750)
(59711)
(58998)
(56513)
(38023)
(28598)
(27027)
(23583)
(22769)
(20938)
(20375)
(19954)
(18846)
(18521)
(18426)
(17964)
(17866)
(17777)
(17184)
(16918)
(14532)
(14389)
(14325)
(13673)
(13376)
(13176)
(13038)
(12931)
(11905)
(11829)
学科
(103153)
经济(103037)
管理(73355)
(68418)
(56241)
企业(56241)
方法(48092)
数学(42083)
数学方法(41518)
中国(28452)
(28425)
(24454)
业经(23931)
地方(22588)
(21475)
农业(19264)
理论(17185)
(16952)
贸易(16944)
(16508)
(16353)
环境(16293)
技术(15920)
(15841)
财务(15763)
(15741)
财务管理(15732)
企业财务(14853)
(13947)
(13521)
机构
大学(356058)
学院(354297)
管理(143013)
(137081)
经济(134005)
理学(125539)
理学院(124097)
管理学(121635)
管理学院(121007)
研究(114281)
中国(83081)
(75136)
科学(72808)
(60426)
(55288)
(55018)
业大(53944)
中心(52870)
研究所(50773)
财经(49976)
(49796)
(48581)
师范(48141)
北京(46362)
(45654)
农业(43235)
(42563)
经济学(41149)
(40986)
师范大学(39245)
基金
项目(256108)
科学(202482)
基金(186650)
研究(186462)
(162409)
国家(161073)
科学基金(140009)
社会(117948)
社会科(111671)
社会科学(111643)
基金项目(100193)
(99611)
自然(92037)
自然科(89947)
自然科学(89928)
自然科学基金(88270)
教育(85722)
(84028)
编号(76456)
资助(75359)
成果(60056)
重点(56981)
(55644)
(54077)
(53124)
课题(51524)
创新(49556)
科研(49142)
国家社会(48559)
教育部(47969)
期刊
(141827)
经济(141827)
研究(98824)
中国(61608)
学报(55781)
科学(51831)
管理(50103)
(49471)
(45296)
大学(42850)
学学(40132)
教育(39158)
农业(34482)
技术(31584)
(25185)
金融(25185)
业经(24546)
财经(23095)
经济研究(22388)
问题(20364)
图书(20272)
(19733)
(17554)
资源(17241)
科技(17123)
(16697)
理论(16450)
技术经济(16235)
现代(15929)
商业(15229)
共检索到493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浪  周廷刚  温莉  刘晓璐  朱晓波  
采用1998~2013年卫星遥感影像反演的PM2. 5全球高精度产品数据集,结合GIS空间分析、地理加权回归(GWR)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城市化与PM2. 5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1998~2013年成渝城市群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区域的PM2. 5均值明显高于非城市区域,说明城市化对PM2. 5具有一定的影响;(2)近16 a PM2. 5重心与城市重心整体上都向东南方向移动,且两者每年在经度上的波动方向基本相反;(3)夜间灯光数据与PM2. 5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1998~2013年两者的GWR全局R~2在0. 86~0. 95之间,相关性显著,研究区内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对PM2. 5的分布具有明显影响;(4)地理探测分析表明不同城市化因子对PM2. 5影响差异显著,从2006到2013年城区人口密度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逐渐成为成渝城市群PM2. 5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文东  周廷刚  李洪忠  许燕燕  张兰  
利用Aura卫星的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传感器最新版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数据产品,结合线性拟合、趋势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2005~2017年成渝城市群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的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OMI对流层NO_2柱浓度数据与成渝城市群NO_2地面监测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时间上,2005~2012年NO_2年均柱浓度增加明显,增幅达52.38%,2012年后呈下降趋势。NO_2柱浓度季节变化明显,浓度水平基本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NO_2柱浓度月均值具有类似于正弦函数的周期性,1年一个周期,低值出现在每年的7、8月,高值出现在11、12和1月;空间上,经济较发达地区的NO_2浓度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05~2012年99.58%的区域NO_2浓度上升,2012~2017年80.50%的区域NO_2下降,但是成渝城市群边缘的山区NO_2浓度依然呈增长趋势。成都、重庆对流层NO_2柱浓度具有明显的局部空间正相关特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婉莹  刘艳芳  刘耀林  安子豪  银超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最主要城市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当前微观尺度下空气监测点周围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影响的研究较少,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选取地形、污染源、人口、道路交通、土地利用与城市景观格局6大类预测变量,其中城市景观格局选取边缘密度、连续度、形状指数、斑块平均面积、蔓延度、均匀度指数7个景观指数,运用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城市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所选取的土地景观格局指数可以解释研究区PM2.5浓度的73.2%的变异,模型拟合较好;(2)影响PM2.5浓度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建设用地、林地、草地与水体。微观尺度下城市各类型景观格局中连续度和形状指数对PM2.5影响显著,建设用地连续度越高,分布越集聚,PM2.5浓度越高;水体形状指数越小,形状越简单规则,越易降低PM2.5浓度;(3)城市整体景观格局中,景观聚集程度与景观多样性等因素对PM2.5浓度产生重要影响。减少景观内各类型斑块的离散分布,使各景观类型均匀分布于整体景观内,有助于降低PM2.5浓度。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大气防治与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文丽  杨鑫垚  
以正在发育的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城市间百度指数和联合专利为变量构建城市网络,并从创新产出、投入、环境三方面对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利用象限图法对二者间的相关性及其时空变化做出分析。随后运用障碍度模型对成渝城市群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相关阻碍因素进行识别,最后从优化节点关系以及整合网络内部资源等方面为该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建  许君利  
长三角城市群人口密度高,经济与科技发达,但庞大的能源耗费量使得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面临巨大压力。利用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近地层202个站点空气质量数据分析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与演变趋势,借助Hysplit模型确定污染物输送路线和潜在贡献区,基于此,探讨风和地形要素对污染物富集与扩散的作用。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PM_(2.5)平均浓度为38.26μg/m~3,空间上具有西北高东南低,内陆高沿海低的特点。年均值超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站点数占26.24%和日均值存在超标的站点数比例高达92.08%,主要发生于冬季,说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仍面临严峻挑战;(2)生态优先的经济发展背景下,PM_(2.5)浓度年均值整体以4.07μg/(m~3·a)的速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尤以合肥—滁州为中心和扬州—泰州—无锡—苏州—余杭(杭州)为主线的降幅最为显著,尤其是冬季降率高达6.10μg/(m~3·a),间接说明长三角主体应对环境污染的决心和力度;(3)长三角城市群PM_(2.5)浓度未达标天数占比对风速变化的响应非常值得关注,表现在风速大于4 m/s时,强劲的风可输送外源污染物至研究区,使其空气质量恶化,未达标(一级标准)天数占比随风速增加而升高;(4)冬季长三角城市群PM_(2.5)显著地受北向风输送环黄海区域和邯郸—济宁—枣庄—淮安西南部—滁州沿线人类排放的污染物影响。为此,建议长三角城市群依托经济与科技优势进行跨区域生态补偿,降低潜在贡献源区的污染物排放量和强度,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宜居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正媛  赵世秀  
提高居民消费,扩大有效需求,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成渝城市群为例,分析城市人口密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城市人口密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U”型关系,城市人口密度取对数后阈值为5.1621,即城市人口密度只有超过阈值,才会显著促进居民消费,说明城市人口过多,不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而是城市人口密度仍然不够高。作用路径分析发现,城市人口密度上升,会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柏玲  姜磊  陈忠升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灰霾天气持续增多,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基于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18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_(2.5)逐时监测数据,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从年、季、月尺度上分析了PM_(2.5)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年尺度上,长江中游城市群PM_(2.5)浓度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明显的北部高南部低,局部地区略有突出的特征,该区PM_(2.5)浓度年均值为55.28μg/m~3,其中湖北省PM_(2.5)的年均值为三省市最高,为68.17μg/m~3;其次为湖南省,年均值为53.66μg/m~3;江西省PM_(2.5)的年均值较小,为44.01μg/m~3。(2)在季节尺度上,长江中游城市群PM_(2.5)浓度表现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现势性,这与区域内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3)长江中游城市群PM_(2.5)月浓度变化大致呈U形分布,1月份PM_(2.5)浓度最高,1~6月份,PM_(2.5)浓度呈逐步下降趋势,6~8月份,区域PM_(2.5)浓度处于"U"字的谷底。(4)NO2、CO是影响PM_(2.5)浓度的两项主控大气污染物,而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则是影响PM_(2.5)浓度的两个重要气象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炼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本文在界定成渝城市群空间范围的基础上,运用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成渝地区16个主要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高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为重庆、成都;中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为德阳、内江;低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为绵阳、南充、自贡、资阳、眉山、雅安、泸州,是地方集聚与辐射的中心。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成渝城市群城市流优化的对策建议:培育城市群内次一级增长极;构建两圈两群四带,分梯度抓重点发展;跨越行政干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晓红  江可申  
文章基于2014—2015年中国161个城市PM2.5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从年度、月度视角,实证研究了中国PM2.5、AQI的时空分异特征,并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工业化、人均可支配收入、市政公用设施等对PM2.5和AQI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雾霾污染程度减轻,向好的态势发展;PM2.5、AQI在空间上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PM2.5和AQI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城市PM2.5上升1%,将使本城市PM2.5浓度上升0.74%左右,相邻城市AQI上升1%,将使本城市AQI大约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朋  李玉刚  管程程  肖春晖  
中国快速粗放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城市病"日益突出,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宜居人居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状况备受重视。基于此,本文选取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社会服务与保障、综合经济水平、生态宜居环境、人口与文化环境四个层面的城市人居环境星型拓扑测度模型,综合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TOPSIS法和ESDA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人居环境时空格局分异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果显示:(1)成渝城市群人居环境差异主要体现在综合经济水平领域,社会保障与服务、人口教育与发展环境地域差异大、时空发展不协调,成为制约人居环境提升的短板因素。(2)2005-2015年成渝城市群人居环境呈现出较好的上升势头,增速较稳但增幅较小,各城市间的人居环境差异显著,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加快培育城市经济整体规模、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3)城市群人居环境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位于第二象限低-高集聚和位于第三象限低-低集聚的散点数明显多于第一象限高-高集聚的数目,人居环境建设先进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偏弱。人居环境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包含成都、重庆两个核心城市以及城市群西部、成德绵乐城市带所辖城市,而城市群中部(包括川南城镇密集区、成渝发展主轴中部地带以及南遂广城镇密集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较为滞后、发展水平较低。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万同  王金霞  付强  
基于遥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植被指数(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产品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其他辅助数据,采用遥感定量模型评估了中原城市群区域在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期的生态资产价值,分析生态资产的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生态资产空间分布不均衡,西南部的洛阳和平顶山生态资产价值占到全区的51.88%,东北部及中部的新乡和郑州占到全区的21.02%;空间上表现为以郑州为中心,高值区沿西南和东北方向发展、低值区沿西北和东南方向发展的"两线"发展态势。(2)生态资产价值表现为连年减少(-2.17亿元·a~(-1)),单位面积生态资产总体上变化不大。空间分布上,郑州及以西区域(洛阳、焦作、济源)显著下滑,以东区域略有增长。(3)受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经济和人口增长的影响,区域内林地、耕地、草地面积缩减造成相应生态资产流失(46.62,8.81和2.52亿元),使得人均生态资产价值下降(13.4%)。由此认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需加强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同时针对不同城市的发展定位和资源特点,优化产业结构,严格用地;加强生态资产核算及生态补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林  
都市圈是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的重要空间战略,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过程中,必须推动成渝两大都市圈由"背向"发展转向"相向"发展,经济合作逐步取代区域竞争成为"主旋律",区域市场逐步由"散乱"走向统一。新时代,为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应当以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创新体系协同和交通网络体系连接贯通为重点,打造成渝两大现代化都市圈,引领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乐乐  汪云甲  陈国良  乔浩然  
遥感技术以其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及时等特点为城市变化趋势分析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途径。选取郑州市1988年TM、2001年ETM+和2007年CBERS遥感数据,经过一系列数据预处理后,采用决策树分类算法,进行基于知识遥感分类及专题图的制作。对分类结果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动态变化率、转移矩阵等指标进行变化分析,分析结果揭示了不同时期城市扩张与植被、水体和农村居民点的变化关系,对于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研究数据表明,20年来郑州市城市用地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植被减少25%,水体减少3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川  
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群建设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发现,成渝城市群在时序上呈现小范围的上下浮动以及从以人口为主导转向以空间为主导的特征,在空间上一直维持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发展结构、其他城市发展水平差距缩小的特征。但由于产业结构转型过慢,导致成渝地区的大部分城市表现出产业与空间协调度滞后的特点。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人口、产业、空间协调发展,使成渝城市群更快成长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晓红  唐湘博  田耘  
利用2013年9月-10月长株潭城市群PM2.5浓度及颗粒物元素组分监测分析数据,联合运用富集因子法和PCA-MLR模型进行了PM2.5污染来源解析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区域PM2.5防控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长沙市的PM2.5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尘、建筑水泥尘、冶炼尘及农业污染;株洲市的PM2.5污染主要来源于冶炼尘、建筑水泥、煤烟尘及地面扬尘;湘潭市的PM2.5污染主要来源于地面扬尘、冶炼尘、煤烟尘及建筑水泥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