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3)
- 2023(11597)
- 2022(9890)
- 2021(9178)
- 2020(7658)
- 2019(17580)
- 2018(17114)
- 2017(32977)
- 2016(17676)
- 2015(19621)
- 2014(19018)
- 2013(18458)
- 2012(16988)
- 2011(15043)
- 2010(14474)
- 2009(12830)
- 2008(11806)
- 2007(9713)
- 2006(8210)
- 2005(6803)
- 学科
- 济(74438)
- 经济(74360)
- 管理(46483)
- 业(41319)
- 方法(33098)
- 企(32805)
- 企业(32805)
- 数学(29917)
- 数学方法(29509)
- 地方(20930)
- 中国(20536)
- 农(18458)
- 财(16106)
- 业经(14433)
- 学(14382)
- 农业(12850)
- 环境(11997)
- 贸(11183)
- 贸易(11177)
- 地方经济(11008)
- 易(10716)
- 和(10426)
- 制(10410)
- 理论(10236)
- 技术(10032)
- 务(9676)
- 财务(9643)
- 财务管理(9620)
- 划(9064)
- 企业财务(9039)
- 机构
- 大学(234158)
- 学院(233232)
- 济(93834)
- 经济(91849)
- 管理(91124)
- 理学(79881)
- 研究(79085)
- 理学院(78883)
- 管理学(77316)
- 管理学院(76885)
- 中国(58008)
- 京(51380)
- 科学(50858)
- 财(39771)
- 农(39249)
- 所(38045)
- 中心(37487)
- 业大(37109)
- 研究所(35119)
- 江(33527)
- 财经(32644)
- 范(31792)
- 北京(31558)
- 师范(31400)
- 农业(31135)
- 院(30418)
- 经(29940)
- 经济学(29202)
- 州(26592)
- 经济学院(26506)
- 基金
- 项目(174587)
- 科学(138977)
- 基金(128581)
- 研究(124033)
- 家(113587)
- 国家(112699)
- 科学基金(97829)
- 社会(80198)
- 社会科(76050)
- 社会科学(76032)
- 基金项目(69296)
- 省(67840)
- 自然(65227)
- 自然科(63721)
- 自然科学(63702)
- 自然科学基金(62497)
- 划(58396)
- 教育(56559)
- 资助(51208)
- 编号(48715)
- 重点(39830)
- 发(38839)
- 部(37988)
- 成果(36849)
- 创(36766)
- 创新(34520)
- 科研(34067)
- 国家社会(33746)
- 课题(33407)
- 计划(32630)
共检索到328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林晓娟 房世峰 徐亚莉 邹宝裕 罗明良
城市边界识别是定性和定量研究城市的基础和前提,已有的关于城市边界提取的研究大都需要提前设定阈值或依赖人口统计数据。基于分形几何学,利用矢量建筑物分布数据识别城市边界,虽可克服这一缺陷,但国内城市边界的研究往往受阻于矢量建筑物分布数据获取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道路交叉点的邻域扩张曲线作为识别城市边界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以电子地图为数据源,基于道路交叉点矢量数据进行研究时,城市集群数据随搜索半径增大而改变,城市扩张曲线中的最佳距离阈值是提取城市边界的关键;提取成都、西安、武汉、南京和长沙城市边界的最佳距离阈值分别为133、114、139、124和129 m,各城市的集群面积分别为769、350、270、317和359 km~2。利用道路交叉点提取城市边界,方法简便可行,数据较易获得,本文结论有望为城市形态发展演变和城市规划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文斌 陶建斌 程会平 陈瑞卿
提出一种采用植被物候校正的指数VPAUI,并将其应用于中部城市群的建设用地扩张监测.首先利用植被物候参数对NTL数据进行去饱和处理并构建VPAUI,然后建立建设用地丰度和VPAUI的线性关系模型.以中部城市群的3个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为研究区域,利用VAPUI指数进行长时序的监测.结果表明,利用VPAUI提取的建设用地丰度能更好地解决夜间灯光强度饱和现象,能有效辨识出城市扩张的热点区域.在2001年~2013年间,武汉和长沙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相当,扩张速度由慢变快,发展迅速,南昌建设用地扩张面积偏少,扩张速度由快变慢,发展滞后于武汉和长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谭兴业 陈彦光
城市空间分析的基本条件是可靠的测度,而城市的基本测度是规模。客观定义城市边界是有效确定城市规模的技术前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几种城市边界识别的方法,其中能够定量反映城市内部实体空间组织关系的多采用矢量图像。但这些矢量数据的获取十分困难,且实时性差。因此,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于邻域扩展量化和标度思想,提出一种应用于遥感栅格图像上的城市边界识别方法。该方法的本质是一种空间邻域融合法,通过改变像元邻域的作用范围,可以得到不同的空间集群数目;借助搜索范围与集群数目的标度关系确定一个客观的半径,据此可以利用GIS技术确定城市边界。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地区多个年份的遥感图像,发现了像元的有效邻域作用范围。此方法以栅格图像为基础,数据实时性好并且获取容易,计算过程简便,在未来的城市边界研究过程中,可望与现有的方法相互补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胜华 梅昀 陈曲 黎孔清 张信者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城市土地稀缺程度可想而知,能否节约集约用地对理性增长下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至关重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①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由外因和内因组成。外因包括由国民经济宏观总量部分和国民经济总消费部分组合的经济发展维度、由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综合的人口增长维度、由产业结构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集成的城市化发展维度以及其他因素维度。内因划分为公共用地和商住工用地;②商住工用地扩张是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方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等是其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公共用地扩张主要由其他因素驱动;③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武汉市城...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扩张研究 对应分析 武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梅昀 邓胜华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各驱动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径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分别为0.4638、0.0251、0.0511,人口增长分别为0.3149、0.1535、0.5317,城市化进程分别为0.4400、0.0365、0.5236;(2)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及两者的耦合作用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3)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主要驱动商住工用地扩张,城市化则侧重公共用地。研究结论:本研究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和谐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沁 沈明 高永年 张志飞
为合理利用多智能体算法解决城市扩张动态模拟问题,基于地理学理论和社会学规律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提出分段式粒子群算法(SPSO),并结合元胞自动机模拟复杂时空过程的能力,构建出适用于城市扩张模拟的地理元胞自动机SPSO-CA。在SPSO-CA中我们利用多时像的土地利用数据、交通路网数据和地形数据,挖掘出1995~2000年南京城市扩张的土地转换规则。再由此规则实现1995~2008年的南京市城市扩张过程的动态模拟。最后对比SPSO-CA、PSOCA及NULL模型结果得:SPSO-CA总精度86.3%,Kappa系数为0.792,Moran’s I为0.078,PSO-CA总精度83.6%,Kappa系数为0.755,Moran’s I为0.054,NULL模型总精度81.9%,Kappa系数为0.741,真实的Moran’s I为0.072。这表明无论是总精度还是空间一致性,SPSO-CA都优于PSO-CA和NULL模型,即用SPSO-CA模拟城市扩张是可行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力 刘耀林
随着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群扩张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课题,城市群的扩张模拟也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在传统的城市扩张模拟中,CA(cellular automaton,元胞自动机)模型以其独特的规则简单,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在城市扩张模拟方法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目前CA模型主要应用于对单一城市的扩张模拟,对大范围区域内城市群的综合扩张模拟精度不高.该文引入了城市流模型对传统CA模型加以改进,将空间相互作用力量化并嵌入CA模型的转换规则中,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应用改进模型模拟了
关键词:
城市流 CA模型 城市群 城市扩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菁 匡兵 张路
以武汉市1995-2012年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居民非经济福利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测度,利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探讨了城市土地扩张对城市居民非经济福利的影响方向及程度。结果表明,城市土地扩张对城市居民非经济福利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但居民非经济福利提升对城市土地扩张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就单项福利而言,城市土地扩张对城市居民交通福利的影响程度最为明显,其次是居住福利,最后是环境福利。
关键词:
城市土地扩张 非经济福利 城市居民 武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建平 赵苗 吴美琴
传统的交叉效率评价方法多数是采用一个模型进行求解,并且往往会出现多个决策单元(DMU)均有效,因此不能对所有的决策单元进行充分排序。文章基于区间DEA,同时用进取型、仁慈型和竞合交叉效率模型进行求解,并对竞合模型中的分组方法进行改进,提出利用区间值邻域互信息进行分组,之后利用潜在信息函数对三个模型的效率分数进行集结,得到每个决策单元最终的效率分数及排名结果。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目轩 陈秧分 师迎春 蒋俊毅 王良健
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的统计数据,借助相关统计测算方法,定量分析了长沙市5区近10年建设用地扩张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雨花区、岳麓区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最大,其次是天心区、芙蓉区及开福区。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市基准地价与既有土地存量差异、人口增长差异及政府调控与规制等方面探讨了长沙市建设用地扩张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扩张差异 长沙市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良健 师迎春 林目轩
研究目的:预测城市扩张规模,从而为合理调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通过Granger检验提取城市扩张的驱动因子,利用BP神经网络结合小波处理对建成区扩张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未来几年长沙市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将呈递增趋势,以年均约27 km2的速度扩张。研究结论:与GM(1,1)模型及回归模型预测方法相比,BP神经网络结合小波处理的预测精度最高,其预测结果可为城市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雪松 王云冬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扩张侵占生态空间,导致大量生态景观日益破碎,分析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的时空异质性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采用景观扩张指数(LEI)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研究武汉市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时空异质性特征,并通过建立多环缓冲区分析城市扩张类型与生态景观类型变化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扩张类型中边缘式扩张处于主导地位但扩张速度逐渐减慢,飞地式扩张数量减少,分布于远城区且分散较广,填充式扩张则较集中连片,主要集中于江岸区等中心城区;(2)不同圈层的城市扩张类型和生态景观类型的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差异显著;(3)生态景观类型以景观核心区为主,中心城区景观核心区面积随城区扩张减少,在城市扩张过程中,生态景观总体上越加破碎,边缘式扩张会加速生态景观核心区减小,飞地式扩张加剧景观单元的破碎化,填充式扩张则会弱化生态景观的破碎。本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中提供决策参考,并对中部快速城市化地区同类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云 李新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伟 周迎迎 杨新华
在非危机时期,区域扩张的动力主要是突破资源瓶颈、对经济腹地的需求、扩展市场空间及寻找投资场所等。而在危机时期,区域的扩张具有通过加强区域间合作、扩大区域范围来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强经济区域抗风险能力的动机。从这个角度来讲,区域扩张是外部压力和内部发展冲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济危机的产物。由于外部金融危机是通过贸易、金融以及心理预期这几个渠道实现跨区域扩散的,那么在区域外部冲击下,经济区加强与外部区域联系的愿望更加强烈,希望通过与区外的合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恢复市场信心,从而使区域的范围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就区域扩张方式而言,由于在危机压力下,经济水平比较接近的地区也会加强联系,互相融合...
关键词:
区域扩张 影响机制 长三角扩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德权 兰泽英
城市化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城市中心结构体系的变化,大数据研究兴起为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研究带来了新思路。本文以长沙市中心六区为研究区域,针对现有基于POI(point of interest)大数据研究城市中心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入了CRITIC算法,在通过核密度分析分别识别各类功能服务热点区域和聚集态势基础上对分析结果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客观权重下综合功能中心分析结果与多种边界提取方法识别城市中心结构体系与中心边界范围。为相关问题解决提供了新思路的同时有以下几点结论:(1)长沙市中心六区发展呈明显的多中心发展模式和多等级圈层结构体系,自然山水分隔和政府规划引导下形成了"一江两岸"综合发展的发展格局。(2)各职能类型的城市中心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规划内的城市副中心与组团发展中心已初具规模。(3)传统中心城区比起外围城区功能混合度高,发展聚集度更高,中心边界范围更广,等级圈层结构体系反映了城市多中心发展起步还未完全成熟,多措并举加强副中心与组团中心的发展应作为政府下一阶段工作的着力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市边界扩张能否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以部分省会城市的扩张为例
城市扩张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计量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城市加速扩张、政府责任与服务业发展:以北京为例
单中心扩展型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人流量与车流量的时空相关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创新区域中心城市旅游联动发展模式——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为例
城市残疾人休闲活动满意度调查研究——以长沙、武汉、南昌三地为例
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增长的EKC验证及特征分解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城市扩张对大城市周边基本农田的影响——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扩张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定量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土地扩张时空演化特征——以宁汉渝3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