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2)
- 2023(13625)
- 2022(12025)
- 2021(11313)
- 2020(9510)
- 2019(21997)
- 2018(21803)
- 2017(42218)
- 2016(22542)
- 2015(25537)
- 2014(25252)
- 2013(24768)
- 2012(22555)
- 2011(20121)
- 2010(19738)
- 2009(17823)
- 2008(17138)
- 2007(14520)
- 2006(12336)
- 2005(10240)
- 学科
- 济(87995)
- 经济(87900)
- 管理(68294)
- 业(62002)
- 企(52024)
- 企业(52024)
- 方法(44743)
- 数学(39331)
- 数学方法(38762)
- 农(23223)
- 财(22240)
- 中国(21314)
- 学(19799)
- 业经(19317)
- 地方(17071)
- 农业(15731)
- 理论(15331)
- 环境(15252)
- 和(15202)
- 务(14898)
- 贸(14870)
- 贸易(14864)
- 财务(14812)
- 财务管理(14784)
- 技术(14494)
- 易(14444)
- 企业财务(13963)
- 制(13953)
- 划(12926)
- 银(11415)
- 机构
- 大学(317323)
- 学院(315490)
- 管理(130019)
- 济(121232)
- 经济(118589)
- 理学(114000)
- 理学院(112808)
- 管理学(110611)
- 管理学院(110049)
- 研究(99164)
- 中国(72007)
- 京(66254)
- 科学(64340)
- 财(53870)
- 农(49596)
- 业大(49270)
- 所(48355)
- 中心(46039)
- 财经(44795)
- 研究所(44619)
- 江(43491)
- 北京(41075)
- 范(40934)
- 经(40925)
- 师范(40438)
- 农业(38983)
- 院(36763)
- 经济学(35956)
- 州(35676)
- 财经大学(33789)
- 基金
- 项目(229146)
- 科学(179714)
- 基金(166696)
- 研究(165414)
- 家(145420)
- 国家(144240)
- 科学基金(124833)
- 社会(103038)
- 社会科(97675)
- 社会科学(97648)
- 基金项目(89377)
- 省(89312)
- 自然(83369)
- 自然科(81307)
- 自然科学(81282)
- 自然科学基金(79789)
- 教育(76471)
- 划(74981)
- 资助(68759)
- 编号(67481)
- 成果(52817)
- 重点(50804)
- 部(50343)
- 发(47834)
- 创(47432)
- 课题(45218)
- 创新(44253)
- 科研(44190)
- 大学(43328)
- 教育部(43214)
- 期刊
- 济(122669)
- 经济(122669)
- 研究(84879)
- 中国(52723)
- 学报(51598)
- 管理(47005)
- 科学(46645)
- 农(43616)
- 财(40247)
- 大学(38972)
- 学学(36648)
- 教育(32399)
- 农业(30899)
- 技术(29467)
- 业经(21107)
- 财经(20880)
- 融(20838)
- 金融(20838)
- 经济研究(19021)
- 图书(18541)
- 经(17724)
- 问题(16523)
- 资源(15962)
- 业(15676)
- 科技(15671)
- 理论(15210)
- 技术经济(14977)
- 版(14571)
- 实践(14163)
- 践(14163)
共检索到433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蓝菁 夏伟峰 刘立 欧维新
本文以武夷山地区的生物资源保护为例,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出发,运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公众对不同生物资源的保护偏好。研究发现:①公众愿意参与武夷山地区生物资源保护的比例达到了60%左右;②依据公众对生物资源各属性边际支付意愿的大小,公众考虑的先后优先保护级别为"中国特有","繁育技术不成熟"、"易危"、"濒危"、"繁育技术成熟但未普及"、"濒危程度一般"的生物资源,这与政府及保护组织优先保护"濒危"生物资源的保护政策并不一致。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政策启示:①政府应积极鼓励公众参与进生物资源的保护作为政府保护力量的有益补充;②政府及保护组织应重视其保护行为与公众保护偏好不一致的情况,并采取相关措施,从而吸引公众更多地参与到保护中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蓝菁 夏伟峰 刘立 欧维新
本文以武夷山地区的生物资源保护为例,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出发,运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公众对不同生物资源的保护偏好。研究发现:①公众愿意参与武夷山地区生物资源保护的比例达到了60%左右;②依据公众对生物资源各属性边际支付意愿的大小,公众考虑的先后优先保护级别为"中国特有","繁育技术不成熟"、"易危"、"濒危"、"繁育技术成熟但未普及"、"濒危程度一般"的生物资源,这与政府及保护组织优先保护"濒危"生物资源的保护政策并不一致。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政策启示:①政府应积极鼓励公众参与进生物资源的保护作为政府保护力量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国志 江梦滢
[目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缓解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方法]基于选择实验法和山东省978个农户调研数据,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偏好问题进行研究。[结果]结果发现,第一,随着农户经营规模增加,其对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意愿将不断增强,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农户选择“愿意”的比重分别为54.9%、77.7%和82.8%。第二,秸秆禁烧政策、农户直接补贴、技术培训和完善市场等政策能显著提高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率。第三,是否参加合作社、便利性认知、污染认知、政策认知和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农户秸秆处理行为有显著影响。第四,不同规模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偏好优先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小规模农户对农户直接补贴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技术培训;中规模农户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技术培训;大规模农户对完善市场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农机购置补贴。[结论]要提升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积极性,必须制定多元化、综合性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同时强化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设备支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炳薪 贺超
采用选择实验法分析了辽宁省10个样本县的478户农户对不同林权转出方案的偏好及接受价格。结果显示:转出林地价格、林业经营支持政策项数、城乡社保统筹程度、外出务工机会可能性、进城落户难易程度、资源利用政策封闭程度对农户林权转出偏好影响显著,其中林地转出价格、林业经营支持政策项数、城乡社保统筹程度、外出务工机会可能性的影响为正,进城落户难易程度、资源利用政策封闭程度的影响为负;家庭林地面积、林业补贴金额和家庭总收入显著影响农户对林权转出的偏好,家庭林地面积对农户转出林权意愿的影响为负,林业补贴金额和家庭总收入的影响为正。为促进农户转出林权,一方面要完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吸引其进行林权流转,另一方面还要统筹城乡福利水平,保障农户的基本生存福利。
关键词:
林权 选择实验法 偏好 转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韩喜艳 刘伟 高志峰
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山东省339户小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选择实验法,建立混合Logit模型分析了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和偏好异质性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与龙头企业合作,小农户更愿意通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全产业链,而且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及补贴政策会显著提高小农户的参与效用。研究也表明: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偏好主要来源于小农户的兼业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和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三个因素。小农户兼业程度越低、年纯收入越低、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越低,越偏好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经营。
关键词:
小农户 农业全产业链 参与偏好 选择实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鸣
推进宅基地腾退是缓解中国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了解农户补偿偏好,设计合理的补偿方案,促进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本文设计了一个包括补偿方式、补偿速度、补偿比例、付款模式、配套服务和资金来源6个属性在内的分组选择实验方案,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货币补偿、住房置换和就业安置3种补偿方式下的农户选择偏好以及异质性来源。结果发现:(1)只要政策公开透明,补偿标准合理,多数农户具备参与宅基地腾退的意愿,且更倾向于选择直接的货币补偿方式;(2)非货币补偿方式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政策潜力,对于更为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水平更高以及所拥有的宅基地距离县城更远、重要程度更低的群体具有吸引力;(3)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选择何种配套服务和资金来源的两个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低、年收入越低的农户越偏好教育培训与补缴社保,且更倾向选择财政拨付渠道的补偿资金来源。本文的发现为如何更加科学精准地制定退地补偿计划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双 黄和亮 陈思莹 范夏敏
从行为经济学决策理论出发构建分析框架,研究农户森林保险决策,设计包含保障额、保险费、财政补贴率、获得补贴及时性和赔付的难易程度5个属性的森林保险方案,利用选择实验法获取福建省和湖南省共20个县的745个农户的样本数据,通过RPL模型对异质性森林经营主体的森林保险支付意愿及其政策偏好进行研究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从随机参数均值估计结果来看,保障额、保险费、财政补贴率、获得补贴及时性和赔付的难易程度的均值系数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2)对设计方案中农户各属性边际价值的计算结果表明,属性的边际价值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保险费、财政补贴率、获得补贴及时性、赔付的难易程度、保障额。
关键词:
森林保险 属性价值 选择实验法 政策偏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琦
科学规范养殖户生产行为是从源头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浙江省342户池塘养殖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最优—最劣选择实验法,建立序次优劣混合Logit模型分析养殖户对不同绿色健康养殖方式及其支持措施的偏好,并探究偏好的异质性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户对四种绿色健康养殖方式的接受意愿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使用配合饲料、减少药物使用、实施低密度养殖和开展尾水处理,其中养殖户对开展尾水处理的负偏好最为明显。在支持措施方面,养殖户对技术指导的偏好高于养殖保险,但二者间的偏好程度差距随着最劣选择的介入显著缩小。偏好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小和加入合作社的养殖户采纳减量施药的意愿越强,养殖收入占比越低、养殖面积越大以及加入合作社的养殖户参与尾水处理的意愿越强,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少、养殖规模越大、养殖经验越少和风险偏好越小的养殖户对养殖保险的偏好越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园园 陈秋红
本文基于湘、鄂、鲁、黑4省调查数据,运用选择实验法比较了大规模、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生猪养殖主体对制度激励型碳减排政策组合方案的偏好,并通过构建mixed Logit模型分析了生猪养殖主体选择不同制度激励型碳减排政策组合方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方案属性上,生猪养殖主体更加偏好含贷款优惠、公开表扬或减碳补贴的碳减排政策组合方案;养殖规模越大,生猪养殖主体越倾向于选择碳减排政策组合方案,而减碳补贴会提升生猪养殖主体对碳减排政策组合方案的偏好,且这种提升作用会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而愈显明显;性别、年龄、现有生猪粪污处理方式、养殖主体对其行业地位的认知以及对环保技术的了解程度这5个因素显著影响(不同规模)生猪养殖主体对制度激励型碳减排政策组合方案的选择偏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博 段伟 丁慧敏 冯彦 温亚利
了解湿地保护区农户生态补偿政策偏好有助于湿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本研究选取陕西汉中朱鹮保护区300份有效农户数据,采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农户对不同湿地生态补偿方案的偏好及受偿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补偿政策设计对于农户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其中方案实施年限、土地参与比例、农药减少比例的影响为负,补偿额度的影响为正;(2)年龄、受教育程度、保护认知、居住在保护区内、家庭人口数和人均年收入显著影响农户对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属性的偏好,年龄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为负,其他个体特征的影响为正;(3)在补偿标准制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博 段伟 丁慧敏 冯彦 温亚利
了解湿地保护区农户生态补偿政策偏好有助于湿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本研究选取陕西汉中朱鹮保护区300份有效农户数据,采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农户对不同湿地生态补偿方案的偏好及受偿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补偿政策设计对于农户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其中方案实施年限、土地参与比例、农药减少比例的影响为负,补偿额度的影响为正;(2)年龄、受教育程度、保护认知、居住在保护区内、家庭人口数和人均年收入显著影响农户对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属性的偏好,年龄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为负,其他个体特征的影响为正;(3)在补偿标准制定方面,湿地周边农户年受偿意愿的均值为608.56元/hm~2,若延长1年的实施期,需要额外对每公顷土地补偿8.09元;若土地参与比例增加1%,需要额外对每公顷土地补偿58.00元;若农户减少10%的农药使用量,需要额外对每公顷土地补偿45.91元。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既要考虑到不同设计对于农户的影响,也要考虑到农户的人口特征,实行动态富有弹性的补偿标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琛卓 杨雪燕 井文
利用陕西省西安市的调研数据,在分析当前0~3岁婴幼儿养育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选择实验法分析了城市父母对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偏好。研究发现:"父母为主,祖辈辅助"是当前家庭普遍采用的婴幼儿养育模式,家庭正承担着较重的养育负担,婴幼儿照料的社会化程度低;在选择实验中,城市父母倾向于选择购买托育服务,其托育服务需求呈现出"安全为重,保教融合,普惠可及"的偏好特征;城市父母最愿意为安防监控这一属性付费,对于托育服务项目、机构性质、服务时间及送托距离等属性的边际支付意愿依次降低。因此,应逐步推动托育服务供给侧改革朝着高质量、保教一体化、普惠化及社区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托育服务 需求偏好 供给侧改革 选择实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汤颖梅 蔡惠芳 刘荣茂
运用选择实验法,通过混合Logit模型分析了营销渠道对农户巨灾保险偏好及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更偏好村干部营销,其支付意愿相比于保险公司营销提高了11.62元/亩;此外,免赔率对农户巨灾保险需求和支付意愿的影响最大,免赔率提高时,农户支付意愿下降20.4元/亩。农民的偏好是异质的,女性、年龄较大、家庭人数较少、观看天气预报频率和对巨灾保险了解较少的农户更偏好村干部营销。因此,在推广巨灾保险时地方政府机构应与保险公司合作,分别利用村干部和保险公司进行营销将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关键词:
巨灾保险 营销渠道 支付意愿 选择实验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喜刚 王尔大
建立条件Logit模型和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利用效用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研究了滨海资源环境属性的重要性、边际价值以及环境资源状态改变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以大连市付家庄滨海公园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机参数Logit模型的拟合度比条件Logit模型要高、其回归效果更好;受访者对改善环境资源属性均持较为积极的态度,游客对环境资源属性的偏好程度由高到低为海水能见度、沙滩舒适度、沙滩清洁度和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在付家庄滨海公园的当前环境下,游客的社会福利价值为64.82元/人,环境资源属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万伦来 王玮琦 潘星星
选择实验法是当前国内外用于分析资源环境价值的前沿方法,可以用来估算居民心中公共物品的经济价值。目前我国少有学者将该方法应用于湖泊水资源价值评估。论文尝试将选择实验法引入湖泊水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估中,以安徽巢湖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建立多项对数模型(Multinomial Logit)和混合对数模型(Mixed Logit)对巢湖水资源非市场价值进行测算。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普遍高于农村居民;2三个属性中,城乡居民对湖泊自然景观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长江水引入量,最后是水体富营养化;3基于多项对数
关键词:
湖泊水资源 非市场价值 选择实验法 巢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