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3)
- 2023(11701)
- 2022(9926)
- 2021(9357)
- 2020(8366)
- 2019(19449)
- 2018(19159)
- 2017(37728)
- 2016(20102)
- 2015(22866)
- 2014(22859)
- 2013(22540)
- 2012(20644)
- 2011(18334)
- 2010(18053)
- 2009(16921)
- 2008(16891)
- 2007(14955)
- 2006(12413)
- 2005(10944)
- 学科
- 济(81122)
- 经济(81038)
- 业(59249)
- 管理(58177)
- 企(47899)
- 企业(47899)
- 方法(43763)
- 数学(39182)
- 数学方法(38706)
- 财(24397)
- 中国(21600)
- 农(20692)
- 制(17621)
- 银(16812)
- 银行(16781)
- 务(16573)
- 财务(16528)
- 财务管理(16479)
- 业经(16251)
- 行(15847)
- 融(15799)
- 金融(15796)
- 企业财务(15669)
- 贸(15547)
- 贸易(15543)
- 学(15361)
- 易(15137)
- 地方(13805)
- 农业(13676)
- 理论(12901)
- 机构
- 大学(285315)
- 学院(283508)
- 济(117852)
- 经济(115485)
- 管理(114363)
- 理学(98969)
- 理学院(97981)
- 管理学(96290)
- 管理学院(95761)
- 研究(87402)
- 中国(71426)
- 京(58003)
- 财(56853)
- 科学(52894)
- 财经(45874)
- 农(44884)
- 中心(43464)
- 所(42897)
- 经(41716)
- 业大(41708)
- 江(40926)
- 研究所(39121)
- 经济学(37331)
- 北京(35869)
- 农业(35716)
- 财经大学(34537)
- 范(34404)
- 经济学院(34077)
- 师范(34018)
- 州(32639)
- 基金
- 项目(193483)
- 科学(152940)
- 基金(142742)
- 研究(139560)
- 家(123820)
- 国家(122828)
- 科学基金(106554)
- 社会(89667)
- 社会科(85020)
- 社会科学(84999)
- 基金项目(75910)
- 省(74895)
- 自然(69992)
- 自然科(68423)
- 自然科学(68402)
- 自然科学基金(67172)
- 教育(65187)
- 划(63353)
- 资助(59352)
- 编号(56229)
- 成果(44904)
- 部(44103)
- 重点(43304)
- 创(40322)
- 发(40072)
- 科研(38347)
- 教育部(38213)
- 创新(37711)
- 课题(37543)
- 国家社会(37378)
共检索到401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明强
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使监管者最终认识到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性,其主要目的是缓解顺周期问题。然而,我们认为宏观审慎管理可以兼顾"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性的探索,结论为:时间可变的资本充足率不能很好地解决"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或有资本可以部分解决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救助保险基金能够很好地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关键词:
资本 宏观审慎管理 道德风险 金融危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瑞红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国内外监管者开始重视金融运行的顺周期性。本文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外经济、金融专家学者对逆周期监管主要工具和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的措施,提出建立我国适当的逆周期监管工具和机制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逆周期监管 工具和机制 路径选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华 刘宁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银行业发展和监管面临严峻挑战。本文首先对金融系统顺周期性和银行逆周期监管的相关理论做了简单评述,重点分析了银行顺周期的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逆周期监管工具运用的基本原理、存在的缺陷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银行顺周期性 逆周期监管 形成机理 工具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黄宪 熊启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如何通过资本充足率监管缓释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增强银行业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的稳健性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议题。本文对宏观经济波动下银行资本缓冲的调整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1998~2011年全球100个国家1708家商业银行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商业银行不具备逆周期调节资本缓冲的行为特征,其资本缓冲与宏观经济波动呈现负向变动关系;第二,银行资产风险承担水平在经济上行(下行)周期的提高(降低),是造成资本缓冲呈现亲周期
关键词:
资本缓冲 宏观经济波动 逆周期调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高国华
本文从中国银行业和宏观金融风险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宏观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框架,以反映我国金融体系和社会整体的信用融资水平,以此作为逆周期缓冲资本的指导变量;在识别系统性风险状态和判断逆周期资本工具的应用时点方面,引入Markov机制转移模型对周期转变和风险状态的阶段性变迁进行识别,为风险判别和逆周期监管建立系统性的定量分析方法作为支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洪吉 李慧
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与监管资本存在紧密关系,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系统的顺周期性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金融监管部门、国际会计准则机构都对贷款减值准备的逆周期计提提出了监管要求和改革设想。本文根据国内上市银行数据,研究发现国内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以及发现了银行通过贷款减值准备计提进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田娇 王擎
我国经济近年处于下行期,金融风险不断上升,央行、银监会等相继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通过金融政策来防范风险是常规之举,但多重金融政策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性。文章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比较分析表明,在资本监管要求下,取消银行存贷比约束或银行间市场的政府隐性担保等弱化流动性干预的措施,将起到一定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当经济金融领域遭受各类负向的外生冲击时,就减缓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而言,取消政府隐性担保的措施更为稳健。可见,应重视不同的银行流动性干预政策对资本监管宏观审慎性的影响,通过政策之间的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田娇 王擎
我国经济近年处于下行期,金融风险不断上升,央行、银监会等相继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通过金融政策来防范风险是常规之举,但多重金融政策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性。文章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比较分析表明,在资本监管要求下,取消银行存贷比约束或银行间市场的政府隐性担保等弱化流动性干预的措施,将起到一定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当经济金融领域遭受各类负向的外生冲击时,就减缓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而言,取消政府隐性担保的措施更为稳健。可见,应重视不同的银行流动性干预政策对资本监管宏观审慎性的影响,通过政策之间的兼容匹配来强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文章的研究对于评价现有政策效果以及提升我国金融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雅婷
与经济周期类似,保险业经营波动也呈现一定周期性。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后认为,国外注重研究"承保周期",主要集中在解释其产生原因,验证其在各国保险业的存在性;国内学者则在验证非寿险市场承保周期存在性的基础上,开始分析经济周期对保险市场波动的影响。总体而言,对保险业周期性波动的"整体性研究"较多,欠缺"结构性研究"。此外,在保险逆周期监管研究方面,现有文献侧重逆周期监管的必要性研究和监管措施研究,尚未对逆周期监管的两个难点有所突破。未来我们至少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作进一步探索:研究重点应侧重"保险周期"而非"承保周期";分析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形态差异和结构性差异;加强逆周期监管的"预见性"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放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顺周期性的系统性风险中,这种风险会更加放大。在顺周期性的影响下企业如何优化内部财务管理,防范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并进行逆周期调节,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审视企业在顺周期性下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揭示顺周期性下企业存在系统性风险的表现特征,探索企业财务面临风险的逆周期监控措施,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放
互联网金融是网络时代金融业的重大创新,它的运行具有重要价值。但互联网金融在经济的顺周期性效应下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为了保证金融的健康运行,必须进行逆周期监管。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顺周期性效应问题,揭示了互联网金融在顺周期性效应下的运行风险及其特点,基于此,建议建立顺周期效应下互联网金融运行的专业化监管机构,加强顺周期效应下互联网金融运行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完善顺周期性下互联网金融运行的动态拨备计提制度,加强互联网金融运行的风险预警与安全评估机制,以及加强立法监管等缓释互联网金融顺周期性风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放
互联网金融是网络时代金融业的重大创新,它的运行具有重要价值。但互联网金融在经济的顺周期性效应下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为了保证金融的健康运行,必须进行逆周期监管。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顺周期性效应问题,揭示了互联网金融在顺周期性效应下的运行风险及其特点,基于此,建议建立顺周期效应下互联网金融运行的专业化监管机构,加强顺周期效应下互联网金融运行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完善顺周期性下互联网金融运行的动态拨备计提制度,加强互联网金融运行的风险预警与安全评估机制,以及加强立法监管等缓释互联网金融顺周期性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毛昊翔 方意 左传长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需要引入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基于股票收益率数据的尾部依赖模型所构建的传统前瞻性系统性风险指标不具有逆周期性质,难以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撑。本文从股票收益率生成过程中的驱动因子这一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根源出发,研究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内在驱动机制。基于驱动因子对系统性风险的预测能力,本文构建出全新的逆周期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发现:①在空间维度上,平安银行、南京银行和华夏银行的金融稳定性最弱,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的金融稳定性最强。据此,监管当局可以针对银行金融稳定性的异同,制定差异化的空间维度宏观审慎监管政策。②在时间维度上,本文所构建的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不仅具有有效的风险预测能力,能够提前半年发出风险预警信号,而且具有传统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所不具备的良好逆周期性质。据此,监管当局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监测系统性风险的累积状态,制定逆周期的时间维度宏观审慎监管政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祁绍斌
国家统计局2012年7月13日公布,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比一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GDP跌破8%,这是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速又一次回到8%以下。显然,我国经济正处于长期增长放缓与短期周期下行的交织阶段,为防范经济增长放缓可能诱发的银行业风险,应该强化银行业逆周期监管。本文阐述了逆周期监管有助于化解经济下行期银行业风险,揭示了经济下行期银行经营环境变化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强化逆周期监管化解经济下行期银行业风险的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科 刘静平 何理
金融系统固有的顺周期性导致金融失衡的累积与释放,放大了经济的波动,加剧了系统性风险和金融不稳定,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逆周期政策机制,成为次贷危机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VEC模型及互谱分析,探讨了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的顺周期行为现状,结果显示,在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存在顺周期行为,经济繁荣时扩张信贷,衰退时惜贷,针对该现象,本文提出了基于宏观审慎视角的逆周期资本监管建议,包括动态资本监管、前瞻的贷款损失拨备、全周期信用评级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