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2)
- 2023(8826)
- 2022(7652)
- 2021(7252)
- 2020(6167)
- 2019(13655)
- 2018(13417)
- 2017(25723)
- 2016(13404)
- 2015(14822)
- 2014(14221)
- 2013(13772)
- 2012(12335)
- 2011(10573)
- 2010(10194)
- 2009(8937)
- 2008(8482)
- 2007(6941)
- 2006(5606)
- 2005(4496)
- 学科
- 济(51776)
- 经济(51726)
- 管理(41678)
- 业(38537)
- 企(32866)
- 企业(32866)
- 方法(28099)
- 数学(25448)
- 数学方法(25060)
- 财(15392)
- 农(13721)
- 中国(12156)
- 业经(11236)
- 务(10620)
- 财务(10587)
- 财务管理(10568)
- 企业财务(10045)
- 制(9447)
- 农业(8921)
- 贸(8850)
- 贸易(8848)
- 易(8666)
- 地方(8455)
- 技术(8348)
- 学(8023)
- 理论(8003)
- 环境(7881)
- 划(7595)
- 和(7400)
- 银(6899)
- 机构
- 大学(177527)
- 学院(176876)
- 管理(74440)
- 济(73074)
- 经济(71793)
- 理学(65598)
- 理学院(65011)
- 管理学(63797)
- 管理学院(63461)
- 研究(51687)
- 中国(38826)
- 京(34397)
- 财(34065)
- 科学(30195)
- 财经(28210)
- 经(25969)
- 中心(25946)
- 业大(25690)
- 农(25143)
- 江(24017)
- 经济学(23043)
- 所(22800)
- 财经大学(21500)
- 经济学院(20979)
- 范(20917)
- 研究所(20845)
- 师范(20579)
- 北京(20351)
- 院(19672)
- 农业(19664)
- 基金
- 项目(131449)
- 科学(105199)
- 基金(98220)
- 研究(95982)
- 家(85469)
- 国家(84806)
- 科学基金(74756)
- 社会(63142)
- 社会科(60023)
- 社会科学(60008)
- 基金项目(52340)
- 省(50151)
- 自然(48678)
- 自然科(47636)
- 自然科学(47621)
- 自然科学基金(46757)
- 教育(45458)
- 划(42519)
- 资助(39186)
- 编号(37417)
- 部(30234)
- 重点(29611)
- 成果(28713)
- 创(28248)
- 发(27288)
- 国家社会(27080)
- 教育部(26739)
- 创新(26474)
- 人文(25899)
- 大学(25753)
共检索到239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宇轩 陈俊峰 谢屹
【目的】厘清影响农户选择人象冲突治理措施的关键因素,为政府开展人象冲突有效治理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区域人象和谐共生。【方法】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亚洲象分布区为研究区域,基于选择实验法设计由补偿标准提高、修建栅栏、种植结构调整、转移问题象和移民搬迁5种治理措施组成的选择集,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对实地调查收集的472位农户数据进行估算,分析农户选择人象冲突治理措施的关键因素。【结果】1)农户倾向的治理措施依次为亚洲象肇事补偿80%(0.99)、转移问题象(0.97)、种植结构调整(0.96)、修建栅栏(0.45);2)收入水平存在差异的农户对补偿标准提高、转移问题象和种植结构调整具有较高选择倾向;3)与补偿标准提高、设置栅栏、种植结构调整、转移问题象和移民搬迁组成的治理措施相比,维持现状(ASC)变量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农户倾向于整体上维持现有治理措施;4)相对于治理工作具有正向偏好的农户而言,劳动力数量、不信仰宗教的人数以及感知到人象冲突存在的农户倾向选择改进后的治理措施。【结论】农户对政府制定的治理措施表现出较高选择倾向,但移民搬迁是农户最不愿意选择的治理措施,需要关注农户对人象冲突治理措施的选择偏好以优化治理工作,构建由补偿标准提高、问题象转移、修建栅栏等多种措施组成的新型治理模式,优先为家庭劳动力多和受亚洲象肇事影响严重的农户提供治理工作参与机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敏 李丽 李云仙 李雯雯 邓喜庆 刘洪江 代云川 张宇
人象冲突的频繁发生,给西双版纳政府和村民带来极大不便。文章在西双版纳人象冲突风险区域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RStudio软件中fitdistrplus程序包对2011—2016年西双版纳人象冲突补偿数据的分布进行拟合,从而厘定出不同风险区域的纯保费。结果表明:无风险区域、低风险区域、中风险区域和高风险区域的单位纯保费合计分别为:1 718.33元、4 667.14元、7 578.624 5元、9 862.595元。文章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缓解人象冲突的可行性措施,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西双版纳人象冲突肇事保费厘定上提供了较强的参考价值。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郑毅 熊文钊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上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信仰,使他们独特的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之间产生了矛盾。"佛寺教育问题"的解决可以上升为宗教信仰自由与受教育权两项基本权利在同一主体产生的张力如何化解的层面。该问题为当前的基本权利冲突研究所忽略。只有在公民基本权利的辐辏结构的基础上的"存异"进路,才能通过构建宗教信仰自由与受教育权的矛盾的最佳均衡,从根本上解决"佛寺教育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荟
寺庙教育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教育形态之一。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更是文化传播和民族教育的固定场所。现代学校教育介入后,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始终处于对立冲突的状态之中,主要体现在生源、时间、教学内容、学生人生观、和尚生身份等方面。这是由经济优势带来的文化自信和对他文化的排斥;学校教育传承傣族文化功能的有限性;学校教育的内容脱离当地生活,致使"读书无用论"流行;寺庙教育的世俗化倾向和管理上的松散状态;相关政策向学校"一边倒"的倾向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崔庆明 徐红罡
在野生动物旅游活动中,人与动物之间的冲突一直受到关注。而现在占主导地位的科学主义研究范式并不能够有效缓解这种冲突,反而强调了人与动物的二元对立。社会建构论被认为可以超越这种对立,在其视野下,科学知识是围绕社会事实所建构的多种知识中的一种。该文针对西双版纳野象谷出现的管理上的矛盾现象和各种利益相关者眼中出现的矛盾的大象形象,利用社会建构论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游客、员工和周边社区对大象的知识的建构来源于他们日常生活经验而非科学,甚至与科学知识相悖。游客将野象建构为稀少、可爱和吉祥,期待野象出现;员工认识到野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宇轩 张忠义 杜宇晨 谢屹
人象冲突是我国人兽冲突中的典型事件,不仅影响着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着当地农户的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对人象冲突的度量、冲突生成机理、行为响应及人象冲突治理措施4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后,可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人象冲突被界定为人与象之间负面的交互影响,但度量主要集中在象对人类构成的直接负面影响;其次,人象冲突的成因可归纳为"挤出效应""机会效应""攻击效应"与"攀升效应",冲突的始点在于亚洲象离开原有栖息地后,活动范围扩大至农户生产生活区,造成空间重叠;再次,不同生计资本的农户面对人象冲突行为响应不同,生计资本强的农户的响应行为更有助于避免人象冲突发生;第四,目前采取的人象冲突治理措施覆盖了事前、事中、事后3个环节,具有积极作用,但仍不足以解决人象冲突问题。为加强人象冲突的有效治理,建议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工作,丰富研究基础理论,拓展研究数据来源,结合人象冲突新态势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增强研究产出对决策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人象冲突 生成机理 治理措施 文献综述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宇轩 张忠义 杜宇晨 谢屹
人象冲突是我国人兽冲突中的典型事件,不仅影响着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着当地农户的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对人象冲突的度量、冲突生成机理、行为响应及人象冲突治理措施4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后,可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人象冲突被界定为人与象之间负面的交互影响,但度量主要集中在象对人类构成的直接负面影响;其次,人象冲突的成因可归纳为"挤出效应""机会效应""攻击效应"与"攀升效应",冲突的始点在于亚洲象离开原有栖息地后,活动范围扩大至农户生产生活区,造成空间重叠;再次,不同生计资本的农户面对人象冲突行为响应不同,生计资本强的农户的响应行为更有助于避免人象冲突发生;第四,目前采取的人象冲突治理措施覆盖了事前、事中、事后3个环节,具有积极作用,但仍不足以解决人象冲突问题。为加强人象冲突的有效治理,建议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工作,丰富研究基础理论,拓展研究数据来源,结合人象冲突新态势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增强研究产出对决策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人象冲突 生成机理 治理措施 文献综述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姚新超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表现多样性与贸易之间存在争议。随着联合国《文化多样性公约》的生效,保障文化多样性与世贸组织规则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种冲突的协调目前主要是由世贸组织争端机制解决,但也可以在世贸组织体制外寻求协调解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单菁竹 李京梅 林雨霏 王国善
选择实验法是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大量个体对资源环境属性状态选择集的偏好信息,评估资源环境非市场价值的前沿方法。受访者面对多种选择集的高信息负荷,由于认知水平受限,经常通过为物品属性设定可接受的最低/最高水平,即属性临界值,以简化决策过程,易造成模型估计结果的偏差。本文针对黄海胶州湾海域浒苔治理支付意愿,考虑属性临界值的存在及违反情况,设计引出属性临界值的选择实验问卷,建立修正选择模型,以青岛市实地调研的397个有效样本为数据来源,对居民浒苔治理意愿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属性临界值的存在及违反具有普遍性,忽略其存在及违反情况将导致估计结果的偏差;(2)将属性临界值存在及违反情况纳入效用方程,对传统选择实验分析框架进行修正,结果表明,经修正的选择模型的拟合度更优,能更好地解释受访者选择行为。在参数估计方面,浒苔治理恢复属性对居民效用水平显著正向影响,滨海景观、近海水质属性临界值的违反对居民效用水平显著负向影响;(3)青岛市居民对治理浒苔恢复滨海景观、改善近海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和修复海洋生物资源的年支付意愿分别为90.68元、84.92元、49.34元、43.17元,2017年青岛市胶州湾海域浒苔治理总支付意愿为33.006亿元。与传统模型的对比表明,考虑属性临界值存在及违反情况的选择模型能更有效地反映受访者的实际边际效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支付意愿估计结果的效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蓝菁 夏伟峰 刘立 欧维新
本文以武夷山地区的生物资源保护为例,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出发,运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公众对不同生物资源的保护偏好。研究发现:①公众愿意参与武夷山地区生物资源保护的比例达到了60%左右;②依据公众对生物资源各属性边际支付意愿的大小,公众考虑的先后优先保护级别为"中国特有","繁育技术不成熟"、"易危"、"濒危"、"繁育技术成熟但未普及"、"濒危程度一般"的生物资源,这与政府及保护组织优先保护"濒危"生物资源的保护政策并不一致。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政策启示:①政府应积极鼓励公众参与进生物资源的保护作为政府保护力量的有益补充;②政府及保护组织应重视其保护行为与公众保护偏好不一致的情况,并采取相关措施,从而吸引公众更多地参与到保护中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爱慧 蔡银莺 张安录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有效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矛保盾的经济激励措施。其中,生态补偿额度的确定是补偿机制构建的核心和难点。论文以武汉市民的调查为实例,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应用选择实验法模拟和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及其交易市场,测算出武汉市民对不同耕地保护属性水平的偏好及不同组合方案的福利水平价值变化差异,从而间接得出市民对耕地资源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及额度。研究结果表明:对保护耕地资源而言,市民更关注耕地周边景观与生态环境属性,并愿意为耕地周边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每年支付154元;众多属性组合中,市民愿意支付的最佳组合为方案7,即耕地面积属性保持不变、耕地质量与肥力属性改善、耕地周边景观与生态环境属性改...
关键词:
耕地 生态补偿 选择实验法 支付意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袁惊柱
对市场上不可单独交易、不存在价格的自然资源进行价值评估一直是自然资源价值评估分析的难题。文章以雾景作为不可交易自然资源的典型代表,使用实验经济学的选择实验方法获得了2124个观测值,使用多项逻辑模型评估了雾景的景观价值,结果表明:现状情景下,旅游者认为门票价格偏高,在小雾雾景属性上的支付意愿为67.55元。要评估不可交易自然资源的价值,需要找到具有市场价格的成本属性,使用选择实验客观地揭示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要保证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在价值评估过程中需要注意3方面:一是实验问卷设计时要保证属性的独立性和属性水平值的效用平衡性;二是基于客观存在的成本属性水平值来揭示旅游者的支付意愿更有效;三是旅游者偏好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差异会影响所选择的价值评估模型的合理性,进而影响价值评估结果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不可交易自然资源 选择实验 多项逻辑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蓝菁 夏伟峰 刘立 欧维新
本文以武夷山地区的生物资源保护为例,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出发,运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公众对不同生物资源的保护偏好。研究发现:①公众愿意参与武夷山地区生物资源保护的比例达到了60%左右;②依据公众对生物资源各属性边际支付意愿的大小,公众考虑的先后优先保护级别为"中国特有","繁育技术不成熟"、"易危"、"濒危"、"繁育技术成熟但未普及"、"濒危程度一般"的生物资源,这与政府及保护组织优先保护"濒危"生物资源的保护政策并不一致。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政策启示:①政府应积极鼓励公众参与进生物资源的保护作为政府保护力量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喜刚 王尔大
建立条件Logit模型和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利用效用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研究了滨海资源环境属性的重要性、边际价值以及环境资源状态改变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以大连市付家庄滨海公园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机参数Logit模型的拟合度比条件Logit模型要高、其回归效果更好;受访者对改善环境资源属性均持较为积极的态度,游客对环境资源属性的偏好程度由高到低为海水能见度、沙滩舒适度、沙滩清洁度和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在付家庄滨海公园的当前环境下,游客的社会福利价值为64.82元/人,环境资源属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万伦来 王玮琦 潘星星
选择实验法是当前国内外用于分析资源环境价值的前沿方法,可以用来估算居民心中公共物品的经济价值。目前我国少有学者将该方法应用于湖泊水资源价值评估。论文尝试将选择实验法引入湖泊水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估中,以安徽巢湖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建立多项对数模型(Multinomial Logit)和混合对数模型(Mixed Logit)对巢湖水资源非市场价值进行测算。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普遍高于农村居民;2三个属性中,城乡居民对湖泊自然景观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长江水引入量,最后是水体富营养化;3基于多项对数
关键词:
湖泊水资源 非市场价值 选择实验法 巢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