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0)
- 2023(13204)
- 2022(11229)
- 2021(10201)
- 2020(8959)
- 2019(20440)
- 2018(20136)
- 2017(38240)
- 2016(20946)
- 2015(23340)
- 2014(23262)
- 2013(22768)
- 2012(20686)
- 2011(18606)
- 2010(18157)
- 2009(16678)
- 2008(16276)
- 2007(14353)
- 2006(11972)
- 2005(10136)
- 学科
- 济(84086)
- 经济(84000)
- 管理(61307)
- 业(59791)
- 企(48983)
- 企业(48983)
- 方法(44866)
- 数学(40163)
- 数学方法(39671)
- 财(22876)
- 农(22578)
- 中国(19218)
- 学(18996)
- 业经(17747)
- 贸(17056)
- 贸易(17055)
- 易(16623)
- 农业(15416)
- 务(14943)
- 财务(14901)
- 财务管理(14867)
- 地方(14480)
- 技术(14320)
- 企业财务(14104)
- 制(13512)
- 理论(12663)
- 环境(12560)
- 和(12549)
- 划(11556)
- 银(11384)
- 机构
- 大学(301793)
- 学院(300568)
- 济(120128)
- 管理(119222)
- 经济(117872)
- 理学(105239)
- 理学院(104106)
- 管理学(102140)
- 管理学院(101616)
- 研究(95987)
- 中国(69421)
- 科学(63484)
- 京(61261)
- 农(58674)
- 业大(52308)
- 财(51967)
- 所(48816)
- 农业(47151)
- 中心(45706)
- 研究所(45337)
- 财经(43245)
- 江(42685)
- 经(39459)
- 范(37065)
- 经济学(37059)
- 北京(36628)
- 师范(36499)
- 院(34179)
- 经济学院(33953)
- 州(33643)
- 基金
- 项目(216476)
- 科学(170247)
- 基金(159340)
- 研究(147938)
- 家(142367)
- 国家(141246)
- 科学基金(120946)
- 社会(94855)
- 社会科(90169)
- 社会科学(90140)
- 基金项目(85593)
- 省(85328)
- 自然(82454)
- 自然科(80656)
- 自然科学(80629)
- 自然科学基金(79216)
- 划(72468)
- 教育(69003)
- 资助(64523)
- 编号(58054)
- 重点(48914)
- 部(47396)
- 创(45673)
- 发(45141)
- 成果(45118)
- 科研(43176)
- 创新(42781)
- 计划(42746)
- 教育部(40258)
- 国家社会(39894)
- 期刊
- 济(116179)
- 经济(116179)
- 研究(73872)
- 学报(56273)
- 农(51004)
- 科学(48783)
- 中国(48578)
- 大学(41287)
- 财(40974)
- 管理(40027)
- 学学(39529)
- 农业(34496)
- 技术(25596)
- 教育(24682)
- 财经(20818)
- 融(20756)
- 金融(20756)
- 业经(19815)
- 经济研究(19395)
- 业(18692)
- 经(17818)
- 版(16197)
- 问题(16174)
- 技术经济(15129)
- 科技(15102)
- 统计(14974)
- 业大(14944)
- 策(14129)
- 商业(13849)
- 理论(13708)
共检索到405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胜勇 杜坤
隐性知识的粘着性,使得隐性知识在转移过程中依附的主体在不断发生变化。根据隐性知识在转移过程中所依附的主体不同,将转移过程分解为隐性知识发送、传递、形成3个子过程,并分别对各个子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分解过程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影响因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美珍 邹义英 罗小芬
介绍图书馆隐性知识及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和集体隐性知识的涵义,并论述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和集体隐性知识的积累、转移过程。运用现代博弈论来理解馆员不可能自觉地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行为。通过分析参与转移的馆员素质及馆员对隐性知识转移的认识和图书馆运作的体制和机制等方面,探讨影响图书馆隐性知识积累与转移的主要因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容 陆伟刚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隐性知识作为一种关键的要素和资源,已经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而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对于企业获得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具有独特的意义。找寻出在整个隐性知识转移中最为潜在的结构与变量,成为企业知识管理中最为根本性的问题。本文运用ISM方法,对影响企业隐性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规范合理的分析,对各因子在转移中的载荷做了恰当的评价,以此为企业提高隐性知识转移效率与知识创新能力,从而制定相应的知识管理措施来发展组织能力,并最终为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南 王晓蓉
在阐述师徒间隐性知识转移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师徒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因素模型;就知识转移的主体与客体、师徒关系及企业环境等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问题提出了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师傅的知识发送能力、徒弟的知识接收能力、知识的隐性程度、师徒间的信任与知识势差、组织文化以及组织激励机制对徒弟内化程度和表出程度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企业师徒制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瞿英 翟君伟
隐性知识作为组织重要资产,其成功转移与吸收对项目成败具有重要作用。隐性知识转移绩效受到转移主体比例、知识模糊性、接触率、学习意愿、遗忘率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类比分析传染病传播机制与项目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引入SIR模型(susceptible infected recovered model),基于项目成员类型与知识传递过程,建立项目隐性知识转移改进SIR模型,围绕各因素变化对知识转移绩效影响进行仿真分析,进而发现隐性知识转移规律。结果表明,知识模糊性、遗忘率对知识转移绩效具有负向作用;组织成员接触率、学习意愿对转移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其他因素的负向作用。因此,为促进隐性知识转移,应增加知识传播途径、知识学习者人数,提高成员间接触率,降低知识遗忘率,构建项目学习型组织共同体。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SIR模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郭宇 魏骏巍 李嘉兴
从移动互联网所处的信息生态环境入手,在对国内外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收集企业相关数据,以验证构建的概念模型。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为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新的概念模型,从而深化信息生态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应用层面为企业关键技术领域的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相关的管理理念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指导,从而可以针对性地在关键技术领域制定相应的措施,促进我国企业和产业的核心技术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郭宇 魏骏巍 李嘉兴
从移动互联网所处的信息生态环境入手,在对国内外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收集企业相关数据,以验证构建的概念模型。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为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新的概念模型,从而深化信息生态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应用层面为企业关键技术领域的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相关的管理理念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指导,从而可以针对性地在关键技术领域制定相应的措施,促进我国企业和产业的核心技术发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向先 李昆 郭顺利
[目的/意义]从知识生态视角能够全面深入探究企业研发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有助于企业研发团队知识生态系统的建设,提高企业研发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绩效和知识创新能力。[方法/过程]文章首先从知识、知识主体、知识环境、知识转移网络结构4个维度解析了影响因素,构建了企业研发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然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模型的检验和分析。[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均得到数据支持,模型的拟合情况较好,实证分析结果能够为企业研发团队隐性转移绩效管理提供启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刘春艳
文章采用问卷调研获取一手数据,运用PLS-SEM方法测度了各类因素对创意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PLS-SEM方法对观测数据拟合精度较高,在样本数据非正态分布、共线性等情况下仍然稳定。实证结果表明:团队情境、吸收能力、转移意愿、转化能力、媒介丰富度由大到小对创意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隐性知识特性必须通过对知识源转化能力的显著负影响才能间接影响知识转移绩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简世德 冯丽莎 张美荣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重点分析强弱关系、社会资本和结构洞等三大核心理念对高校教师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机理,进而提出利用社会网络促进高校教师隐性知识转移的基本路径与策略:营造具有共同价值与信念的校园文化氛围;搭建教师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网络技术平台;重视高校教师社会关系网络的培育与管理;强化教师隐形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峰 施琴芬 于娱
知识流具有流体的性质,文章结合流体力学中流量调节阀的公式,借助结构性类推,构建高校内部隐性知识流的流量公式,结合相关研究,构建高校内部隐性知识流的流动模型,确定了影响隐性知识流的因素:知识节点的学习能力、隐性知识的属性、知识势差、隐性知识粘性、隐性知识的流动范围,并分析这些因素对隐性知识流的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为促进高校内部隐性知识流高效流动提出建议。
关键词:
隐性知识流 流体力学 影响因素 大专院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晏自翔 卞艺杰
[目的/意义]着眼于隐性知识的有效性,从隐性知识与其拥有者特征相匹配的视角研究隐性知识转移过程。[方法/过程]首先通过知识有用性和易用性分析,界定隐性知识与使用者的层次匹配关系;其次通过隐性知识转移的动态特征分析,研究隐性知识转移的层次匹配关系;然后基于Herbart形式阶段理论,分析隐性知识转移的动态匹配过程;最后分析隐性知识转移匹配性的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结果/结论]从知识匹配视角提出了隐性知识的4层次匹配关系,构建了隐性知识转移的"知识建构—知识解构—知识重构"三阶段过程,引入了知识守门人作为隐性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知识匹配 知识守门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树中
在阐述隐性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对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及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对知识创新的关键要素——创意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指出隐性知识转移不仅贯穿于知识创新的全过程,而且始终发挥主导性的关键作用,是知识创新形成的核心动力。在创意过程中,知识创新者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始于对客观事物的感知,通过感知可以产生特定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思维和想象,然后通过知识整合形成创新方案。
关键词:
知识创新 隐性知识 转移 机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培林
在分析隐性知识地图产生的必然性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机构中隐性知识转移的社会关系属性,分析推动信息机构隐性知识转移的隐性知识地图需满足的需求。结果发现,要促进信息机构的隐性知识转移,必须突出隐性知识的社会化,揭示知识主体能力,构建隐性知识主体的社会关系网络。基于此,隐性知识地图的构建需在确定研究领域的基础上,识别研究方向中的知识单元,最后确定研究者能力以及研究者间的关系网络。
关键词:
隐性知识转移 隐性知识地图 信息机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晓敏 汪永智 陈丽君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隐性知识的应用能力,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培养隐性知识的获取能力。基于美国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中的微系统,对影响研究生科研隐性知识构建的家庭、同辈群体、网络、学校、企业等微观系统环境进行深入探讨,进而提出构建研究生科研隐性知识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