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52)
2023(8334)
2022(7140)
2021(6788)
2020(5846)
2019(13095)
2018(12906)
2017(24594)
2016(12815)
2015(14359)
2014(13964)
2013(13325)
2012(11898)
2011(10320)
2010(9791)
2009(8572)
2008(7714)
2007(6277)
2006(4990)
2005(3995)
作者
(34813)
(29244)
(29212)
(27696)
(18457)
(13955)
(13327)
(11679)
(11215)
(10122)
(10083)
(9620)
(9248)
(9099)
(9042)
(8800)
(8792)
(8787)
(8403)
(8369)
(7100)
(6983)
(6823)
(6614)
(6549)
(6538)
(6255)
(6213)
(5779)
(5773)
学科
(48787)
经济(48741)
管理(37215)
(34756)
(29433)
企业(29433)
方法(28226)
数学(25645)
数学方法(25259)
(13330)
(11717)
中国(10925)
业经(9855)
(9409)
(9050)
财务(9005)
财务管理(8979)
(8916)
贸易(8910)
(8726)
企业财务(8541)
技术(8259)
地方(7974)
(7935)
农业(7933)
理论(7870)
环境(7833)
(7091)
(7078)
银行(7078)
机构
大学(170869)
学院(170212)
管理(70101)
(67629)
经济(66385)
理学(62007)
理学院(61389)
管理学(60092)
管理学院(59780)
研究(50028)
中国(37867)
(33901)
科学(31931)
(29523)
业大(27636)
(27382)
中心(26084)
财经(25001)
(23412)
(23043)
(22823)
农业(21822)
经济学(21293)
研究所(21260)
(20155)
北京(19890)
师范(19767)
经济学院(19481)
财经大学(19169)
(19158)
基金
项目(130266)
科学(104037)
基金(97602)
研究(91199)
(85847)
国家(85219)
科学基金(75115)
社会(58612)
社会科(55822)
社会科学(55810)
基金项目(52234)
自然(51139)
(50777)
自然科(50056)
自然科学(50042)
自然科学基金(49147)
教育(43349)
(42995)
资助(39695)
编号(34886)
重点(29110)
(28918)
(28026)
(26765)
科研(26276)
创新(26257)
成果(25688)
大学(25257)
国家社会(25224)
教育部(25160)
期刊
(61616)
经济(61616)
研究(40623)
学报(28382)
管理(26990)
中国(26759)
科学(25315)
(23388)
(22969)
大学(22221)
学学(21150)
技术(18473)
农业(16100)
教育(13586)
(12616)
金融(12616)
财经(11751)
业经(10321)
经济研究(10194)
(10080)
统计(8922)
(8568)
(8553)
(8548)
科技(8414)
问题(8386)
技术经济(8114)
理论(8062)
业大(7759)
财会(7620)
共检索到226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唐玉   康飞   宿晓辉   张建涛   张东昊   姚遥  
水利学科前沿实验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下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丰富前沿实验内容,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设计了跨孔雷达检测水工防渗墙隐蔽病害的可视化实验系统。该系统由可视化水箱、可视化模型箱和跨孔雷达系统三部分组成。可视化水箱尺寸为1.2 m×1.0 m×1.5 m;可视化模型箱尺寸为0.6 m×0.2 m×1.0 m;跨孔雷达系统由网络分析仪和收发天线采集数据,由控制主机存储和显示数据。实验教学表明,该系统能够利用跨孔雷达有效检测出水工防渗墙内部隐蔽病害,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前沿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科研能力,达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目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覃晖  耿铁锁  谭岩斌  王骞  
设计了跨孔雷达检测地下结构缺陷的实验系统,由地下连续墙模型和跨孔雷达系统2部分组成。内置缺陷的地下连续墙模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5.0 m×3.0 m×4.0 m,为跨孔雷达检测提供测试条件。跨孔雷达系统硬件部分采用步进频率体制,包括网络分析仪、控制主机以及收发天线等部分;软件系统可实现数据采集、显示和储存等功能。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跨孔雷达对地下结构内部缺陷的准确检测,创新性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探索精神。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平  郭文静  唐启恒  
【目的】开展木材内部孔洞的雷达检测研究,探讨该检测手段下孔洞成像的准度和精度,实现木材内部孔洞的雷达快速识别和定量表征。【方法】以古建筑木结构常用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材为研究对象,采取人工模拟的方法在木段端部制作异型孔洞,并利用雷达扫描仪对带孔木段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直观成像技术与希尔伯特积算法、单路径数据提取合成以及成像轮廓多参数校正等处理方法之间的差异,提出基于雷达检测的木材内部孔洞面积测算与可行的修正方法。【结果】利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马尾松和杉木木材内部孔洞的存在进行快速识别,但其直观成像技术在定量评估方面误差较大,需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和修正;未经修正的雷达图像其预估孔洞面积小于实际孔洞面积,通过希尔伯特积算法演算或介电常数修正的雷达图像其预估孔洞面积与实际孔洞面积仍存在一定的误差;木材边缘与孔洞边缘的距离应按s_(3c)=(s_r-a)k_1k_2进行修正,即实际应用中根据树种和含水率所得到的介电常数仅为多参数校正中的一个因素;无论是否进行数据处理和修正,雷达检测难以准确识别孔洞的具体形状,应开展进一步研究。【结论】该雷达检测及修正方法应用于木材内部孔洞探测,综合树种和含水率数值,可确保孔洞面积识别误差小于3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叶涛  秦文阳  张晞  
针对人工智能课程实验要求,结合轨道交通障碍物检测实际工程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和计算机视觉联用的障碍物自动检测系统实验教学平台。该实验平台由数据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和预警显示模块组成,涉及图像处理技术、目标检测技术、网络模型部署等。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实时性、鲁棒性以及小目标检测能力,可以满足实际场景下的检测性能要求。通过该实验教学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从而为将来的科研或工作打下基础。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松  史天长  张晓光  
设计了基于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的煤仓料位监测系统。该系统以IWR1843作为信号处理和控制核心,通过对调频连续波反射信号在DSP上进行高精度雷达数据处理,通过ARM进行任务调度控制雷达系统工作,并把结果传至用Qt Creator编写的煤仓监测系统软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对煤仓料位信息的高精度实时监测,煤仓满仓、空仓自动报警以及历史煤仓料位信息保存等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莹莹  周俊  
为探索激光雷达在农业机器人环境理解和导航中的应用,研究一种基于改进DBSCAN算法的果园树干检测算法。该算法使用自适应密度阈值和聚类半径对不同距离处数据点进行聚类和整合,以克服DBSCAN算法对全局变量值敏感的缺点。针对激光雷达可能扫到地面造成机器人误检的问题,采用机器人航位推算模型计算当前帧数据中待定类的距离,通过与前一帧数据中对应类距离的比较判定待定类的类别,进而对地面干扰类进行排除。试验结果表明:1)机器人正常行走时本算法能够排除噪声准确识别树干类点;2)存在果树分枝或地面干扰时,有少量漏检,平均误判果树数目为-0.13棵,能够区分出地面类和果树类。该研究可以应用到农业机器人果园环境理解...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宫元娟  裴军强  李宏博  冯雨龙  宁晓峰  
为可移动、快速、便携的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苹果糖度,基于嵌入式系统和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开发了便携式苹果品质快速无损检测系统。以ARM11处理器为核心,以卤素灯光源和USB2000+可见/近红外光谱仪为光谱检测平台,在ARM11内嵌的Win CE6.0系统上,采用VS2005编程工具,设计出人性化的软件系统,并实现苹果的糖度值输出到LCD触摸屏上。以寒富苹果样本作为研究的对象,采集寒富苹果样本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值,采取二阶微分、多元散射校正、平滑等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选取485.01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文萍  童优良  黄理军  
溪洛渡水电站上游围堰由于防渗墙轴线上移5.0m,且厂房进水口和导流洞进口开挖时大量石渣滚入金沙江内,使原围堰部位的覆盖层分布、厚度和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靠近两侧岸边石渣厚度较大,且以大孤石为主,架空严重,防渗墙施工难度极大.本文从施工方案与工艺流程角度出发,对水电站上游围堰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鸣  覃源  徐程勇  刘海敏  
[目的]研究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防渗墙的应力变形及实际防渗效果,为高寒地区深厚覆盖层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方法]以青海省纳子峡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为研究对象,在防渗墙施工及运行初期(2012-05-2018-01)对其进行应力监测、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对所得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评价防渗墙的实际工作状态。[结果]纳子峡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防渗墙各测点应力及变形表现稳定,在施工期防渗墙钢筋的应力变化因受地面施工等因素影响主要承受拉应力,且向上游侧倾斜;在水库运行期间(2014-09-2018-01),墙体受到来自上游的水压力,主要承受压应力,且向下游侧倾斜;布置在墙体上游侧的渗压计渗透压力远大于下游侧各测点,表明防渗墙防渗效果良好,渗透压力受测孔孔内水位影响,且随库水位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库水位每抬升(或下降)1 m,墙体下游侧各测点渗透压力增加(或减小)约0.6 kPa。[结论]纳子峡大坝混凝土防渗墙在其施工及运行初期应力变形较为稳定,防渗效果良好,能为大坝的安全提供保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春鸣  邵生俊  刘鑫  
【目的】分析深厚覆盖层坝基防渗墙墙体与覆盖层土体之间、墙段与墙段之间存在的泥皮对防渗墙应力和变形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新疆叶尔羌河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为例,通过试验确定了夹有泥皮情况下覆盖层土体与防渗墙之间接触面的参数,在对防渗墙进行分段并考虑泥皮作用的条件下,对施工期、蓄水期以及渗透压力作用下墙体的应力和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并与不考虑泥皮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当接触面的摩擦系数为0.2~0.4时,在不同接触面参数条件下,在施工期,防渗墙的最大水平位移相对于不考虑泥皮时增大了0.002m,最大竖向位移增大了0.066~0.075m,最大拉应力降低了0.62 MPa,最大压应力降低了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平  高甜  李德山  郭文静  
本研究以木结构古建筑常用的马尾松木材为研究对象,采取人工模拟的方法在马尾松木段端部制作中心空洞及外缘开裂的残损,通过开展残损木材的雷达探测及成像影响因素研究,给出不同残损在雷达检测下的表现形态,实现木材内部空洞和外缘开裂残损的快速识别及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实现木材内部空洞和外缘开裂残损的快速检出,而对残损大小的评估,雷达检测面积与实际残损面积存在偏差;当雷达探测到木材内部空洞时,其交界面会出现强烈的黑-白-黑形态图像,对应的反射波形为谷-峰-谷;当雷达探测到木材外缘开裂等凹陷特征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伟林  文剑  肖中亮  张京  韩红岩  
采用雷达波树木无损探测技术与树木雷达分析软件,对颐和园内6棵古柳的内部异常情况进行雷达波探测成像试验.结果表明古柳内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3棵古柳异常程度较高.雷达波成像解析结果准确且与实际情况相符程度高,表明树木雷达系统可以对树木内部异常分布情况进行高效无损的检测、成像和解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方益明  蔺陆军  鲁植雄  冯海林  
空气耦合超声波不需要液态耦合剂,可以实现真正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已成为一种可靠的木材无损检测技术,但国内还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介绍了空气耦合超声波及成像技术的原理,研制了一种用于木材无损检测的空气耦合超声波扫描成像系统。详细介绍了超声波发射接收系统、龙门式扫描机械臂及其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等模块的设计方法。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单轴精度为0.01 mm的二维扫描,最大扫描区域为500 mm×300 mm。还可以针对样本木材的特性,方便地设定空气耦合超声波的频率、幅度、增益等参数。采用水杉Metasequoia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吴兰兰  宗望远  熊利荣  祝志慧  周洪亮  
针对传统无损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的具体实践,开展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型实验课程教学。创新型实验以鸡蛋为研究对象,让学生掌握测量鸡蛋新鲜度无损检测的基本方法。整个实验贯穿了无损检测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等各项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旨在活跃本科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师伟伟  谢斌  
为了解决管板式(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密封问题,在大气中使用95AgCu焊料片对单电池片和金属连接体进行了封接实验.利用X光无损检测技术对比分析了95AgCu焊料片和粉状焊膏的区别,并通过单电池的寿命测试对焊接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利用X光无损检测结果,可以优化焊接工艺,实现用成型焊片形成高质量、无孔隙的焊缝;在750℃下,测量了120h内开路电压和单电池功率,它们基本没有变化,说明本钎焊材料和工艺适合SOFC堆的密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