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5)
2023(9901)
2022(8493)
2021(8138)
2020(6739)
2019(15625)
2018(14953)
2017(27677)
2016(14293)
2015(15789)
2014(14966)
2013(14265)
2012(13058)
2011(11502)
2010(10855)
2009(9667)
2008(8887)
2007(6650)
2006(5310)
2005(4383)
作者
(36868)
(31545)
(30934)
(29616)
(19688)
(15090)
(14115)
(12514)
(11950)
(10694)
(10693)
(10470)
(9930)
(9816)
(9513)
(9353)
(9268)
(9139)
(9029)
(8879)
(7397)
(7351)
(7268)
(7113)
(7078)
(7049)
(6618)
(6430)
(6183)
(6061)
学科
(58759)
经济(58716)
管理(37368)
(34558)
方法(28684)
(27926)
企业(27926)
数学(26174)
数学方法(25800)
(14855)
中国(14520)
(13520)
(11717)
业经(11135)
地方(11081)
(10739)
贸易(10737)
(10389)
农业(9960)
环境(9262)
(8672)
财务(8641)
财务管理(8621)
企业财务(8205)
技术(8129)
(7948)
(7785)
(7735)
金融(7734)
理论(7585)
机构
学院(184202)
大学(183728)
(77533)
经济(76275)
管理(74166)
理学(65647)
理学院(64855)
管理学(63619)
管理学院(63269)
研究(62537)
中国(46782)
科学(38679)
(37323)
(32921)
中心(30088)
(29540)
(29298)
业大(28535)
研究所(27281)
财经(27264)
(25280)
(24627)
(24520)
师范(24369)
(24157)
经济学(24023)
农业(23310)
北京(22407)
经济学院(21850)
财经大学(20869)
基金
项目(141209)
科学(113434)
基金(106110)
研究(100486)
(93897)
国家(93208)
科学基金(81281)
社会(65791)
社会科(62479)
社会科学(62468)
基金项目(57182)
自然(54325)
(53771)
自然科(53099)
自然科学(53089)
自然科学基金(52100)
(46340)
教育(46316)
资助(41799)
编号(39065)
重点(32595)
(31431)
(30357)
(29921)
国家社会(28346)
成果(28282)
创新(28107)
科研(27991)
教育部(27159)
人文(26526)
期刊
(74554)
经济(74554)
研究(48827)
中国(31714)
学报(29022)
科学(28596)
管理(26116)
(24986)
(24875)
大学(22617)
学学(21576)
农业(17552)
技术(16678)
教育(16317)
(13886)
金融(13886)
经济研究(12968)
财经(12570)
业经(12332)
资源(11477)
(10877)
(9849)
问题(9599)
(8705)
理论(8627)
(8618)
科技(8535)
统计(8314)
技术经济(8258)
国际(7905)
共检索到255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沈昕颖  杨红  王春峰  李经纬  
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图像、Google earth卫星图像等并利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方法,在对景观进行两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1990—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海岸带湿地景观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30 a间盐城海岸带自然湿地景观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工湿地和非湿地景观面积占比上升。研究区整体与分区自然湿地面积占比变化趋势一致,呈现“下降-加速下降-略微抬升”的趋势,其中潮间淤泥海滩的变化速率最高。盐城北区、南区湿地的潮间盐水沼泽分别为北区占比8.77%、南区占比17.64%。海岸带整体变化趋势表现为“自然湿地-人工湿地-非湿地”,其中2000—2010年间湿地丧失速率最为显著,湿地总面积净减少360.27 km~2,年均丧失率高达1.29%。从不同时间段盐城海岸带景观转移特征来看存在差异:1990—2000年间,各湿地景观转移方向比较分散,大多以自然湿地或非湿地内部转移为主;2000—2010年间,以潮滩向养殖水域转化为主导;2010—2020年间,耕地、河流、林地和浅海水域都有向淤泥潮间海滩转化的趋势,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沼水域和养殖水域转化趋势最强烈的方向为建筑用地。建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合理布局规划、控制规模,保持盐城海岸带自然湿地的主要功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沈昕颖  杨红  王春峰  李经纬  
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图像、Google earth卫星图像等并利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方法,在对景观进行两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1990—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海岸带湿地景观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30年中盐城海岸带自然湿地景观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工湿地和非湿地景观面积比重上升。研究区整体与分区自然湿地面积占比变化趋势一致,呈现“下降-加速下降-略微抬升”的趋势,其中潮间淤泥海滩的变化速率最高。(2)盐城北区、南区湿地的潮间盐水沼泽分别为北区占比8.77%、南区占比17.64%。海岸带整体变化趋势表现为“自然湿地-人工湿地-非湿地”,其中2000—2010年间湿地丧失速率最为显著,湿地总计面积净减少360.27km~(2),年均丧失率高达1.29%。(3)不同时间段盐城海岸带景观转移特征来看存在差异:在1990—2000年间,各湿地景观转移方向比较分散,大多以自然湿地或非湿地内部转移为主;在2000—2010年间,以潮滩向养殖水域转化为主导。在2010—2020年间,耕地、河流、林地和浅海水域都有向淤泥潮间海滩转化的趋势,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沼水域和养殖水域转化趋势最强烈的方向为建筑用地。建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合理布局规划、控制规模,保持盐城海岸带自然湿地的主要功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华春  周汝佳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以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对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式、景观格局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其中耕地是盐城海岸带的优势类型,虽然近年来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仍是区域景观基质类型,均占总面积的78%以上;海岸带景观水平趋于破碎化,区域景观格局更加复杂化、分散化和多样化;研究区北部景观水平特征指数较中部、南部为高。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带来的利益差异是导致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凤莹  张饮江  赵志淼  程梦奇  程梦雨  汪祝方  
海岸带湿地作为海陆系统的交错地带,生态功能日益凸显。然而,近年来沿海发达城市为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大规模围垦开发严重挤压了海岸带区域的生态空间。以上海南汇东滩湿地为研究对象,取2000、2006、2012和2018年共4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借助遥感生态指数(remotesensingbasedecologicalindex,RSEI),对研究区生态格局进行客观、定量、可视化的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06、2012和2018年RSEI指数均值分别为0.295、0.227、0.405和0.489,进一步分级处理后,发现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主体由“较差”上升为“良好”,“优”与“较优”等级均有所增加,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略向好的方向发展;(2)对2000—2018年间RSEI指数进行差值变化检测,研究区内生态环境状况“变差”、“不变”、“变好”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2.41%、53.32%和34.27%,以“不变”为主;(3)RSEI可以较好地反映2000—2006与2012—2018年间人类活动造成的海岸带生态频繁变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RSEI指数明显减小与增大,该结果显示RSEI指数对南汇东滩湿地生态分析具有一定适用性。通过生态格局变化的可视化表达,可以较好揭示城市海岸带湿地生态演化进程,避免生态风险,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田壮  方淑波  印春生  张饮江  安树青  成海  
如何通过景观格局的合理调控控制河口海岸区域的重金属生态风险是目前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江苏省盐城市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1975、1991、2000、2006年的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与土壤中Cr、Cu、Fe、Mn、Ni、Zn 6种重金属的浓度空间分布进行了耦合分析,研究了景观格局对重金属富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1975年的景观类型以芦苇、碱蓬等原生湿地景观和光泥滩为主,到2006年转变为以鱼塘和农田等人工景观为主,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的改变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人类开发利用滩涂的进程。重金属浓度的分析表明,Cr、Cu、Mn、Ni、Zn 5种重金属的浓度由背景值的46.71、20.2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卿  张华兵  张云峰  
为了解盐城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异规律,基于格网尺度对盐城海岸带1997, 2007和2014年3个时期的ESV进行了估算,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研究区ESV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近20 a来盐城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由1997年的134.33亿元减少至2014年的97.13亿元,自然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碱蓬Suaeda salsa沼泽、河流面积的减少是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期间ESV在空间上发生了显著变化。ESV高区(ESV指数VESK>7 463.04万元)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显著减少, ESV较低区(796.67万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杨帆  朱晓东  邹欣庆  刘青松  高建华  
江苏盐城海岸湿地拥有以保护丹顶鹤和麋鹿为特色的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然而强烈的人类活动贯穿于海岸湿地发育的每一个阶段,包括湿地围垦、资源酷取滥采以及环境污染等,使得该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通过对其资源环境特征、人口经济发展压力、湿地不合理开发利用压力以及水资源污染压力的分析,进而利用生态调控设计相应的政策措施响应方案,包括生态规划与设计———科学的生态功能区划,调整若干原缓冲区中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为核心区;生态工程———生境更新与调整,建立人工湿地生态工程、芦苇生态工程、生态旅游等生态示范区;生态系统管理与能力建设———社区共管,与周围社区居民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贤斌  刘红玉  傅先兰  
以江苏盐城海滨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盐城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影响,并探讨人类干扰强度、湿地景观变化与核心区景观连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①1987年-2007年,盐城海滨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内土地利用结构均发生显著变化:耕地逐渐增加,自然湿地迅速减少、人工湿地逐渐增加,人类对湿地景观的干扰程度逐渐加剧;②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自然湿地面积比重和景观优势性呈减小趋势,景观多样性呈增大趋势,缓冲区自然湿地面积减小最显著;③盐城海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实验区之间,以及与周边区域之间的景观生态过程和联系减弱;④随着人类干扰度的增加,自然湿地比重和景观连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吝涛  薛雄志  Shawn Shen  卢昌义  
通过“压力—状态—响应”分析模型,对厦门海岸带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压力)、成分退化和结构改变(状态)以及对厦门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响应力)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厦门海岸带湿地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海岸带围垦造地、近海滩涂养殖和九龙江河口输入;状态变化突出表现在浅海海域面积的减少,红树林的面积减少,近岸泥沙淤积,沉积物类型改变和沉积物污染;主要影响是造成厦门海域水质下降、近海底栖生物类型改变、航道泥沙淤积、水产养殖产量下降和珍稀海洋物种分布和数量改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欧维新  杨桂山  于兴修  李恒鹏  
海岸带是全球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其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起多种资源与生态过程的改变。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不断加剧,耕地和水域是其变化的2个核心。文章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土壤环境、水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分析表明,滩涂在合理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可使土壤达到淋盐增肥的效果;入海河道污染负荷成倍增加,居民工矿用地扩展是导致盐城海岸带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滩涂开发利用使生境压力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威胁盐城海岸带生物多样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清梅  刘红玉  张华兵  王聪  侯明行  
以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ETM+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1个样方地上生物量干重、湿重数据为数据源,分析了15个遥感信息变量与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干重、湿重的相关关系,并选择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的8个遥感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曲线回归模型以及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并对比得出最优模型,进而计算出整个研究区的地上生物量。研究得出:①与研究区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干重和湿重相关性最大的都是ETM+4波段,干重的相关系数为0.833,湿重的相关系数为0.796;②研究区植被地上生物量干重和湿重的遥感估算模型都是一元三次函数模型,且干重模型的拟合精度要优于湿重模型;③得到研究区地上生物量干重总重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欧维新  袁薇锦  
景观连接度和生境斑块重要性作为测度生境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已成为评价生境破碎化、识别生境景观中重要生境斑块与垫脚石、辨明恢复生境的关键节点位置的重要方法,对于生境保护、优化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为研究区域,以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丹顶鹤越冬生境为对象,运用景观连接度指标和两种斑块重要性评价方法,考察1992-2012年间越冬丹顶鹤适宜生境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并探讨这期间的重要生境斑块与关键节点位置变化。结果发现:1992-2012年间,丹顶鹤生境连接度一直呈下降趋势;巨型斑块和大型斑块对于维持景观生境面积与生境连接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处于关键节点位置的小型斑块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贤斌  刘红玉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湿地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江苏盐城海滨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景观连通性的影响,并以2007年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基础,采用阻力面模型探讨湿地景观连通性优化途径及其效应。结果显示:①1987—2007年间,盐城海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其中耕地面积比重由36.72%上升为46.17%,自然湿地持续减少,面积由44.4%减为26.01%,人工湿地持续增加,面积由9.96%上升为18.72%;②随着区域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强,光滩、碱蓬沼泽和芦苇沼泽的空间连通性降低,区域土地利用导致湿地景观之间生态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贺肖芳  陈燕  朱敏  宋新山  王宇晖  
以2001年、2009年TM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像元二分模型法获取植被覆盖度变化信息,采用人工目视解译和监督分类相结合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在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将两者结合起来对其驱动力及其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盐城海岸带植被覆盖度整体有所提升,2001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现西南高东北低之势,中、高覆盖度占总面积的55.2%;2009年植被覆盖度相较2001年有明显变化,东北片区的植被覆盖度明显升高,西南部分地区有所下降。其中林地以中覆盖为主,占比30.72%,其他用地类型均以高植被覆盖度为主。分...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亮  
以盐城海岸带及各县市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该区域在过去30年(1984—2014年)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的时空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地物类型看,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总的趋势是以盐蒿、芦苇等为主的自然地物的比例不断下降,而以居民工矿用地和农田为主体的人工地物的比例持续上升,到了2014年人工地物占比高达79%,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结构的影响。在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中,盐城海岸带及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主要是由于在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较大的林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