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0)
2023(8286)
2022(7105)
2021(6794)
2020(5837)
2019(13564)
2018(13596)
2017(26419)
2016(13910)
2015(15737)
2014(15506)
2013(14772)
2012(13043)
2011(11439)
2010(11096)
2009(9920)
2008(9116)
2007(7467)
2006(5946)
2005(4745)
作者
(37274)
(31236)
(31129)
(29444)
(19594)
(14844)
(14028)
(12468)
(11777)
(10858)
(10556)
(10328)
(9778)
(9616)
(9476)
(9425)
(9223)
(9214)
(8826)
(8753)
(7565)
(7381)
(7320)
(7147)
(7093)
(7013)
(6657)
(6573)
(6260)
(6220)
学科
(57106)
经济(57054)
管理(40563)
(39274)
(33648)
企业(33648)
方法(33647)
数学(30724)
数学方法(30109)
(13745)
(13591)
中国(12028)
业经(11539)
理论(9880)
(9481)
(9428)
财务(9426)
贸易(9424)
财务管理(9405)
(9322)
(9194)
技术(9175)
农业(8936)
企业财务(8905)
地方(8776)
(8356)
环境(7837)
(7821)
(7688)
(6676)
机构
学院(187803)
大学(186290)
管理(80056)
(75722)
经济(74354)
理学(71222)
理学院(70563)
管理学(69027)
管理学院(68696)
研究(53511)
中国(39468)
(37110)
科学(33875)
(32295)
业大(29504)
(29140)
财经(27316)
中心(26543)
(25139)
(24905)
(24669)
经济学(23440)
农业(23089)
研究所(22939)
(22063)
北京(22055)
师范(21784)
经济学院(21380)
经济管理(21319)
财经大学(20868)
基金
项目(140500)
科学(112691)
基金(104765)
研究(99732)
(91711)
国家(91030)
科学基金(80295)
社会(64076)
社会科(61030)
社会科学(61014)
基金项目(55464)
(55219)
自然(54354)
自然科(53201)
自然科学(53189)
自然科学基金(52184)
教育(47766)
(46511)
资助(43558)
编号(39795)
重点(31499)
(31305)
(30302)
成果(29361)
(28987)
创新(28299)
科研(27764)
教育部(27335)
国家社会(27002)
人文(26665)
期刊
(68956)
经济(68956)
研究(45258)
中国(29027)
管理(28946)
学报(27997)
科学(26559)
(25338)
(24953)
大学(21749)
学学(20803)
技术(20134)
教育(17166)
农业(17042)
财经(12790)
业经(12154)
(12038)
金融(12038)
经济研究(11917)
统计(11827)
(10924)
(10734)
技术经济(9964)
(9789)
决策(9700)
问题(9022)
科技(8910)
(8504)
商业(8466)
理论(8343)
共检索到244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文宇  汤亮  姚鑫锋  杨月  曹卫星  朱艳  
【目的】揭示小麦株型指标变化规律及播种密度对株型指标的影响。【方法】基于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株型品种的小麦田间试验,通过连续观测主要生育时期小麦主茎叶型和茎型指标,分析并模拟分层叶面积、叶向值、株高构成指数等株型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播种密度对其的影响。【结果】不同株型品种分层叶面积指数(LAI)均表现为中部>上部>下部的分布特征,并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向中上部集中,且冠层中上部总是高密度群体LAI较大。所有品种高低密度间株高构成指数(穗下节与倒二节间长度之和与株高的比值,IL)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株型品种株高构成指数(n节间长与n节间加n-1节间长度之和的比值,In)表现为从下至上先减小后增大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铁梅  曹卫星  罗卫红  潘洁  严美春  郭文善  
采用菲波拉奇数列来模拟小麦个体拔节前理想条件下的茎蘖动态 ,并将小麦分蘖能力作为品种遗传参数来修正不同品种的分蘖潜力 ;采用叶面积指数影响因子和群体同化物供应状况来描述群体自身对茎蘖发生的影响 ;采用水分和氮素丰缺因子来模拟水分和氮素条件对群体茎蘖数的影响。拔节后群体茎蘖数的下降受到同化物供应状况和有效热时间的影响 ,并将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的茎蘖数作为不同品种最小茎蘖数。利用不同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 ,模型对小麦茎蘖动态的预测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和可靠性 ,预测平均误差小于 10 %。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卫星  
作物生长模拟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有助于理解、预测和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外小麦生长模型的特征和发展,生长模拟的支持研究,并对生长模型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讨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宏鑫  孙立荣  高亮之  金之庆  张继林  
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建立了适宜于长江下游地区小麦生长期0~40cm分层土壤水分模型。经相关分析,模拟值与实测值显著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晓燕  朱艳  汤亮  曹卫星  
【目的】建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动态模拟模型,以期为预测小麦籽粒品质状况提供关键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品种和水氮处理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变化过程,构建了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随花后生长度日(GDD)的动态模拟模型。模型采用幂函数方程描述了清蛋白含量随花后GDD的动态变化,对数函数方程描述了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变化过程;并以籽粒氮素和水分因子描述了不同水氮状况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的定量影响。同时利用独立的观测资料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模型对不同温度下灌浆期籽粒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预测的均方根差分别为0.44%、0.58%、0.53%和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茹晓雅  李广  闫丽娟  陈国鹏  聂志刚  
为明确水氮调控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产量的影响,研究自然降水条件下小麦产量达到最佳所需含氮量,将田间试验数据与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APSIM)结合,分别设定降水和施氮梯度为春小麦的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对模型予以检验。APSIM模型对春小麦产量模拟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模型一致性指标(D)分别为0.95、27.36%和0.91。随降水量或施氮量的增加,整体产量表现出先增后减趋势;其次,在所有组合中降水增加到20%,施氮量为157.5 kg·hm~(–2)的处理较好,平均产量最高达到5 406.64 kg·hm~(–2);最后,根据产量变化曲面拟合方程得出产量最佳方案:当自然降水增加55%,施氮量增加到257.25 kg·ha~(–1),产量达到最佳,为5 988 kg·hm~(–2)。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有润 ,陈丙珍 ,张能力  
人们已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人口必须有计划地加以控制。只有人口的增减与资源及生产水平相适应,才能促使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控制与许多因素有关。诸如自然条件、社会状况、生产能力等,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的控制问题。某项人口政策的执行,它的影响不是在当时,而是长时期内起作用。例如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根据FAO(1991)推荐的参考作物需水量(ET0)计算模式(FAO Penman Monteith),并通过作物系数、农林复合系统作物光胁迫系数及风速减弱系数的综合订正,建立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小麦潜在蒸散量计算模型,并利用Li 1600稳态气孔仪实测得到小麦蒸腾量,经转换后得出蒸散量对模型进行验证,旨在探索农林复合系统中作物蒸散的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水分生态特征的研究提供可行性途径。结果表明:小麦拔节 乳熟期间,模拟值与测算值吻合效果较好,二者线性相关系数可达0 9630(n=51),相对误差平均值为9 68%,t=0 07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匣  丁奠元  张浩杰  褚晓升  余坤  冯浩  
【目的】通过评价AquaCrop模型对覆膜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土壤水分、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模拟效果,为AquaCrop模型在覆膜条件下的校准和应用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臵不覆盖(CK)和白色地膜覆盖(PM)两个处理,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年在陕西杨凌进行田间试验,利用2014—2015年度试验数据对AquaCrop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利用2013—2014年度和2015—2016年度的冬小麦观测数据对AquaCrop模型进行验证。【结果】AquaCrop模型较好地模拟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军  邵明安  张兴昌  
在EPIC模型介绍和模拟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利用EPIC模型对黄土高原旱塬地冬小麦水分生产潜力和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中期(12a)和长期(30a)评价定量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在12a实时气象条件下的模拟时段内,旱塬地小麦水分生产潜力随降水量变化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3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也表现为剧烈波动性和逐渐下降趋势,土壤干燥化趋势明显;(2)在30a模拟气象条件下的模拟时段内,旱塬地小麦水分生产潜力呈现波动性轻微降低趋势,3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季节性和年际间波动性显著,但土壤干燥化趋势并不明显;(3)综合分析认为,在降水量减少幅度不显著的情况下,旱塬地麦田土壤干燥化只是一种短期现象,不会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晓飞  谢云  
冬小麦是黄淮海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精确模拟冬小麦产量能够帮助生产者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实验资料调整了ALMANAC作物生长模型部分参数后,用其对该地区的冬小麦生长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ALMANA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叶面积指数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值为1.0552,可决系数R2为0.7021;生物量模拟的最大误差为-6.01%,经济产量模拟的最大误差为-5.41%。模型还可以揭示影响冬小麦生长的主要胁迫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根据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 (SPAC)水分传输理论原理 ,充分考虑农林复合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建立太行山低山丘陵地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SPAC水分运移模拟模型 ,该模型具有二维空间属性。采用数值计算法求解模型方程 ,利用土壤水分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16 8对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6 89% ,线性相关系数r可达 0 836 7,t=0 19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月  刘兵  刘小军  刘蕾蕾  范雪梅  曹卫星  朱艳  
对国际上较知名的小麦生育期模型进行比较,为作物生育期模型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以CERES-Wheat、APSIMWheat、WheatGrow中的生育期子模型为对象,从阶段划分、参数设置、模型算法和模拟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阶段划分上,CERES-Wheat和APSIM-Wheat均以累积热时间为尺度;WheatGrow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并提出以茎顶端发育为主线预测生育期。参数设置上,WheatGrow模型较CERES-Wheat与APSIM-Wheat模型增加了基本早熟性和温度敏感性参数。模型算法上,CERES-Wheat和APSIM-Wheat均以折线型函数描述温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玉欣  王颖  裴保华  
模拟林木遮荫试验结果表明,遮荫程度每提高25%,小麦进入某个生长发育期就推迟2d左右;遮荫程度每提高10%,土壤水分(0~40 cm)蒸发就减少0.58个百分点;并且遮荫程度与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度和蒸腾速率呈正比关系,与光能利用率和蒸腾耗水指数呈反比关系。试验结果还说明,适当遮荫对小麦的叶面积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有促进作用,遮荫程度25%时的小麦产量仅比全光下的低1.25%,而生物量却提高7.9%。综合试验结果说明,如果不考虑林木与农作物根系竞争,在农林间作系统中,林木的遮荫程度如果不高于20%,就不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可以把它作为农林间作林木上限遮荫的一个阈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天红  曹崇文  
利用谷物低温干燥的数学模拟程序和北京地区1986~1993年连续8年的实际气象数据,对北京地区小麦低温干燥进行模拟分析。考察了风量、小麦初始含水率、收获日期和逐年气象条件的变化以及谷床厚度等因素对北京地区小麦低温干燥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