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2)
2023(10079)
2022(8775)
2021(8213)
2020(7290)
2019(16959)
2018(17058)
2017(32959)
2016(17836)
2015(20338)
2014(20417)
2013(20018)
2012(18625)
2011(16652)
2010(16290)
2009(15014)
2008(14777)
2007(13170)
2006(10994)
2005(9493)
作者
(51430)
(43431)
(43370)
(41267)
(27574)
(21125)
(19946)
(17104)
(16576)
(15723)
(14748)
(14619)
(13652)
(13554)
(13534)
(13528)
(13377)
(12917)
(12607)
(12561)
(10768)
(10666)
(10511)
(10012)
(9835)
(9791)
(9626)
(9585)
(8804)
(8803)
学科
(76266)
经济(76195)
管理(52380)
(50256)
(41078)
企业(41078)
方法(40466)
数学(36117)
数学方法(35663)
(20902)
(19818)
中国(17516)
地方(15305)
业经(15300)
(14903)
(14097)
财务(14048)
财务管理(14015)
(13782)
贸易(13780)
农业(13397)
(13385)
企业财务(13338)
(11794)
理论(11431)
(11335)
技术(10832)
环境(10595)
(9860)
银行(9835)
机构
大学(256760)
学院(255970)
(103230)
管理(103079)
经济(101195)
理学(89728)
理学院(88759)
管理学(87076)
管理学院(86599)
研究(80554)
中国(59744)
(52817)
科学(51190)
(46758)
(44699)
(40750)
业大(40597)
中心(39664)
财经(38420)
研究所(37378)
(37293)
农业(35813)
(34788)
(32300)
北京(32003)
师范(31963)
经济学(31900)
(29959)
经济学院(29185)
财经大学(28618)
基金
项目(178893)
科学(140553)
基金(130927)
研究(127223)
(114877)
国家(113988)
科学基金(97980)
社会(80379)
社会科(76246)
社会科学(76224)
基金项目(70072)
(70035)
自然(65210)
自然科(63712)
自然科学(63694)
自然科学基金(62570)
教育(59430)
(59263)
资助(54018)
编号(52170)
成果(41681)
重点(40233)
(39945)
(37912)
(36894)
科研(35083)
创新(34553)
课题(34288)
教育部(34128)
国家社会(33514)
期刊
(102052)
经济(102052)
研究(66312)
学报(42334)
中国(41747)
(39313)
(37804)
科学(36880)
管理(33959)
大学(31135)
学学(29439)
农业(27333)
技术(23291)
教育(21718)
(19057)
金融(19057)
财经(18416)
业经(17008)
统计(16871)
经济研究(16419)
(15742)
图书(15446)
(14942)
(14258)
问题(14232)
决策(13285)
理论(13044)
技术经济(12969)
(12649)
实践(12035)
共检索到356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雪  颜长珍  吴炳方  高阳  
东南地区自然条件适宜水稻生产,是我国的主要稻谷生产区和消费区。在近年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本区稻谷生产不足不仅直接影响本地区的稻谷供给,同时还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本研究基于农作物遥感估算技术中的水稻产量估算方法,结合统计数据建立了2000~2004年全区分省稻谷生产和需求数据序列,利用建立的产需平衡短缺监测指标分析了东南地区稻谷产需平衡短缺警情。结果表明,自2000年开始本区就一直有短缺警情,2000年是短缺中警,2001~2004年连续4年都是短缺重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雪  颜长珍  吴炳方  高阳  
东南地区自然条件适宜水稻生产,是我国主要稻谷生产区。在近年全国粮食生产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本区的稻谷生产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本研究基于水稻遥感估产技术,在对2000年以来稻谷产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结合统计数据建立了自1949年以来全区分省稻谷总产量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东南地区稻谷总产量变化特征和近年稻谷生产短缺警情,并对2005-2010年各年不同稻谷生产短缺警情的警限值作了估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鑫  王卷乐  康海军  韩雪华  
三江源区草地资源丰富,开展草畜平衡研究,可为草原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论文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作为研究区,基于产草量反演和载畜量计算,结合草畜平衡指数和草地载畜压力指数两大指标开展草畜平衡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3年两自治州的平均草畜平衡指数自47.1%变化至-13.8%,草畜平衡状况整体在不断改善,2014—2015年超载情况有所加重;相比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年均草畜平衡指数为38.15%,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年均草畜平衡指数为33.51%,草畜平衡状况较好。建议两地区有关部门加强规划和政策调控,按照"以草定畜"的原则加强草畜平衡精细化管理,并以大数据驱动草畜平衡决策支持信息化建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子刚  郭庆海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粮食生产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求关系,增加了人们对"粮食危机"的预期。作为全球种植生产和消费需求最广泛的粮食作物,稻谷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稻谷的国际及国内市场供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稻谷市场供求为研究对象,分析稻谷历年生产状况,探讨稻谷的消费情况,对稻谷市场供求形势及趋势进行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学刚  王静文  范文义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估算该区域的森林生物量,并研究该区域的森林生物量的空间格局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20世纪末至21世纪10年代期间(1994—1997、2006—2007、2010—2011)的Landsat5系列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建立遥感信息模型,估算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采用0°、45°、90°、135°方向以及全局Moran's I系数和半变异函数块金值、基台值、变程、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拱高与基台值比值5个参数,对20世纪末至21世纪10年代研究区域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进行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的整体性良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华强  范文义  赵宪文  王雪  
为实现遥感数据空间结构信息快速获取,该研究以Matlab为平台,开发研制了遥感数据分形和地统计分形软件系统(FGARS).该软件系统具有良好的图形用户界面,且易于修改扩充.通过高光谱数据分形测量、城市空间结构多重分形分析和森林空间异质性分析等3个实例,表明利用该系统进行分析能正确的表达不同区域的空间结构信息.这为利用分形、地统计这两个新的工具从遥感数据中提取空间信息带来了很大便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芳  王浩  陈敏建  王研  唐克旺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国民经济需水与生态环境需水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因此,合理量化生态环境需水是西北水资源优化配置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着重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植被生长需水的区域分异规律,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生态的空间分区,以生态分区和流域水平衡为基础量化生态需水;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确定生态保护目标和生态建设规模,并预测生态需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金花  刘晓洁  吴良  刘立涛  伦飞  成升魁  刘刚  
论文基于城市和农村人口大米消费量、稻谷加工产品产量、猪及家禽等产品出栏量、单位面积种子用量等估算了2000—2014年我国稻谷消费的变化,分析了不同省份稻谷的供需平衡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稻谷人均表观消费量显著高于世界水平;2000—2014年稻谷供需从紧平衡甚至个别年度供不应求的状态逐渐过渡到供需盈余;我国稻谷以口粮消费为主,但消费比重减少明显,工业和饲料消费比重增加;2014年我国稻谷库存消费比接近70%,10 a库存增加了2.72倍;我国2/3的省份(21个)稻谷供需难以自足,仅10个省份稻谷能够自足,5个省份稻谷供需盈余量在300万t以上。为去库存,应坚定推进水稻的市场化改革;为保障区域稻谷等口粮的需求,应加强省际之间粮食流通体制机制的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应诚  王心源  高超  
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 TM)影像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历史地理学对皖东南及邻域圩田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该区圩田在空间上具有不同的图型结构特征,在时间上圩田开发具有与区域环境变化相关联的强烈阶段性特征。不同图型结构圩田具有不同功能:田字型图型结构圩田具有防御、灌溉、交通综合功能;多边形图型结构圩田具有空间扩展功能;羽状水网图型结构圩田具有对洪水的良好缓冲保护功能;直条块状图型结构圩田具有机械化作业和集约化灌溉功能。通过对圩田时代—面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本区圩田修筑面积具有阶段性特点,形成三国、宋、近现代的3个高峰时期。本区圩田开发的主要驱动因素:①芜湖古聚落军事功能的突出与增强是实现本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文峰  李星敏  卢玲  
【目的】用遥感技术估算陕西关中渭北地区的实际蒸散,并将估算的蒸散与参考作物蒸散进行比较。【方法】以陕西关中渭北地区2008-06-23和09-05的NOAA-18卫星遥感资料以及该地区的气象资料为供试数据,利用能量平衡单层模型,计算陕西关中渭北地区的潜热通量及蒸散,并将蒸散估计值与参考作物蒸散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能量平衡单层模型中参数的反演途径直接影响着蒸散的反演精度,蒸散与植被指数的分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蒸散的变化与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结论】根据下垫面特征建立的、物理意义清楚的基于遥感和气象资料的能量平衡单层模型,更适合区域实际蒸散的估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阮红燕  黄智刚  裴文文  张宇鹏  
研究基于城市空间形态扩张理论和方法,以钦州市为研究对象,选用城市形态定量分析指标如扩张面积、扩展速率指数、扩张强度指数、形状指数、分维数、紧凑度指数等,结合RS和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研究钦州城市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展特征。以LandsatTM/E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钦州市1987~2010年建成区信息,经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钦州市以主城区扩展为主,1987~2010年主城区已经历缓慢扩张向快速扩张阶段;2000年之后,随着钦州港区快速扩张,主城区扩张进入快速扩张阶段;2005~2008年主城区与钦州港区扩张均呈现缓慢;1987~2010年间,主城区和钦州港区的建成区形态较简单,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伟乐  林辉  孙华  
湿地遥感变化信息检测并识别一直是遥感动态监测的一个技术难点。以东洞庭湖为研究区,2期GF-1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分为芦苇、苔草、辣蓼与泥蒿、水体、泥滩地等6种类型。研究引进了NDVI植被指数波段与第一主分量波段(PC1)对传统的图像差值算法进行改进,提取出两期影像的变化信息,并与支持向量机的多时相影像分类后检测算法相比较。结果表明:(1)研究区遥感影像经过大气校正和图像配准等预处理之后,GF-1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最佳波段组合为RGB=432;(2)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两期遥感影像进行分类时,样本选择的可分离度均在1.9~2.0之间,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为85.3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刚  张雨  臧卓  严恩萍  
基于遥感的森林信息提取的信息源比较多,这些信息源由于本身参数的差异,其有效提取结果并不相同。以湖南省株洲市攸县黄丰桥林场为研究对象,利用SPOT5多光谱数据、TM和CBERS02星多光谱数据,分别开展森林信息提取,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还开展了决策级融合比较。研究结论如下:SPOT5多光谱波段提取针叶林信息最好,精度达到了84.00%;利用TM提取阔叶林信息效果最好,精度达到了85.42%;决策级融合后各地类分类精度都有所提高,尤其灌木林分类精度达76.92%;决策级融合后总体精度达85.08%,Kappa系数达0.813 2,基本达到SPOT5数据2.5 m(87.29%,0.838 5)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仝慧杰  冯仲科  张彦林  
通过典型抽样建立了甘肃省小陇山党川林场的40块典型样地,利用GPS测量、后差分平差处理获取了每块样地的坐标,调查了每块样地的树种.对这一区域的TM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读取了每块样地对应的影像灰度值并计算了其派生数据.该研究通过实验区13个树种的TM影像灰度值及其派生数据分析,发现油松、华山松、落叶松、云冷杉、栎类、桦类、杂木的波段灰度及植被指数的差异;探讨了遥感影像基于光谱分类对树种的可分性、树种分类应选择的波段和指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晓燕  李雪  
结合粮食贸易格局演变及口粮贸易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拓展稻谷和小麦进口的潜在路径及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从数量角度来看,未来中国稻谷和小麦进口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进口多元化应基于价格、品质、运输、贸易政策、政治风险、生产波动、季节差异等多种因素,并结合农产品整体进口格局进行综合考量。未来拓展大米进口来源可供选择的国家包括缅甸、印度、柬埔寨、巴西和美国等;拓展小麦进口来源可供选择的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法国、乌克兰、阿根廷、德国、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在“十四五”期间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应继续坚持以我为主,增强市场调控能力;积极开拓新的进口渠道,防范进口来源过度集中的风险;培育具有粮食贸易掌控力的大粮商,提升贸易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制定,提升国际市场话语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