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6)
2023(16186)
2022(13528)
2021(12487)
2020(10524)
2019(23811)
2018(23550)
2017(45869)
2016(23972)
2015(26537)
2014(25934)
2013(25509)
2012(22748)
2011(20012)
2010(19993)
2009(18515)
2008(18175)
2007(16145)
2006(13999)
2005(12645)
作者
(62944)
(52591)
(52265)
(49524)
(33458)
(24730)
(23743)
(20273)
(19865)
(18710)
(17731)
(17701)
(16485)
(16445)
(15971)
(15918)
(15690)
(15439)
(15035)
(15029)
(12740)
(12559)
(12432)
(12048)
(11727)
(11581)
(11540)
(11529)
(10279)
(10230)
学科
(99765)
(98152)
经济(98009)
管理(90661)
(90639)
企业(90639)
方法(43001)
数学(33969)
(33885)
数学方法(33558)
业经(32930)
(31099)
(25299)
中国(25202)
(24076)
财务(24023)
财务管理(23986)
企业财务(22731)
技术(22702)
农业(21831)
理论(18196)
(18094)
贸易(18079)
(18076)
(17783)
(17644)
(17533)
(17451)
地方(17212)
(16161)
机构
学院(331388)
大学(325956)
(141301)
管理(140691)
经济(138499)
理学(121170)
理学院(120082)
管理学(118557)
管理学院(117878)
研究(97631)
中国(78828)
(68742)
(65800)
财经(54090)
科学(53619)
(50337)
(49160)
中心(47253)
(45659)
(44687)
业大(42672)
经济学(42365)
北京(40230)
财经大学(40078)
研究所(39648)
(39533)
商学(38922)
商学院(38581)
(38543)
经济学院(38239)
基金
项目(220544)
科学(178619)
研究(168860)
基金(163157)
(138181)
国家(136933)
科学基金(122524)
社会(111095)
社会科(105498)
社会科学(105475)
(86817)
基金项目(86546)
教育(77402)
自然(76774)
自然科(75105)
自然科学(75089)
自然科学基金(73818)
(70947)
编号(68997)
资助(64172)
成果(54632)
(51656)
(49673)
重点(48402)
(47726)
(47348)
创新(47345)
国家社会(46235)
课题(45859)
人文(44294)
期刊
(158901)
经济(158901)
研究(95718)
中国(65262)
管理(59041)
(57630)
(42867)
科学(40505)
学报(38046)
技术(32722)
教育(32583)
大学(32086)
(32016)
金融(32016)
学学(30111)
农业(29302)
业经(28571)
财经(27143)
经济研究(24413)
(23419)
问题(20464)
技术经济(18386)
(17894)
财会(16969)
现代(16841)
商业(16254)
(16237)
图书(15657)
科技(15549)
理论(15214)
共检索到494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波  刘志斌  卢宝周  
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使服务业和制造业间的界限越发模糊,服务创新成为制造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又一手段。边界理论为制造企业更加全面系统地实现服务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文章应用跨边界理论研究跨边界行为与服务创新的内在逻辑关系,结合中国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通过对环境要素与跨边界行为关系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影响,以及跨边界行为与企业内部环境关系对服务创新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SWOT分析提出跨边界视角下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差异化战略,进而提出了实现此战略的相关保障措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綦成双  徐飞  
以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和文本分析方法提炼出制造型企业开展协同合作的四个维度,分别为技术协同、战略协同、资金协同和知识协同。并将其视为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条件变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研究(fsQCA)方法进行组态分析。探究不同地域、规模和研发投入的制造企业开展协同合作对影响其创新绩效的不同条件组合,最终得到3条促进高创新绩效发生的路径(知识共创型、自主创新型、协同创新型)以及2条导致非高创新绩效发生的路径(规模企业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羸弱型)。研究发现对创新战略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应用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忠娟  范合君  侯俊  
研发外包、技术购买作为重要的创新外部源泉,二者与内部研发结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一直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观与交易成本理论的两个视角,对2012年世界银行关于中国25个主要城市有关新产品和流程创新、研发活动的1418家制造企业数据,分别进行Tobit和Probit回归分析,探索内部研发、研发外包与技术购买的战略组合在企业资源边界动态变化情景中的替代与互补关系。研究发现:(1)研发外包与内部研发在企业产品和流程创新中都表现为替代关系。(2)技术购买一方面依托于企业内部研发对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内部研发的流程效率,即技术购买与内部研发在流程创新上实现互补。(3)研发外包、技术购买与内部研发三者相互作用,推动企业资源边界动态提升,从而显著促进企业的流程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单娟  吴珂珂  Dominique R.Jolly  
以往关于企业创新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侧重于分析不同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忽略了产品创新战略对两者的中介作用。基于以往文献,文章提出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创新战略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长三角地区215家电子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理论假设。研究发现:Lall的技术创新能力三维度在中国情景下,被进一步分为六个子维度:与创新有关的投资能力、基于经验的生产能力、基于研发的生产能力、基于模仿的生产能力、外部网络联结能力和内部网络联结能力;企业不同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影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立龙  魏江  郑小勇  
当前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关注不断升温,但对其内涵界定和理论定位仍较模糊。本文在梳理创新战略内涵演进脉络的基础上,论述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内涵界定和类型划分问题,初步构建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研究框架,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建平  吴晓云  
以创新网络理论与产品创新战略理论为基础,本文将网络位置视为重要的外生性创新资源并作为模型的独特前置因素,以279家中国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以及Bootstrap方法实证研究产品创新战略与创新绩效问题。从技术、市场、设计三个维度将产品创新战略划分为技术推动型、市场拉动型和设计驱动型三种类型,进而厘清网络位置、三种产品创新战略以及创新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产品创新视角清晰揭示不同网络位置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和具体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位置和中介位置均会显著促进企业绩效提升;三种产品创新战略分别在网络中心位置影响创新绩效过程中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但在网络中介位置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技术推动型产品创新战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市场拉动型和设计驱动型产品创新战略则分别发挥显著中介效应。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理论解释,以期对指导中国制造企业积极利用创新网络资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品创新战略以促进绩效提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志安  杨枫  
文章利用2013—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对金融资源错配、创新战略与企业绿色转型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引入中国式财政分权这一制度背景,探究在财政分权作用下三者关系产生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创新战略的实施能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但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的地区中创新战略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显著削弱;金融资源错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且在财政分权程度较高的地区中金融资源错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金融资源错配显著削弱创新战略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且这种削弱作用在财政分权程度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慧珍  张萌  
开放式创新已成为制造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价值链攀升的必然选择,是否会对其转型升级产生预期促进效应呢?以创业板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是否实施开放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程度两个方面解释开放式创新战略,实证检验开放式创新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及影响机理,进一步观察在减税降费大环境两者关系变化。经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战略的实施促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开放式创新程度越高对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减税降费显著增强开放式创新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发现减税降费对开放式创新与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体现为强化转型升级结果,而在非国有企业中则体现在加速转型升级过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蔡华  于永彦  
全球金融危机在冲击世界经济的同时,对农业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战略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章认为,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重要的是要加快建立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业装备自主创新体系,提高农业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业装备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主创新是提高农业装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文章对促进农业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振东  梅亮  朱子钦  吴欣桐  
数字技术是否显著冲击了企业创新活动的要素构成与资源配置关系,直接影响着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字创新战略的制定,也是引导制造企业在数字化情境下优化创新要素、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问题。基于“迈尔斯—斯诺”战略类型分析框架,使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上市样本数据,以多因素组态视角分析了动态能力(感知能力/整合能力)、冗余资源、环境动态性与数字创新(探索式/利用式数字创新)4个前因条件对企业绩效的组态效应,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研究发现:(1)存在4类能够产生高企业绩效的数字创新适配组态:“捕获—突破”型、“编排—开拓”型、“协同—共创”型与“自驱—并创”型。前两类可归纳为探索式数字创新战略模式,后两类可归纳为双元数字创新战略模式;(2)高环境动态性下,强感知能力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探索式数字创新战略模式获取高绩效的关键条件;(3)非高环境动态性下,高冗余资源与单一动态能力(感知能力/整合能力)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双元数字创新战略模式产生高绩效的关键条件;(4)科技型制造企业更倾向于探索式数字创新战略模式,而传统制造领域企业在资源充盈时更倾向于双元数字创新战略模式。本文研究结论一方面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为更多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创新活动提供战略管理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卜令通  许亚楠  陈传明  张嘉伟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制造企业面临通过战略变革实现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囿于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现有研究难以指导管理者实现有效的战略变革。鉴于此,立足战略三角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基于2018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企业样本数据,检验政府效率、创新创业活跃度、过往绩效、控股股东性质、市场竞争度与战略变革幅度6项条件对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结果表明:战略变革不构成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不同制度情境下企业应依据组织要素特征选择战略变革模式。4种组态能够引致高创新绩效:高政府效率、非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高绩效国企宜实施回避式战略变革;高政府效率、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高绩效民企应实施妥洽式战略变革;高政府效率、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非高绩效国企宜实施转向式战略变革;非高政府效率、非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非高绩效企业应进行复兴式战略变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京文  黄鲁成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提出了迎接这一挑战的发展战略——即制造业创新战略。这一战略主要包括我国制造业创新的战略目标、获得先进制造技术的战略措施以及如何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劲  尹西明  赵闯  
针对中国制造业在扩大开放新阶段和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围绕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和建设制造强国两大目标,提出"高附加制造"(high value manufacturing,HVM)这一超越追赶的中国制造创新战略。阐述了高附加制造的概念内涵和价值意义,结合制造业企业最佳实践案例,论述了高附加制造战略的五大关键要素和推进路径(包括战略创新引领、研发设计驱动、"互联网+"新技术应用、知识管理和整合式创新),为培育世界一流制造业创新企业和建设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强国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翠凤  
文章基于2012-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激励、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研发创新战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两职合一程度均与企业研发创新战略显著正相关;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研发创新战略呈倒"U"型关系;股权集中度对高管激励与研发创新战略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从公司内部治理环节寻求推进企业创新的路径提供了有力支撑。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纪慧生   Asmita   吴小梅   姚树香  
【目的/意义】创新生态系统成为制造企业新的创新范式,探究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有助于促进制造企业创新升级。【设计/方法】基于价值共生共创视角,以比亚迪为研究案例,探讨制造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结论/发现】制造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演化经历了从简单线性式创新生态系统到中心辐射式创新生态系统再到网络共生式创新生态系统3种创新范式;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推动了核心企业与参与者之间的共生关系由寄生共生为主向偏利共生和互惠共生为主转变,以及价值逻辑由价值创造为主向价值共创和价值共赢为主转移;共生关系与价值逻辑的演化具有动态适配性,推动核心企业的生态位由重叠到分离,实现企业由生态补位者到生态主导者再到网络共生者的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