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69)
- 2023(15650)
- 2022(13049)
- 2021(11949)
- 2020(10507)
- 2019(23968)
- 2018(23793)
- 2017(45387)
- 2016(24573)
- 2015(27613)
- 2014(27550)
- 2013(27386)
- 2012(25196)
- 2011(22468)
- 2010(22505)
- 2009(20974)
- 2008(21050)
- 2007(19050)
- 2006(16368)
- 2005(14758)
- 学科
- 济(106022)
- 经济(105904)
- 业(96858)
- 企(86826)
- 企业(86826)
- 管理(86386)
- 方法(51011)
- 数学(41667)
- 数学方法(41187)
- 财(32911)
- 农(32293)
- 业经(31822)
- 中国(24197)
- 务(24045)
- 财务(23995)
- 财务管理(23947)
- 技术(22862)
- 农业(22791)
- 企业财务(22703)
- 制(21977)
- 学(20312)
- 和(19188)
- 贸(19183)
- 贸易(19174)
- 易(18662)
- 理论(18531)
- 划(18494)
- 地方(18180)
- 环境(17988)
- 策(16743)
- 机构
- 学院(359455)
- 大学(354104)
- 济(147533)
- 经济(144576)
- 管理(143318)
- 理学(123249)
- 理学院(121976)
- 管理学(119902)
- 管理学院(119263)
- 研究(116466)
- 中国(91297)
- 京(74728)
- 科学(73916)
- 农(67805)
- 财(67526)
- 所(59975)
- 业大(57207)
- 江(55712)
- 中心(55237)
- 研究所(54494)
- 财经(53920)
- 农业(53822)
- 经(48934)
- 北京(46446)
- 经济学(44254)
- 州(43496)
- 院(42315)
- 范(42311)
- 师范(41745)
- 经济学院(40190)
- 基金
- 项目(241848)
- 科学(190624)
- 基金(176190)
- 研究(171618)
- 家(155400)
- 国家(154069)
- 科学基金(132600)
- 社会(108774)
- 社会科(103210)
- 社会科学(103181)
- 省(96523)
- 基金项目(93460)
- 自然(88594)
- 自然科(86516)
- 自然科学(86487)
- 自然科学基金(84961)
- 划(80607)
- 教育(78585)
- 资助(72306)
- 编号(67974)
- 重点(54934)
- 部(53142)
- 创(52854)
- 成果(52675)
- 发(52016)
- 创新(48827)
- 业(48757)
- 科研(47234)
- 课题(46769)
- 计划(45447)
- 期刊
- 济(162814)
- 经济(162814)
- 研究(96653)
- 中国(67586)
- 农(61321)
- 学报(58674)
- 管理(56809)
- 财(56801)
- 科学(54530)
- 大学(44182)
- 学学(42379)
- 农业(42032)
- 技术(35661)
- 融(31650)
- 金融(31650)
- 教育(30770)
- 业经(28408)
- 财经(27037)
- 业(25557)
- 经济研究(24786)
- 经(23313)
- 问题(21406)
- 技术经济(21122)
- 版(18036)
- 科技(17792)
- 统计(17439)
- 财会(17310)
- 现代(16830)
- 策(16557)
- 商业(16444)
共检索到527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屈冉 聂忆黄 熊文成 娄启佳 张雅琼
乌海市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伴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乌海市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而生态承载力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利用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监测乌海市工矿企业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其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004年相比,2014年乌海市新增加工矿企业41个,增幅达49.4%.由于乌海市人口增加以及新增加的工矿企业占用草地、水体等生态型用地,致使乌海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309公顷/人下降到0.265公顷/人.
关键词:
乌海 遥感 工矿企业 生态承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子珩 濮励杰 康国定 雷敏
可能-满意度方法是从系统目标实现的可能度与满意度角度出发,分别建立可能度函数与满意度函数,并且利用一定的并合技术形成综合的可能-满意度的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由于承载力具有相对意义,取决于自然资源的支撑能力和人们追求的生活标准,因此,可能-满意度法可用于承载力研究。文章选取乌海市作为研究区域,选用可能-满意度法,通过构建乌海市人口承载力的指标体系以及可能度和满意度函数,对乌海市未来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认为:不同人口规模将面临的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问题是不同的。当总人口小于49×104人时,大气质量问题相对严重;当总人口大于49×104人时,水资源供需矛盾上升为主要问题。当总人口继续超过6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学渊 魏伟 颉斌斌 郭泽呈 周俊菊
以西北干旱区为研究区,通过引入生态环境弹性力、资源环境供容力、社会经济压力三个准则层,建立了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对西北干旱区2000年、2007年、2012年、2016年四期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进行监测评估,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生态承载力以弱承载为主,且在研究时段弱承载区面积不断下降,而强承载区面积有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看,河西地区、北疆地区、内蒙古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呈上升趋势,而南疆地区则有所下降;利用MCR模型提取道路型廊道、河流型廊道、绿色廊道共51条,总长度7285.43 km;提取重要斑块区节点、河流湿地区节点、生态脆弱区节点等共71个。根据计算结果将西北干旱区划分为16个生态安全格局,并结合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对现有的安全格局进行布局优化,以期为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康康 刘景双 陈昕 彭小黎
鞍山市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城市,也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研究其生态承载力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可为鞍山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矿业城市独特的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鞍山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理论为基础的综合评判法,评价了"十五"期间鞍山市生态承载力状况,探讨了2010年鞍山市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五"期间,鞍山市综合生态承载力处于临界安全状态,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经济压力、资源压力和生态健康等指标发展水平仍较低。生态承载力从超载逐渐转变为盈余状态,系统间协调度不断提高。按照鞍山市总体规划水平预测,2010年鞍山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达到较安全状态,各指标没有低于临界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顾康康 刘景双 王洋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生态承载力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有利于区域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基于资源保障率、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增长相统一的原则,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评价了1997-2006年研究区生态承载力状况,预测了2006-2020年研究区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7-2006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总体处于超载状态,但发展趋势差别显著。鞍山生态承载力指数从1.686下降到1.301,年均下降2.56%,但仍处于超载状态;抚顺生态承载力指数从1.169下降到0.909,年均下降2.49%,生态承载力从超载变为盈余;本溪生态承载力指数从1.070上升到1.249,年均上升1.56%,超载程度不断加大。2006-2020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处于超载程度加大的趋势,鞍山、抚顺和本溪生态承载力指数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0.89%、1.56%和1.81%。作为矿业城市,鞍山、抚顺和本溪需要优先保障水资源和能源的供需平衡,改善水环境质量,从而达到生态承载力的提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洪义 蒋贵国 何伟 周介铭
本文以ERDAS9.2为遥感平台对1992和2002年遥感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将土地利用变化结果与产能核算成果统一转入ARCGIS10.0平台,得出两期不同层次农用地生产能力变化,并结合土地人口承载力运算模型得出两期不同层次下承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①从数量和质量上看,研究期间农用地数量大量减少,生产能力降低。②从空间上看,农用地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武侯区、锦江区、高新区,占总面积的66.27%。③基于产能核算的3个层次的农用地承载力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关键词:
遥感 产能核算 农用地 承载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元鹏 周旭
矿产资源开发在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测算,中国目前有超过667万公顷的因自然灾害和生产建设等造成的损毁土地未得到复垦,且每年还新增损毁土地约30.6万公顷,其中60%以上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严重威胁粮食和生态安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而遥感技术则成为摸清损毁土地底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元鹏 周旭
矿产资源开发在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测算,中国目前有超过667万公顷的因自然灾害和生产建设等造成的损毁土地未得到复垦,且每年还新增损毁土地约30.6万公顷,其中60%以上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严重威胁粮食和生态安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而遥感技术则成为摸清损毁土地底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晓雨婧 吴燕红 夏建新
在综合考虑国家不同部门出台的政策基础上,构建了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基于AHP—熵权法的综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并借鉴已有成果对各项指标的警限阈值进行了讨论确定;使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甘肃省2006-2016年及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6年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介于0.32~0.46之间,虽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均处于超载预警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河西地区承载能力高,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承载力较差的格局。(2)十年间甘肃省资源承载力水平呈平稳上升态势,其中水资源承载力与能矿承载力处于较差水平;当前临夏市、天水市和平凉市处于橙色超载状态。(3)十年间甘肃省环境承载力水平呈"W"型曲线波动且超载严重,具有南部地区和兰州环境承载能力较好于河西和东部地区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甘肃省资源环境超载严重,虽然自"十二五"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缓解这一压力非短期之功,仍需进行不懈的努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勋刚 胡雨村 王文辉 胡云卿
中国西部作为主要的矿产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多年无节制的开采使当地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深入了解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因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内蒙古乌海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坡向、曲率、地形起伏度、高程、植被覆盖度、到水源的距离、到道路的距离、人口数目、工业总产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1个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模型分析乌海市生态变化,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乌海市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乌海市生态环境经历了初期的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破坏—生态修复的过程,不同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区存在明显差异,虽然整体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较小。截至2016年海勃湾和乌达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但修复面积仅为46.790和0.212 km2,分别占分区比例的9.0%和0.1%。乌海市生态环境变化是自然和人为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到水源的距离(q=0.782, P<0.05)等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在今后的生态修复工作中要加大对上述因子的调控,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图1表4参3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葛敏 许长新
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对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的生态承载力由经济金融资源承载力、产业生态环境承载力和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生态弹性力这三者的合力表征。其内涵包括时空内涵、技术内涵和社会经济内涵三个方面;其演化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动态稳定性等特征。它可以衡量一定时空条件下,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维持其系统和谐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金融产业生态系统资源与环境子系统承载一定质量和规模的金融产业和谐发展的能力。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必须考虑系统的生态承载力。
关键词:
金融产业 生态系统 生态承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玉峰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对山东省长岛县2003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生态系统是不安全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最后,分析了其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海岛地区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东 封志明 杨艳昭
以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ECCI),以分县为基本单元,系统评价了我国县域尺度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结果表明:①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以生态赤字区为主,生态盈余区和生态平衡区为辅。不足1/5的人口分布在约2/3表现为生态平衡或盈余的国土面积上,而4/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不足1/3表现为生态赤字的国土面积上;②中国分县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呈较明显的不平衡性,大体由东南到西北呈现从严重超载到富富有余的分布态势。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已严重失衡,且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迁入较为集中的沿海城市地区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空间生态不平衡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玲霞 黄朝禧 赵微
以"两型社会"城市—武汉市为例,利用其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其2000-2008年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工业化发展阶段等理论判断和预测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①武汉市2000-2008年生态服务价值缓慢递增,由2000年的479.65亿元增至2008年的487.71亿元,增加了1.68%;而同期生态承载力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395.53万hm2降为2008年的377.02万hm2,下降了4.68%。二者变化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指标侧重点不同而对相同地类赋予权重的差异,目前使用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值未考虑人类因素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②武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娜 王伯铎 崔晨 张秋菊
榆林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的富集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市的生态系统(包括资源、环境)能否承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压力,以榆林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论证,得出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固废排放等的问题最为突出,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环境承载力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