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39)
2023(16712)
2022(13952)
2021(12971)
2020(10500)
2019(24099)
2018(23714)
2017(44810)
2016(23671)
2015(26326)
2014(25970)
2013(24984)
2012(22982)
2011(20597)
2010(20893)
2009(18506)
2008(17646)
2007(15581)
2006(13568)
2005(11921)
作者
(65309)
(54603)
(54295)
(51201)
(34811)
(26028)
(24415)
(21251)
(20654)
(19356)
(18588)
(18456)
(17365)
(17118)
(16764)
(16566)
(16237)
(15760)
(15664)
(15573)
(13438)
(13311)
(13289)
(12507)
(12308)
(12066)
(12062)
(11916)
(10880)
(10856)
学科
(99879)
经济(99784)
(71290)
管理(69734)
(58496)
企业(58496)
方法(41982)
数学(36733)
数学方法(36075)
中国(30080)
(28109)
地方(24526)
技术(24263)
业经(24079)
(21350)
农业(19400)
(17278)
贸易(17262)
(16930)
(16789)
(16725)
理论(16548)
(15994)
银行(15970)
(15656)
金融(15654)
(15414)
环境(15028)
技术管理(14781)
(14544)
机构
学院(326050)
大学(320914)
(134132)
经济(131459)
管理(129585)
理学(111840)
理学院(110657)
管理学(108525)
研究(108031)
管理学院(107898)
中国(81116)
(67389)
科学(64834)
(59054)
(52423)
中心(50707)
(50238)
(49324)
研究所(47564)
财经(46937)
业大(46658)
(43355)
师范(42911)
(42781)
北京(42205)
经济学(40338)
(39995)
(39585)
农业(38815)
技术(37895)
基金
项目(224525)
科学(179383)
研究(167586)
基金(161935)
(141225)
国家(139712)
科学基金(121588)
社会(107110)
社会科(101725)
社会科学(101700)
(90792)
基金项目(85033)
教育(78659)
自然(77392)
自然科(75708)
自然科学(75693)
(75451)
自然科学基金(74322)
编号(67966)
资助(65345)
成果(53579)
(52925)
(51849)
重点(50806)
(48942)
课题(47969)
创新(47717)
国家社会(44440)
教育部(42557)
科研(42367)
期刊
(148382)
经济(148382)
研究(93921)
中国(70280)
管理(52185)
(46762)
学报(45774)
科学(45445)
(45036)
教育(43365)
大学(36414)
技术(35690)
学学(34121)
农业(32625)
(29384)
金融(29384)
业经(26230)
经济研究(23720)
财经(22450)
(19466)
问题(18709)
(18382)
技术经济(18299)
科技(18132)
统计(15809)
(15761)
(15325)
论坛(15325)
图书(14922)
商业(14899)
共检索到487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丹丹  马丽仪  
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是影响技术落后国家(地区)实现技术赶超的关键因素。基于Verspagen模型,建立了一个新的技术后发国家(地区)技术赶超模型。指出:技术后发国家(地区)缩小技术差距和实现技术赶超的关键不仅是提高自身技术能力,而且包括打破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实现路径创造。建议:技术后发国家(地区)一方面要培育自身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经济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尽快摆脱技术对路径依赖的负面影响、实现技术赶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傅晓霞  吴利学  
通过引入同时包含国内技术开发和国外技术引进的知识生产函数,本文构建了基于后发经济的内生技术进步增长模型,从而探讨了赶超国家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机制,并特别关注国内外技术差距、国内技术创新路线和资本积累过程的影响。模型分析的主要结果有:(1)后发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收敛到领先国家水平,但绝对收入水平的赶超幅度取决于研发效率、家庭偏好和生产结构因素;(2)技术水平差距是决定国家间经济发展差异和赶超过程的关键,其影响远远大于有效劳均资本存量差距;(3)后发国家的技术创新路线,特别是国内与国外成果的关系会对其研发行为和投入结构产生决定性影响;(4)均衡利率由有效劳均资本而不是绝对人均资本存量决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伟  陈德智  王浣尘  陈明义  
技术赶超模型在内容上包括技术赶超和市场赶超,在具体的赶超模式上,可分为路径跟随式、阶段跳跃式和路径创造式(后两种属于技术跨越式)。以韩国三种产业的技术赶超过程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总结出一些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新剑  
当前,中国企业技术赶超活动已经进入"后技术赶超阶段",不少企业开始调整技术追赶战略,以加快技术赶超进程。通过对中国高铁、通讯行业、汽车产业和芯片产业等系列产业的比较发现:要最终实现技术超越,必须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并构建适应产业特征和技术范式的创新网络。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技术追赶过程中的机会窗口,并根据产业特征、技术范式和竞争范式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亚斌  易先忠  刘智勇  
本文基于拓展的南北技术扩散模型分析了同时进行自主创新与国外模仿的后发国的技术赶超问题。认为在技术进步初期,后发国较松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技术进步;但长期内,加强后发国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技术进步,后发国能否实现技术赶超取决于自主研发投入和研发效率。日、韩和印度的发展经验也验证了该理论。其政策含义十分明显:后发国要实现技术赶超需要提高自主研发投入和研发效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  
后发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时,往往因措施激进而陷入进退失据的赶超陷阱,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发展中数量与质量的失衡、继承与模仿的失序、效益与公平的失范。教育现代化赶超陷阱是多重因素交互叠加的产物。其中,理论供给能力不足、教育功能定位矮化、发展路径选择失调与国际环境日趋逼仄是引发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要突破教育现代化赶超陷阱,后发国家必须着力打造内外交融式知识创新系统,筑牢教育育人为本的功能定位,重塑自主导向型发展路径架构,同时积极参与共赢式国际教育资源分配格局的构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丽  唐秋迢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越来越普遍。文章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突破以往单一视角的局限,探索在个体不同意愿情况下,即主动性/被动性工作连通行为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346名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主动性/被动性工作连通行为分别对员工创造力起正向与负向作用;工作繁荣和情绪耗竭在主动性/被动性工作连通行为与员工创造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正向调节主动性工作连通行为与工作繁荣的关系并负向调节被动性工作连通行为与情绪耗竭的关系;组织支持不仅调节了主动性工作连通行为通过工作繁荣影响员工创造力的间接效应,还调节了被动性工作连通行为通过情绪耗竭影响员工创造力的间接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竹  邵明杰  
文章将后发创新分解为自主研发与引进再改造两个结构性维度,构建了后发创新的经济学模型,并作出相关讨论。研究显示:自主研发贡献度对后发创新效率产生重要影响,但后发创新应在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再改造两维度保持动态平衡;后发创新要着力于自主研发的创新投入,避免后发创新主体陷入技术"拿来"的路径依赖;后发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行为与自主研发及技术引进再改造两者之关系高度相关,所以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动态调整。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袁礼  王林辉  欧阳峣  
本文基于后发大国的内生技术进步框架,演绎不同创新战略下市场规模对技术进步路径和技术赶超的作用,发现在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相耦合的战略下,市场规模扩张将抑制经济体向技术前沿收敛,加深对模仿创新的依赖。在以自主创新替代模仿创新的战略下,市场规模对技术进步路径和技术赶超的影响存在非一致U形门槛效应,且技术进步路径转换的规模门槛滞后于技术赶超。为此,本文建议以技术赶超为基准,适时调整创新战略,释放创新的规模经济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适应中国市场规模变化的选择,但因经济尚处于由超大转向超强的阶段,自主创新的贡献率会先降后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宇晨  
新兴产业发展存在范式改变,对应全新"创新路径",具有技术路线转换、市场不确定性强、初始投入高等特点。制度优势给予我国历史性赶超机会。通过推动发展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中国制造2025"等产业政策,再配合万亿规模引导基金及产业基金的超长期支持以及需求端市场政策的指引,能够充分创造创新环境,帮助创新企业释放创新动力,保持强劲发展动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徐余江  
本文在工业史视角下,对新中国工业赶超历程和技术进步路径演化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将中国工业赶超嵌入特定制度背景、经济体制与市场环境中,创新性提出"两类工业赶超"假说,深入阐释了"两类工业赶超"内涵与分析框架。基于这一假说,本文系统分析了从第一类工业赶超向第二类工业赶超过渡的动因、机制与历史经验,并结合中美贸易摩擦背景,提出了后发大国工业赶超和技术进步的新型举国体制与可行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伟龙  袁健红  
在吸收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动态模式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适用于解释后发国家产业创新与升级的动态模型,即后发国家产业演进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文章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和我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问题,最后针对国内石化行业的现状提出了实现石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可行路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闫衍  
中国区际经济增长与生产率:一个赶超模型的计量分析闫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100872)按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区际经济增长过程存在某种趋同倾向,即发达地区由于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其累积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将会趋缓,而不发达地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蔡玲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内,借助中间产品质量进步型技术创新模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技术模仿实现赶超的路径。结论表明,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过程是非均衡的,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应该是与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相适应;技术赶超的源动力来自于持续高速的本国企业的危机意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兰霞  蔡丽  付竞瑶  李末芝  
依据工作要求-资源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78份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员工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对其创造力的双路径影响,并分析了心理脱离/心理依附和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增益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员工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对其创造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心理依附和工作-家庭增益在员工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和员工创造力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