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1)
- 2023(12619)
- 2022(10975)
- 2021(10365)
- 2020(9016)
- 2019(20892)
- 2018(20829)
- 2017(42077)
- 2016(22633)
- 2015(25830)
- 2014(25965)
- 2013(25556)
- 2012(23979)
- 2011(21759)
- 2010(21682)
- 2009(20442)
- 2008(20271)
- 2007(18070)
- 2006(15533)
- 2005(13865)
- 学科
- 济(96487)
- 经济(96386)
- 管理(67253)
- 业(65497)
- 企(52772)
- 企业(52772)
- 方法(50150)
- 数学(45629)
- 数学方法(45128)
- 财(27439)
- 农(26492)
- 中国(25045)
- 贸(20759)
- 贸易(20751)
- 易(20247)
- 制(19108)
- 业经(18898)
- 务(17187)
- 财务(17134)
- 财务管理(17091)
- 农业(17004)
- 地方(16971)
- 银(16490)
- 银行(16465)
- 企业财务(16210)
- 学(15983)
- 行(15672)
- 融(15318)
- 金融(15315)
- 策(13995)
- 机构
- 学院(328308)
- 大学(327630)
- 济(142114)
- 经济(139312)
- 管理(131735)
- 理学(113642)
- 理学院(112549)
- 管理学(110815)
- 管理学院(110198)
- 研究(103723)
- 中国(81872)
- 财(68330)
- 京(66730)
- 科学(59669)
- 财经(54470)
- 所(50998)
- 中心(49917)
- 经(49405)
- 农(49392)
- 江(48181)
- 研究所(45794)
- 业大(45316)
- 经济学(44243)
- 北京(41840)
- 财经大学(40445)
- 经济学院(40320)
- 范(40187)
- 师范(39819)
- 农业(38977)
- 州(38427)
- 基金
- 项目(213755)
- 科学(169478)
- 研究(157988)
- 基金(156974)
- 家(134378)
- 国家(133312)
- 科学基金(115804)
- 社会(100867)
- 社会科(95844)
- 社会科学(95820)
- 省(82657)
- 基金项目(82466)
- 自然(74546)
- 教育(74123)
- 自然科(72810)
- 自然科学(72790)
- 自然科学基金(71515)
- 划(69708)
- 资助(66404)
- 编号(64966)
- 成果(52911)
- 部(49305)
- 重点(47540)
- 发(45470)
- 创(44252)
- 课题(44010)
- 教育部(42963)
- 人文(41805)
- 国家社会(41465)
- 科研(41436)
- 期刊
- 济(148905)
- 经济(148905)
- 研究(95679)
- 中国(55101)
- 财(52805)
- 管理(46651)
- 学报(44234)
- 农(43301)
- 科学(41982)
- 融(36043)
- 金融(36043)
- 大学(34432)
- 学学(32565)
- 教育(29815)
- 技术(29343)
- 农业(29109)
- 财经(27079)
- 经济研究(24882)
- 业经(24776)
- 经(23125)
- 问题(20487)
- 贸(18604)
- 统计(18000)
- 理论(17144)
- 技术经济(16831)
- 策(16040)
- 商业(15981)
- 实践(15461)
- 践(15461)
- 国际(15250)
共检索到476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韦 郑中华
近期我国货币供应量以及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发各界对我国通胀的担忧。对我国历年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的价格水平和前一期GDP的增长率是正相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下一年度物价水平的上升,检验结果都显著。货币当局在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调节手段,防止流动性泛滥;进行窗口指导,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国际资金流动监管,防止输入型通货膨胀;维持汇率稳定,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窗口指导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丽
基于我国的现实经济状况和日益复杂的外部经济运行环境,综合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和全国房地产开发业综合景气指数等显性指标,利用小波变换分析方法研究货币状况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从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的历史沿革的视角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颖 林景润 高铁梅
本文利用滚动构建VAR模型的方法进行样本外动态预测,估计得出粘性信息假设下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非线性的LSTR模型,刻画出通货膨胀率的非对称调整路径。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当通货膨胀预期超过某一特定门限值后,对未来通货膨胀的作用反而减小。另外,通过比较利率和M1这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物价的作用,本文发现当通货膨胀预期低于2.8%时,减少M1具有显著的抑制通货膨胀作用;当通货膨胀预期在2.8%~3.9%时,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货膨胀均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而当通货膨胀预期高于3.9%时,利率是抑制未来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曹协和 吴竞择 何志强
扩大货币供给应对经济金融危机是以价格型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中介目标的中央银行普遍采用的货币手段,但本文的研究表明这种操作模式存在货币需求缺口错配的问题,经济危机后出现货币实际供给高于长期合意需求水平现象,形成通货膨胀压力。本文以中国1996~2009年间应对系列经济金融危机的货币变化特征为对象,估计了我国的长期货币需求函数与短期局部调整函数,据此测算了此期间的长期货币需求缺口,并将之与实际通货膨胀水平进行关系检验,显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故审慎把握此期间的货币扩张行为是必要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洪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工业国家相继把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包括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瑞典、澳大利亚、芬兰、西班牙和以色列。在德国和瑞士长期受到很高评价的货币政策中,通货膨胀目标是重要要素之一。在美国,通货膨胀目标也受到一些具有影响的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正新 李爽
对我国预期通胀与货币政策目标变量综合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目标通胀率、预期通胀率和实际通胀率三者之间是正向关联。目标通胀率对预期通胀率的影响程度显著但具有滞后性,"目标锚"的引导作用尚有待进一步发挥。通胀预期陷阱在我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际通胀率的波动幅度较大且上升有利于拉动正产出缺口,货币当局确实有人为地调高目标通胀和实际通胀水平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故意,货币政策时间的非一致性存在但并非显著。我国通胀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公众通胀预期推动的,结论凸显了货币政策管理预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欧培彬 周钟山 饶斌
本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货币供给输入型通货膨胀异常情况的存在,然后就货币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异常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历年我国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和CPI数据实证分析,证明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的反常规关系和政府对外汇占款的对冲策略出发,探讨货币供给途径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异常。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建江 胡国
本文利用1986年以来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数据,运用图示法和模型检验,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中,M2与CPI存在较强相关性;在各时间阶段中,1997-2008年M2与CPI的相关性较1986-1996年强;CPI与M2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文章进一步对检验结果进行了阐释,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伍戈 李三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有关中国通货膨胀的文献,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通常偏重于数据挖掘,而忽视了普适性宏观经济理论的约束,因而所得出的结论其经济学含义值得商榷。尽管总供给-总需求框架是十分简洁的宏观分析框架,但是很少有人用它的具体方程来推导通货膨胀的决定式,并将所得来的决定式用之进行中国的实证分析,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互印证。本文创新性地在总供给-总需求框架下,首先对封闭经济下的通货膨胀成因做了较为深入分析,接着将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中以获得计量上可估的线性方程,并利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通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鸣 倪玉娟
首先建立开放经济下的资产价格和货币政策的理论模型,运用最优化方法推导出央行利率政策最优反应函数,然后运用VAR方法分析了股价、产出、通胀率和货币政策的关系,最后运用State-Space方法计算出央行应对资产价格的时变反应系数。本文发现,央行的最优利率政策应对资产价格做出非负反应,反应系数大小与产出的利率弹性和资产内在价值的利率弹性呈负相关,与资产价格的财富效应等呈正相关。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价波动显著地影响通货膨胀,利率相对于货币供应量来说能更有效地调控股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均丽 刘枭
简单的最优货币政策是促使通货膨胀与产出二者之间达到"神奇巧合"的货币政策。本文立足于最优货币政策共识和预期的异质性,全面分析了中央银行预期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形成中的问题主要是信息问题,透明度与交流是预期管理的关键货币政策工具,着重于信息提供和中央银行的意图表达,能够盯住更多的目标。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依靠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作用于价格稳定目标,比较而言,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够形成预期管理的内生机制。本文建议,当下中国在经济疲弱、价格剧烈动荡之际,应率先推出"准通货膨胀目标制",管理经济下行风险,从而推动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预期管理 目标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曦 王茜 陈中飞
本文在新凯恩斯DSGE的框架下,从消息冲击的视角,区分并探讨了预期与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作用。同时,通过中美政策作用比较,以及参数和预期结构替换,探寻我国货币政策作用特征的根源及其机制。主要结论为:(1)我国货币政策预期冲击的效果要远强于未预期冲击;(2)与美国相比,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更大、持续性更小且存在轻微超调;(3)我国货币政策的特征源于经济主体的短视预期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不连贯性。本文的政策启示包括:(1)央行应通过沟通等形式引导公众预期以增强政策效果;(2)尽力避免相机抉择式的政策制定方式,保持货币政策的持续性;(3)货币政策应言行一致。概言之,我国货币政策应该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碧云 易行健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地位,然后深入探讨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与通货膨胀惯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在简要总结我国2009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通货膨胀态势与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预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王世杰
本文基于我国货币政策在通胀水平和增长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对通胀和产出具有非线性非对称反应的实际背景,分别以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为阈值变量建立非线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胀和产出的反应随着预期的通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而有显著的非线性非对称性,非线性转换形式由逻辑函数刻画,转换速度较快且显著;(2)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调节区间为2.96%—3.23%,对经济增长率的调节区间为8.52%—8.83%;(3)当经济增长率或通胀率高于调节区间的上限,央行应以通货膨胀为主要调节目标,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当经济增长率或通胀率低于调节区间的下限时,央行应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调节目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宇 刘金全
本文在对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构建门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TVECM),识别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非线性及非对称调整机制。结果发现,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误差修正模型存在门限效应;并且我国名义利率存在非对称调整偏好;在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二元系统中,通货膨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弱外生性"。进而表明现阶段利率政策对于抑制目前的高通胀存在一定的难度,还应该辅以其他的货币政策,必要时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价格干预。
关键词: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 门限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
Taylor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实证检验——基于时变隐性通货膨胀目标的新证据
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企业债务融资的实证分析
汇率、货币政策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基于协整和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
美国货币政策与G20通货膨胀率的相关分析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冲击效应——基于货币搜寻理论的实证分析
广义货币状况指数与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调控——基于ARDL-ECM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预期——基于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实证分析
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基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讨论
货币政策意外、利率期限结构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