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9)
- 2023(14777)
- 2022(12984)
- 2021(12213)
- 2020(10207)
- 2019(23692)
- 2018(23392)
- 2017(45342)
- 2016(24328)
- 2015(27301)
- 2014(26934)
- 2013(26030)
- 2012(23744)
- 2011(20888)
- 2010(20460)
- 2009(18263)
- 2008(17157)
- 2007(14431)
- 2006(12185)
- 2005(9937)
- 学科
- 济(92636)
- 经济(92541)
- 管理(69506)
- 业(63532)
- 企(52872)
- 企业(52872)
- 方法(45554)
- 数学(40167)
- 数学方法(39567)
- 农(25115)
- 财(22971)
- 中国(22754)
- 地方(21374)
- 业经(20433)
- 学(20103)
- 环境(18425)
- 农业(16883)
- 贸(15760)
- 贸易(15753)
- 理论(15426)
- 务(15216)
- 和(15214)
- 易(15205)
- 财务(15134)
- 财务管理(15106)
- 技术(14845)
- 划(14372)
- 企业财务(14231)
- 制(14121)
- 融(11545)
- 机构
- 大学(328005)
- 学院(327192)
- 管理(134117)
- 济(125104)
- 经济(122290)
- 理学(117990)
- 理学院(116680)
- 管理学(114460)
- 管理学院(113880)
- 研究(102911)
- 中国(74639)
- 京(70293)
- 科学(66323)
- 财(54863)
- 业大(50858)
- 农(50215)
- 所(49103)
- 中心(48336)
- 财经(45482)
- 研究所(45410)
- 江(45086)
- 范(44124)
- 师范(43717)
- 北京(43685)
- 经(41534)
- 农业(39374)
- 院(38783)
- 州(37163)
- 经济学(36961)
- 师范大学(35648)
- 基金
- 项目(240174)
- 科学(189251)
- 基金(174515)
- 研究(174437)
- 家(151760)
- 国家(150516)
- 科学基金(130952)
- 社会(109488)
- 社会科(103736)
- 社会科学(103708)
- 基金项目(94357)
- 省(93894)
- 自然(86957)
- 自然科(84901)
- 自然科学(84882)
- 自然科学基金(83309)
- 教育(80152)
- 划(79136)
- 编号(71552)
- 资助(70955)
- 成果(55410)
- 重点(53145)
- 部(52141)
- 发(50753)
- 创(49884)
- 课题(48061)
- 创新(46501)
- 科研(46279)
- 大学(44900)
- 教育部(44873)
- 期刊
- 济(128765)
- 经济(128765)
- 研究(88903)
- 中国(55000)
- 学报(51892)
- 科学(47596)
- 管理(46233)
- 农(44087)
- 财(41396)
- 大学(40015)
- 学学(37500)
- 教育(35200)
- 农业(31133)
- 技术(29761)
- 业经(22124)
- 融(21270)
- 金融(21270)
- 财经(20437)
- 经济研究(19865)
- 图书(18832)
- 经(17373)
- 问题(17291)
- 资源(16624)
- 科技(16339)
- 版(15537)
- 业(15499)
- 理论(15210)
- 技术经济(15074)
- 现代(14261)
- 实践(14192)
共检索到449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宸 刘宛 房小怡 张硕 王信
根据所处地区气候环境,研究城市内部空间通风环境优化,作为城市建筑空间形态控制指引要素,有利于提高建筑形态决策的科学性。结合标准化风温指数、地表通风潜力和夏季热岛强度,对北京中心城区建筑空间形态设计进行了气候分区。通过气象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气候分区中典型城市单元的近地面风速和气温,构建出城市单元风温数据样本,经回归分析确定了单元建筑高度、密度和容积率与标准化气候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单元建设后的标准化气候指数更优化为原则,计算给出不同气候分区内的建筑空间形态控制指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侯景新
在我国城市化高速推进的今天,很多特大及超大城市都在无节制地发展,过高的密度、摊大饼的模式等使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及住房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卫星城的规划逐渐被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但是,虽然国外有不少卫星城成功规划的经验,可至今仍缺乏系统的优化理论支撑,本文即从理论推证、计量分析等方面力求突破,如卫星城相对中心城市的数量选择及合理规模等均有确切结论。但愿这些推证能对我国各大城市的卫星城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卫星城 优化 规模 蛋型区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梓茜 程宸 杨袁慧 房小怡 杜吴鹏
城市通风廊道是提升城市通透性,改善城市微循环,减缓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建设通风廊道让城市"呼吸"起来,可以有效减轻热岛效应,增强空气流动性,提高人体舒适度。基于通州区建设大背景及热点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典型案例,利用通州国家级气象站多年观测记录及周边地区气象资料、通州城区1:2000建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德国高分辨率卫星影像Rapid(5m分辨率)、通州区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规划图等,分析了通州及周边地区的风环境,研究了通州城区天空开阔度和地表粗糙程度,得出了通风潜力的空间分布。同时,利用卫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梦 王锦 朱青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体和虚拟商业空间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更与重构,以传统零售业为主的商业区空心化已有端倪。以北京市城六区为例,基于20122015年微博签到数据,辅以问卷调查、实地测量进行纠偏,使用核密度分析提取商业热点地区,使用因子分析计算城六区30个典型商业区的"规模—热度"得分,结合K-means聚类衡量其"空心化"程度并分类。结果显示:(1)商业热度整体呈现老城区缩减、郊区扩展的"扁平化"趋势,并导致若干大型商业空间的"空心化";(2)规模等级高的商业热点地区整体离散分布,规划的若干市级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善文 祝朝阳 张珊珊 刘晟楠 汪坚强
城市中心区作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的典型地区,高精度的绿色空间识别与服务供需评价能够为规划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树木作为绿色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与服务空间载体,其高精度的识别是绿色空间服务供需精细化评价的前提与难点。利用多源数据与深度学习方法,综合考虑数据可获取性、复杂建成环境对服务能力多维度影响、城市绿色空间服务的典型需求等,构建了“要素识别—服务供需”分析框架,并以北京核心区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服务能力方面,大型公园与林荫道对应的绿色空间服务能力较高,附属绿色空间受到建成环境的影响服务能力相对有限;(2)服务需求方面,高密度商业、办公片区的服务需求普遍较高,绿地水系周边需求较低;(3)供需关系方面,供需错配由公共绿地服务盲区与高密度建成环境共同导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卡
外围中心的集聚力不足是引发人口疏散乏力、空间建设无序等大都市"城市病"的关键性因素。为了探寻提升外围中心的集聚力关键路径,文章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外围中心集聚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指标权重和北京市2011年的最新统计数据相结合,对未来几年各区县人口集聚趋势进行初步判断。研究表明,前期发展优势和土地资源约束对人口集聚力的影响均十分显著,政策、体制等外生集聚力对城市发展新区的影响更大,内生集聚力最大的城区依次是朝阳、海淀、大兴、昌平和通州,内生集聚力最小的依次是门头沟、石景山、东城和西城,政府需通过政策、体制等外生力量提高城市发展新区的外生集聚力。
关键词:
北京市 人口集聚 多中心城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彪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城市环境质量堪忧,风环境的改善可有效地促进空气污染物的扩散降减和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文章通过城市住区形态参数化研究和CFD模拟来研究风环境和街区形态的耦合关系。选取了北京市10种典型的住区进行城市形态参数化归纳,通过数值模拟,对各组模型在均一化来风初始条件下的不同高度平面的平均风速、湍流强度、2m高度低风速区占比等风环境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了一些影响近地面(<20m)风环境的重要的城市形态参数。论文有助于揭示街区形态对城市风环境的影响规律,提出的基于风环境的住区形态规划设计建议,有利于选择合适的街区形态以促进近地面高度的空气污染物降减,为未来城市住区营造良好通风环境提供规划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街区形态 城市风环境 街区典型高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芳,朱道林
利用北京市1998—2003年的普通住宅出让地价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北京市普通住宅出让地价的系列空间分布图,在此基础之上揭示北京市住宅地价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地价的分布在空间上既有连续性,也存在变异性。文章提出了地价梯度和地价指向,作为表征地价空间变化的两项指标,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地价 空间分布 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洁 吕永强 沈体雁
基于北京都市区的POI(Points of Interest)数据,应用点模式分析法识别城市主次中心,通过对比去除就业中心前后的集聚度,探讨就业中心对不同产业的集聚作用。研究发现,在北京市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下,所有产业均表现为集聚分布,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在主中心内呈现明显集聚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内部产业间倾向于邻近分布,主中心内产业邻近度更高;从主次中心来看,主中心对金融及商务服务行业具有较强吸引力,而郊区次中心产业分布相对分散,需进一步强化集聚能力。
关键词:
多中心 点模式 空间联系 北京都市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谭日辉 陈思懿 王涛
韧性城市建设是应对当前城市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风险的有效手段,而既有研究对城市副中心韧性城市建设的探讨相对有限。基于国内外研究和当前实际,将数字技术与韧性城市建设进行融合,并从社会韧性、环境韧性、组织韧性和经济韧性四个维度,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例,系统分析了四个维度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讨论数字平台对韧性城市各个维度的优化和嵌入路径,以期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和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数字平台 韧性城市 副中心城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伟力
以兴趣点数据为切入点研究中、微观尺度下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空间功能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聚散规律。中观尺度下,研究兴趣点点密度分布、城市功能聚合和扩散的演化行为以及区县中心的定位方法,并通过兴趣点分类聚集识别行业聚集子区。微观尺度下,地理位置优势使得街角具有较强的局部聚集效应和中心引力,街角的兴趣点分类分布体现出了明显的行业空间分布特征,优势街角的定位也为识别核心街区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以北京为例,不同层面的城市兴趣点结构空间分析证实,兴趣点有良好的城市形态表征能力,是探索城市功能结构的聚散规律和空间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敏
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节能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运用自然通风降温从而减少建筑空调系统所产生的能量这一课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不仅是我们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结晶,且符合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自然通风设计上更有着自己的一套系统。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民居自然通风的营造手段,总结出传统民居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三大系统框架,这一框架将可以作为城市设计师或建筑设计师关于环境因素中通风设计的指导,旨在创造一个更加绿色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与城市空间格局。
关键词:
传统民居 自然通风 设计 建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季珏 高晓路 刘星辰
高速城镇化和机动化阶段,面临与日剧增的环境压力,城市交通的多目标发展成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提升居民出行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交通碳排放是目前及未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核心目标,是城市交通效率的主要内涵。由此,本文从交通出行便捷与交通碳减排双目标综合评估的角度,提出基于中观尺度的城市交通出行满意度和交通碳排放的定量测算方法;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法探讨城市交通综合效率评价方法。对北京市城六区的实证结果显示,在三环以内地区,城市交通综合效率较高,五环以外大部分地区较差。交通综合效率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于:1西三环至西四环万寿路街道的公主坟-五棵松地区。2北三环和平里街道安贞桥附近地区。3东北三环的三里屯地区。而综合效率较差的地区大多位于城市外围,例如西北六环周边,西南五环至西南六环部分地区,以及东五环外常营地区等,交通碳排放较高是这些地区交通效率较差的主要原因。此外,交通效率的空间差异与地理空间环境的差异性呈现高度的相关。例如,交通效率较差的地区大多是高档别墅区集聚的地区,以及城市五环周边公共交通不完善的部分居住区。通勤中机动化比例较高和通勤距离较长是碳排放强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安然
电影院作为一种文化设施,存在着空间分配不均衡的状况。通过对电影院进行分类赋值,结合GIS缓冲区分析法,得出了北京市电影院的空间分布和街道供给能力情况,旨在为电影院空间布局的相关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北京市 电影院 空间分布 供给能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繁瑜 房文斌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很多地区都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普遍的非自然性产业演替过程,这个过程中又伴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和城市面积的急剧扩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中国一些大城市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口空间失配问题。论文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域内3个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在考察了各个社区内部居民通勤方式和工作可通达度之后得出关于北京市空间失配情况的结论,建议规划部门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新出现的空间失配现象给予足够重视,调整按照旧有城市发展进程设定的规划或开发选址思路。
关键词:
城市空间失配 房地产选址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