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5)
- 2023(12122)
- 2022(10447)
- 2021(9795)
- 2020(8463)
- 2019(19492)
- 2018(19186)
- 2017(36882)
- 2016(20058)
- 2015(22585)
- 2014(22613)
- 2013(22248)
- 2012(20652)
- 2011(18509)
- 2010(18150)
- 2009(16700)
- 2008(16311)
- 2007(14391)
- 2006(12121)
- 2005(10519)
- 学科
- 济(87897)
- 经济(87816)
- 管理(54346)
- 业(50988)
- 方法(41762)
- 企(41030)
- 企业(41030)
- 数学(37469)
- 数学方法(36964)
- 农(22461)
- 地方(21511)
- 财(20377)
- 中国(19879)
- 学(19633)
- 业经(17049)
- 农业(15123)
- 贸(14610)
- 贸易(14604)
- 易(14120)
- 制(13240)
- 环境(13019)
- 务(12860)
- 和(12834)
- 财务(12818)
- 财务管理(12785)
- 企业财务(12092)
- 地方经济(12023)
- 理论(11524)
- 技术(11366)
- 融(11256)
- 机构
- 学院(282329)
- 大学(282094)
- 济(113219)
- 经济(110914)
- 管理(110329)
- 理学(95954)
- 理学院(94793)
- 研究(94504)
- 管理学(92875)
- 管理学院(92348)
- 中国(70925)
- 科学(61436)
- 京(59555)
- 农(50687)
- 财(49382)
- 所(48161)
- 江(46551)
- 中心(45454)
- 业大(45327)
- 研究所(44432)
- 财经(40325)
- 农业(40272)
- 范(37428)
- 师范(37002)
- 经(36663)
- 北京(35749)
- 院(34770)
- 经济学(34731)
- 州(33689)
- 经济学院(31630)
- 基金
- 项目(199594)
- 科学(157358)
- 基金(145407)
- 研究(141365)
- 家(128338)
- 国家(127339)
- 科学基金(109076)
- 社会(89231)
- 社会科(84573)
- 社会科学(84546)
- 省(79236)
- 基金项目(77536)
- 自然(72871)
- 自然科(71131)
- 自然科学(71111)
- 自然科学基金(69796)
- 划(67019)
- 教育(65082)
- 资助(59542)
- 编号(57217)
- 重点(45883)
- 成果(44911)
- 部(43875)
- 发(43232)
- 创(41110)
- 科研(39345)
- 课题(39031)
- 创新(38601)
- 计划(37742)
- 国家社会(36946)
- 期刊
- 济(116993)
- 经济(116993)
- 研究(72450)
- 中国(52870)
- 学报(47175)
- 农(43888)
- 科学(43234)
- 财(38954)
- 管理(37557)
- 大学(34512)
- 学学(32669)
- 农业(29830)
- 教育(25456)
- 技术(25349)
- 融(22018)
- 金融(22018)
- 业经(19712)
- 财经(19212)
- 经济研究(18155)
- 业(16511)
- 经(16497)
- 资源(16317)
- 问题(15976)
- 统计(15096)
- 图书(14459)
- 版(13979)
- 技术经济(13804)
- 策(13612)
- 理论(12933)
- 科技(12737)
共检索到401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樊风雷 王云鹏
本研究根据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在借鉴了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的支持下,基于Landsat卫星的TM和ETM+数据对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监测,探讨了该区域1998-2003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本研究以1998-200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为基础数据与前人在该地区的相关研究(1978-1997)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对比,分析了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机理。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 珠江三角洲 变化机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珽 符文颖 李郇
研究目的: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及建设用地发展过程和总体特征进行梳理总结。研究方法:利用RS与GIS技术方法,提取珠江三角洲核心区1979、1990、1995、2000、2003、2006和2008年的用地信息,并划分城镇建成区。研究结果:(1)1979—2008年间,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非农建设用地增长了约53倍,城镇建成区增长了约65倍;(2)该地区非农建设用地及城镇建成区的增长速度均经历了由快到慢的过程,但相对于非农建设用地年均增量逐年递增的趋势,城镇建成区的年均增量具有阶段性;(3)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城镇空间的增长模式经历了由1979—1990年间的分散发展到199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黎夏
论文利用遥感和GIS对珠江三角洲发展走廊的土地利用空问格局及演变进行了分析。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农业用地本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内部调整。由于区内各个城市之间自然经济要素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及空间格局存在着一定的分异规律。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及空间格局在东西发展走廊明显不同,并与一系列变量有关。论文利用紧凑性指数和熵可以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及演变进行定量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伟平,吴志峰,何建邦
从 TM卫星影象提取出城镇实际建筑覆盖专题信息 ,以城镇建筑覆盖面积代替人口统计数据 ,对 2 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变动特点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城镇等级规模总体时空格局、各等级城镇数量与规模变动特征、各行政等级城镇规模变动特征、城镇等级规模总体变动态势。结果表明 ,1 988至 1 998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的内外圈层空间格局较为稳定 ,核心城镇的地位有所下降 ,各等级规模的城镇均衡化趋势较为明显 ,按行政等级划分的城镇中镇级城镇增长速度最快。采用基于遥感的建筑覆盖区面积进行城镇等级规模研究是对基于人口的传统城镇规模研究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城镇 等级规模 遥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珽 李郇
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崛起,其空间演变的特征及动力机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RS与GIS技术方法,从整体角度展现和描绘了改革开放30年间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城镇空间形态由点状扩张到线状空间,再到形成密集发展带和都市建设圈层的动态演变过程,并从政策变化、城市规划调控等政府行为的角度解释该区空间发展演变的机制,以期为区域协调发展决策与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RS GIS 空间形态 政府行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建林 邓孺孺 秦雁 刘永明 梁业恒 刘文雅
利用Landsat卫星OLI遥感影像定量反演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附近水体的CODMn、悬浮泥沙含量及叶绿素浓度,并以此为主要依据建立水体污染源目视解译标志,识别出工业污染、采砂/采矿污染、陆地养殖污染、库/海湾养殖污染、生活废水污染等5类77处污染源,绘制了该区域的污染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该区域污染物浓度局部变化特征可归纳为均匀无变化型、分段间歇式变化型、"栅格状"变化型、"陡增缓释"型、"缓增缓释"型等5种;综合3种污染物浓度及局部变化特征、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周边环境等信息可有效识别桥梁与河床浅滩反射、工业污染与采砂采矿污染等难判、易误判类型;污染源目视解译准确率达92%。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玉鸿,许学强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加快,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在此过程中,各县市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以及中心城市的区域地位必然发生变化。文章首先总体上考察了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演变过程,然后,在对珠江三角洲各县市不同时段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各县市经济实力在对应时段比较排序的分析,宏观上揭示了珠三角城镇经济空间分布的时空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广州区域地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康琳 廖金凤
本文从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分析珠江三角洲 1 990~1 997年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区域差异 :以珠江口、伶仃洋为中心 ,由内向外耕地减少速率逐渐下降、耕地质量逐渐提高。指出珠江三角洲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用地内部调整和非农建设占用 ,最后 ,针对各市不同情况提出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区域差异 珠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来盛 冯邦彦
行政区划调整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管窥和衡量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珠三角行政区划调整为主线,从历史视角回顾了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若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单中心城市到城镇密集区,从城市密集区到城市群,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区(或都市连绵区)。空间演化主要特征包括":外引内联型"要素配置模式,自下而上的"内部膨胀型"空间演化模式,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区域治理演化模式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城市区域应逐步从强调城市竞争的"行政区经济"向提倡合作的大都市区治理转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宏山
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外资的加速流入,数百万外来劳动力开始涌入珠江三角洲。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珠江三角洲至少有236.4万外来劳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江三角洲的外来劳动力数量不断上升。据估计,1994年,外省和广东其它地区在珠江三角洲打工的外来劳动力(以民主为主体)总数为600万左右。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最大、最活跃的劳动力市场之一。 数量众多的农民工的涌入,一方面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使市政管理面临压力:首先,人口急剧膨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晓云
本文提出了产业关联系数测算方法,通过对产业集群的机制的阐述,在Porter的菱形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螺旋晶体模型。由于提出的是量化的计算方法,使得对专业镇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产业集群的定量分析与测算成为可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晓霞 张继贤 刘正军
三峡工程的建设在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也对库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选取库区20世纪70年代末至2005年近30年共5个时间序列(1977、1988、1995、2000、2005年)的Landsat TM或MSS影像,对整个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时序变化进行了动态遥感监测,并根据已有的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各时段的变化监测结果,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取其它各期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特征指数,从不同侧面研究与分析了三峡库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特征,以期对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地利用 遥感监测 变化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平,王立明,杨开忠
深圳发展过程是同全国、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等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深圳发展的历史、现在与将来都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深圳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极为密切的资金、技术、人才 (包括劳动力 )以及市场方面的广泛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过去深圳经济发展的关键 ,更是深圳持续发展 ,实现第二次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它所紧密依托的区域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本文从深圳同珠江三角洲及香港两个层面 ,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强度量化指标以及投资及旅游联系等实际测度了深圳对外区域经济联系状况 ,进而提出深圳加强同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丽纯 陈建耀
采用2000、2005和2010年三个不同时期的工业、农业、环保、自然条件和人口等相关数据,通过大量数理统计分析对近10 a来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的氮收支演变与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过去三个不同时期,珠三角地区氮的年输入、输出量有升有降,但是氮盈余总量却呈现出较显著的增加趋势,单位面积氮盈余量也从2000年的43.43 kg/(hm2·a)增加到2010年的51.92 kg/(hm2·a)。整个珠三角地区的负荷氮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偏高,但尚低于同样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平均水平。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和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对珠三角地区氮收支变化具有较大影响,且表...
关键词:
氮收支 氮素污染 珠江三角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路云阁,许月卿,蔡运龙
根据贵州省平坝县克酬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89、1995、2000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信息获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该流域土地利用以农田和灌草用地为主,1973-2000年林地和灌草地减少,农田、水域、村镇、交通用地增加,林地转化为灌草、灌草转化为农田及农田转化为村镇居民点和公路用地是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有密切关系。1973-2000年农田、林地和灌草分布的海拔高程和坡度均呈增加趋势,这和上述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规律相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