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74)
- 2023(15386)
- 2022(13530)
- 2021(12804)
- 2020(10682)
- 2019(24565)
- 2018(24354)
- 2017(47369)
- 2016(25439)
- 2015(28589)
- 2014(28468)
- 2013(27693)
- 2012(25416)
- 2011(22746)
- 2010(22723)
- 2009(20591)
- 2008(19874)
- 2007(17044)
- 2006(14840)
- 2005(12714)
- 学科
- 济(98704)
- 经济(98598)
- 管理(75985)
- 业(69756)
- 企(57584)
- 企业(57584)
- 方法(46788)
- 数学(41002)
- 数学方法(40388)
- 农(28181)
- 财(25984)
- 中国(24749)
- 业经(21891)
- 学(21648)
- 地方(21289)
- 环境(18816)
- 农业(18782)
- 贸(18516)
- 贸易(18509)
- 易(17999)
- 制(16887)
- 务(16694)
- 理论(16652)
- 财务(16620)
- 财务管理(16589)
- 和(16229)
- 技术(15960)
- 企业财务(15662)
- 划(15008)
- 策(14790)
- 机构
- 学院(354721)
- 大学(353777)
- 管理(143536)
- 济(139328)
- 经济(136243)
- 理学(124869)
- 理学院(123537)
- 管理学(121204)
- 管理学院(120569)
- 研究(114941)
- 中国(85064)
- 京(74085)
- 科学(72389)
- 财(63821)
- 所(56114)
- 农(55250)
- 业大(53536)
- 中心(53220)
- 财经(51628)
- 研究所(51346)
- 江(50701)
- 经(47042)
- 范(46737)
- 北京(46473)
- 师范(46264)
- 院(43031)
- 农业(43009)
- 州(41209)
- 经济学(40941)
- 财经大学(38511)
- 基金
- 项目(250362)
- 科学(196652)
- 研究(183490)
- 基金(181225)
- 家(157474)
- 国家(156176)
- 科学基金(134936)
- 社会(114222)
- 社会科(108219)
- 社会科学(108193)
- 省(97358)
- 基金项目(96645)
- 自然(88996)
- 自然科(86795)
- 自然科学(86771)
- 自然科学基金(85150)
- 教育(84629)
- 划(81979)
- 编号(75413)
- 资助(74825)
- 成果(60031)
- 重点(55766)
- 部(54978)
- 发(53101)
- 创(51612)
- 课题(51282)
- 创新(48114)
- 科研(47723)
- 大学(47228)
- 教育部(47207)
- 期刊
- 济(147893)
- 经济(147893)
- 研究(100348)
- 中国(60938)
- 学报(54301)
- 管理(52260)
- 科学(50472)
- 农(49414)
- 财(47460)
- 大学(41744)
- 学学(39454)
- 教育(38012)
- 农业(34521)
- 技术(32565)
- 融(28823)
- 金融(28823)
- 业经(25595)
- 财经(24005)
- 经济研究(22860)
- 经(20409)
- 问题(19591)
- 图书(17956)
- 业(17211)
- 科技(17132)
- 资源(16999)
- 理论(16804)
- 技术经济(16582)
- 版(16155)
- 现代(15854)
- 实践(15551)
共检索到502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龚亚珍 韩炜 Michael Bennett 仇焕广
研究以"国家生态补偿试点"的盐城国家级湿地珍禽保护区作为案例,从生态补偿对象的角度研究了生态补偿的政策设计。根据对保护区附近288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研究采用选择实验法识别了农户对不同生态补偿政策方案的偏好情况。通过计量分析发现:补偿政策设计中补偿水平、合同年限、退出合同的权利、环境绩效等补偿政策属性显著影响农户参与意愿,其中合同年限与退出权利对参与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基于以上发现,研究讨论了补偿政策设计中不同的属性安排,特别是设置退出权限等措施对盐城生态补偿政策的成本有效性、可持续性及实施效果的潜在影响,为政策设计提供相应的实证基础。文章还计算了各个属性的接受意愿价值,并分析了潜在参与者的个...
关键词:
生态补偿设计 农药减量 选择实验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博 段伟 丁慧敏 冯彦 温亚利
了解湿地保护区农户生态补偿政策偏好有助于湿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本研究选取陕西汉中朱鹮保护区300份有效农户数据,采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农户对不同湿地生态补偿方案的偏好及受偿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补偿政策设计对于农户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其中方案实施年限、土地参与比例、农药减少比例的影响为负,补偿额度的影响为正;(2)年龄、受教育程度、保护认知、居住在保护区内、家庭人口数和人均年收入显著影响农户对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属性的偏好,年龄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为负,其他个体特征的影响为正;(3)在补偿标准制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博 段伟 丁慧敏 冯彦 温亚利
了解湿地保护区农户生态补偿政策偏好有助于湿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本研究选取陕西汉中朱鹮保护区300份有效农户数据,采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农户对不同湿地生态补偿方案的偏好及受偿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补偿政策设计对于农户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其中方案实施年限、土地参与比例、农药减少比例的影响为负,补偿额度的影响为正;(2)年龄、受教育程度、保护认知、居住在保护区内、家庭人口数和人均年收入显著影响农户对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属性的偏好,年龄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为负,其他个体特征的影响为正;(3)在补偿标准制定方面,湿地周边农户年受偿意愿的均值为608.56元/hm~2,若延长1年的实施期,需要额外对每公顷土地补偿8.09元;若土地参与比例增加1%,需要额外对每公顷土地补偿58.00元;若农户减少10%的农药使用量,需要额外对每公顷土地补偿45.91元。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既要考虑到不同设计对于农户的影响,也要考虑到农户的人口特征,实行动态富有弹性的补偿标准。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程秋旺 黄巧龙 于 林晓彦 陈如婷 俞维防 陈钦
文章基于选择实验法,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在目前、最佳、最差3种不同状态下的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测算不同状态下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研究结果发现,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主要受植被覆盖率、天然特色景观数量、人流量、知名度、服务设施数量和旅行花费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状态下,影响因素的类型和大小存在差异。其中,植被覆盖率对3种状态下的游憩资源价值均具有正向作用;天然特色景观数量在最佳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在目前状态和最差状态下则并不显著;人流量对游憩资源价值具有负向作用,知名度对游憩资源价值具有正向作用,人流量和知名度对于最差状态下的游憩资源价值影响最大,而在目前状态和最佳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的影响相当;服务设施数量在目前状态和最佳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提升具有负向作用;旅行花费在3种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均具有负向作用。游憩资源价值测算结果表明:在目前、最佳和最差3种状态下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人均游憩资源价值分别为242.667元、363.111元和186.765元。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开发空间较大,应当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尝试进一步开发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游憩资源价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淼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进入后退耕还林时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不同区域的生态定位和对退耕补偿的预期是各不相同。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一个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为案例,调查了解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脆弱区周边社区退耕还林的实施情况和模式,通过了解农户意愿和实施效果,考察前后退耕还林时期生态补偿的方法和效果,为在生态脆弱的少数民族地区实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模式进行分析和判断,最终更有利于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维护。
关键词:
后退耕还林时期 生态补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旭 池辰 何伟军
三峡屏障区环保整治中利益相关者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反应情形,是有效构筑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的内生动力。基于该区域重点移民县中608名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选择实验法,分析了该区域特有主体(原住民和水库移民)对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水体质量、生物多样性、旅游景观等环保属性及其组合方案的接受与支付意愿。研究表明:经济条件不同的原住民与移民均具有较强的生态意识,但迫于发展的压力未能有效地转化为环保行为;两类群体在库区生态修复中更重视植被改善与水源涵养(104.93元),而对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物种保护和旅游景观(30.88元)关注较少;移民与原住民愿意支付的最佳方案为优先恢复植被并进行水土保持(方案5),但前者(392.97元)的支付水平是后者(128.02元)的3倍;后靠安置的移民从屏障区中未能获得足够的生态资源支持,再次进行生态移民可能比单一的生态补偿更有效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爱慧 蔡银莺 张安录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有效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矛保盾的经济激励措施。其中,生态补偿额度的确定是补偿机制构建的核心和难点。论文以武汉市民的调查为实例,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应用选择实验法模拟和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及其交易市场,测算出武汉市民对不同耕地保护属性水平的偏好及不同组合方案的福利水平价值变化差异,从而间接得出市民对耕地资源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及额度。研究结果表明:对保护耕地资源而言,市民更关注耕地周边景观与生态环境属性,并愿意为耕地周边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每年支付154元;众多属性组合中,市民愿意支付的最佳组合为方案7,即耕地面积属性保持不变、耕地质量与肥力属性改善、耕地周边景观与生态环境属性改...
关键词:
耕地 生态补偿 选择实验法 支付意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顾岗 陆根法 蔡邦成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区际生态补偿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保护区改善水质所带来正面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生态补偿问题,提出了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南水北调 生态功能保护区 区际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爱敏 葛颜祥 耿翔燕
构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行为选择不同,影响到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与实施,进而对水源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并分析其利益诉求,将生态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受偿者与补偿者,二者在生态补偿中的行为形成了一种博弈关系。利用博弈理论与方法,通过构建受偿者与补偿者的支付矩阵,分析了在水源地保护区的生态补偿中受偿者与补偿者的行为选择机理,给出了双方行为选择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点,从而得出了受偿者与补偿者的行为优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补偿者的风险偏好、监管成本以及受偿者不保护生态环境的超长收益,...
关键词:
水源地保护区 生态补偿 利益相关者 行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京梅 陈琦 姚海燕
选择实验法是当前国际上用于评估资源环境价值的前沿方法。本文针对胶州湾湿地围垦生态影响,应用选择实验法,评估湿地围垦造成的生态效益损失,提出生态修复优选方案。在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确定了湿地面积、植被覆盖率、湿地水质和生物多样性4项湿地修复属性。通过对胶州湾地区293名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定量评估了湿地修复中不同属性的支付意愿价值,评估结果显示:若将湿地的各项属性修复至基线水平,居民的支付意愿约为321.78元/(年·户),据此测算胶州湾湿地围垦的生态效益损失约为7.67亿元/年。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4个属性中居民对湿地面积变化的关注程度最高,其次是湿地水质,因此政府应当制定以恢复湿地...
关键词:
选择实验法 围垦 支付意愿 生态效益损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苏红岩 李京梅
修复补偿是保育红树林湿地功能不退化的重要手段。基于环境效用水平不下降的假设测度居民对修复红树林湿地各项属性的边际支付意愿是修复补偿的技术前提。本文设计了基于被调查者个人"特定现状评价"的选择实验对广西红树林湿地修复的居民偏好和支付意愿进行研究,确定了红树林面积、景观完整性、湿地水质和生物多样性四个修复属性及相应属性水平,对北海、钦州、防城港297个居民随机抽样调查,运用随机参数Logit模型对居民支付意愿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对修复湿地水质的边际支付意愿最高,为48.44元/(年·人),其次是红树林面积29.79元/(年?人)和生物多样性27.62元/(年?人);2各项属性"特定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芳清 Jean Marie Hartman
受城市化、工业化和地球温室效应等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影响,美国Hackensack湿地保护区正面临着面积不断减少、景观破碎化、外来物种入侵、河水污染增加、盐碱化程度增加和范围扩大等生态胁迫。稳定湿地面积,重建湿地的复合景观,丰富生物多样性,恢复潮水的正常规律,减少水体污染,控制外来种的入侵与扩张,促进湿地原有植物的定居与扩增及原有植被的恢复是Hackensack湿地恢复的关键,也是恢复工程设计与实施的核心。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管理则以植被的生长、芦苇的扩散方式及动态、鱼类和蟹类的种群动态、鸟类的种类及其对生境地的利用情况对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状况进行生物检验,有效监控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动态,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照亮 周小喜 段存儒 冯琳
[目的]试图从微观层面农户参与视角分析保护区建立对多维贫困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类似地区改进扶贫政策、创新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提供实证支撑。[方法]以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19年收集的364份有效问卷,构建“农户参与-生计策略-家庭贫困”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二项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湿地保护对减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受访农户贫困发生率超过75%,非参与农户贫困发生率比参与农户高约29%。(2)收入偏低、脆弱性大,信息闭塞,难以获得金融支持是关键致贫因素。(3)农户参与湿地保护显著利于多维减贫,并对收入、生活质量、就业及发展单维度减贫具有显著影响。(4)生计策略多样化和非农化对减贫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24.48%和17.26%。[结论]建议提供多样化生计模式,对参与和非参与农户精准施策,完善保障机制,提高生计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菲菲,杨达源,黄震方,Geoffrey Wall
在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对生态旅游实用的评价和操作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但目前的评价也大都以定性评价为主,评价结果往往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并且由于学者们从各自研究角度出发,而使人们对生态旅游评价工作更加难以理解。文章试图建立湿地生态旅游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相结合,由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用熵技术对权重进行修正,以求得相对准确的评价结果。并以江苏盐城丹顶鹤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熵技术 湿地 生态旅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欣 蔡银莺 张安录
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是调整农田保护和农地发展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对于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证,基于生态外溢的视角,运用选择实验法计算基于市民支付意愿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并修正得到武汉城市圈42个县(市、区)的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标准介于683.10~6 169.60元/hm~2之间。进一步依据粮食安全法将武汉城市圈42个县(市、区)划分为17个支付区和25个受偿区,得到各县(市、区)的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面积。最后依据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标准和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面积计算出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县(市、区)间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额度的绝对值总和为44.03亿元。研究结果可为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构建提供初步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