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57)
2023(14706)
2022(12790)
2021(12000)
2020(9995)
2019(23146)
2018(22912)
2017(44128)
2016(23499)
2015(26190)
2014(25858)
2013(25181)
2012(22770)
2011(20227)
2010(19862)
2009(17745)
2008(16857)
2007(14589)
2006(12298)
2005(10132)
作者
(64140)
(53430)
(53005)
(50406)
(33899)
(25640)
(24135)
(21076)
(20332)
(18630)
(18319)
(17620)
(16796)
(16558)
(16448)
(15996)
(15956)
(15919)
(15227)
(15223)
(13050)
(12879)
(12738)
(12195)
(11924)
(11807)
(11785)
(11625)
(10598)
(10522)
学科
(90045)
经济(89954)
管理(72647)
(69197)
(59828)
企业(59828)
方法(45136)
数学(38948)
数学方法(38407)
(23307)
中国(22883)
(22480)
业经(21561)
技术(21023)
(19126)
地方(17528)
理论(17088)
(16004)
贸易(15995)
农业(15753)
(15554)
(15044)
(14896)
财务(14823)
财务管理(14795)
(14632)
技术管理(14181)
企业财务(14030)
环境(14004)
(13612)
机构
大学(323094)
学院(321294)
管理(136270)
(125300)
经济(122616)
理学(119591)
理学院(118374)
管理学(116294)
管理学院(115705)
研究(98416)
中国(71662)
(66896)
科学(61598)
(54953)
业大(47782)
(46132)
中心(46012)
(45923)
财经(45542)
(44651)
研究所(42558)
(42246)
师范(41870)
(41644)
北京(41197)
经济学(37140)
(36702)
(36656)
农业(35858)
商学(35182)
基金
项目(232830)
科学(185328)
研究(171470)
基金(170284)
(147269)
国家(146052)
科学基金(128126)
社会(108625)
社会科(103001)
社会科学(102976)
(91576)
基金项目(91450)
自然(84040)
自然科(82191)
自然科学(82172)
自然科学基金(80695)
教育(79559)
(76496)
编号(69965)
资助(68631)
成果(54814)
(52256)
重点(51234)
(51105)
(48670)
创新(48086)
课题(46987)
国家社会(44567)
教育部(44474)
科研(44377)
期刊
(128636)
经济(128636)
研究(88019)
中国(56596)
管理(49835)
学报(48069)
科学(45473)
(41133)
(40277)
教育(38243)
大学(37529)
学学(35015)
技术(30613)
农业(28649)
业经(22227)
(21828)
金融(21828)
财经(21209)
经济研究(20149)
图书(19289)
(18071)
科技(17860)
技术经济(16408)
问题(16272)
理论(15759)
(14906)
实践(14651)
(14651)
商业(14301)
(14205)
共检索到444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谢嘉康  谢琳琳  
重大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产生着深远影响,其知识创新已成为解决各类实践难题的重要平台。研究聚焦于重大工程知识创新网络,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总结出重大工程知识创新网络的概念内涵。在对“主体—知识—绩效”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超网络理论从异质性网络映射联系视角建立重大工程知识创新超网络模型,构建出创新主体子网、创新知识子网和创新绩效子网3个子网络模型并建立起跨层级映射联系,为积极培育和有效治理重大工程知识创新网络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艳萍  孙华  
本文在超循环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创新网络演化的基因和复制酶等生命特征,认为创新网络的形成像生命的起源一样,也是超循环的结果,是以自组织的方式进行的,具有自组织、自增进、相互增进和协同进化等特点,探究了企业创新网络的形成和演化机理,为做好创新网络的治理,促进创新网络的良性循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兵  孙易凡  张丽宁  
重大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创新合作的发生,然而在创新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企业是否都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仍然存疑。本文从詹天佑奖获奖者所形成的重大工程创新网络中,选取核心网络指标表示创新网络结构作为自变量,选取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创新业务水平、创新人才储备和创新资质等级共同表示创新能力作为因变量,通过QAP分析方法分析创新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给企业的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斌  
运用创新网络理论、领地行为理论和知识存量排序理论的分析方法,构建创新网络中知识存量排序形成机理模型。将知识领地行为分为建设型、渗透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知识存量排序分为并联、串联及并联—串联结构。通过仿真模拟和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知识领地行为的组合影响知识存量排序结构的形成,从而推动知识创新和创新网络的升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田钢  张永安  兰卫国  
本文依据霍兰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刺激—反应模型对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进行了深入地阐释。在深刻剖析集群创新网络形成的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合作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条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蒋同明  
文章借助演进博弈理论重点对创新网络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发现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规律,进而找出影响创新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演进博弈过程促进了创新网络的形成,其中企业吸收并转化创新知识的能力以及所处的网络环境是影响创新网络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文章对主要的创新主体(包括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中介组织和政府机构)如何进行更好的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丹宇  
在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基础上,着重探索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非同质化实质和三个创新群的外溢效率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构建了基于效率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形成内在机理的理论研究框架。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效率不仅限于“点”与“点”之间的外溢效应,而主要体现于更高层次“群”与“群”之间的外溢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党兴华  黄继勇  
本文对技术创新网络的概念做出了明确定义,认为它是企业适应动态、发展的经济环境的有效组织形式;以合作创新中的知识资源和创新绩效为出发点,运用自组织方法论对技术创新网络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技术创新网络的组织结构及其特点。
[期刊] 预测  [作者] 吉迎东  党兴华  弓志刚  
知识权力在技术创新网络结点间多呈非对称分布,这一特征容易导致知识共享不足、知识泄漏风险加大。本文构建了知识共享主从博弈模型,分析了知识权力强弱方知识共享贡献率、创新绩效分配系数、组织间信任、已有知识基础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发现各方创新绩效分配系数与知识共享贡献率正相关,知识共享稳定系数对知识共享总量与创新收益均有积极影响,网络中知识共享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知识权力强势方绩效分配系数与弱势方绩效分配系数之和的比值大于知识转化系数+1,绩效分配对知识权力强势方激励效应的敏感度低于对知识权力弱势方的敏感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泰晔  马翠嫦  
[目的/意义]厘清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机理是对协同创新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方法/过程]文章以101家生物科技研发机构的共有专利数据为例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并使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对这个网络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结论]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协同创新网络是一个小世界网络。网络中的边、交互三角形等结构对整个网络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网络节点的研发能力和同质性也能显著影响网络的形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坚  杜兰英  
在分析影响企业创新网络知识流动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知识流动的企业创新网络运行系统动力学(SD)模型。研究了企业知识整合吸收能力和网络关系能力对核心企业知识转移以及知识获取的影响,并验证了不同类型的创新市场结构对知识流动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转移知识量随着知识整合吸收能力的提高具有边际递增的特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转移知识量随着网络关系能力参数的提高不断递增,但呈现出边际递减的特性;平衡型的创新市场结构(知识源方和知识接收方创新率接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利于企业隐性知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谢琳琳  罗子媛  黄玉翠  俞建强  林华添  
以义乌商城大道为例,基于价值共创视角,采用SNA方法探索重大工程全生命周期主体间的资源流动和互动规律。首先,厘清重大工程价值共创多元异质主体的价值主张。接着,构建项目前期、建设和运营三个主要阶段的价值共创网络模型,计算网络密度、中心度和中心势三个结构指标,分析重大工程全生命周期价值共创主体关系的动态演化规律。最后,提出三个价值联盟策略,包括均衡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力量格局、重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创造和将社会公众纳入价值创造体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重大工程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具有广泛及较高的公众关注度,舆情传播会给政府公信力与工程声誉带来消极的影响,也会减弱重大工程的社会效益,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基于网络群体的不同利益关切度建立了舆情传播模型,首先分析了在重大工程网络舆情传播中公众风险感知度与政府舆情处置行为选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其次主要研究了公众信任值考量下的政府决策行为及政府临界值管理模型,并得到了在不同网络舆情传播方向下政府选择采取积极处置措施的最优时间结点的计算方式。最后算例研究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决策管理部门实现舆情信息的有效处置及化解舆情危机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艳红  朱微  孙凯  
[目的/意义]在开放式创新的驱动下,外部知识搜索已成为创新领域的前沿问题。通过剖析企业外部知识搜索过程,明晰创新网络中企业外部知识搜索活动,促进企业建立和维系网络关系。[方法/过程]对创新网络和外部知识搜索相关文献梳理,分析外部知识搜索过程,构建基于创新网络的外部知识搜索模型。[结果/结论]外部知识搜索过程由外部知识搜寻、知识吸收、知识整合和知识创造四个阶段构成。核心企业和边缘企业外部知识搜索模型具有差异性。构建的基于创新网络的外部知识搜索模型有助于企业明确外部知识搜索过程、建立和维系网络关系、开展高效的外部知识搜索活动,为开放式创新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蒋军锋  党兴华  刘兰建  
本文利用图论对技术创新网络进行描述,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的组成,以产品为顶点,给定知识的维度特征;在提出知识能量概念的基础上,分别由给定知识的动能与势能来描述知识在知识时空中的明晰性和模糊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场理论构造模型研究既定知识明晰性和模糊性之间的互动变化。以此为工具进一步分析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创新阶段与扩散阶段的知识测度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知识测度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