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6)
- 2023(14031)
- 2022(11731)
- 2021(10753)
- 2020(8723)
- 2019(19999)
- 2018(19540)
- 2017(36814)
- 2016(19541)
- 2015(21808)
- 2014(21568)
- 2013(21027)
- 2012(19865)
- 2011(17950)
- 2010(17569)
- 2009(15661)
- 2008(14957)
- 2007(13171)
- 2006(11551)
- 2005(10084)
- 学科
- 济(86925)
- 经济(86845)
- 管理(51123)
- 业(49230)
- 企(37262)
- 企业(37262)
- 方法(33260)
- 数学(29338)
- 数学方法(28964)
- 农(27894)
- 中国(26993)
- 地方(26058)
- 业经(20929)
- 农业(19162)
- 财(18771)
- 学(15975)
- 发(14518)
- 制(14084)
- 贸(13983)
- 贸易(13970)
- 环境(13910)
- 易(13444)
- 融(13268)
- 金融(13267)
- 地方经济(13039)
- 银(12991)
- 银行(12958)
- 技术(12777)
- 行(12553)
- 和(12267)
- 机构
- 学院(267874)
- 大学(265333)
- 济(109204)
- 经济(106902)
- 管理(101331)
- 研究(95573)
- 理学(86597)
- 理学院(85535)
- 管理学(83883)
- 管理学院(83393)
- 中国(72201)
- 科学(59267)
- 京(57920)
- 农(48943)
- 财(48807)
- 所(47346)
- 中心(45342)
- 研究所(42965)
- 江(41904)
- 业大(41469)
- 财经(38014)
- 农业(37991)
- 范(37272)
- 师范(36815)
- 北京(36315)
- 院(35767)
- 经(34707)
- 州(33756)
- 经济学(33165)
- 省(31090)
- 基金
- 项目(185797)
- 科学(146552)
- 研究(135759)
- 基金(133323)
- 家(117272)
- 国家(116224)
- 科学基金(99700)
- 社会(86332)
- 社会科(81654)
- 社会科学(81635)
- 省(74159)
- 基金项目(70635)
- 自然(64385)
- 自然科(62881)
- 自然科学(62862)
- 划(62685)
- 教育(62328)
- 自然科学基金(61696)
- 编号(54628)
- 资助(53746)
- 发(45660)
- 成果(43018)
- 重点(42666)
- 部(40373)
- 课题(39189)
- 创(39174)
- 创新(36616)
- 发展(36047)
- 科研(35767)
- 国家社会(35625)
- 期刊
- 济(126278)
- 经济(126278)
- 研究(79047)
- 中国(61609)
- 农(46684)
- 学报(42653)
- 科学(40272)
- 管理(38697)
- 财(36417)
- 大学(33180)
- 教育(32878)
- 农业(32478)
- 学学(31128)
- 技术(26046)
- 融(25983)
- 金融(25983)
- 业经(22924)
- 经济研究(19508)
- 财经(18346)
- 问题(16619)
- 业(16441)
- 经(15895)
- 图书(13709)
- 资源(13229)
- 版(12957)
- 技术经济(12683)
- 科技(12674)
- 发(12009)
- 现代(11748)
- 商业(11722)
共检索到412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佳福 龚威平 刘晓丽 孙越
本文采用1968年、2002年和2010年不同历史阶段的遥感影像数据,借助于ArcGIS软件,对长春市建成区及其周边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与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特征及其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城乡建设用地由快速的、蔓延式的无序扩张向城市规划引导下的适度、有序扩张转变,城市规划对建设用地布局的引导作用增强。道路交通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影响较为明显。目前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城乡建设用地加速扩展的同时,耕地被各项建设用地占用,近年来缩减幅度大幅增加。
关键词:
城乡建设 发展演变 遥感 GIS 长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瑞 杨柳忠 柳泽
遥感数据已经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中高光谱数据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简要介绍高光谱数据信息提取的相关原理,分析了高光谱数据的行业应用需求和应用前景,介绍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芳芳 濮励杰
本文选择东部沿海"国家两大发展战略"交汇城市——南通市作为研究区,面对其新形势下的用地需求与矛盾,综合运用建设用地变化测度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协调评价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2001-2011年南通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①南通市城镇用地扩张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沿江高于沿海"的特征,同时其扩张弹性系数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未达到理想集约利用状态;②南通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在城镇化推进下并未与农村人口非农化减少相挂钩,在研究期内基本处于加速增长态势,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部沿海扩展、南北沿江减少"的特征,过半数区、县(市)农村居...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时空特征 形成机理 南通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媞 刘耀林 孔雪松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运用GIS空间技术、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武汉市1996~2009年城乡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变化、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是土地利用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区域城乡建设统筹规划及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武汉市城乡建设用地整体规模扩大,城镇建设用地比重上升,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下降;城市与建制镇扩张较快,主要源自对农用地的占用及独立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整理。(2)外城区城-乡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变化及类型转换特征对武汉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起主导作用。(3)人口变化、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及政策等因素对武汉市内、外城区城...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晨凯 王珂 黄璐
【目的】浙江省桐乡市水系受人类活动干扰巨大,定量评估桐乡市水系的演变过程对其未来水系优化布局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75、1998、2005、2012、2016、2019年6期多源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采用目视解译方式获取水系数据,使用河网水系指标、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桐乡市河流和池塘的数量、结构、形态、功能、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与原因。【结果】(1)桐乡市河流长度和面积在2005年前保持增加,在快速城镇化时期剧烈衰减,到2016年后快速恢复。Ⅰ级河流持续增长,支流在各个时间阶段变化显著。(2)河网密度、支流发育系数、分形维度在整个过程中先增加再减小最后快速增加,河流水面率持续上升但在高速城镇化时期增速明显滞缓,河网环度与实际结合度不断波动并在2016年达到峰值。(3)河网密度在近郊与远郊的变化远大于市区。在2005年前,河流水面率变化市区>远郊>近郊,开始快速城镇化后,市区>近郊>远郊。远郊的支流发育系数变化最不显著。(4)桐乡市池塘面积同样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小最后快速增加的过程,结构组成不断变化,养殖坑塘的激增是池塘面积改变的主要因素。池塘形态在发展中逐渐规整,分布先聚集后离散最后重新连片,并在西部远郊区域产生大规模聚集。【结论】桐乡市不同时期水系变化受城市发展政策影响巨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造成地方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城镇化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生态治理与修复,与同类型平原水网城市变化特征存在异同。图3表8参36
关键词:
多源遥感 水系格局 时空演变 桐乡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春阳 贾克敬 徐小黎 李景刚 赵媛媛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方法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发展了一种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分方法。研究方法:在利用数学模型定量确定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建设用地总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综合考虑区域环境敏感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自下而上"、直观定量地确定区域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研究结果:规划的建设用地弹性边界与北京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布局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研究结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应用前景。如果能够在该方法定量确定的区域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形地貌、河流等自...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建平 周勇 杨信廷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相互结合的特殊经济地理单元,是城市快速扩张的重点区域,受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影响,而目前城乡结合部范围不明确,确定方法以定性为主。针对这一特点,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结合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征,建立了土地利用信息熵模型。并以荆州市为例,以2000年10月ETM+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ArcGIS和ERDAS Imagine软件的支持下,应用土地利用信息熵模型,分析熵值分布特点,最后采用突变点检测的方法,以熵值60和30确定荆州市城乡结合部的内外边界。得到荆州市城乡结合部的面积为124.4 km2,大致包括25个行政村。比较表明,该方法划分精度较高、实时性强。但若能采用更高分辨...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遥感 信息熵 荆州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广东 方创琳 王少剑 张蔷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论文在国内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梳理的基础上,从城乡用地遥感识别和时空变化两个方面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前沿和进展。研究发现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撑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范式,多分析方法、多数据源和多时段融合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趋势。目前在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空间识别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然存在"重城市和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城镇"的问题。时空变化研究重点从城市和乡村两个地域单元展开。城市扩张和城市蔓延的原因、后果、特征、过程、格局、模式和测度方法成为城市土地利用研究重点。耕地保护和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春林 刘继生 陈才 韩阳
大城市形态演化是区域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城乡关系的具体体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遵循城乡统筹的思想,集中分析了长春市的城市形态特征,指出圈层扩展、不断外延是其特性,同时分析城市无限向外扩展与周围地域孤立发展的缺陷及其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优化长春市中心城市形态与加强外围地域互动发展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城市形态 核心与外围 长春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光进 张增祥 王长有 刘斌 魏成阶
利用1986、1996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图像,得到海口市1986~1996和1996~2000年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海口市的土地变化规律表现为耕地、林地、滩涂及未利用地转化为城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通过分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口市林地、水体等自然景观随着人类的干扰,分维度降低;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分维数降低;城镇扩大,斑块数量减小,用地趋于集中;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增加,用地趋于分散,复杂度增加。海口市土地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城镇面积的扩大,其次是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的扩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农村用地扩大,海口市土地结构表现为利用程度逐渐深化的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庆喜 李诚固 孙亚南 宋云婷
以长春市为例,在系统阐述新城市空间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多年用地现状图和人口普查资料,对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以来长春市新城市空间的用地空间与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展开讨论。从用地空间演变特征来看,新城市空间用地呈现出显著的"外延式"扩展特征,用地多样性水平整体较低但提升明显,用地结构失衡问题仍然突出,工业用地的快速扩展对其它类型用地的"挤压"效应明显。从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来看,新城市空间人口空间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城市整体,核心区人口的"外流"趋势凸显,人口结构的年轻化、高学历化、专业技术化特征显著,人口分布与用地扩展的"非协调性"问题突出。行政因素、市场因素、微观主体因素等共同促进了新城市空间的形成与演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存建 徐育建 冯亮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空间数据库平台的支持下,对成都市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在1995—2000年间,耕地与建设居民用地、耕地与林地、林地与草地以及水体与耕地等之间的转换强度较高。耕地减少10972 hm2,林地减少2220 hm2,草地增加8042 hm2,建设居民用地增加4830hm2,水体增加323hm2。减少耕地的主要去向是建设居民用地、草地和林地;减少林地的主要去向是草地。人口总数,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工业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建设居民用地同步增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与耕地同步减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红 吴世新 冯雪力
为了研究新疆耕地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利用1990、2000年TM影像及2005、2008年中巴遥感影像及其4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和野外调查数据,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新疆近2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20年来新疆耕地总量一直在增长,但其年均净增速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00—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的动态变化主要是耕地与草地间的相互转化,中东、西北边缘地带的耕地面积相对变化较大。此外,影响新疆耕地开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和水土资源的限制,同时政策因素也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水、土资源对耕地开发的限制作用在逐渐减弱;影...
关键词:
耕地开发 耕地流失 相对变化率 驱动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永年 高俊峰 韩文权
生态安全格局对于指导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地形条件、地质灾害、土壤侵蚀、生物保护、一般水体保护和太湖湖体保护6个要素作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生态约束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水桶效应"原理,对湖州市综合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制作了湖州市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即安全区、临界安全区、较不安全区和不安全区的空间分布图,比照湖州市现状建设用地分布图与综合生态安全等级分布图,得到湖州市现状城乡建设用地生态安全格局,根据湖州市生态安全格局,确定湖州市城乡建设用地优先建设区、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面积及其空间分布,对湖州市城乡建设用地边界即挖潜边界、扩展边界、整理边界和禁建边界等进行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焱文 李小建
聚焦中部乡村工业化典型区长垣市、新乡县,利用多源空间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平均最邻近指数、空间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演变。研究发现:1975—2019年间城乡建设用地斑块空间分布表现出由均质到集聚再向区域整体融合发展的变化过程;研究区该时段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均呈现显著扩张趋势,其扩张热点区域多集中于中心城区附近和乡村工业发展较好的乡镇地区;工业发展、社会人文经济、政府机制、城镇发展在中部乡村工业化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中起到主要作用。乡村工业化地区的城乡建设空间变化与工业发展区域有高度的空间叠加性,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的禀赋优势,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适时优化、调控土地利用政策和市场,促进区域土地优化利用与城乡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