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7)
2023(15739)
2022(13357)
2021(12275)
2020(10423)
2019(23920)
2018(23317)
2017(44247)
2016(24404)
2015(27154)
2014(26856)
2013(26467)
2012(24106)
2011(21704)
2010(21280)
2009(19612)
2008(19041)
2007(16743)
2006(14243)
2005(12388)
作者
(72250)
(60897)
(60743)
(57485)
(38306)
(29716)
(27397)
(23890)
(23085)
(21498)
(20683)
(20473)
(19286)
(18937)
(18887)
(18872)
(18870)
(18006)
(17573)
(17503)
(15198)
(14815)
(14677)
(13951)
(13864)
(13612)
(13373)
(13245)
(12293)
(12242)
学科
(99761)
经济(99630)
管理(68571)
(65537)
(52538)
企业(52538)
方法(47717)
数学(43005)
数学方法(42502)
(28006)
(26537)
中国(25052)
地方(23266)
(21780)
业经(20537)
(18945)
贸易(18940)
农业(18701)
(18369)
(17871)
环境(17219)
(16121)
财务(16074)
财务管理(16038)
企业财务(15228)
技术(14708)
(14143)
金融(14139)
(14066)
(13978)
机构
学院(345283)
大学(344628)
(139696)
经济(136990)
管理(132563)
理学(116269)
研究(116206)
理学院(114868)
管理学(112646)
管理学院(112031)
中国(84702)
科学(76254)
(70984)
(67722)
(62383)
(59722)
业大(58796)
研究所(55215)
中心(54676)
农业(53922)
(53909)
财经(50775)
(46190)
(43888)
经济学(43534)
师范(43269)
北京(42670)
(42173)
(39962)
经济学院(39766)
基金
项目(248030)
科学(194738)
基金(182350)
研究(169700)
(163346)
国家(162070)
科学基金(138082)
社会(109622)
社会科(103978)
社会科学(103944)
(98163)
基金项目(98068)
自然(93450)
自然科(91315)
自然科学(91283)
自然科学基金(89668)
(82955)
教育(77274)
资助(73562)
编号(65304)
重点(56783)
(53991)
(53149)
(51503)
成果(50499)
科研(49041)
计划(48665)
创新(48346)
国家社会(46176)
教育部(45402)
期刊
(143530)
经济(143530)
研究(89651)
学报(64035)
(60019)
中国(59813)
科学(55999)
(48497)
大学(46912)
学学(45121)
管理(44786)
农业(40424)
技术(27672)
(27448)
金融(27448)
教育(26024)
财经(24494)
业经(24206)
经济研究(22891)
(21824)
(20913)
问题(19977)
(18459)
资源(17423)
统计(16915)
科技(16747)
业大(16714)
技术经济(16300)
(15923)
商业(15530)
共检索到481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雯  王敏  
为探索提升江南水网地区城镇蓝绿空间格局降温效应的空间尺度差异性,提升城镇蓝绿空间的降温效应。以昆山市为例,利用遥感数据和辐射传输方程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在市域和城区2个尺度下分别构建城镇蓝绿空间格局与夏季降温效应度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与增强回归树模型,揭示了江南水网地区影响夏季降温效应的城镇蓝绿空间格局关键因子及重要性排序,并对比研究其降温效应的空间尺度差异性。结果显示:市域尺度下,蓝绿空间格局对夏季最高地表温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4个,影响程度依次为:水体形状指数>蓝绿空间占比>滨水绿地宽度>水体聚集度;蓝绿空间格局对冷岛强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3个,影响程度依次为:滨水绿地宽度>水体形状指数>蓝绿空间占比。城区尺度下,蓝绿空间格局对夏季最高地表温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5个,影响程度依次为:水体聚集度>水体平均斑块面积指数>绿地率>水面率>水体形状指数;蓝绿空间格局对冷岛强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2个,影响程度为:绿地聚集度>蓝绿空间占比。研究表明,蓝绿空间格局特征与夏季降温的相关程度和贡献率水平均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建华  江东  王浩  秦大庸  
降水是流域水循环系统的基本输入,传统水文方法中获取面上降水都是通过点雨量扩展获取,因此对于雨量站点的密度有较高要求。该文应用国际先进遥感技术,根据不同云层和点雨量间的回归关系,建立面雨量计算模型。由于综合了地表雨量站点和空中云层信息,因此反演具有明确的物理机制。并以GMS影像为信息源,对2000年黄河流域雨量进行遥感反演,从各二级流域校验结果来看,其反演精度整体达到90%。可以看出,遥感技术为无资料地区的面雨量资料的获取提供了便利途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丁金华   孙琦  
【目的】模拟预测苏南水网地区蓝绿空间格局多情景发展趋势,探究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情景方案。【方法】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南片区为例,设置自然发展、生态保护优先和城镇发展优先等3种情景,借助CA-Markov模型,对2030年蓝绿空间格局变化趋势进行多情景模拟分析,并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景观连通性评价解读蓝绿空间景观生态结构与生态格局特征。【结果】不同发展情景下蓝绿空间规模与格局变化差异显著。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下,蓝绿空间面积呈现加速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3 626.37、7 145.74 hm~2。蓝绿空间核心区、孔隙等形态类型负向变化剧烈,蓝绿空间破碎度增加,连通性降低。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与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相比,蓝绿空间面积分别增加了2 904.30、6 423.67 hm~2,蓝绿空间核心区等形态类型增幅明显,孔隙率显著降低,蓝绿空间破碎度降低,连通性增强。【结论】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对水网地区蓝绿空间呈现负向影响趋势,生态保护优先情景在维持蓝绿空间面积与格局稳定,改善蓝绿空间连通性方面效果显著。图4表4参23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维拓  张义  杨其长  薛绪掌  郭文忠  
周年高效、优质生产是日光温室的发展方向。针对日光温室夏季夜温过高、昼夜温差小且降温方法欠缺的问题,以设施园区地表水为冷源,以热泵作为能量提升、转换手段,对日光温室进行夜间降温,分析该方法的降温、除湿效果,对CO_2浓度累积的影响及系统能耗、冷凝水回收量等,探讨水源热泵用于日光温室夏季夜间降温的环境调控能力及节能节水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夜间(20:00-06:00),水源热泵系统可有效降低试验温室内气温,平均温度比自然通风的对照温室低2.6-2.9℃;同时,试验温室内气温低于室外气温,平均温差为1.6-1.7℃。试验温室内夜间平均相对湿度为74.3%-78.6%,比对照温室降低了8.9%-12.6%。在06:00时试验温室内CO_2浓度可达1 430-1 660μL/L,约为对照温室的1.3-1.9倍,可在日出后一段时间内提升试验温室内作物的净光合速率。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稳定,日均制冷耗电量为19.3-19.9 W/m~2,日均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值可达4.1-4.4。系统制冷耗电量及COP受进风温度、含湿量的影响,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维拓  张义  杨其长  薛绪掌  郭文忠  
周年高效、优质生产是日光温室的发展方向。针对日光温室夏季夜温过高、昼夜温差小且降温方法欠缺的问题,以设施园区地表水为冷源,以热泵作为能量提升、转换手段,对日光温室进行夜间降温,分析该方法的降温、除湿效果,对CO_2浓度累积的影响及系统能耗、冷凝水回收量等,探讨水源热泵用于日光温室夏季夜间降温的环境调控能力及节能节水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夜间(20:00-06:00),水源热泵系统可有效降低试验温室内气温,平均温度比自然通风的对照温室低2.6-2.9℃;同时,试验温室内气温低于室外气温,平均温差为1.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汪康宁  吕杰  李崇贵  
以国产"高分一号"卫星(以下简称GF-1)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与少量研究区样地数据为数据源,构建以光谱信息与多尺度纹理特征为特征变量的森林蓄积量反演模型,探讨不同尺度下提取的纹理特征对森林蓄积量估测模型准确度的影响,通过对特征变量的优选,寻求一种提高森林蓄积量反演模型的准确度的方法。首先,对覆盖研究区域的GF-1遥感影像进行重采样,得到覆盖研究区域的不同分辨率的影像序列,基于不同窗口大小的灰度共生矩阵提取影像序列的纹理特征,与遥感影像光谱信息共同作为特征变量;然后,使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侯志华  刘敏  姚丹  
科学合理地测度和分析栅格尺度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对于区域国土空间的规划与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以汾河流域为例,基于夜间灯光影像数据DMSP/OLS构建灯光指数模型,并通过与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反演栅格尺度的经济发展指数DW,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总灯光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数的拟合效果较好;从反演的栅格尺度经济发展指数看,流域的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出点—轴发展模式,并与高程、坡度、河流、道路、城市的分布有着密切联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英书  胡希军  金晓玲  杨岑  粟德琼  
分析了三维绿量对怀化市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绿地48个典型植物群落夏季11:00—15:00时间段降温、增湿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群落高度、分层数、总三维绿量密度、乔木三维绿量密度、灌木三维绿量密度与降温率和增湿率呈显著正相关,地被植物三维绿量密度与降温率和增湿率呈显著负相关;当乔木三维绿量密度接近9.9 m~3/m~2时,降温率可达到22.23%;当群落高度接近18.0 m时,降温率达到20.44%;当乔木三维绿量密度接近11.08 m~3/m~2时,增湿率达到65.64%;当群落高度接近22.3m时,增湿率达到65.10%。与郊野公园相比,城市公园植物群落高度、分层数、总三维绿量密度均偏小,因而日均降温率和增湿率偏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英书  胡希军  金晓玲  杨岑  粟德琼  
分析了三维绿量对怀化市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绿地48个典型植物群落夏季11:00—15:00时间段降温、增湿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群落高度、分层数、总三维绿量密度、乔木三维绿量密度、灌木三维绿量密度与降温率和增湿率呈显著正相关,地被植物三维绿量密度与降温率和增湿率呈显著负相关;当乔木三维绿量密度接近9.9 m~3/m~2时,降温率可达到22.23%;当群落高度接近18.0 m时,降温率达到20.44%;当乔木三维绿量密度接近11.08 m~3/m~2时,增湿率达到65.64%;当群落高度接近22.3m时,增湿率达到65.10%。与郊野公园相比,城市公园植物群落高度、分层数、总三维绿量密度均偏小,因而日均降温率和增湿率偏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文  陈滢伊  王凯  梁之辰  梁益同  
理解城市湿地的气候效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滨水城市优化气候承载力和适应力建设方案。鉴于此,选择武汉市区18个典型城市湿地斑块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2020年盛夏期Landsat8 OLI/TIRS和GF-1数据反演的地表温度和其他影响参数,运用GIS缓冲区空间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武汉市四类城市湿地(主要河流、细小河流、湖泊湿地及水景公园)的夏季降温影响范围、降温强度、降温梯度及降温面积效率特征,并参考梅雨期累计降水量、盛夏期气温、夏季主导风和卫星过境日气象条件,探究了降雨、高温及风环境条件对城市湿地夏季降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城市湿地的最优降温效应指标不同,其中以长江为代表的主要河流有最强的降温影响范围和降温强度,湖泊湿地对周边环境具有单位距离下较大的降温幅度,而细小河流和水景公园则在降温面积效率上表现更明显。(2)河流湿地降温效应主要由河流长度和表层水温等自身属性决定,而湖泊湿地及水景公园降温效应则主要受到形状指数、湿地斑块地表温度、水体和植被覆盖水平、湿地周边建设用地等属性及周边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3)气象条件差异是影响城市湿地降温效应年际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不同降温效应指标和不同湿地类型影响不同。梅雨期降雨偏多或盛夏期气温偏高,对降温强度、降温梯度及降温面积效率的积极影响强于降温影响距离,对细小河流和水景公园降温效应的积极影响大于主要河流和湖泊湿地。夏季主导风向只对与之平行河段的降温影响范围上起促进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微  周增产  卜云龙  兰立波  陈英伟  李东星  
为了比较自然通风与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的降温效果,在上述两种条件下进行了低碳物联网温室内温度、湿度等数据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自然通风条件下降温范围为0.5~5.6℃,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条件下降温范围为4.2~12.5℃。由此可见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实用技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万树杰  朱国平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中上层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也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充分了解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南极磷虾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基于2018年夏季南奥克尼群岛南极磷虾资源声学调查数据,将研究海域按经纬度划分7个空间尺度,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尺度下南极磷虾资源丰度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显示:①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块金值和块基比逐渐减小,偏基台值和基台值先减小后增大又减小,空间尺度为40′×40′时最大;②不同空间尺度下,模型的拟合效果不同,球状模型在空间尺度为20′×20′和50′×50′时拟合效果最好,指数模型在空间尺度为10′×10′时拟合效果最好,高斯模型在空间尺度为30′×30′,40′×40′,60′×60′时拟合效果最好,拟合结果均表现出较强空间自相关性;③磷虾资源丰度空间结构显示,基于各向异性,分维值在尺度为50′×50′时方向差异最小,在60′×60′时方向差异最大;基于各向同性,分维值在尺度为60′×60′时最小,50′×50′时最大。研究表明,南奥克尼群岛南极磷虾资源丰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致因与南奥克尼群岛的海洋流场,水团交换引起的营养物质,温盐跃层的变化等外在环境因素,以及南极磷虾自身的行为方式等内在因素有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军毅  陆敏  叶凉  宋挺  石浚哲  
根据2008年4~11月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梅梁湖水域的应急监测数据,探讨了夏季梅梁湖水体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月变化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分别在9月份和8月份达到最高值,可见影响梅梁湖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空间分布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在北岸为最高,沙渚水域的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较低,这可能主要与太湖夏季盛行"东南风"和"引江济太"的调水工程有关。可见梅梁湖藻类大量繁殖的8、9月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月份,同时相对于梅梁湖其他水域,把沙渚作为无锡重要饮用水源地是非常合理和正确的选择。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赛赛  冯秀丽  马仁锋  徐晖  范园园  
研究城镇低效用地对于协调城市用地空间、优化城市用地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调查数据,从不同城镇低效用地类型出发,在镇域尺度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计量研究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宁波镇域城镇低效用地分布具有显著集聚特征,旧村庄与旧厂矿集聚性强,旧城镇相对离散;旧城镇主要分布于余姚慈溪交界处及奉化;旧村庄团聚于奉化东北部、江北;旧厂矿在余姚形成"聚簇",在市域东南部出现连片"洼地",并主导总体分布格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秦仲  李湛东  成仿云  沙海峰  
[目的]以往有关园材绿地降温增湿作用的研究主要基于大尺度,模糊了绿地中具体的群落结构和树种影响,本研究基于小尺度探讨5种植物群落连续的温湿度日变化动态和准确的降温增湿作用,为其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也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天气晴朗且无风的夏季,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选取毛白杨、榆、旱柳、栾树、银杏5种冠层结构特征不同的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以空旷草坪为对照,分别对5种植物群落及对照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冠层结构参数进行测试,以每分钟的数据为基础,利用EXCEL2010和SPSS19.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量化分析,研究了每种植物群落完整的温湿度日变化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