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8)
- 2023(14845)
- 2022(12990)
- 2021(12168)
- 2020(10164)
- 2019(23429)
- 2018(22970)
- 2017(44520)
- 2016(24217)
- 2015(27091)
- 2014(26853)
- 2013(26328)
- 2012(23985)
- 2011(21523)
- 2010(20987)
- 2009(18912)
- 2008(17876)
- 2007(15178)
- 2006(13033)
- 2005(10996)
- 学科
- 济(97077)
- 经济(96976)
- 管理(66648)
- 业(61774)
- 企(50989)
- 企业(50989)
- 方法(45900)
- 数学(40421)
- 数学方法(39876)
- 农(25103)
- 学(24035)
- 中国(23029)
- 财(22656)
- 地方(21766)
- 业经(20308)
- 农业(17080)
- 贸(15527)
- 环境(15524)
- 贸易(15521)
- 和(15254)
- 理论(15235)
- 易(15022)
- 制(14717)
- 技术(14552)
- 务(14311)
- 财务(14241)
- 财务管理(14210)
- 企业财务(13458)
- 划(12766)
- 融(11932)
- 机构
- 大学(335387)
- 学院(333834)
- 管理(132998)
- 济(127290)
- 经济(124520)
- 理学(116617)
- 理学院(115271)
- 管理学(112900)
- 研究(112570)
- 管理学院(112334)
- 中国(81045)
- 科学(74964)
- 京(71297)
- 农(59727)
- 所(56780)
- 业大(55523)
- 财(55208)
- 研究所(52690)
- 中心(51276)
- 农业(47387)
- 江(47080)
- 财经(45492)
- 范(44435)
- 北京(44071)
- 师范(43881)
- 院(42154)
- 经(41605)
- 州(38497)
- 经济学(37903)
- 技术(36148)
- 基金
- 项目(245086)
- 科学(192153)
- 基金(177948)
- 研究(173151)
- 家(157992)
- 国家(156758)
- 科学基金(133859)
- 社会(107517)
- 社会科(101781)
- 社会科学(101751)
- 省(96548)
- 基金项目(95174)
- 自然(90632)
- 自然科(88489)
- 自然科学(88462)
- 自然科学基金(86829)
- 划(82184)
- 教育(79281)
- 资助(73025)
- 编号(69862)
- 重点(55708)
- 成果(54357)
- 部(53042)
- 发(52654)
- 创(50846)
- 课题(47938)
- 科研(47873)
- 创新(47552)
- 计划(46747)
- 大学(44876)
- 期刊
- 济(131201)
- 经济(131201)
- 研究(90340)
- 中国(60902)
- 学报(59834)
- 科学(54180)
- 农(53118)
- 管理(46536)
- 大学(44449)
- 学学(42131)
- 财(40540)
- 农业(37236)
- 教育(34767)
- 技术(28890)
- 融(22380)
- 金融(22380)
- 业经(22343)
- 财经(21067)
- 经济研究(20824)
- 业(18912)
- 经(17963)
- 图书(17461)
- 资源(17461)
- 科技(17234)
- 问题(17162)
- 版(16538)
- 业大(16057)
- 理论(15411)
- 技术经济(15304)
- 实践(14275)
共检索到465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宏 何政伟 安艳玲 张聪 邓辉
利用2009年TM影像和11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同时在缓冲区和子流域尺度上,分析了赤水河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与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水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响应模型。由相关性分析得:从缓冲区尺度到子流域尺度,建设用地与氨氮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变为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36;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则由普通正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6。耕地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增加为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13;与氨氮的相关系数也增加到0.782;而耕地与溶解氧则由缓冲区尺度的一般负相关变为子流域尺度的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60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立 付宇文 吴起鑫 安艳玲 刘瑞禄 吕婕梅 吴振宇
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Landsat8 OLI卫星影像获取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利用ArcGIS的水文、空间分析模块提取22个子流域,分析子流域不同形态氮(TN、NO_3~--N、NH_4~+-N)的输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水河各子流域TN、NO_3~--N、NH_4~+-N浓度范围分别为1. 27~4. 13、1. 14~3. 97、0. 01~0. 35 mg/L。TN和NO_3~--N与流域内耕地、灌草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663 (p
关键词:
赤水河 土地利用类型 氮素输出 时空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路云阁,许月卿,蔡运龙
根据贵州省平坝县克酬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89、1995、2000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信息获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该流域土地利用以农田和灌草用地为主,1973-2000年林地和灌草地减少,农田、水域、村镇、交通用地增加,林地转化为灌草、灌草转化为农田及农田转化为村镇居民点和公路用地是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有密切关系。1973-2000年农田、林地和灌草分布的海拔高程和坡度均呈增加趋势,这和上述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规律相一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存建 徐育建 冯亮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空间数据库平台的支持下,对成都市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在1995—2000年间,耕地与建设居民用地、耕地与林地、林地与草地以及水体与耕地等之间的转换强度较高。耕地减少10972 hm2,林地减少2220 hm2,草地增加8042 hm2,建设居民用地增加4830hm2,水体增加323hm2。减少耕地的主要去向是建设居民用地、草地和林地;减少林地的主要去向是草地。人口总数,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工业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建设居民用地同步增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与耕地同步减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良健,包浩生,彭补拙
本文以广西苍梧县沙头、石桥两镇为例 ,利用航空遥感调查方法结合GIS技术 ,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运用马尔柯夫原理 ,建立齐次马尔柯夫链模型中的转移概率矩阵 ,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晓旭 邹学勇
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以乌审旗1986-2005年5期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社会经济数据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人为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20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经历着"涨势"与"落势"的波动。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方向来看,林地、草地和沙地相互转换频繁;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和沙地;水域主要向其他未利用地转换,其他未利用地主要向草地和沙地转换,工矿用地没有转出。从200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来源看,耕地主要是由林地、沙地和草地转变而来;林地主要由沙地和草地转变而来;草地主要是由沙地和林地转变而来;水域主要是由沙地和耕地转变而来;居民地主要是由沙地、草地和林地转变而来;其他未利用地主要是由草地、水域和林地转变而来。(2)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表现为:除居民点外各类景观斑块形状指数都呈增加趋势;除水域外,各类景观斑块密度下降、分离度减少;全旗景观优势度下降、多样性升高。(3)人为因素中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工程的实施对土地利用变化起重要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光进 张增祥 王长有 刘斌 魏成阶
利用1986、1996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图像,得到海口市1986~1996和1996~2000年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海口市的土地变化规律表现为耕地、林地、滩涂及未利用地转化为城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通过分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口市林地、水体等自然景观随着人类的干扰,分维度降低;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分维数降低;城镇扩大,斑块数量减小,用地趋于集中;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增加,用地趋于分散,复杂度增加。海口市土地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城镇面积的扩大,其次是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的扩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农村用地扩大,海口市土地结构表现为利用程度逐渐深化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江晓波 孙燕 周万村 李爱农
土地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作为生产生活资料的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强度;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则反映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发展变化趋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在数量、方式、强度、结构和趋势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全面、客观地反映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有利于正确认识当前土地利用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为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提供依据。遥感技术提供巨大而丰富的信息源,GIS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等功能;二者的结合有着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具有周期短、效率高、费用低等特点,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制定详细的技术手段,对重庆市15年间的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在时间...
关键词:
遥感 GIS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驱动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姜庆虎 刘艳芳 刘茜 黄浦江
为了更好地完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了1995年和2006年青海省刚察县土地覆被变化情况。通过引入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转移矩阵模型及转化倾向性模型,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1年间刚察县土地利用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受政策、经济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并考虑了自然因素的限制,其利用方式逐渐走向生态、集约;通过挖掘土地类型间的转化倾向,寻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更好地阐明了土地景观空间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斌 冯仲科 钱国英
选取了2000、2006年时相相近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站仪等仪器,采取典型、随机抽样方法采集了山东黄河流域378个样点的外业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法进行土地利用的分类和验证.结果表明:流域中的农田占总面积48%,建设用地占13%,有林地约占25%.6 a间,有林地转移的速率最大,大部分转化为农田、宜林荒山荒地和建设用地;灌木林、疏林地和其他林地的减少量中大部分转移为有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得到大力改造,其减少量中有21%转化为有林地,11%转化为农田;农田的减少量中有12%转化为有林地;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朝好的方向发展,有林地逐年增加,到2036年达到峰值,森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原菲菲 徐增让 詹卫华 鲁春霞 曹文德 茹伟娜
利用2007年5月Lansat5TM数据,运用单通道算法,基于全国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对贵州省猫跳河流域的地表特征参量进行了反演,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典型地表特征参数值。在3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的植被指数最高、地表温度最低,农田的植被指数最低而地表温度最高,草地介乎林地和农田之间。城镇建设用地主要表现为热岛效应,而水域则主要表现为地表温度(LST)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双低特征。进一步对二级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表明,由于结构、功能的不同,土地利用二级类在地表特征参量方面也表现出了有规律地变化。有助于深入认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物理特征,可以丰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安艳玲 蒋浩 吴起鑫 杨瑞东 郎小芳 罗进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筑坝的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珍惜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美酒河、美景河、英雄河和生态河,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选取枯水期赤水河为研究对象,进行全流域的采样与分析,总计37个采样点。运用箱线图直观表现出各个水质指标的分布情况,并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得出赤水河枯水期的水质类别,进行水质定性评价,然后根据水质标识指数的变化分析了赤水河干流的水质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赤水河水质总体较为良好,流域总体水质标识指数X1.X2为1.6;干流的水质标识指数X1.X2为1.5;各个支流来看,桐梓河、古蔺河和习水河的水质标识指数X1.X2分别为1.5、1.7和1.5,均为Ⅰ类水,水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鹤 董泽琴 邹凤钗 张帅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七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贵州省赤水河中段8个断面的水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赤水河干流水质依然很好。由于中心城镇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发展,积极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城镇污水和酿酒废水均经处理达标后排放,使得W5断面的水质比"七五"时期的水质明显好转;其他断面水质的个别指标较前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W4断面所在支流污染因子有增加的趋势,水质较前期有恶化趋势,应是重点控制的支流源。总体来看,赤水河干流水质优良,但也应当注意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防止支流水质发生变化。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赤水河 水质 对比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忠锁 姜鲁光 黄明杰 张琛 于秀波
基于对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的综合调研,分析了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特征、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潜在的压力,探讨了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对策。提出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在流域综合管理理念指导下兼顾重点区域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探索流域尺度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流域社会经济协调有序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赤水河 保护 流域综合管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法稳 杨果
赤水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之一,应加快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本文首先分析了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必要性,剖析了该流域进行生态经济带建设已有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加快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赤水河流域 生态经济带 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