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40)
2023(14191)
2022(12000)
2021(11295)
2020(9648)
2019(22273)
2018(22267)
2017(43152)
2016(23170)
2015(26240)
2014(26470)
2013(25826)
2012(23704)
2011(21272)
2010(21356)
2009(19895)
2008(19718)
2007(17823)
2006(15336)
2005(13429)
作者
(66441)
(56435)
(55618)
(53100)
(35112)
(26948)
(25345)
(22205)
(21089)
(19756)
(18906)
(18882)
(17500)
(17277)
(17261)
(17214)
(17077)
(16339)
(16008)
(16000)
(13774)
(13773)
(13743)
(13026)
(12704)
(12498)
(12373)
(12297)
(11365)
(11337)
学科
(97151)
经济(97034)
(69593)
管理(64208)
(49016)
企业(49016)
(48420)
方法(44529)
数学(38802)
数学方法(38320)
农业(31925)
(24547)
业经(24537)
中国(23733)
(20142)
(20074)
地方(18230)
(17198)
贸易(17192)
(16719)
理论(16331)
(15132)
银行(15097)
(14855)
(14811)
财务(14755)
财务管理(14715)
(14388)
(14036)
金融(14028)
机构
学院(333772)
大学(330378)
(136507)
经济(133665)
管理(131270)
理学(114081)
理学院(112925)
管理学(110876)
管理学院(110281)
研究(106908)
中国(82719)
(72058)
(68130)
科学(66536)
(61410)
农业(55906)
业大(55323)
(53683)
中心(52181)
(50135)
财经(49261)
研究所(48896)
(44853)
(42767)
师范(42299)
北京(41615)
经济学(41200)
(39368)
(37546)
经济学院(37249)
基金
项目(225967)
科学(178332)
研究(165465)
基金(164381)
(143080)
国家(141831)
科学基金(122245)
社会(105007)
社会科(99080)
社会科学(99053)
(89598)
基金项目(87403)
自然(79210)
自然科(77411)
自然科学(77389)
教育(76237)
自然科学基金(76027)
(74384)
编号(69073)
资助(66434)
成果(55225)
(50503)
重点(50437)
(48574)
(46991)
课题(46180)
创新(43852)
科研(43580)
国家社会(43246)
教育部(43044)
期刊
(150007)
经济(150007)
研究(90276)
(72160)
中国(63098)
学报(53145)
农业(48786)
科学(48620)
(48080)
管理(43438)
大学(40923)
学学(38959)
教育(33390)
(30754)
金融(30754)
业经(30614)
技术(29553)
财经(23942)
(23922)
经济研究(22088)
问题(21079)
(20536)
(18170)
技术经济(16202)
统计(16133)
世界(15588)
理论(15362)
农村(15262)
(15262)
商业(15033)
共检索到480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柯水发  
进化博弈论的前提假设由“完全理性”修正为更符合现实的“有限理性”。引入较为经典的2×2“鹰鸽”对称博弈模型,分析我国退耕还林中农户行为选择。指出:农户采用不退或复耕和退耕或保持退耕的动态均衡比例,最终取决于两种行为的收益比例。建议政府要尽可能保障农户的预期或实际的退耕收益,实行弹性的政府退耕补助政策,尽快制定和颁布明细的后续政策,以减少农户的风险心理预期成本,最终实现退耕工程持续性和有效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建宾  姜志德  
本研究在劳动负效用视角下,通过构建退耕农户决策模型研究退耕还林成果的可持续性问题。引入劳动负效用概念构建农户决策的基本模型,并通过拓展的模型分析农户的生态林管护概率、林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以及家庭成员劳动就业结构与真实劳动报酬的关系。研究表明:退耕还林成果能否持续,主要取决于退耕农户参与工程的真实劳动报酬。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钟骁勇  肖泽干  
当前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退化,国家粮食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基于进化博弈视角分析农户耕地保护的行为决策得知:农户的耕地保护行为具有群体效应,农户参与耕地保护和不参与的动态均衡关系,最终取决于两种行为的收益比重,如果选择参与耕地保护的收益低于不参与的选择,那么大多数农户受经济利益诱导,将离开耕地转向非农产业,如选择外出务工等。因此,建议政府提高耕地保护的经济效益,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度,落实完善多种补贴、支持和优惠政策,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来提高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收益,增强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彧挥  孙娟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工程的可持续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偿问题。通过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构建退耕还林动态模型,从补偿的角度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程可持续性建议,即:①对生态林和经济林实行差别补偿;②对不同地区实行差别补偿标准;③延长补偿期限,实行分年度对农户进行不同数量的补偿;④对工程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户技能培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文刚  罗剑朝  朱兆婷  
中国政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在全国推行了退耕还林政策,一部分农民因此放弃种粮转而种植林木,伴随而来产生了退耕农户的自身经济利益与政府的生态效益目标相互冲突问题,形成农户与政府在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间的一个博弈均衡过程。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效率好坏与激励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息息相关,因此政府为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应多从退耕农户的切身经济利益方面加以考虑。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津志  戴靖怡  周伟  
经济林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我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农户个人禀赋和退耕还林政策两个方面,研究在农村劳动力迁移背景下人力资本与农户经济林经营行为的关系。基于2018-2019年在陕西省和四川省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条件混合过程方法探究人力资本对农户经济林经营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农户人力资本能够促进农户参与经济林经营,并呈现出倒U型的特点,拐点为7.98年。(2)退耕还林政策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调节效果越强,参与退耕还林的农户拐点为9.18年,高于未参与农户的6.29年。(3)农户参与非农就业的收入效应较弱,替代效应并不显著,退耕还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功能的缺失。人力资本对农户经济林种植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内生动力不足,因此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林发展仍需政策引导。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给出政策启示:一是重视林业专业技术培训,加强人力资本对经济林产业的促进作用;二是加强政策引导作用,通过模范带动的方式,促进人力和资金投入经济林产业;三是增强市场服务和农机普及,以降低劳动力流失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厚涛  姜志德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选取陕西省安塞和米脂县6个乡镇21个村为分析样本,探讨退耕农户的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生态建设意愿的影响以及生态建设意愿对生态建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能够较好的解释退耕农户的生态建设意愿和行为,其中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退耕农户生态建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态建设意愿对退耕农户生态建设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儒  姜志德  谢晨  
本文采用调研获取的17省1757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退耕区农户的复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后退耕时代下,退耕区农户的复耕意愿较低。户主的性别、年龄、农户家庭的劳动力数量显著影响农户的复耕意愿;退耕区农户家庭类型呈现多元化,农户的异质性会削弱农户的复耕意愿;农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显著影响农户的复耕意愿,其中对政策了解透彻、参与工程建设、对工程满意度高的农户复耕意愿较低。同时,退耕区农户具有较强的退耕意愿,退耕积极性越高的农户发生复耕的概率越大;退耕农户预期本村复耕发生的比例处于较低水平上,复耕预期比例低的农户,其复耕意愿也低。此外,退耕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彧挥  高晓屹  郑风田  
从1999年开始试点的退耕还林工程是目前国内涉及面最广、政府投入最多的公共管理项目。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工程的可持续性,其中工程的目标瞄准性是制约工程可持续的主要原因。本文使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05年对西南退耕还林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运用 logistic 模型分析退耕还林工程目标瞄准性问题-即退耕地块是否符合现行的国家退耕还林标准;在评价目前我国退耕还林地块选择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退耕还林地块选择指标体系、评估方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卢悦  田相辉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就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的收入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存在显著正效应,但总体增收效果不明显,甚至存在负效应,而非农就业能有效提高各种类型收入进而提高其总收入。这为下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更好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芳  冯开文  
该文基于农牧交错带存在的经济生态问题及农牧结合的特征,在政府对"退耕还草"的农户给予补贴的最短期限即将届满的情况下,应用博弈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如果因国家减少退耕补贴,农户退耕收入少于种植农作物的收入时,农户基于自己的利益与生存需求是否愿意继续退耕的迫切问题。结果表明当国家降低补贴标准,农户退耕收入少于种植农作物的收入时,农户不愿意在原退耕的基础上再退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史恒通  王铮钰  阎亮  
研究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生态认知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以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为例,分析农户生态认知对其退耕还林行为的影响,为政府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利用412份农户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征农户生态认知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维度均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也会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生态认知三个维度对其退耕还林行为的综合影响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感知行为控制(0.354)>行为态度(0.342)>主观规范(0.252)。另外,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对生态认知与退耕还林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与有支付意愿的农户相比,无支付意愿农户生态认知对其退耕还林行为正向影响的综合路径系数明显较高。研究结论:政府应该通过加大外部宣传和改善内部环境等途径提高农户的生态认知程度,进而不断提高农户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意愿和规范农户退耕护还林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国英  陈亮  
退耕还林政策规定对退耕农户补贴8年。由于补贴8年的承诺即将到期,政府下一步如何行动直接决定了广大退耕农户的行为选择。在过去的几年中,退耕补贴对农户收入、生活的影响如何,这成为下一期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通过对山西临县的实地调查,可以看到退耕补贴在退耕户的家庭收入中占到很大的比重。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有必要延续以前的补贴措施,但补贴的方式应该发生一些变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蕾  戴广翠  谢晨  赵金成  梁丹  Jeff.Bennett  王雪红  
以陕西、青海两省4个县15个村400个退耕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20年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农户生计的长期影响,预测了退耕后林草产品的产出、价格和农产品产量,分析了样本农户退耕前后在土地利用、种植结构、收入和成本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对林草产品价格、退耕补助、毁林复耕等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的价格和产出水平上,退耕提高了样本农户的收入水平。从长期看,退耕农户面临自然、技术和市场风险。要实现中国政府的生态建设目标,决策者应关注退耕农户尤其是退耕地比例高的农户的长期生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长宁  王树进  
本文基于陕南地区29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定量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当地农户收入的影响,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评估提供重要依据。研究认为户主身体健康水平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过农技培训、农户家庭所在位置离城镇越近等能够显著提升农户家庭收入。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推进及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非农就业和改善农民生计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效应。最后提出了退耕还林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农户家庭收入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