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21)
2023(14632)
2022(12610)
2021(11780)
2020(9767)
2019(22504)
2018(22154)
2017(43060)
2016(23085)
2015(25893)
2014(25495)
2013(24880)
2012(22329)
2011(19922)
2010(19526)
2009(17622)
2008(16881)
2007(14190)
2006(11957)
2005(9980)
作者
(63443)
(52668)
(52146)
(49909)
(33418)
(25338)
(23881)
(20777)
(20053)
(18410)
(18014)
(17538)
(16355)
(16353)
(16178)
(15830)
(15798)
(15704)
(14981)
(14847)
(12964)
(12614)
(12563)
(12072)
(11700)
(11667)
(11484)
(11398)
(10511)
(10506)
学科
(89021)
经济(88932)
管理(69151)
(63704)
(53061)
企业(53061)
方法(45025)
数学(39300)
数学方法(38731)
(26541)
(22753)
中国(21250)
业经(20478)
(19622)
地方(17109)
(17106)
贸易(17102)
环境(17051)
(16664)
农业(16543)
理论(15659)
(15395)
财务(15327)
财务管理(15299)
(15046)
企业财务(14440)
技术(14400)
(13851)
(13781)
(11613)
机构
学院(317670)
大学(317594)
管理(131108)
(122577)
经济(119960)
理学(115537)
理学院(114329)
管理学(112189)
管理学院(111625)
研究(98225)
中国(71287)
(65965)
科学(62656)
(54107)
(48980)
业大(48891)
(46885)
中心(45767)
财经(45030)
研究所(43278)
(43201)
(42012)
师范(41642)
(41132)
北京(40622)
农业(38359)
(36782)
经济学(36254)
(35588)
经济管理(34159)
基金
项目(231008)
科学(182178)
研究(169543)
基金(168369)
(146139)
国家(144936)
科学基金(125776)
社会(106697)
社会科(101059)
社会科学(101031)
(89945)
基金项目(89890)
自然(82358)
自然科(80405)
自然科学(80387)
自然科学基金(78894)
教育(78007)
(75497)
编号(69735)
资助(68329)
成果(54268)
重点(51258)
(50754)
(48560)
(48253)
课题(46499)
创新(44912)
科研(44474)
国家社会(43835)
教育部(43731)
期刊
(124810)
经济(124810)
研究(85789)
中国(51499)
学报(49746)
管理(45642)
科学(45617)
(43878)
(41012)
大学(38462)
学学(36303)
教育(34340)
农业(31398)
技术(28519)
业经(22774)
财经(20874)
(20763)
金融(20763)
经济研究(19649)
(17714)
图书(16883)
问题(16659)
(15915)
科技(15663)
理论(15307)
(15140)
技术经济(14918)
资源(14808)
实践(14311)
(14311)
共检索到432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振   郭杰   欧名豪  
如何有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议题。为此,文章基于逻辑框架法,从宏观目标、具体目标、政策产出和政策投入四个层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闭环,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统构成和基本框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宏观目标是存量生态产品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增量生态产品得到系统修复,能够保障持续供给;(2)具体目标是生态产品易度量、可抵押、可交易、易变现,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3)政策产出导向为摸清基础底数、健全核算体系,支撑生态产品易度量;明晰产权边界、创新金融支撑,实现生态产品可抵押;统一交易平台、明确交易规则,推动生态产品可交易;凝聚价值共识、完善生态补偿,促进生态产品易变现;(4)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投入措施为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摸清基础底数;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规范,健全核算体系;推动生态资源确权登记,明晰产权边界;拓宽生态产品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支撑;整合现有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统一交易平台;规范生态产品交易行为,明确交易规则;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宣传,凝聚价值共识;健全生态产品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飞   郭杰   于梦林   成志荣  
<正>核心提示本文梳理了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的现实困境,阐述了江苏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治理逻辑和实践探索成效,提出了统一普查认定标准、统一专项规划引导、统一交易规则体系、统一收储交易平台、统一完善政策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玉倩   黎明   苏晨晨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即绿色生产力的体现,而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可或缺的途径。旨在通过价值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重维度,深刻剖析新质生产力如何内在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达成。在价值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通过加速经济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驱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创新性应用,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展现了其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核心价值导向。在理论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体现在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转型、产权界定的清晰化、供需关系的协调优化及消费模式的多样化,这些理论要素共同构成了支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框架。在实践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的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顶层设计的强化,深化了生态产品体制的改革;依托数字档案管理,实现了生态产品产权的精准界定;网络监测技术的运用,完善了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体系;信息平台的搭建,促进了生态产品的多元化交易;数字思维的融入,加速了人才队伍建设与体系的完善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海燕  张正堂  陈传明  
在清晰地界定企业组织结构化的内涵与功能类型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基础理论找寻到企业与外部技术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关系网络之间共同存在的知识逻辑,构建了一个企业组织结构化的闭环整合模型并提出研究命题:外部技术环境中的工具技术和知识技术通过效率机制影响企业制度结构化和层级结构化;外部制度环境中的人文-认知性知识通过社会规范机制影响企业文化结构化,管制性知识通过强迫机制影响企业制度结构化,准则性知识通过模仿机制影响企业层级结构化;外部社会关系网络通过网络功利机制影响企业层级结构化。该模型阐释了企业组织结构化的现象,也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海燕  张正堂  陈传明  
在清晰地界定企业组织结构化的内涵与功能类型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基础理论找寻到企业与外部技术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关系网络之间共同存在的知识逻辑,构建了一个企业组织结构化的闭环整合模型并提出研究命题:外部技术环境中的工具技术和知识技术通过效率机制影响企业制度结构化和层级结构化;外部制度环境中的人文-认知性知识通过社会规范机制影响企业文化结构化,管制性知识通过强迫机制影响企业制度结构化,准则性知识通过模仿机制影响企业层级结构化;外部社会关系网络通过网络功利机制影响企业层级结构化。该模型阐释了企业组织结构化的现象,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黄溶冰  王丽艳  齐兴利  
在公共投资领域开展效益审计是许多国家政府审计关注的重点和主要工作内容。我国的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必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适应公共项目特点的审计技术方法。本文根据审计工作特点对传统逻辑框架法予以适当改进,通过与问题树、目标树等系统分析方法相结合,从垂直逻辑关系和水平逻辑关系两个层面,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查贯穿于逻辑框架分析之中,同时在文章中给出了一个应用案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林  杜鹏  叶文忠  
政府投资项目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投入。但随着投入力度的扩大,问题也会不断地暴露,如工程质量不高、工程进度延误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政府主管部门没有完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晓博  于果  张颖  
生态补偿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工具,是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界定生态补偿理论框架既要契合国家治理的特征与演变趋势,也要将其与其他外部性治理手段区别开。基于国家治理的视角和生态补偿的本质特征,对生态补偿目标、机制、主体、对象、标准、效果评估等进行具体分析。将生态补偿界定为治理主体自愿谈判形成以完成特定生态环境活动为条件的契约,并据此治理生态环境外部收益问题的过程。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模式与自然资源公有制特征有关,但更多是由具体的问题情景和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决定的,即由生态环境非排他性的具体范围和社区、政府、第三部门的治理能力所决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晓博  于果  张颖  
生态补偿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工具,是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界定生态补偿理论框架既要契合国家治理的特征与演变趋势,也要将其与其他外部性治理手段区别开。基于国家治理的视角和生态补偿的本质特征,对生态补偿目标、机制、主体、对象、标准、效果评估等进行具体分析。将生态补偿界定为治理主体自愿谈判形成以完成特定生态环境活动为条件的契约,并据此治理生态环境外部收益问题的过程。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模式与自然资源公有制特征有关,但更多是由具体的问题情景和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决定的,即由生态环境非排他性的具体范围和社区、政府、第三部门的治理能力所决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华   崔国行  
价值规律在生态产品中的应用与发展是构成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生态产品价值存在或价值本体问题需要得到重视。本文围绕“生态产品价值是什么”,对国内外生态经济学中生态产品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研究认为,我国生态产品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话语体系为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提出,我国的生态产品价值体系面向凸显劳动价值、面向发展生产力、面向现实关切,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面向统筹保护和发展,生态产品价值伦理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于此,提出实现策略:一是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基础,发掘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价值理论;三是结合试点实践,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四是打造面向现实关切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建构;五是坚持人民性的生态产品价值伦理取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龙凤  高树婷  葛察忠  王金南  杨琦佳  
逻辑框架法是一种综合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在政策实施评估中应用尚不多见。本文通过对水污染物排污收费政策的评估,探索政策评估技术方法的新思路,同时研究发现排污收费政策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会  李强  温亚利  
研究目的:以生态产品的排他性为线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论逻辑,从中构建分析框架以辨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主要模式。研究方法:文献分析和理论演绎。研究结果:(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要针对的是严格生态保护前提下具有稀缺性的那些生态产品;(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逻辑是“是否具有或能否建立排他性—消费主体是否明确—制度供给主体—市场或非市场支付机制”,排他性的建立意味着支付机制与制度供给主体分离;(3)从理论逻辑演绎出支付机制、制度供给主体两个维度,将实现机制的模式分为5个类型,并据此辨析了8种具体模式,最后对每种模式的交易标的、支付额度基础与普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1)生态产品是否具有或能否建立消费中的排他性,是其能否采用市场支付机制的前提;(2)从理论逻辑演绎出的支付机制和制度供给主体两个维度,为辨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性质提供了统一的分析框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江  张国杰  姚江春  
统一用途管制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宏观核心目标。目前自然资源用途管制中仍存在事权划分不清、管制指标维度不一、管制空间重叠、监督评价不足等问题,需从管制逻辑框架和系统构成的层面进行综合研究。逻辑框架法是一种从问题出发,将宏观目标转换为具体目标和措施的有效方法。借助逻辑框架法思路,在分析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建立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的"宏观目标—具体目标—问题提出—管制措施—评价监管"的逻辑框架关系,同时在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具体措施和评价监督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贤胜   陈绍志   赵荣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既是“两山”转化的重要桥梁,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厘清其背后的实践逻辑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然资源领域87个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范式,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程序,解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生过程,并构建其一般性思维导图。结果表明:“识别资源本底—多元机制协同—产出综合效益”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过程的内在逻辑。通过识别资源本底明确治理方向,利用准备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驱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和增值,最终产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生态共治、生态共富以及生态共享的有机统一。本文是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的有益尝试,可为完善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实施路径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彩琴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密切且具有跨界属性的教育类型,新时代职业教育亟须实现战略转型。基于价值重构和价值实现的分析逻辑,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战略转型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多元化外生价值,即工具性价值;应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重构其内生价值逻辑,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三个层面建构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转型的价值实现路径。职业院校应在职业教育实践范式中实施转型,通过课程思政、面向产业集群的复合技能型人力资本供给、产教融合文化育人路径,落实职业教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外生价值,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