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18)
- 2023(10006)
- 2022(8740)
- 2021(8254)
- 2020(7327)
- 2019(16949)
- 2018(17059)
- 2017(32942)
- 2016(17894)
- 2015(20367)
- 2014(20437)
- 2013(20063)
- 2012(18644)
- 2011(16640)
- 2010(16298)
- 2009(15127)
- 2008(14797)
- 2007(13169)
- 2006(10995)
- 2005(9486)
- 学科
- 济(75460)
- 经济(75388)
- 管理(51830)
- 业(49860)
- 企(40584)
- 企业(40584)
- 方法(40217)
- 数学(35908)
- 数学方法(35455)
- 财(20474)
- 农(19866)
- 中国(16973)
- 学(15745)
- 业经(15181)
- 地方(15086)
- 务(14001)
- 财务(13952)
- 财务管理(13920)
- 贸(13725)
- 贸易(13723)
- 农业(13435)
- 易(13327)
- 企业财务(13249)
- 制(11631)
- 和(11380)
- 理论(11135)
- 环境(10863)
- 技术(10710)
- 银(9684)
- 银行(9645)
- 机构
- 大学(257550)
- 学院(256860)
- 济(102258)
- 管理(102217)
- 经济(100247)
- 理学(89032)
- 理学院(88023)
- 管理学(86324)
- 管理学院(85844)
- 研究(82717)
- 中国(61043)
- 科学(53935)
- 京(53442)
- 农(47718)
- 财(45761)
- 所(42832)
- 业大(42337)
- 中心(40351)
- 研究所(39460)
- 农业(38396)
- 财经(37728)
- 江(37451)
- 经(34150)
- 北京(32414)
- 范(32394)
- 师范(32041)
- 经济学(31424)
- 州(30126)
- 院(29046)
- 经济学院(28747)
- 基金
- 项目(180874)
- 科学(141518)
- 基金(132103)
- 研究(126661)
- 家(117252)
- 国家(116350)
- 科学基金(99148)
- 社会(79346)
- 社会科(75211)
- 社会科学(75186)
- 省(70782)
- 基金项目(70736)
- 自然(66976)
- 自然科(65433)
- 自然科学(65412)
- 自然科学基金(64247)
- 划(60444)
- 教育(58719)
- 资助(54486)
- 编号(51729)
- 重点(41092)
- 成果(41031)
- 部(40048)
- 发(38431)
- 创(37230)
- 科研(35815)
- 计划(35049)
- 创新(34920)
- 课题(34041)
- 教育部(33808)
- 期刊
- 济(100905)
- 经济(100905)
- 研究(65250)
- 学报(45022)
- 中国(42034)
- 农(41945)
- 科学(38700)
- 财(37039)
- 管理(33518)
- 大学(32401)
- 学学(30695)
- 农业(28972)
- 技术(22805)
- 教育(20878)
- 融(18599)
- 金融(18599)
- 财经(18024)
- 业经(16889)
- 统计(16716)
- 经济研究(16125)
- 业(16056)
- 经(15410)
- 图书(15369)
- 策(14089)
- 问题(14025)
- 决策(13152)
- 版(12993)
- 理论(12922)
- 技术经济(12812)
- 资源(12588)
共检索到357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雪 颜长珍 吴炳方 高阳
东南地区自然条件适宜水稻生产,是我国主要稻谷生产区。在近年全国粮食生产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本区的稻谷生产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本研究基于水稻遥感估产技术,在对2000年以来稻谷产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结合统计数据建立了自1949年以来全区分省稻谷总产量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东南地区稻谷总产量变化特征和近年稻谷生产短缺警情,并对2005-2010年各年不同稻谷生产短缺警情的警限值作了估算。
关键词:
东南地区 稻谷生产 总产量 遥感监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雪 颜长珍 吴炳方 高阳
东南地区自然条件适宜水稻生产,是我国的主要稻谷生产区和消费区。在近年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本区稻谷生产不足不仅直接影响本地区的稻谷供给,同时还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本研究基于农作物遥感估算技术中的水稻产量估算方法,结合统计数据建立了2000~2004年全区分省稻谷生产和需求数据序列,利用建立的产需平衡短缺监测指标分析了东南地区稻谷产需平衡短缺警情。结果表明,自2000年开始本区就一直有短缺警情,2000年是短缺中警,2001~2004年连续4年都是短缺重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金花 郑新奇
文章收集1949~2000年山东省耕地、人口、粮食等资料,定量定性分析耕地的数量、质量变化与粮食产量的相关性。用SPSS中的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人口变化趋势,对粮食总产量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粮食单产对粮食总产量影响最大,同时耕地质量的逐年下降是粮食增产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提出外延式和内涵式开发耕地资源是增产粮食的有效途径,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关键词:
耕地 粮食 人口 回归分析 山东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洪源 吴艳红 刘衍君 郭立男
青藏高原湖泊水量的变化是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区域水循环响应的重要信息载体。区别于常用的水文学方法,本文利用MODIS遥感影像和LEGOS高度计多年连续数据,基于湖泊水位—面积关系,探讨了湖泊水量变化的遥感分析方法,并以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青海湖为例,揭示青海湖近20年来(2001-2016)湖泊水量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主要结论为:青海湖湖泊面积在2001-2016年间整体扩张了187.9 km~2,变化速率为11.6 km~2/a;水位在2001-2014年间上升了1.15 m,变化速率为0.10 m/a。青海湖水位—面积关系表现为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2=0.83)。基于水位—面积关系,进一步估算分析了青海湖水量平衡的净收支及其年内和年际变化。近20年来,青海湖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其变化率约为4.5×10~8m~3/a。降水的增加与蒸发能力的下降是湖泊水量增加决定性的驱动因子。
关键词:
遥感 水位—面积关系 水量变化 青海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关歆 姚国成
本文根据FAO每2年出版1次的《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所提供的产量数据进行整理,编制出世界渔业产量分类情况表,分析世界渔业在1950—2011年间经历了4次大发展时期,中间出现3次徘徊的发展过程;进而分析世界渔业总产量翻番所需时间、增产最多年份和减产年份。以期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世界 渔业 产量 发展 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路云阁,许月卿,蔡运龙
根据贵州省平坝县克酬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89、1995、2000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信息获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该流域土地利用以农田和灌草用地为主,1973-2000年林地和灌草地减少,农田、水域、村镇、交通用地增加,林地转化为灌草、灌草转化为农田及农田转化为村镇居民点和公路用地是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有密切关系。1973-2000年农田、林地和灌草分布的海拔高程和坡度均呈增加趋势,这和上述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规律相一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亚荣 张增祥 周全斌 谭文彬
运用GIS和RS技术 ,以LANDSATTM为数据源 ,监测我国草地资源近 5a来的变化 ,并对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我国草地面积总量增加约 1 3 2× 1 0 4hm2 ,其中高覆盖度与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多 ,但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我国西部的草地面积减少 ,山西 ,内蒙古 ,吉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内蒙古 ,新疆的各类草地变化显著。草地的变化有明显的东西部差异 ,西部的各类草地变化程度比东部剧烈。草地的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主要向耕地 ,城镇转化 ,同时草地存在严重的退化 ,随覆盖度的降低而增加 ,以西部地区为重。
关键词:
RS GIS 草地 动态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伟乐 林辉 孙华
湿地遥感变化信息检测并识别一直是遥感动态监测的一个技术难点。以东洞庭湖为研究区,2期GF-1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分为芦苇、苔草、辣蓼与泥蒿、水体、泥滩地等6种类型。研究引进了NDVI植被指数波段与第一主分量波段(PC1)对传统的图像差值算法进行改进,提取出两期影像的变化信息,并与支持向量机的多时相影像分类后检测算法相比较。结果表明:(1)研究区遥感影像经过大气校正和图像配准等预处理之后,GF-1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最佳波段组合为RGB=432;(2)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两期遥感影像进行分类时,样本选择的可分离度均在1.9~2.0之间,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为85.34...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子刚 郭庆海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粮食生产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求关系,增加了人们对"粮食危机"的预期。作为全球种植生产和消费需求最广泛的粮食作物,稻谷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稻谷的国际及国内市场供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稻谷市场供求为研究对象,分析稻谷历年生产状况,探讨稻谷的消费情况,对稻谷市场供求形势及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稻谷市场 产销形势 供求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力 牛铮 尹君 袁金国 郭庆十
在我国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小城镇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小城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土地利用矛盾日益突出,小城镇已经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利用1989年黄骅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与2003年的航片正射影像图,利用图像融合算法,将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与遥感影像进行融合,融合后的影像其颜色代表1989年土地利用状况,纹理代表200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通过影像进行纹理和颜色的对比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且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成果用于土地利用更新,得到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经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研究,初步总结出黄骅镇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的基本特点。根据土地...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遥感 小城镇 黄骅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秦琪 魏一博 梁庆伟 马磊超 徐大伟 沈贝贝 侯路路 辛晓平
[目的] 人工饲草的种植规模和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及时准确地获取人工饲草种植面积,分析人工饲草生产的长期变化趋势,为饲草产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方法]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为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和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依据玉米、苜蓿、燕麦3种饲草作物的生长特性和物候差异,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3种饲草作物2000—2020年的种植面积进行了逐年提取。在此基础上,结合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3种人工饲草的种植面积、产量、价格在2015—2020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0—2020年3种饲草作物的种植面积均显著增加,增加的区域位于研究区西部、南部的退化草地和沙地,以及河谷等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在3种人工饲草中,苜蓿种植发展最为迅速,在2010年后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快速增长;燕麦的种植起步较晚并且种植面积最小;青贮玉米的产量虽然在稳步增加,但是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占全旗玉米总种植面积的比例并没有增加。[结论] 阿鲁科尔沁旗人工饲草的种植在2010年开始快速发展,在2015年形成规模化种植,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人工饲草的种植能够改良退化草地和沙地,但是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苜蓿和燕麦的产量增长是因为种植面积的扩大,青贮玉米产量的增长是因为单产的增长。人工饲草的种植虽然快速增加,但是饲草缺口仍然不能得到满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思远 张增祥 周全斌 赵晓丽 张宗科
为了研究中国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 ,该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 ,对中国近 5a来森林植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空间分析 ,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空间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析以及重心迁移分析 ,对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 ,并对森林植被时空变化的机制与驱动因子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土地利用格局主要由草地、林地、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 ,其中 ,草地面积最大 ,林地与草地在空间分布上都存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的三度空间规律性变化 ;5a中林草地变化的总趋势是减少的 ,耕地的增加主要以减少林草地为代价的 ,5a间林地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 4km ,草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学刚 王静文 范文义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估算该区域的森林生物量,并研究该区域的森林生物量的空间格局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20世纪末至21世纪10年代期间(1994—1997、2006—2007、2010—2011)的Landsat5系列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建立遥感信息模型,估算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采用0°、45°、90°、135°方向以及全局Moran's I系数和半变异函数块金值、基台值、变程、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拱高与基台值比值5个参数,对20世纪末至21世纪10年代研究区域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进行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的整体性良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华强 范文义 赵宪文 王雪
为实现遥感数据空间结构信息快速获取,该研究以Matlab为平台,开发研制了遥感数据分形和地统计分形软件系统(FGARS).该软件系统具有良好的图形用户界面,且易于修改扩充.通过高光谱数据分形测量、城市空间结构多重分形分析和森林空间异质性分析等3个实例,表明利用该系统进行分析能正确的表达不同区域的空间结构信息.这为利用分形、地统计这两个新的工具从遥感数据中提取空间信息带来了很大便利.
关键词:
分形 地统计 软件 Matlab 遥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红 吴世新 冯雪力
为了研究新疆耕地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利用1990、2000年TM影像及2005、2008年中巴遥感影像及其4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和野外调查数据,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新疆近2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20年来新疆耕地总量一直在增长,但其年均净增速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00—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的动态变化主要是耕地与草地间的相互转化,中东、西北边缘地带的耕地面积相对变化较大。此外,影响新疆耕地开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和水土资源的限制,同时政策因素也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水、土资源对耕地开发的限制作用在逐渐减弱;影...
关键词:
耕地开发 耕地流失 相对变化率 驱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